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韓國電影
【韓版我腦中的橡皮擦】
片 名:我腦中的橡皮擦
別 名:擁抱這分鍾 / 我腦海中的橡皮擦
英文譯名:Nae meorisokui jiwoogae / A moment to remember / Eraser in my head
導 演:李載漢
主 演:鄭宇成 孫藝珍
類 型:愛情 / 劇情
片 長:144 min
國 家:韓國
發行公司:Cathay-Keris Films Pte. Ltd.
上映日期:2004年11月5日 韓國
《我腦中的橡皮擦》觀看地址:
http://ctc.kedooo.net/LieBiao.asp?id=1136
[編輯本段]【劇情梗概】
影片描述身份懸殊的男女感人浪漫的愛情故事,飾演建築公司老闆掌上明珠的孫藝珍,是位迷糊又可愛的上班女郎,某日錯把木工窮小子鄭宇成,誤以為是偷喝自己可樂的流浪漢,因而不打不相識,雙雙迅速墜入愛河。
秀真是富人家的千金,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可她卻有著非常嚴重的健忘症,去便利店買東西時把東西和錢包都落在店裡對她而言是家常便飯。去超市,經常將買好的物品與錢包落在那裡。這一天,她返回超市去取落下的可樂和錢包時,發現櫃台上已經空空如也。一個陌生的男人正拿著可樂站在旁邊,這個男人亂糟糟的胡須,襤褸的衣衫。秀貞認定是他偷走了可樂,從他的手中一把搶過可樂一飲而盡,很響亮地打了個飽嗝,然後示威般地將空罐還給他,轉身便走向了巴士車站。上了車,她才發現自己還是忘了拿錢包,於是返回超市,超市服務員見到她,立即將錢包和可樂還給她,秀貞這才知道自己剛才冤枉了別人,但那個男人早已不知去向。
哲洙是一個私生子,在建築公司當工人,他雖然有母親,卻沒有享受過家庭的溫暖,他的夢想是成為建築師。秀貞發現公司請來維修展示廳的木匠正是那天在超市遇見的男人,就在她以為他已經不記得她時,男人卻搶過秀貞剛剛從自動售貨機中取出的可樂一飲而盡,並故意向著秀貞打了一個很響的飽嗝。下班的路上,男人幫助秀貞搶回了被劫走的手袋……
隨著一段時間的交往,二人都喜歡上了對方。一天傍晚,在小吃店裡,哲洙對秀貞說:「喝了這杯,我們就交往,否則,從此不再相見。」秀貞毫不猶豫地喝掉杯中酒,兩人開始交往。由於出身貧寒,哲洙不敢輕易地表白和允諾。終於,秀貞向哲洙求婚了,這對從來不知何謂家庭的哲洙來說太突然了:「想要與我結婚?傻瓜,我到底有什麼好?」但是在秀貞的堅持下,他們還是結婚了。
婚後的秀真,記憶開始逐漸消退,就象被橡皮擦擦去一樣。而事實上秀真得了阿茲海默氏症,大腦在逐漸死亡。哲洙經常在妻子為自己准備的愛心便當中發現只有兩份米飯,而秀貞甚至連回家都會常常迷路。秀貞告訴哲洙:「我的腦子里有一個橡皮擦。」最後,秀真最終完全地失去了記憶,每天醒來,她都不認識身邊的這個男人,但每天晚上臨睡前,都會發現自己愛上了這個陌生人……
關於導演和電影拍攝手法
導演李宰漢畢業於紐約大學藝術學院,曾經執導過英文片《深深的傷口》(The Cut Runs Deep),《我腦中的橡皮擦》是他的第二部長片。在影片中,導演十分注重影像之美,並充分地發揮了他的才能,因此與常見的文藝片不同,該部電影採用了多種電影技巧,影像的速度、光的利用、特寫等都被融匯到其中,畫面非常優美,使略顯單調的情節增加了活力和可看度。而所採用的電影技巧有許多是廣告片或MV中慣用的手法,使電影看起來更像是一部唱片MV,突出和增強兩位主演的魅力。
[編輯本段]【日版我腦中的橡皮擦】
中文名:我腦中的橡皮擦
日文名:私の頭の中の消しゴム
首 播:3月13日(火)21:30~23:24
導 演:唐木希浩
原 作:「Pure Soul ~君が仆を忘れても~」(よみうりテレビ)
編 劇:松田裕子
主題歌:「明日のない戀」竹內まりや
語 言:日語
字 幕:繁體中文
出 品:豬豬樂園日劇字幕組
主 演:香野可菜 .... 深田恭子
瀬尾諒介 .... 及川光博
香野智史 .... 中尾明慶
彌生 .... 田代さやか
薫 .... 七咲友梨
神崎邦彥 .... 船越英一郎(友情出演)
香野健一 .... 布施博
香野あづさ .... 田中好子
[編輯本段]【簡 介】
商店街的書店裡的一幅就像用快門拍下的美麗的畫,讓通過打工進入美術學校的25歲的香野可菜(深田恭子)和從事背景畫家的瀨尾諒介(及川光博)相遇了。
第一次看到看到那樣的畫而入神的可菜,對是怎樣的人才能畫出如此的畫,而感到了好奇。因為頭痛而要回去醫院的途中,可菜和正在作畫的諒解第一次見面了。
不久,帶著愛犬正在散步的可菜又不小心把他的鉗子罐給撞翻了。趁此,兩人約定了要進行一次約會成為好朋友。可菜的家中四人,爸爸健一(布施博)、媽媽あづさ(田中好子)、在讀大學生的智史(中尾明慶)。和諒介偶然見到面的あづさ對他的印象很好。正當可菜和諒介正在美術館約會時,あづさ和健一以及可菜的私人醫生一起被腦神經科的神崎邦彥(船越英一郎)叫了去,給了他們一份令人震驚的檢查結果。神崎告訴他們可菜的腦部MRI顯示她得了一種叫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病。根據他說,阿爾茨海默氏症在現在只有能延遲發病的葯,想要根本性的醫治確是十分的困難。
あづさ因為期望有第二、第三個不同的答案,於是瞞著可菜去了很多家其他的醫院,可是最後的結果都和原來一樣。正要和諒介一起去工作室培養愛情的可菜,腦中的病魔慢慢的從牙部的疼痛開始了。和諒介正在約會的可菜,突然失去了意識而被送去了醫院。那之後的兩周後,諒介提出了和可菜以結婚為前提的交往,聽到這些的健一和あづさ心裡帶著很多的委屈而拒絕了。不知道事實真相的可菜和諒介對あづさ說了他們無論如何,為了結婚他們會拚命的打工賺錢。看到這樣的兩個人的あづさ,某一天,拜訪了諒介告訴了他反對他們結婚的原因,並且希望他對可菜保密。慌忙之下諒介收集了很多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相關信息,深思熟慮過後,他決定不管怎樣也會繼續愛著對一無所知的可菜,決心不管擁有怎樣的苦難也會和她結婚。他直接把這種想法告訴了あづさ和健一。
一個月後,可菜和諒介的結婚儀式很熱鬧的進行了。可是,好景不長。一年後,可菜的病情急劇惡化,出門買東西卻忘記了要買什麼,在家附近也不記得怎麼回家。經神崎檢查過後,他告訴あづさ可菜的病情已經惡化得很嚴重,勸她最好早點告訴她本人知道。於是,あづさ聽了他的話,把真實情況直接告訴了可菜。聽到這些後的可菜,比起阿爾茨海默氏症帶來的肉體上的死亡更痛苦的折磨著她的卻是告知她這種病痛的精神上的死亡,深受打擊的她沖出了醫院。慌忙之下追出去尋找的諒介,和想到和他做離別的可菜約定,絕對不會把她忘記的。不久,兩人正在沉溺於推遲一年的新婚旅行時可菜又出來了遺忘東西的症狀呈現了「完全痴呆」的狀態,能把諒介完全認出來的次數越來越少。精神狀態正常的時候,清楚知道自己的症狀,獨自傷心流淚過後,她決定……
我也是同學介紹的
很好看 很感人
記得准備好紙巾哈
② 有一部美麗人生的電影,是美國拍的,講一個小孩子完成一個社會老師的作業的事情,酗酒的父親和母親
那又怎麼樣
③ 求電影美麗人生百度網盤 英文版的!!!!
1997年,電影《美麗人生》在義大利上映了,一舉囊獲第7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佳男演員、最佳原創電影音樂三項大獎,以及其他大大小小共70個獎項。
《美麗人生》豆瓣評分9.5,很多人說:"如果一生中只能看一部電影,那一定要看《美麗人生》,因為在裡面你可以看到真善美,也可以看到假惡丑。"
這電影以二戰為背景,雖然戰爭的陰影籠罩了整個城市,但導演很聰明地用一個小人物的故事,演繹了異常件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悲喜劇。
《美麗人生》:"溫柔浪漫"的敘述手法
這部斬獲了奧斯卡多項獎項的電影,在談及影片時,貝尼尼說該片名來自利昂托洛斯基所說的話。當時托洛斯基正處於墨西哥流放時期,當他得知自己要被斯大林暗殺時,他看著花園里的妻子,說了這樣的一句話:"無論如何,人生是美麗的。"這種歷盡千帆後的淡然,簡單後面是強大溫柔的內心,是一種超脫樂觀的,更深層次的超然。
所以《美麗人生》也沿襲了這一設定,即便是在最災難、最痛苦、人類歷史上最殘酷恐怖的戰爭中,影片仍然採用餓了"溫柔浪漫"的敘事 方式,在這種沉重、黑絲的歷史題材上蒙上了厚重的彩墨。
但是這樣的溫情動人並不會因此削弱戰爭的災難性和可怖性,反而在這種強烈的對比下,讓人笑中帶淚。比起同樣是戰爭影片的《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敦刻爾克》、《鋼琴家》等等,這部影片最獨一無二的地方就在這里。
你不會被血肉模糊的場面嚇到,也不會被納粹殘忍的殺人手法感到頭皮發麻,這部影片幾乎避免了這樣沖擊性的場面,但是在看到後面時,所有人心裡一定會被這樣的"溫柔"而淚流滿面,這是最高級的敘事手法。
《美麗人生》的敘事結構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民主角圭多和貴族小姐多拉的愛情故事,在義大利傳統的觀念下,導演故意將圭多設置成小人物形象,圭多的善良、樂觀、積極,內心最赤誠的愛和熱情,使他即便面對各種阻撓,依然積極克服,追求幸福,這一部分幽默自然,消解了沉重的傳統觀念和社會背景,敘事非常生動。
另一部分是圭多為了阻止戰爭給兒子約書亞心理留下沉重的陰影,出演的一場父愛游戲。
圭多是個猶太青年,他本來和妻子多拉、兒子約書亞過著令人羨慕的幸福生活,但是就在約書亞5歲這年,一切都變了。
納粹抓到了圭多和約書亞,將他們押送到集中營。當約書亞害怕地問:"爸爸,我們要去哪兒?"
圭多故作輕松地說:"你不是一直想旅行嗎?爸爸給你個驚喜。"
但是當約書亞看到集中營里所有人的疲憊、恐懼,充滿死亡味道的房間時,他嚇壞了,嚷嚷著要回家。
圭多情急之下編造了一個謊言:我們在玩個游戲。
就像闖關游戲那樣,只要不吵不鬧,不想媽媽,就可以吃點心,可以得分。
攢夠1000分的人,就可以贏得比賽,而比賽獎品,就是兒子最愛的坦克。
為了保護孩子的天真,他一直撒謊,將這個"游戲"繼續下去。比如納粹下達集中營規則,圭多就假裝翻譯,將軍官說的話編成"游戲規則"。
這里的犯人受盡非人的虐待,每天不停做苦力,圭多即便自己站都站不穩,依然告訴孩子自己在玩游戲。
正是這不斷編造的謊言,在兒子心中卻築起了一道高牆。
在解放的最後一晚,圭多決意帶妻子和兒子一起逃跑。
他讓約書亞躲進一個鐵櫃,並向孩子撒了最後一個謊:"這是決賽了,只要不讓人發現我們,我們就贏了。"
但就在尋找妻子的路上,他被納粹發現了,當他被搶押著路過兒子藏匿的鐵櫃時,他裝作一副悠閑的樣子,朝兒子做了個鬼臉。
然後大步流星地走過去,搞怪的步伐惹得兒子開心地默默笑著。
一聲槍響,圭多倒地,但導演並沒有直接給我們這強烈的沖擊性畫面,而是讓沉重的槍響縈繞在我們耳邊。
第二天,約書亞終於見到了"游戲獎品"——解放的坦克到來了。
《美麗人生》:讓人笑中帶淚的視聽語言
《美麗人生》另一讓人稱道的地方,就是它獨特的視聽語言。
前半部的戲劇內容,實際上是欲抑先揚的處理,後半部分的悲劇內容形成反差,裡面精彩的視聽語言起到了強大的輔助效果。
比如在逃婚後,男女主先後進入花園,固定鏡頭一切換,時間瞬間過去4、5年,從新婚之夜、懷孕生子,再到兒子長大,都在這個鏡頭中完成,但觀眾一點也不感覺到奇怪違和。
以及當火車開向集中營時,音樂和畫面都營造了陰森恐怖的氣氛,而車頭朝著鏡頭開來,給人一種強烈的壓迫感,就好像惡魔的力量推著一車人駛向深淵。
但隨後鏡頭往左移動了,給人的壓迫感瞬間變小,拉扯開一條縫隙,似乎不可扭轉的命運中又帶著一絲希望。
在圭多翻譯德語的部分里,因為翻譯的段落很長,而且語言上的趣味也會比較小,觀眾很容易陷入無聊的狀態,這時候德國士兵轉頭看向男主,瞬間的就讓人心裡緊張起來:他是不是識破了男主的伎倆?男主會受到怎樣的懲罰?
除卻這些,《美麗人生》中對於場景和音樂的配合和轉換,每一幀都在牽動觀眾的心,時而提起時而放鬆,就在這種反復的焦灼下又配以幽默詼諧的語言表現,使得觀眾笑中帶淚,並更深刻地領悟到戰爭的殘忍。
《美麗人生》:呈現不同主題的多元影片
如果一部影片只講單一主題,它一定不會是一部好電影。真正能帶給人內心升華和思考的電影,一定是融合多主題的影片,《美麗人生》就做到了這一點。
首先,戰爭的殘忍。
這部電影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反法西斯電影,但是卻仍然用喜劇效果反而讓觀眾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和反人性。
貝尼尼始終相信,殘酷並不是悲劇的底色,殘酷只會喚醒恐懼,而只有喜劇才能達到悲劇的巔峰。
所以為什麼有這么多人不敢看《拯救大兵瑞恩》,裡面大段真實的斷手斷腳、腸子四處湧出,血肉模糊的場面,讓很多人難以保持心態去觀看。
居住在義大利的猶太人受盡瘋狂的屠殺和迫害,猶太人遭受無情的踐踏和奴役,何止是猶太人,二戰中所有無辜的百姓,他們失去親人、失去家庭、失去自由,人格尊嚴受到踐踏,這種殘酷現實是抹不去的。
其次,父愛的偉大。
即便在戰爭的籠罩下,家人的愛一下子展現出偉大而神聖的一面。
即便圭多最後被德軍押走處決,擔心兒子因為害怕自己出事而跑出來,一直像兒子躲藏的地方做鬼臉,做各種搞笑動作,很多觀眾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名場面"竟然是父親對兒子最後的"欺騙"。
兒子到了最後一刻仍然覺得自己在玩一場漫長的游戲,但兒子終於在第二天走出來時,他也確實獲得了"獎品",但他坐上美軍坦克的時候,表情極為幸福和開心。
他在集中營的幾個月中,幾乎沒有受到恐懼和壓抑氣氛的精神折磨,直到解放的最後一刻他都是充滿快樂回憶的,而這一切都是用父母的生命換來的。
最後,關於人生的思考。
什麼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美麗人生?是名利雙收後的掌聲,還是經歷風霜後的淡然安逸?
在這個問題上,義大利導演羅伯托·貝尼尼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堅強而樂觀地對待生活,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體現自己人生的意義。
這個主題一直貫穿於圭多的一生,圭多無論面對追求幸福,還是面對戰爭的殘酷,一直保持樂觀開朗,他雖然也會因為被不停奴役和踐踏感到身心俱疲,但他一直相信,"人生是美麗的"。
如果2020年一定要看一部電影,去看《美麗人生》吧。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④ 有部韓國電影看了忘記叫什麼名字了求助...謝謝
是日本的,我看過跟你說的情節差不多的。迅雷上有,叫大約在雨季,可在線觀看。 秋穗巧(中村獅童飾)和6歲的兒子佑司(武井證飾)相依為命,兩人過著平靜的日子。在梅雨季節開始的一個雨天,一年前就已經去世的妻子泠(竹內結子飾)出現在林中,獃獃地站在父子二人面前。雖然泠失去了所有的記憶,但是巧和佑司仍然很高興地將她迎入家門,三個人又開始了不可思議的共同生活。
看著昔日的愛人重新回到自己身邊,丈夫巧充滿愛憐地講起了他們的戀愛史,但是妻子對這一切沒有半點反應。不久後,夫妻二人又開始陷入了第二次戀愛,一起默默重溫了過去的種種美好。盡管母親的回歸有點離奇,但長久未能感受到溫暖母愛的佑司,心中也充滿了不可抑止的喜悅。
六周後,隨著雨季的結束,泠必須再次面對與丈夫、兒子分別的命運。但是,三人的心中卻永遠留下了一樣寶貴的東西,想抹也抹不掉……
幸福像雨滴一樣容易破碎,幸福像雨季一樣短暫
泠去世一年的歲月,秋穗和六歲的兒子佑司相依為命,過著平靜而凌亂的生活;但是泠留下的畫本說她會在雨季開始的時候回來,佑司相信那是真的,秋穗不敢相信但希望那是真的,他說希望能給泠一次幸福,像普通的夫妻那樣,讓她不用為他的身體擔心。而年幼懂事的佑司一直在為媽媽難產得病而自責……
雨季開始的時候,泠真的回來了,秋穗和佑司在雨後的樹林里發現了她,她迷茫的靠在廢棄的老屋邊,像過去一樣美麗、可親,不是幽靈,不是鬼魂,而是完完全全的回來了,只是她不記得過去的一切——不記得秋穗、不記得佑司、不記得她曾經死去——於是他們要讓一切重新開始,「要讓媽媽重新喜歡上我們……」
再度生活在一起的日子,秋穗是快樂而局促的。他是如此的愛著泠,泠的回來讓他快樂,工作變的美好,生活充滿活力;因為泠不記得過去,他局促得迴避著她曾經死去,迴避他是她的丈夫,害怕驚嚇了她,驚走了好不容易重新回來的幸福。他慢慢的告訴泠他們的過去,他們如何相愛,如何相知相許——回憶著過去的歲月,他們的心也再度走在了一起,重新相戀相知……
母子連心,佑司和媽媽則親密的快得多。他會在媽媽睡著後握著媽媽的手、睡在媽媽的身邊,會在洗澡後要媽媽幫他擦乾,他們一起做早餐,一起種花,一起晾衣服,一起擦皮鞋——媽媽回來的日子,如此幸福……
然而,畫本上也畫著在雨季結束的時候,泠會再度離去,不再回來。於是秋穗為了雨季的延長而歡欣;於是佑司會在學校在家裡掛滿倒著的「回晴郎」,希望雨季可以長一些,再長一些;當佑司問起媽媽是否會在雨季結束時離去時,秋穗說所以我們現在更要好好的珍惜,珍惜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
當陽光再次普照的時候,佑司為了媽媽拚命的奔跑,他們一起來到樹林。佑司終於問是否因為自己媽媽才死去,媽媽說「也許就是為了見佑司一面,所以爸爸媽媽才會相遇,才會在一起」,媽媽擦著佑司的眼淚說以後要好好照顧爸爸;秋穗為了泠也再次奔跑,終於還是趕上見到了泠,他說他一直想讓泠幸福,他沒有能夠給泠幸福,泠說我一直都很幸福,能在秋穗的身邊,就很幸福……
當泠再一次說秋穗君我覺得好冷,當秋穗再一次把泠的手放進自己的口袋,泠化為一片樹葉在秋穗的手中,與雨季一起消失不見……她回來過,她卸下了佑司心中的負罪感,給秋穗留下了幸福的承諾,也許,她就是因為不放心,所以才回來,要讓他們能卸下心中的包袱,要讓他們幸福的生活下去……
害怕她不幸福……
這是秋穗告訴泠的他們的過去,在那片樹林的小路上,在那座老舊房子的台階上,他緩緩的講述的過去,他們曾經的愛情,喚醒的是泠心中藏著的相思……
⑤ 有人看過《天堂電影院》嗎請大家幫忙呀
在這里,請允許我套用詩人於堅的一句話:《天堂電影院》是一個故鄉!它是那種在所有人的故鄉都消失之後,可以把關於故鄉的記憶一次次復活的電影。
在我們這個鎮上,也有那樣的一個電影院,在幼年時代,我也曾是個多多那樣的小男孩,無比地熱愛電影,實際上,在我的身邊,有好多個多多,我們甚至把電影作為一個最大的歡樂源泉,我們模仿電影中的人物動作,重復電影中的台詞,在數不清多少個晚上,我們能想起來最好的事情,就是去電影院看電影,在《天堂電影院》中,一些場景使我恍若做夢一般,那些總是坐在前排的晃著小腿的兒童,那些瞪大了的雙眼,人們一同哭一同笑,電影院門口擁擠的人群,電影院里賣吃食的小販……
這部電影如同記憶本身,而電影中的那些電影,無疑就是開啟記憶之門的鑰匙,當這扇光影之門被打開之後,我們一同回到了故鄉,回到了那個寧靜的小鎮。
多多就是你我
這個長著一對招風耳,有一雙聰明大眼睛的小男孩多多,的確很能討大家的喜歡,電影開場不久,我們幾乎就愛上了這個沒有父親的小男孩,他總是仰起頭和大人說話,總是弄一些小把戲使大人們又好氣又好笑,拿他無可奈何,因為他那麼小,那麼聰明,如果我是艾爾弗雷德我也會佯裝生氣地把他抱在桌子上,並一本正經地說:「在我踢你屁股之前,快點跑回家去,別再找麻煩了!」可是我不是艾爾費雷德,我是多多,我在小提琴溫暖的曲調里,在故鄉的橄欖樹下,早已回到童年,我想我應該有權利得到庇護,我會再次央求艾爾弗雷德留我在放映室多玩一會兒,因為我早就對放映廳後牆上的那個小洞裡面感興趣了,神奇的電影是怎麼放出來的呢?艾爾弗雷德是怎樣使那五彩的光束從小洞里射出來,最後又投到銀幕上,放成一部電影的呢,我著迷地看著那個小洞,此時銀幕上的人對我說:「喂!多多,查理卓別林來了。」
在銀幕上清澈明亮的光影中,在放映廳溫暖的黑暗中,你我重又變成了坐在第一排的小多多,所有坐在身邊的人都望著大銀幕,所有人的情緒都隨電影情節潮漲潮落,在這樣休戚與共的場所里,我們將不再感到害怕和孤獨。
艾爾弗雷德與電影
在影片中,多多的父親在前線陣亡了,電影放映員艾爾弗雷德就成了替代性的角色,實際上,艾爾弗雷德就是電影的化身,當記憶與一種事物緊緊相聯,這種事物(電影)就會被主觀化,變成了成長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就像父親一樣,在多多的各個年齡段給予指導和撫慰。
那個上唇有厚厚鬍子,笑起來很慈祥很可愛的老艾爾弗雷德,符合我們對於父親的想像,我們就希望自己的父親也像他一樣和藹,有幽默感,和我們有共同語言,能給我們感興趣事物的專業性指導,必要時還得變得深刻,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其實我想說的是,艾爾弗雷德和電影是一回事兒,艾爾弗雷德就是電影,我們就好似坐在第一排的幼小的觀眾多多,滿懷期待著等待著電影開場,等待他親切的光輝灑滿我們的全身,每晚如此,所以在電影中,多多的親生父親必將缺席,給記憶,也給電影中的成長另外的一個空間,那個成長空間,就是艾爾弗雷德和電影組成的。
如果你也是從那個電影時代走過來的話,是可以理解這種情感的,對某個時間段的回憶和某一部電影相連,兒童對電影幾乎是不加選擇的觀看,使得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電影牢牢地紮根在腦際,多多的腦際就被這些電影填滿:維斯康蒂與西部片,卓別林和讓雷諾阿,克拉克蓋博與基頓,安東尼奧尼與《關山飛渡》,而這些遠在亞平寧半島的電影回憶使我微笑著想起我們黑白時代的上海電影製片廠,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和大量講述紅色革命的戰爭片,在那些觀看電影的日子裡,我們的的成長經歷幾乎可以用那些電影指代。
老艾爾弗雷德就是那個放電影的人,就是天堂電影院小小放映室里孤獨的父親,他的死亡通知驚醒了我們後來在城市中做的那些夢,一瞬間,家園和鄉土占據腦際。
鄉土面孔
在《天堂電影院》中,令我動容的還有那些鄉土面孔。據說同樣是來自義大利的導演貝托魯奇來到中國拍攝《末代皇帝》,事後人們問他對中國的感受,他說最讓他感動的就是人們的面孔,那是前消費時代的朴實面孔。
《天堂影院》採用了倒敘手法,影片開始時,已經成為大導演的中年多多開車在羅馬街頭,疲憊麻木的神色溢滿了他的面孔,在交通燈閃爍的時候他瞥見旁邊車里的一對打扮怪異嬉皮士,對方對他的驚異嗤之以鼻,當晚,多多就接到電話,電話里說,艾爾弗雷德去世了。
記憶又回到童年時代的天堂電影院,在當地「電影審查官」—教區牧師眼中,吻戲等同於色情,所以永遠應該剪掉,那是老派的道德家,記憶原諒了一切,在記憶的眼中,來到天堂影院的幾乎每一個人都可愛,總是來遲到的老頭,愚蠢而善良的領票員,愛在後排呼呼大睡的中年漢子,當然,除了那個坐在樓上包廂,充滿惡意與鄙視向下吐痰的「紳士」,最後,他終於被來自下面的一包大便擊中面孔……吵吵嚷嚷的義大利鄉村居民,就如那波利民歌般浪漫開朗,在放映基頓的電影時,所有的人都在笑,鏡頭一個個緩緩移過在那些開懷大笑的面孔,此時,攝影機後面的那個人,看著銀幕上的笑容的你我,內心又作何感想。
多多回到故鄉
孫甘露在一篇叫《亞平寧半島的陽光》的隨筆中寫道:「與《天堂影院》一樣,義大利的鄉村使義大利電影在自然風光的映襯下用閉塞蘊含了永恆,在一個小宇宙中成長,詩意地幻想著遙遠的外部世界,最終猶如回到家鄉一般回到自己的內心。」而孫甘露這樣的文字,也讓我們回到內心,回到故鄉。
故鄉有時也會深深地傷害我們,但是多年後我們發現,故鄉就和老艾爾弗雷德一樣,對那個關於傷害的秘密守口如瓶,他們促使我們出走,他們對我們說:「多多,不準回來,永遠不要妥協,不準給我們寫信。」
於是我們掙扎在異鄉,我們學習長大,我們永遠得適應新環境,我們成為了一個頑強的成人,但是疲憊與麻木也爬上了我們的面孔,那些愛呢?那些在故鄉的陽光下玩耍的日子和心情呢?老艾爾弗雷德死了,我們背負著故鄉的死訊歸來,到處是遺跡,到處是記憶的點滴見證,但是另一些人和事已經占據了主流,天堂影院成了被廢棄多年的破敗建築,沒有人再進電影院看電影了,電視,錄像帶,碟片,每個人都躲在家中獨自觀看,彷彿大家遺棄了大家,人們同時成了遺棄者和被遺棄者,城市化轉眼就替代了鄉土。
多多在舊日的遺跡中尋找著,他自己發現了傷害的秘密,就在一堆廢棄物之中,初戀被埋葬了,多年前,老艾爾弗雷德對多多的愛人說:多多要我轉告你,你們之間是不可能的,這一深深的傷痛被埋在心裡,故鄉也被塵封在愛恨交織中。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原諒一切吧,當我們回到故鄉時,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勇氣和力量翻動那些往事,我們將會看到所有的吻戲被重新串聯起來,愛的主題又占據了一切,要回到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