⑴ 求歌頌祖國的散文、有關祖國建設新成就的影視、反映中華兒女報效祖國、為國爭光的資料!~~~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廬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弱小,北方蒙古族於1271年結束了內部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局面,建立了元朝,接著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顏統20萬大軍攻下襄、樊,以此為突破口,順江而下,兩年不到,便後臨南宋首都臨安的近郊。蒙古兵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農田荒廢,百業凋敝,這是一場空前殘暴的野蠻的侵略戰爭,南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文天祥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長期為投降派所把持。還在1259年,宰相賈似道便以稱臣、割江北地區和歲納銀絹各20萬兩匹為條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顏卻意在滅宋,並不停止南侵。1275年,將賈似道十三萬大軍消滅,朝廷便再無可用之兵。此時宋恭帝在位,年僅四歲,太皇太後謝氏臨朝聽政,不得不發出「哀痛詔」,號召天下四方迅速舉兵「勤王」。文天祥當時正擔任贛州知府,他「捧詔涕泣」,並立即行動,在兩三個月內便組織了第一支「勤王」隊伍近萬人,幾經周折,趕到了臨安。而在成千上萬大小地方官中,帶兵勤王的只不過他和張世傑三人而已,這個政權腐朽到什麼程度,可見一斑。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顏兵臨皋亭山,左相留夢炎早已投降叛變。其他大臣或已投降。伯顏雖願受降,卻要右相陳宜中去元營洽談,陳哪有這個勇氣?當天晚上便逃之夭夭。謝太後唯珂派人只剩下一個文天祥。他毅然臨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慮是「戰、守、遷皆不及施」,「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他甚至藉此機會觀察一下敵營的虛實以謀「救國之策」。但是他沒有想到,正當他指斥伯顏扣押不能返回宋營,他的義兵則在同時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敵人的兇殘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無恥的投降派卻使他遭到了第一次嚴重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鎮江),在義士的幫助下,逃脫了虎口,據他在《指南錄後序》所記,至少有十六次倖免於死,經過千辛萬苦,於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溫州,此時他聽說度宗的兩個兒子(即恭帝的兩個兄弟)已逃到福州,於是立即上表勸進。不久,被詔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樞密院事,後又命為同都督。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帥旗,號召四方英雄豪傑,各各起兵,民復失地。1277年三月,文天祥統兵進軍江西,收復南部數十州縣,同時圍困贛州,湖南、湖北皆起而響應,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統治者大為驚慌。元忙調40萬大軍來解贛州之圍,另派兵五萬追 擊文天祥。文部不過五千餘人,這年八月,空坑一戰,遂致大敗,部將數人犧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趙時嘗在緊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軍,文才得乘間逃脫。趙隨即被殺。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時間內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並沒有灰心喪氣,他下定決心抗元到底。1278年11月,他收拾殘軍,加以擴充,移兵廣東潮陽,不幸於十二月二十日兵敗五坡嶺,文天祥自度難以逃出重圍,當即吞服隨帶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污辱,但他並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這是他遭遇的最後一次嚴重的挫折。從此以後,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統領義軍在戰場上與元軍拼殺。
文天祥被俘後,打定主意,只求義死而不求苟生。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還在伯顏將他扣押北營時,他便明白地告訴對手:「宋狀元……所欠一死報國耳,宋存與存,宋亡與亡,刀鋸在前,鼎鑊在後,非所懼也,何怖我?「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馬來文天祥囚所勸降,文天祥長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裡,阿合馬卻要他下跪,文天祥說:」南朝宰相見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馬以勝利者自居,傲慢地說:「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諷地說,南朝若早用我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會到你這里來,你有什麼可神氣的阿合馬用威脅口氣對左右說:「此人生死尚由我。」文天祥正義凜然道:「亡國之人,要殺便殺,道甚由不由你。」阿合馬自討沒趣,灰溜溜地走了。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羅審問文天祥。孛羅一來就擺威風,要文跪下,遭到文拒絕,左右便用武力強使文天祥作跪拜狀,文凜然說道:「天下事,有興有廢,自古帝王以及將相,滅亡誅戮,何代無之?天祥今日……至於此,幸早施行。」臨刑前夕,皇帝忽必烈親自出馬勸降,以宰相之職作為誘餌,妄圖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嚴厲拒絕。忽必烈只好問他,那你究竟要什麼呢?文天祥回答說:「願以一死足矣!」文天祥這種以身殉國,視死如歸的的偉大精神使得敵人束手無策,一籌莫展。這實際上等於宣布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他自己所贊頌的「正氣」的勝利。也等於宣布侵略者的失敗,是一切投降派和賣國賊的失敗。
在國家民族危亡緊急時刻,文天祥無時無刻不把國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對投降派和姦佞之徒從不留情。1259年,元軍渡江圍鄂州,皇帝寵幸的內侍董宋臣慫勇宋帝遷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斬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軍大將呂文德為和義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呂師孟為後部尚書,投降氣氛一時彌漫京城,文天祥又上書乞斬呂師孟,以穩軍心。文天祥被俘後,留夢炎一班降賊都曾硬著頭皮來勸降,文一律唾罵之置,就連先已投敵的宋恭帝前來勸降時,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確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他並不對帝王愚忠,而只無條件地忠於國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義。他死後留下了大量詩文,其中如《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獄中所作的《正氣歌》以及死後從其衣帶中 發現的「衣帶詔」(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都已成為光照日月、氣壯山河的絕唱,成為民族精神財富的寶貴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鄧世昌
鄧世昌:「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鄧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番禺人。1867入馬尾船政後學堂駕駛班第一期學習,187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被船政大臣沈葆璋獎以五品軍功任命為「琛航」運船幫帶。次年任「海東雲」炮艦管帶,時值日本派兵侵犯台灣,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獲升千總。後調任「振威」炮艦管帶,代理「揚武」快船管駕,獲薦保守備,加都司銜。
1880年李鴻章為建設北洋水師而搜集人才,因鄧世昌「熟悉管駕事宜,為水師中不易得之才」而將其調至北洋屬下,先後擔任「飛霆」、「鎮南」蚊炮船管帶。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國定購的「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完工,丁汝昌水師官兵200餘人赴英國接艦,鄧世昌隨往。1881年11月安然抵達大沽口,這是中國海軍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線,大大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影響,鄧世昌因駕艦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圖魯」勇名,並被任命為「揚威」艦管帶。
1887年春,鄧世昌率隊赴英國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訂造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艘巡洋艦,是年底回國。歸途中,鄧世昌沿徒安排艦隊操演練習。因接艦有功,升副將,獲加總兵銜,任「致遠」艦管帶。1888年,鄧世昌以總兵記名簡放,並加提督銜。是年10月,北洋海軍正式組建成軍,鄧世昌升至中軍中營副將,1891年,李鴻章檢閱北洋海軍,鄧世昌因訓練有功,獲「葛爾薩巴圖魯」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於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不幸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後,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並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所養的愛犬「太陽」亦游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沒於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
鄧世昌犧牲後舉國震動,光緒帝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並賜予鄧世昌「壯節公」謚號,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師昭忠祠,御筆親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鴻章在《奏請優恤大東溝海軍陣亡各員折》中為其表功,說:「……而鄧世昌、劉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沒者也」。清廷還賜給鄧母一塊用1.5公斤黃金製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撥給鄧家白銀10萬兩以示撫恤。鄧家用此款在原籍廣東番禺為鄧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鄧氏宗祠。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於1899年在成山上為鄧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命名新式遠洋綜合訓練艦為「世昌」艦,以示紀念。
鄧世昌有三兒兩女,長子鄧浩洪,承襲世職,任職於廣東水師,1947年去世;次子鄧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鄧浩乾是遺腹子,曾在民國海軍部供過職,1969年逝於無錫。
關天培
關天培(1781~1841.2.26),鴉片戰爭中抗英名將。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慶八年)中武秀才,授把總。後累升至參將。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辦漕糧海運,關天培押糧船千餘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將。次年,擢總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調任廣東水師提督。赴任後,踏勘地理形勢,將虎門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為信炮台;在上橫檔島一線,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遠),改建橫檔、鎮遠炮台,增建永安、鞏固炮台,控制東西水道;在虎門底,改建大虎山炮台。另鑄6000斤以上大炮40門,安置各炮台。同時抓緊訓練,制定春、秋操章程。1838年,在鎮遠、威遠炮台間增建靖遠炮台,首次安設西洋銅炮,並在橫檔東側水道架設排鏈兩道。1839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到粵禁煙,協助緝拿煙販,收繳鴉片,並指揮水師多次與英艦船交火。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欽差大臣琦善至廣東,一意主和,懈於防務。1841年1月7日,英方發動虎門之戰,企圖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動艦船10餘艘,攻佔沙角、大角炮台。2月26日,英軍又以戰艦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陸部隊,猛攻橫檔島一線6炮台。關天培於靖遠炮台督軍頑強抵抗,並親燃大炮對敵轟擊,負傷力戰殉國。其辦理廣東海防的奏摺公牘,輯為《籌海村集》。
回答者: 龍卷風BAO - 總監 八級 9-21 21:29
捨身堵槍眼----特級英雄黃繼光
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四川省中江縣人。1931年1月8日出生在一個貧農家裡。他幼年喪父,家境貧苦。1949年他的家鄉解放了,他積級參加農協會和民兵,工作非常積極,兩次揭發地主謊報土地和偷改佃約,並活捉了一個逃亡地主,收繳了偽保長隱藏的兩支手槍。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黃繼光於1951年3月毅然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當要離開家鄉的時候,母親高興地把一朵大紅花帶到了他的胸前,並對他說:「到了朝鮮,要多多殺敵,報答祖國和人民。」帶著母親的囑托和人民的期望,黃繼光來到了朝鮮前線,被分配到志願軍第15軍第45師第135團第2營當通信員。雖然是當通信員,他時刻想著要多學本領,刻苦地鍛煉自己。他工作積極,學習認真,進步很快。1952年7月25日光榮地加入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
1952年10月14日,美國侵略軍開始向上甘嶺597.9和537.7北山高地發動瘋狂進攻。上甘嶺位於朝鮮中部五聖山上,它是志願軍中線的大門,也是扎進敵人心窩的一把鋼刀。尤其是上甘嶺地區北山的兩個高地,像楔子一樣打入敵人陣地前沿,給敵人造成極大威脅。敵人在這不到4平方公里的上甘嶺小高地上,動用了兩個多師的兵力,在大量的飛機、坦克和大炮配合下,連續向537.7高地和597.9高地瘋狂進犯,月夜炮聲隆隆,硝煙彌漫,志願軍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黃繼光在戰鬥打響後,擔負在炮火下送信,傳達命令,接電話線,背傷員的任務。連續在敵人的炮火封鎖下度過了4天4夜。
10月19日晚。黃繼光所在營奉命向上甘嶺右翼597.9高地反擊。第6連奉命事先奪下6號陣地,再奪取5號、4號陣地,必須在天亮以前拿下0號陣地,為整個反擊戰的勝利奠定基礎。戰斗開始後,進展情況比預想的要順利。這時,突然發現山頂上有一個敵人的集團火力點,使志願軍部隊受到壓制不能前進。營參謀長立即命令第6連必須炸掉它,同時組織爆破組。從黃昏7時30分到夜晚10時30分,6連已經向敵人發起了5次沖鋒,仍未催毀敵人的火力點,許多戰士都壯烈犧牲。這時離天亮只有40多分鍾了,不拿下0號陣地,就等於沒有按計劃完成戰斗任務,整個反擊戰的勝利就會受到影響。在這關鍵時刻,站在參謀長身旁的黃繼光站出來堅定地要求: 「把任務給我把,只要我有一口氣,我保證完成任務。」 參謀長非常信任地說:「黃繼光,這次任務就交給你,現在我命令你為第6連第6班代理班長。一定要完成任務!」 接受任務後,他立即提上手雷,帶領兩名戰友向敵人的火力點爬去。他們趁照明彈的亮光巧妙地前進,開始敵人沒有發現他們,當離敵人火力點只有30多米的時候,兩名戰友相繼倒下了。黃繼光的左臂和左肩中了兩彈,血流如注,但他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敵人中心火力點前進。只剩下八九米的時候,他挺起胸膛,舉起右手向敵人投去手雷,但由於火力點太大,只炸毀了半邊,未被炸毀的兩挺機槍,又從殘存的射擊孔里伸出來,死命地吼叫著,志願軍的沖鋒又受到阻止。黃繼光再次受傷倒下。這時天就要亮了,40分鍾的期限就要到了,黃繼光躍身而起,沖著那狂噴火舌的槍口,沖著那侵略者的頑固堡壘,挺起胸膛,張開雙臂,撲了上去……正在噴吐的火舌突然熄滅,正在死命吼叫的機槍啞然失聲,黃繼光用他那年輕的生命,開辟了志願軍勝利前進的道路。
剎時,但任攻擊任務的戰友們,像離弦的箭一樣沖了出去,高聲呼喊「沖啊!為黃繼光報仇」!他們踏著黃繼光爬行的道路,很快佔領了0號陣地,守在高地上面的敵軍兩個營——1200多人,全部被殲滅。
為了表彰黃繼光的偉大精神和不朽功勛,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發布命令,為黃繼光追記特等功一次,並授於「 特級英雄」稱號。中國共產黨志願軍第15軍委員會在追認他為「模範團員」的同時,追認黃繼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黃繼光「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追授他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勛章。
黃繼光的名字和光榮事跡銘刻在上甘嶺背後的五聖山上,英雄的壯舉和不朽的業績,像巍然屹立的五聖山永世長存
永恆
獻給黃繼光
在那千鈞一發的時刻,
你的胸膛是一道勝利的高牆。
敵人的罪惡的槍口被堵住了,
你生命的火花像長虹一樣閃耀。
你死得那樣年輕,
卻活得那樣久長。
誰說庄嚴的剎那不就是永恆!
……
你響亮的名字永遠不會磨滅,
和平塔將刻下你不朽的功勛。
你生命的火花,
在人類的歷史上,
也同那些輝煌的名字一起
放射光芒!
——嚴辰
電影《上甘嶺》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上甘嶺精神曾感染和鼓舞了新中國幾代人。在那場殘酷的戰役中,志願軍涌現出眾多的英雄,黃繼光又是兩名特級英雄中的一位。在戰斗的關鍵時刻,他撲向敵人地堡,用血肉之軀堵住機槍射孔,奏響了一曲驚天動地的革命英雄主義贊歌。
生平
■志願軍在中江縣徵集新兵,黃繼光 在村裡第一個報了名,因身材較矮 開始未被選中
■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 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主動請戰。
■彈葯用光了,他毅然用胸膛堵住敵 人槍眼。其壯舉贏得抗美援朝最高 榮譽——特級英雄
黃繼光,1930年出生於四川省中江縣一個山村。他自幼家境極為貧寒,六七歲時父親因受地主欺壓,病恨交加而死。黃繼光從小就給地主扛長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鄉解放,村裡組織起農會,黃繼光不但成為農會第一批會員,積極斗爭地主,還當上了村裡的民兵。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國內停止復員並大量徵兵。1951年3月,中江縣徵集志願軍新兵時,黃繼光在村裡第一個報了名。體檢時,他因身材較矮開始未被選中。來徵兵的營長卻被黃繼光參軍的熱情所感動,同意破格錄取。
到朝鮮前線後,黃繼光被分配到第十五軍第一三五團二營六連任通訊員。1952年4月,部隊到五聖山前沿陣地接防,本想殺敵立功的黃繼光卻被分配到了連隊後勤。經過副指導員細致的思想工作,黃繼光明白了後勤工作的重要性,樣樣工作都幹得很出色。經上級批准,他榮立三等功一次,還加入了共青團。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佔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葯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
黃繼光的英雄壯舉,獲得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高榮譽——他被志願軍領導機關追記特等功,並授予「特級英雄」稱號(另一特級英雄是楊根思);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黃繼光最後長眠於沈陽市北陵烈士陵園。
背景
■上甘嶺戰役的火力密度在戰爭史 上是空前的;志願軍獲「朝鮮英雄」 稱號的12人中,上甘嶺佔4人—— 黃繼光、邱少雲、胡修道、孫占元
■一些西方軍事家認為,只有弄清楚 上甘嶺防線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 了解中國軍隊
空前慘烈的上甘嶺戰役,在當時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紀錄。
在僅4平方公里的陣地上,「聯合國軍」先後投入6萬人的兵力,傾瀉了190萬發炮彈和5000枚航彈,最多的一天達30萬發。志願軍也陸續投入兵力4萬餘人,發射炮彈40萬發。陣地上草木盪然無存,岩石構成的山頭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
在這樣的常人難以想像的火海彈雨中,志願軍能夠打退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火力的以美國為首的侵略者,主要原因在於有無數黃繼光這樣的英雄。
在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涌現出許多英雄人物。戰爭中獲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的12人當中,參加上甘嶺戰役的就有4人,他們是黃繼光、邱少雲、胡修道、孫占元;此外,還有數以千計的功臣和英雄集體。在這種氛圍中,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時刻激勵和感染著參戰的同志們,創造出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舉。
黃繼光雖然入伍僅一年多,但在黨組織的教育以及老戰士們的言傳身教下,很快學到了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及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在短時間內成長為一名優秀戰士。關鍵時刻他能捨身堵槍眼,正是人民軍隊培養和黨教育的結果。一些西方軍事家認為,只有弄清楚上甘嶺防線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了解中國軍隊。五十多年來,「上甘嶺」一詞已成為我軍英勇頑強的代名詞,上甘嶺精神永遠值得發揚光大!
故事
■由於黃繼光工作出色,人又機靈, 營長點名調他到營部當通訊員
■黃繼光撲向敵地堡前,腿已被打 斷,身上有七處重傷,身後有一道 十多米長的血印,其驚人的毅力 令人贊嘆
在家鄉當民兵時,黃繼光就曾機智勇敢地抓獲過一名逃亡地主,轟動全村。他從參軍的第一天起,就要求殺敵立功。他除了干好通訊員工作,還經常到班裡向戰士們學習手榴彈、手雷、自動步槍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多次受到連長表揚。由於他工作出色,人又機靈,營長點名調黃繼光到營部當通訊員。
在1952年10月19日那個彈雨紛飛的夜晚,黃繼光跟隨營參謀長指揮六連在上甘嶺進行反擊。當時,營參謀長和連長、指導員焦急萬分,如果天亮前攻不下敵陣地,一夜的戰果將付諸東流。在緊要關頭,黃繼光挺身而出,與連里兩名通訊員一起請戰。不久,兩名戰友相繼中彈倒下,黃繼光也負了傷。當他爬到離敵人中心火力點十餘米時,用力扔出了最後一顆手雷,只炸塌了半個地堡,敵人的機槍仍在噴出火舌。黃繼光此刻身上已沒有任何武器,仍然向前爬去。趴在後面的戰友們,借著照明彈的亮光,突然看到了氣壯山河的一幕:黃繼光搖晃著站起身,張開雙臂,向敵機槍射孔撲去……
戰友們沖上「零號」陣地時發現,黃繼光敦實的身軀仍然壓在敵人的射擊孔上,他的手還牢牢地抓著周圍的麻袋,寬闊的胸膛還緊緊地堵著敵人的槍口……人們看到,黃繼光的腿已被打斷,身上有七處重傷,他的身後有一道十多米長的血印。可以想見,在最後時刻,黃繼光是以何等堅強的毅力,拖著重傷的身軀,爬到敵人的地堡前,又一躍而起的。
■令人遺憾的是,由於黃繼光從小 家境貧寒無錢照相,他沒有留下 一張照片,犧牲後拍下的照片又 極其慘烈,且面部形象難辨
■如今上甘嶺戰役留下唯一的有形 紀念物,就是黃繼光烈士紀念碑, 這是根據金日成的指示建造的
令人遺憾的是,由於黃繼光從小家境貧寒,從來沒有去照過一次相。犧牲後雖有人拍照過遺體,形象卻十分慘烈且面容難辨。在宣傳英雄事跡的時候,因找不到一張可用的照片,只好用一幅捨身堵槍眼的素描畫來代替。後來,杭州美院的老師們根據黃繼光的連長萬福來的回憶,經反復琢磨畫出了黃繼光的正面標准像。上甘嶺戰役勝利10周年時,雕塑專家根據這張畫像鑄造了三尊銅像,分別珍藏在部隊和中江縣的黃繼光紀念館以及他生前所在連俱樂部。
1953年4月,黃繼光的母親鄧芳芝作為代表出席了全國婦女大會。毛澤東還請鄧芳芝到中南海自己家中做客,表示了對英雄的敬意。
戰役結束後,中朝兩國戰士在五聖山主峰背後一塊高大的石壁上,刻下了黃繼光的名字。如今,上甘嶺戰役留在陣地上唯一的有形紀念物就是黃繼光烈士紀念碑,這是根據金日成的指示建造的。這塊大理石紀念碑的旁邊,保留著烈士用胸膛堵過的地堡槍眼,周圍盛開著美麗的金達萊。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廬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弱小,北方蒙古族於1271年結束了內部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局面,建立了元朝,接著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顏統20萬大軍攻下襄、樊,以此為突破口,順江而下,兩年不到,便後臨南宋首都臨安的近郊。蒙古兵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農田荒廢,百業凋敝,這是一場空前殘暴的野蠻的侵略戰爭,南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文天祥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
鄧世昌
鄧世昌:「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鄧世昌(1849-1894) 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番禺人。1867入馬尾船政後學堂駕駛班第一期學習,187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被船政大臣沈葆璋獎以五品軍功任命為「琛航」運船幫帶。次年任「海東雲」炮艦管帶,時值日本派兵侵犯台灣,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獲升千總。後調任「振威」炮艦管帶,代理「揚武」快船管駕,獲薦保守備,加都司銜。
關天培
關天培(1781~1841.2.26),鴉片戰爭中抗英名將。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慶八年)中武秀才,授把總。後累升至參將。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辦漕糧海運,關天培押糧船千餘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將。次年,擢總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調任廣東水師提督。赴任後,踏勘地理形勢,將虎門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為信炮台;在上橫檔島一線,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遠),改建橫檔、鎮遠炮台,增建永安、鞏固炮台,控制東西水道;在虎門底,改建大虎山炮台。
陳露,中國第一位世界女單滑冰冠軍[真冰]
讓世界知道中國的滑冰界開始出現強人
李四光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
鄧亞萍小球(乒乓球)為國家賺來無數榮譽;
抗日英雄趙一曼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浴血奮斗的年代,在黨的隊伍里涌現出一大批女性豪傑。昔日東北抗日戰場上便有一位名揚四方的女英烈,連敵偽的報紙也驚嘆於她「紅槍白馬」的英姿。她就是郭沫若所盛贊的「甘將熱血沃中華」的趙一曼。
■群眾親切稱她「瘦李」、「李姐」,戰士們尊稱她「我們的女政委」
■敵人在公開處決前把她綁在一輛馬車上遊街示眾,她一路唱著《紅旗歌》,沿途許多群眾感動得流淚,就義時年僅31歲
趙一曼,原名李坤泰,乳名淑端,學名李淑寧,又名李一超,1905年生於四川省宜賓縣北部一個小地主家庭。她8歲入私塾,10歲時母親按當地舊俗要給她裹腳、穿耳眼,但無論呵斥還是責打,她都堅決不肯。她當著眾人的面洗腳,這在當時被認為有傷風化。
⑵ 電影《建國大業》,先有朝鮮的三八線,然後討論中國是否以長江為界實行南北分治,這符合歷史嗎
符合。
三八線是位於朝鮮半島上北緯38度附近的一條軍事分界線。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盟國協議以朝鮮半島上北緯38°線作為蘇、美兩國對日軍事行動和受降范圍的暫時分界線,北部為蘇軍受降區,南部為美軍受降區。日本投降後,就成為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臨時分界線,通稱「三八線」。
北緯38度線原本是一條自然的和地理的劃線,雖然在朝鮮半島境內的這條長約300公里的無形的劃線將朝鮮半島分為面積大體相同的兩部分,但是其本身並沒有任何軍事上、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意義。人為地從軍事或政治上利用這條劃線,最早是由日本和沙皇俄國提出來的。1896年日俄密謀瓜分朝鮮,日本曾向沙俄秘密提出以三八線為分界線。1904年日俄戰爭前夕,沙皇也曾做出決定,俄國只控制三八線以北,聽憑日本在三八線以南任何地方登陸。但這兩次劃分均因雙方利害沖突而未能實現。
真正使三八線成為從軍事角度利用的分界線,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朝鮮駐軍的兵力部署進行調整時實現的。1945年2月,日本把部署在朝鮮半島的日軍以三八線為界劃分為兩部分,北部的軍隊歸關東軍指揮,南部的軍隊為大本營所屬。後來,針對蘇聯可能參加對日作戰的情況,日本大本營提出了把全部駐朝日軍劃歸關東軍指揮,並由朝鮮總督兼任關東軍總司令官的方案。但5月7日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帶著這個方案去見裕仁天皇時,遭到天皇拒絕。 這樣,三八線在實際上就為後來蘇聯在中國東北和北朝鮮對日本關東軍作戰,而美國則在南韓和日本列島與大本營直接指揮的日軍作戰提供了客觀依據。
而1949年國民黨政府及其支持者美國,以及中共的支持者蘇聯,都企圖阻止共軍南下,圖謀國共以長江為界,實行南北分裂分治。
所以,《建國大業》里的說法是符合歷史的。
⑶ 電影建國大業里,有個人說「長江不是三八線」,是不是錯了當時有朝鮮、韓國的區別嗎
是的。兩國已經不同。戰後,蘇聯和美國以北緯38度線為界劃分受降區,美、蘇兩國在自己的受降區內扶持各自的勢力。蘇聯扶持以金日成為首的朝鮮勞動黨勢力;而美國則和中國一起把遠在中國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空降到了朝鮮南方。1948年,南北雙方相繼建立政權,南方稱大韓民國,北方稱為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從此,朝鮮南北正式分裂。之後在1950年,北方政權發動了統一戰爭,但是在美國的干涉下,北方失敗並幾乎失去所領土。
而當時中國鑒於戰略上的考量,決定出兵朝鮮。中國軍隊迅速把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趕到了38線以南,進入到了漢江流域,並進佔了漢城(現在韓國首都)。但是由於各方面的原因,中國軍隊無力進一步向南進軍,而且經過休整後的美軍接連擊敗了中國軍隊,把中國軍隊趕回到了38線以北,而美軍也無力繼續北進。於是交戰雙方膠著在了38線附近。於是雙方在38線上的板門店進行了談判。從1951年7月到1853年7月,兩年的時間里,交戰雙方打打談談,最終簽訂了《朝鮮停戰協定》,戰爭結束。1958年,中國軍完全撤出了北朝鮮,但是美國軍隊仍然駐扎在南朝鮮(韓國)境內,到現在仍然沒有撤走。
⑷ 硬骨頭之絕地歸途田心兒的扮演者是誰
《硬骨頭之絕地歸途》田心兒的扮演者是 葛玟希
演員簡介:葛玟希,出生於江蘇,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表演系。
⑸ 電影《受降前夕》觀後感
由瀟湘電影集團攜手開慧板倉小鎮聯袂推出的首屆瀟湘紅色電影節暨電影《受降前夕》首映禮,在湖南省長沙縣開慧鎮板倉國際露營基地榮耀揭面。湖南省文聯主席譚仲池出席。
電影《受降前夕》由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和湖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攝制,周琦、馬德林聯合執導,宋禹、牛軍、黃精一、黎心韻等領銜主演,講述的是在1945年8月14日,日本企圖對在芷江的洽降儀式進行破壞,八路軍特派員沈洪飛及愛國人士為保證受降儀式順利進行,與敵人展開的一場驚心動魄的諜戰故事。該片被國家廣電總局列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重點國產獻禮影片。
電影,是文化符號,她承載著歷史和記憶;電影,也是生活方式,她引領著時尚和潮流。曾幾何時,露天電影是「60後」、「70後」等幾代人共同的美好回憶,而如今,旅遊、露營已成為了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如何更好地把電影與文化、生活融為一體,瀟湘電影集團在探索和實踐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首屆瀟湘紅色電影節落戶板倉小鎮,讓如今的「80」、「90」後年輕人對電影,對歷史和文化有更深、更強的現場體驗。同時,這也首開全國先河,將電影節放在基層鄉鎮舉辦。
作為我國七大電影製作單位之一,瀟影集團一直以來專注於紅色主旋律電影的創作和攝制,堅持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贏得了國內第一大紅色主旋律電影出品單位的美譽。未來,瀟影集團將積極做好體制和市場的對接,增強創新力、凝聚力、行動力,利用影視製片、影院建設、媒體傳播、開發建設四個輪子驅動齊頭並進,唱響「電影湘軍」品牌,和開慧板倉小鎮在電影、電視劇、影院、旅遊、文化等領域將逐步展開戰略合作,力爭將板倉小鎮打造成電影小鎮、旅遊小鎮、藝術小鎮。
請採納
⑹ 有一部戰爭片,有幾句歌是這樣唱的"兄弟們啊走啊走,千萬不要回頭,回頭就要被挨揍,永日不見日頭,是什麼片啊
是《狼行拂曉》。
觀看地址http://www.56.com/w71/album-aid-401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