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著名表演藝術家於藍老師年齡
96歲高齡的於藍,坐在沙發上,手裡拿著放大鏡專心致志看著報紙。每天上午九點,是於藍看書讀報的時間,我們到達她家的時候,於藍正在一邊看報紙一邊等候,她老人家看到我們臉上露出溫和的微笑,沖我們高興的招手。於藍說,年歲大了,耳朵、眼睛、腿腳都不好使了,歲月已經老了,唯有心還年輕。
粗茶淡飯 樂觀向上
和年輕的心相伴,於藍和一個照顧她生活的保姆過著獨居的生活。在兒影廠的宿舍老樓,兩套不大的兩居室,一邊算是起居室,一邊是書房,狹小的書房裡只夠放兩個小沙發,書房的牆上掛著三個鏡框,中間一個是一張早年周總理接見她的照片,左邊是一個不認識的影迷給於藍畫的一張鉛筆素描,右邊是學畫的孫子專門給奶奶畫的一張油畫。如果不是滿頭銀絲,行動不便,光聽老人家談她的生活,一生熱愛的電影事業,從她清晰敏捷的思維上,是完全看不出來眼前的老人已經是一個96歲,身上多處動過手術的高齡老人。於藍說,人要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不要留太多的煩惱在心裡,學會排解,保持好的心情對健康很重要。
於藍近照
於藍的一生並不順利。抗日戰爭時期,曾親歷了「九·一八」事變;後來背著家庭偷偷上延安參加革命,文革時,她和丈夫田方雙雙被打到,下放勞動,幾年都不得見面。於藍回憶說,自己從小就要強,在延安話劇社就是女子班的班長,那時候生活特別艱苦,她都是吃苦在前,形成了堅強剛毅的性格。丈夫田方去世的早,於藍把兩個兒子培養成才。大兒子最早是搞體育,後來轉行做了錄音師,二兒子是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田壯壯,孩子們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於藍並沒有選擇和兒子們一起居住,至今都是一個人生活,對於自己的人生,於藍說,這樣的生活我習慣了,我這一輩子很滿足,唯一遺憾的是,正值我演戲的好年紀,有一次參加勞動,從房上掉了下來,把左邊臉摔壞了,臉神經總是一跳一跳的,只能遺憾離開了銀幕。
和許多老人一樣,寫字畫畫是離休後的於藍最重要的愛好。於藍每天早上六點起床,自己在屋子裡活動活動筋骨,七點開始看早間新聞,於藍說,早晚的新聞是必須要看的,她只看中央一和四頻道,一個是國內新聞,一個是國際新聞,這是她獲得國內外新聞大事的主要渠道,於藍說,老年人不能和社會脫節,要自己找方法找渠道關心當今的世界,不能去麻煩年輕人,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對於當導演的兒子田壯壯,於藍贊賞中也透著絲絲遺憾,「他和第五代導演們拍的那些電影我都喜歡,壯壯可惜拍的太少了。他今年已經62歲了,我知道他還在努力。」
心裡裝著兒童電影
於藍80歲從兒童電影製片廠正式退下來,她的心裡依然裝著兒童電影。她說,有不少年輕導演拍了兒童片送來樣片給她看,「我的眼睛已經看不清楚了,耳朵聽起來也困難,歲數不繞人了,我只能給他們祝福和鼓勵,希望他們多拍兒童電影。」對於老藝術家們一個個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相繼故去,於藍特別「唯物」和豁達,她笑說,我也快了,但是人老不代表對自己沒有要求,在生活上夠吃夠住就行,還是要為社會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給組織、家人添麻煩。
粗茶淡飯,樸素樂觀,積極向上,是於藍保持年輕態的秘訣。離休以後,於藍很少公開露面,除非是周總理和鄧穎超相關的紀念活動,和孩子們相關的事情,其它的社會活動於藍一般都拒絕了。於藍說,周總理的紀念活動我一定要參加,表達我作為一個演員對他老人家的敬仰之情,孩子們的事情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兩個事情我都不能推辭。而對於她在電影中扮演了那麼多膾炙人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影迷的銀幕形象,於藍卻不願意多提,她說,我很早就離開銀幕了,作為一個演員我是幸運的,是那些角色讓人們還記得我,有生之年我是沒有機會報答愛我的觀眾了。
孩子們一個學期至少要看兩部兒童電影
於藍是兒童電影製片廠第一任廠長,從此和兒童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於藍回憶說,那是1981年,中央工作會議號召全黨全社會都要關心青少年的成長,決定成立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我那時剛做完一個大手術,身體還在慢慢恢復,接到任命,我剛好是60歲生日,按照現在的規定,60歲應該退休了,但黨和人民需要我去為兒童們服務,我沒有半點猶豫。
就這樣,於藍擔負起了組建兒童電影製片廠的重任。白手起家,招兵買馬,經費不足,器材短缺,基建難題,於藍憑著自己的影響,四處奔走,一刻也不停歇,終於讓電影這塊陣地上有了兒童電影製片廠的地盤。一晃35年過去了,於藍說,我還記得兒影廠十五周年廠慶時公布的一些數據,我們拍攝65部兒童片,其中37部影片獲得金雞獎、童牛獎等120多個獎項。「現在電影雖然都市場化了,但是兒童電影似乎成了市場上的一個弱項,這特別不應該,一個兒童一個學期至少要看兩部兒童電影,這就給我們電影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兒童片也要與時俱進,既要孩子們喜歡看,滿足兒童的求知慾,刺激孩子們的想像力,又要老少皆宜,真正做到市場化,需要我們電影工作者放下名利,用心給孩子們來做事啊。」
當記者告訴於藍,現在我們並不是缺乏好的兒童電影,而是電影院不願放映國產兒童電影時,於藍陷入了很長時間的思索,眼睛裡透出無奈,她說,兒童片需要扶持也需要改進,中國兒童電影在產業化大潮下,還不能很好地進行市場運作,似乎不具備賺錢的能力,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市場不需要兒童片,好萊塢的動畫片能在中國獲得高票房就很說明問題。兒童的成長是家庭和社會的責任,兒童電影的觀眾也應該更加寬泛,要大人孩子都能看,能在社會上掀起話題,形成家庭社會的討論。另外兒童電影需要資金的支持,慢慢來培育這個市場,不能因為一部兒童電影放在院線不掙錢,我們就拋棄兒童片,把兒童片拋棄在市場之外,兒童片有非常大的市場,需要社會和電影人的共同扶持,這樣才能對得起的我們的孩子。
希望建專門的兒童影院
以票房論英雄的電影市場,把國產兒童電影擠進了死胡同。每年拍攝的兒童片進不了影院,只能以DVD形式,或者供電視上播映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對此,於藍深感憂慮,她說,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兒童電影受到多面夾擊,生存困境需要多方面來解決。她以她96歲的一個老電影工作者的身份呼籲,拿出實際行動振興兒童電影,呼籲投資者擔當起社會責任,投資兒童電影;呼籲學校恢復帶孩子們進影院看電影的優良傳統,培養孩子們從小看電影的習慣;呼籲建社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專門的兒童影院,在銀幕上為我們祖國的兒童留出一塊陣地。
《烈火中永生》中塑造的革命烈士江姐形象
相關鏈接:著名電影藝術家於藍六七十年代曾主演影片《龍須溝》、《林家鋪子》、《烈火中永生》等著名影片,於藍在電影《烈火中永生》中塑造的革命烈士江姐的形象,幾十年來幾乎沒人可以超越,於藍簡直成了江姐的代名詞。60歲時,於藍臨危受命,組建並擔任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廠長,80歲時,於藍從兒童電影製片廠正式退下來,她現在依然住在兒影廠的宿舍樓,過著簡朴的生活,她豁達看待人生,把自己僅有的幾件漂亮衣服全部送給了別人,她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放在關注著中國兒童電影的發展上。
(作者:陳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