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清朝康熙年間的戴梓,發明了28連發的機關槍,為什麼卻被流放寧古塔
戴梓在清朝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他不僅通兵法,懂天文演算法,還擅長詩書繪畫,可以說是一個難得天才吧。原先他只是一介平民,後來應征討伐耿精忠有了一點小成就,康熙知道他非常有才能,就任命他為翰林院侍講。戴梓也沒有辜負了他一身好才能,再後來發明了連珠火銃等一些非常厲害的武器。但也是因為他太聰明了,才會遭人嫉妒被人陷害。
戴梓是漢人,康熙對他這么厲害還是有所防備的吧,畢竟他能夠製造出那麼厲害的武器,這也許就是康熙寧可相信南懷仁也不會相信戴梓的原因吧。
⑵ 電影《闖關東》我從一半開始看的,關東究竟是哪,為什麼有幾百年的歷史
闖關東,作為一種社會習俗而被廣泛接受。山海關城東門,界定著關外和中原大地,一關之隔,卻從清朝到民國數百年間,從背井離鄉的山東人開始興起了闖關東。19世紀,黃河下游連年遭災,滿清政府卻禁關令依舊。破產農民不顧禁令,成千上萬的冒懲罰危險,「闖」入東北,此為「闖關東」來歷。至1840年東北人口僅突破300萬人,比一百年前猛增了七八倍,全國人口達四億多。清末,沙俄侵略東北。清於1860年在東北局部馳禁放荒,1897年全部開禁,1910年東北總人口增至1800萬人。民國,「闖關東」洪流澎湃,新中國前夕近4000萬人(數據來自《中國人口地理》,張善余)。 民國38年間,山東人闖關東數量達到平均每年48萬人之多,總數超過1830萬,留住的山東人達 到792萬之多,「可以算得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舉」。 因此,現在東北土著居民的先祖大多屬於山東等省份---黃河下游地區的。
闖關東,清入關實行民族等級與隔離制度,嚴禁漢人進入滿洲「龍興之地」墾殖---頒布禁關令。順治曾告誡滿洲貴族末路退往關東,雍正說「朕夷狄之君」「非中國人」。滿人傾族入關,東北人口劇減,借口「祖宗肇跡興王之所」保護「參山珠河之利」,長期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順治開始,滿境分段修千餘公里「柳條邊」籬笆牆---滿洲長城(柳條邊牆、柳牆、柳城、條子邊),康熙中期竣工。從山海關經開原、新賓至鳳城南的柳條邊曰「老邊」;自開原東北至今吉林市北曰「新邊」(《辭海》)。故,在民間有「邊里人」、「邊外人」的說法。
闖關東-山東人-清代分三個時期:(1)、1644至1667年,《遼東招民開墾條例》,規定「招至百者,文授知縣,武授守備」,23年間「魯民移民東北者甚多」,許多地區因移民而「地利大辟, 戶益繁息」。(2)、1668至1860年,為維護滿洲固有風俗和保護八旗生計, 康熙七年清廷下令「遼東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對東北實行禁封政 策。(3)、1861至1911年,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對邊疆控制日益削弱,沙俄不斷侵 蝕黑龍江邊境,清政府採納了黑龍江將軍特普欽建議,於咸豐十年( 1860)正式開禁放墾。
闖關東,從「流人」到「流民」,到東北「移民社會」 。清初民族矛盾尖銳,清朝統治者採取了極其殘酷的鎮壓手段。將「造反」者遣送邊陲「煙瘴」之地,山東觸犯刑律者多發配「極 邊寒苦」的東北,這種遣犯史稱「流人」。山東人是「安土重遷」的典型。人口壓力、天災人禍、 滿清政府的政策導向等構成了山東人闖關東的外因。以修築當時的中東鐵路為例,《東北開發史》 引日本人稻葉君山的話說:「中國苦力,如蟻之集,而勞力之供給地 之山東,更乘機輸送無數勞工出關為之助。是即一千五百餘里之中東 路乃山東苦力所完成,亦非過言也。」 闖關東,東北是外敵侵擾之地,山東人卓絕的斗爭。吉林省渾江市《灣溝公社志》記載:「1921年間有一名叫王振邦的農民, 原籍山東,因逃荒攜妻及長女一家流落於西川一帶。1931年日軍侵佔 東北,王振邦與山東老鄉聚義百餘人抗日,1934年末,他們與日軍大小戰事三四次,其中第二次戰績最佳,日軍死傷慘重,義軍為日軍所 膽寒。」
闖關東,由於東北為流放地,禁墾,邊牆西為蒙古貴族駐牧地。但覆滅的滿清殖民政府無力阻擋歷史潮流,滿清二百多年殖民統治,倒促進了滿蒙漢等族的大融合,即使「滿蒙獨立」運動、「偽滿洲國」等歷史滄桑,都沒能改變滿洲人成為中國的滿族人。山東聖人之鄉心態鄉土意識淡化,冒險精神增強最,促使流民春往冬歸轉變為在東北紮根。辛亥革命東北幾千萬關內漢人回到中國懷抱,「以至於人文地理學地圖表明該地區完全是中國人的」(《草原帝國》,法國,勒內.格魯塞)。
闖關東,是悲壯的歷史,是一次移民壯舉。存在特定的「闖關東」路線、存在「闖關東」的特定背景。因此,闖關東是一種社會歷史移民現象,有自發的客觀因素,有內在的政治影響深度。「山東人闖關東實質上是貧苦農民在死亡線上自發的不可遏止的 悲壯的謀求生存的運動。」日本人小越平隆1899年在《滿洲旅行記》 中記載了當年真實的歷史畫面:「由奉天入興京,道上見夫擁獨輪車 者,婦女坐其上,有小兒哭者眠者,夫從後推,弟自前挽,老媼拄杖, 少女相依,踉蹌道上,丈夫罵其少婦,老母喚其子女。隊隊總進通化、 懷仁、海龍城、朝陽鎮,前後相望也。由奉天至吉林之日,旅途所共 寢者皆山東移民...」。作為世界第一的大民族---漢族,幾百年來人囗壓力就使漢人不斷向周邊擴散:走西囗、下南洋,內蒙古和新疆也成為漢人移民地。那麼,闖關東便成了人口與經濟的平衡學。
⑶ 求一部韓國古裝電影
刑事?
【國 家】韓國
【類 別】動作 / 神秘
【導 演】李明世 Myung-se Lee
【主 演】河智苑 Ji-won Ha .... Namsoon
姜棟元 Dong-Won kang
安聖基 Sung-kee Ahn
宋永彰 Young-chang Song .... Minister of Defence
追蹤,一定要抓獲。
朝鮮時代的朝政混亂時期,社會流通著大量的假幣。捕盜廳老練的"安蒲喬」和勇敢而有些冒失的新手"南順」成為"破案組」,追蹤假幣的出處。為了抓捕犯人,兩人捨命去逐嫌疑犯秉范大人和他的左右手"悲傷眼睛」。漸漸地他們要找的人開始露出原型。
愛情,我的愛人……你的真實名字是什麼?
每當"南順」和"悲傷眼睛」見面的時候,他們之間就萌芽各種微妙的感情。他們彼此拒絕對方,卻欺騙不了在心靈深處的真實感覺。"南順」平生第一次體驗到了愛情的滋味,"悲傷眼睛」也是第一次給別人送禮物。
決戰, 無法迴避的宿命般的決戰。
但朝鮮時代最高女刑事"南順」和神秘刺客"悲傷眼睛」畢竟無法逃避宿命般的"決斗」。命運的安排讓他們兩個人成了世間的"仇人」,如果不殺對方,自己就會失去生命,因此他們的愛情更凄美。
⑷ 為何一聽到流放寧古塔,寧可死也不願意被流放呢
看過清朝電視劇的人不知道是否聽到過這個地方:寧古塔。當時清朝的皇帝會將一些罪大惡極或者一些作姦犯科的同黨都會送到寧古塔去。
然而當時的人一聽到”寧古塔“三個字有些人臉色就變了,甚至當時清朝的人一提到寧古塔就會聞之色變,有些人寧可死都不肯去寧古塔,那麼寧古塔究竟有什麼恐怖之處讓人這么害怕?
所以一些被押送的犯人在路上遇到各種事故而意外死亡也是常有的事,而這其中為什麼死的我想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流放寧古塔的人看似是僥幸撿回了一條命,可是對於他們來說卻是生不如死的,因為在當時發配寧古塔的人能夠僥幸回來的十不存一,就算是回到了家鄉,家族也早已破敗不堪只能貧困度日。
⑸ 寧古塔真的有塔嗎
寧古塔為古地名,約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帶,范圍大概是圖們江以北,烏蘇里江東西兩岸地區,地靠日本海,舊屬吉林管轄。滿語數之六為寧古(ninggun),個為塔,所以寧古塔的意思是「六個」。在清代,寧古塔是讓人們聽過之後無法入睡的地方。這就像一個咒語,有多少人寧願死也不願寧古塔。
雖然死亡是可怕的,但一把刀下去,你就一了百了,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寧古塔,它是一個讓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地方。
喜歡看清代電影、電視劇或「清代歷史」的人,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句話,發配寧古塔。在清代,寧高塔是流放犯人的地方、流放犯人主要因政治案件或文字獄。這里,被流放的人們的地獄。
清代,雖然東北是滿族的繁華之地,但除了沈陽等少數城市,其他地方都是荒無人煙的。根據研堂見聞雜記的描述,寧古塔在當時幾乎不是人類世界,這里的條件差,氣候異常,什麼植物都沒有生長,更不能生產糧食,無法接近,但經常能看到老虎、熊和其他珍稀動物的身影。
從北京到寧古塔,你可以從地圖上看一下,就知道到它不遠,東北的天氣,你知道。你是在流放,而不是度假或戶外運動。你的出行工具不再是汽車,而是兩只腳,沿途是很艱辛的。
有些人甚至還沒有到寧谷塔,他們已經受到了老虎和狼的攻擊,或者變成了老虎,豺狼的美味。據說當地人迷了路,變成了食人族。
九死一生到了寧古塔,是否可以念一聲阿彌陀佛了?別急,」流放寧古塔」後面還有呢!
經歷了九死一生終於到達了寧古塔,就能說阿彌陀佛了嗎?先別忙著放心,流放寧古塔」後面有一句:「給披甲人奴。」那些被流放的人是奴隸,他們被立即分裂。主人一一披甲人,也就是兵。女人被槽蹋,男的被殺可做沒有任何自由的苦力,一些人換了馬,一些女人被賣到妓院,這樣的悲劇,每天都在這里重演。
據統計:清朝被流放到寧古塔的,共有150多萬人。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很少有窮人,其中大多數是著名的江南文人名士官員。
想像一下他們當中有多少賈寶玉,唐伯虎式的公子,才子,有多少林黛玉,薛寶釵式的嬌小姐,因言語!、獲罪,或受株連而被判有罪,或者集體懲罰,來到了這種鳥不拉屎的苦寒之地。他們享受慣了舒適的生活,如何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生存,日子過得生不如死,還要飽受屈辱的活下去。
因此,許多人即使他們活著到了寧格塔,他們無法承受這種差異帶來的痛苦。因此,寧古塔沒有塔,這就是為什麼清朝的人不願意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