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本傑明巴頓奇事》被豆瓣評分88,是因為故事新穎,還是因為片中愛情感人
《本傑明.巴頓奇事》新穎的題材讓觀眾一開始就能被深深地吸引,但這部影片評價高的根本原因其實是片中感人的愛情,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引發了觀眾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和感悟,也引起了觀眾的共情。
本傑明與黛茜的愛情帶著遺憾錯過,片刻的交集讓人感到惋惜,兩個相愛的人因為時間的逆向只能得到短暫的幸福。他們的感人愛情成了這部電影最深刻地方。所以我認為《本傑明.巴頓奇事》在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和極高評價口碑的背後,不僅僅是因為故事情節的新穎,更是因為片中感人的愛情。
② 零差評的六部諜戰劇,每部都無可撼動,你都看過哪些諜戰劇呢
說到諜戰劇,我想很多喜歡諜戰劇的劇迷應該清楚,諜戰劇最令人著迷的地方就是人的智慧。諜戰劇玩的是大智慧。下面是六部「零差評」的諜戰劇。
《麻雀》《黎明之前》是2010年的電視劇,由由吳秀波、林永健、陸劍民、海清等主演。這部劇是吳秀波的成名之作,這部劇的劇情設計相當成功。正反兩派有著不同的信仰,卻也有著難以割捨的兄弟之情。可以說是一部很有創新的諜戰劇,很值得一看,把他放在第一個位是因為,正反兩派的主演都有超高的演技,同時吳秀波那時候顏值很高,讓人看起來津津有味。
③ 請問某德國總理刺激好萊塢影視發展的政策
第三節 新德國電影的初期
60年代初期,德國電影所出現的危機主要表現為:政府對電影停止實行經濟保險。導致了大公司的倒閉或合並(如:新電影藝術公司、聯盟電影公司和烏發—漢薩電影公司);影片質量下降,但對娛樂片所繳納的稅卻不降低;以及電視的發展和競爭等。在1961年中,「德國電影獎」評委會竟然找不到一部值得授予「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的人人選。德國電影在經濟與藝術上處於了最低點,酗年代中期,德國年產量僅為60部影片,觀眾人次也降為1億人左右。
一、「奧伯豪森宣言」
1962年,來自慕尼黑的短片新導演們,帶著一紙宣言來到了國際短片電影節所在地奧伯豪森,他們參加第八屆國際電影節,宣稱要「創立德國新電影」。他們對60年代的美國電影和德國商業片表示不滿。由26個大都從拍攝短片開始走上影壇的電影導演、攝影師和製片人們提出了這項宣言,其主要內容是「因循守舊的德國電影的崩潰終於使我們所擯棄的思想立場喪失了經濟基礎」;「正如在其它國家那樣,在德國短片也已成為故事片的學校和試驗場所」;「德國電影的未來在於運用國際性的語言」;「我們現在
要製作一種新的德國故事片,這種影片需要自由。我們必須打破常規,克服電影的商業性。我們要違背一些觀眾的愛好,創造從形式到思想都是新的電影。我們准備在經濟上冒一些危險」;「舊的電影已經死亡,我們相信新的電影」。大致這樣一些內容的宣言,標志著西德電影的轉折點。此後,他們籌建「德國青年電影基金會」,計劃以500萬馬克資助10部故事片的創作。然而,這項建議未受到認真地對待。經過長時間的籌集資金,1965年「德國青年電影董事會」正式成立,並在以後的3年中資助了20部影片的創作,其中最多的一部投資達30萬馬克。德國青年電影創作者拍攝出了在國際上產生影響的、
至今仍有意義的作品。這些影片從1966年起,開始進入了商業發行網。
二、德國青年電影
這是新德國電影發展的初期階段,德國青年電影的先驅者之一是讓—瑪麗。斯特勞布。他於1933年出生在法國尼斯,1958年來到德國,並在流亡德國期間拍攝了實驗影片。他的全部作品都是與妻子達尼埃爾,西耶共同攝制的。她做過丈夫影片的編劇、製片、導演、剪輯等工作。斯特勞布的影片追求的是一種布萊希特式的啟蒙戲劇風格,他堅持台詞、原著、思想真實可情,要求演員「少做動作,多念台詞」。他的作品往往嚴肅、莊重而又細膩。斯特勞布的代表作品是《沒有和解》(1965年),是根據海因利希·伯爾的小說《九點半鍾的檯球》改編而成的。影片通過三代人的生活將希特勒時代的德國與聯邦德國在戰後現實做了對比,演員口中是極具有文學化台詞,影片演員的說話方式、
場面調度和畫面構成旨在讓人們體驗現實,而不是面對現實。這種風格,體現了導演試圖按照布萊希特的戲劇理論所要達到某種間離效果的追求,同時它還使人們想起電影史上著名的德國表現主義流派。許多的影評家都注意到這是一部「用歷史的閃回鏡頭直接回顧了納粹時代」的影片,「是一部有政治現實意義、風格新穎的先鋒派影片」。
亞力山大。克魯格也是先驅人物之一。他出生於1932年,曾做過法學家、律師、作家等,他導演了代表作品《向昨天告別》(1966年)。影片表現了一個從民主德國來到聯邦德國的妨娘阿尼塔·G的艱難生活,她處處受到人的打擊,被人踐踏利用。影片劇情大幅度跳躍,採用了不少紀錄手法和漫畫式的表演。「影片之所以產生好的效果,不僅由於影片的敘事手法,還由於影片對主要人物命運的同情,對社會的批判,發人深思的諷刺和它特定的內容」。這部展現『『冷漠、落後、家長式作風,當權者的變態心理」的影片曾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的銀獅獎。
還有一些有影響力的人物和作品:福爾科·施隆多夫於1966年拍攝了《青年特爾勒斯》,這部「對早期法西斯精神的探討」的影片獲得了戛納電影節「國際批評家獎」;威爾格。赫爾措格於1967年拍攝的《生活的標志》影片描述的是士兵施特羅斯特策克在一個無所事事的小島上如何因荒誕處境變瘋的故事,赫爾措格希望表現「希臘風光中陰森可怕而在理智上又無法理解的力量」,這部影片已經可以看出該導演後來的一貫的風格和追求;約翰內斯,沙夫的影片《紋身》講述了一個16歲的小夥子如何槍殺了自己的養父,「簡單的最後行動代表了青年人對傳統社會的空談和自滿的抗議」。這部影片與法國新浪潮電影頗有共同之處,「它體現了新德國電影與新浪潮電影相結合的特徵:導演們想要表達的是他們親自目睹和經歷過的事情」。以後還有:彼得·沙莫尼獲得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狐狸禁獵期》;烏爾里西·沙莫尼拍攝的點畫派風格的影片《它》和《年復一年》;哈羅·曾夫特拍攝的《慢跑》;克里斯蒂安·里舍爾特拍攝的《倒立吧,夫人》;漢斯—於爾斯,波蘭德拍攝的《貓和鼠》;愛德加·賴茨拍攝《進餐》等等。
第四節 新德國電影的四大導演
70年代中期,新德國電影進入創作高潮,這一時期代表人物是威爾格·赫爾措格、福爾科·施隆多夫、賴納·威爾納·法斯賓德和威姆·文德斯。
威爾格·慧爾指格(又名:W.H·斯蒂佩蒂奇)
如果說藝術家是一個「離群索居者」的話,新德國電影中最能體現這一特點的人物是赫爾措格,正像他影片中那些「孤家寡人」的主人公一樣,他自己就是這樣一位孤獨的藝術家。赫爾措格說:
「就因為我是獨自一人,而且還將獨自工作下去,所以很難將我的影片歸人這里的某個流派」。
1967年,他在希臘拍攝了《生活的標志》一部短片之後,又在薩哈拉拍攝了《法塔·莫爾迦納》(1968年);拍攝了《誅儒也是從小長大》(1968年);1973年,他到了秘魯和巴西,拍攝了《阿吉爾——上帝的憤怒》,影片採用傳說中紀實手法,描寫了1590年到黃金國探險的僧侶阿吉爾的故事。表達了某種社會秩序的瓦解和狂想在現實面前的失敗。這是一部「妄想和放縱的敘事詩」。1976年,他執導的影片《人人為自己,上帝反大家》記敘了上個世紀一個遭受社會偏見的棄兒卡斯伯·豪譯爾的故事,他心理愚鈍和反常。這部半記錄、半自傳體的影片揭露了特權和教會制度為基礎的社會的虛偽和利己
主義。8毫米膠片拍攝的主人公夢境很有特色,成為赫爾措格「最有力量和風格最統一的影片」,榮獲了戛納國際電影節獎。1978年,他還曾重拍了茂瑙的《夜間幽靈諾斯費拉杜》。1982年,赫爾措格導演了《陸上行舟》,主人公夢想在亞馬遜河上游的森林裡建起一座歌劇院,讓偉大的卡魯素來唱歌,他開始了旅行並在士著人幫助下把行舟搬過山嶺。影片在瑰麗壯觀的大自然景色中和古樸純真的民風中激盪著藝術家更加執迷、顛狂的心理狀態。赫爾措格說到:「我的影片是由於某種強烈的迷戀產生的……」,這部影片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孤獨和瘋狂、異域疆土的自然風光成為赫爾措格影片的一貫的主題。在赫爾措格的影片中,他熱衷於刻畫那種邊緣與孤獨的人物,探討人物「瘋狂的迷戀」的心智,在這一點上他與法國「左岸派」電影有近似之處。他的影片極富浪漫色彩,有強烈的造型意識和動人的古典音樂。他的電影劇作略欠一籌,一如《陸上行舟》河流中走船,放而不收,削弱了戲劇張力,令觀眾感到沉悶、拖杏,有時晦澀、難懂。
福爾曼.施隆多夫,
早年在巴黎攻讀政治學,然後進入巴黎高等電影學院學習電影製作。他曾做過馬勒、雷乃和梅爾維爾的副導演,也是從短片開始創作生涯的。1966年,他的處女作《青年特爾勒斯》『『預示了新德國電影的覺醒」,影片編劇是他後來的妻子和主要合夥人特洛塔。
1967年《劇烈的爭吵》的成功,使他同美國哥倫比亞公司簽訂了6年的合同,開始轉向拍攝歷史題材的影片。1971年的《科姆巴赫窮人的暴發》起源於民間傳說,敘述了民工攔路搶劫一輛錢車的故事,表達了下層人民的感情,批判了社會,「對具有新特徵的鄉土電影的發展是個貢獻」。1972年後,他從歷史轉向當代,拍攝對德國社會現狀進行精闢分析的系列影片,並從1960年「作者電影」較窄的觀念轉到較大的觀眾層面。
1975年《喪失名譽的卡塔琳娜·布魯姆》描寫一個收容無政府主義者的年輕婦女最終成了輿論界的犧牲品。1976年他拍攝了根據尤斯奈爾原著改編的《死刑》。在1978年《秋天的德國》中,他「技藝更加精湛」。1978年《錫鼓》影片通過一個不願意長大的孩子的故事對德國歷史及現實進行了強有力的批判。這部史詩般的巨幅畫卷於1979年同《現代啟示錄》並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閡大獎,1980年又贏得美國奧斯卡最佳外國影片獎。
他的80年代仍然是豐厚的;《偽造》(1981年)、《斯萬的愛情》(1983年)、《一個保姆的故事》(1989年)等等。施隆多夫擅長導演藝術片,是一個「在所有導演中最具現代電影語言表現手段的人」,也是一個注意市場和同觀眾交流的人。施隆多夫注重電影劇作,有濃厚的文學功底。他的代表作品《錫鼓》等,對處於社會重壓下的人物變態心理的描寫以及他對文學作品的倚重使他同法國「左岸派」電影人士及作品十分接近。然而,他對電影基本技法的注重、對觀眾的顧及、與電影明星的多次合作,又使他同這些導演以及新德國電影的其他人明顯不同。目前,他主要在美國拍片,而這些「超級製作削弱了他的藝術才華」。
賴納·威爾斯·法斯賓德
新德國電影多產的天才法斯賓德是多面手,他曾做過記者、戲劇編劇、戲劇導演。
70年代他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並從舞台轉向電影,在銀幕上塑造了一系列的棲棚如生的人物形象。1969年一1976年,他總共導演了29部長故事片和一部5集電影系列片。
1969年,在柏林電影節轟動的《愛比死更冷酷》「表現了毫無用處的可憐人」,影片中的移動攝影不同反響,那是他的第一部作品。1970年《謹防神聖的妓女》把戲劇排演的喜怒哀樂搬上銀幕。
1971年,法斯賓德在《四季商人》里講述了一個無法滿足母親要求的菜商在飲酒後死亡的故事。影片僅用了l1個拍攝工作日,充滿風格化與舞台藝術痕跡,法斯賓德的創作風格達到高峰,在他的影片中第一次出現了關於同性戀的主題。1972年,法斯賓德僅用了10天拍攝完成了《佩特拉·馮·康德的辛酸淚》。1973年,他導演《惡夢吞噬靈魂》片中60歲的老婦嫁給了一個年輕的摩洛哥外籍工人,當她能夠戰勝社會的種族偏見時,卻無法克服他們面對的種族差異。1975年的影片《自由的強權》又一次顯示了法斯賓德偏愛的主題,一個同性戀青年被人利用後又被拋棄,慘死街頭。1977年導演的《中國輪盤賭》、1978年推出反法西斯題材的《瑪麗亞·布朗恩的婚姻》、1978年與施隆多夫聯合導演的《秋天的德國》、1980年,另一部反法西斯主題的影片《莉莉·馬蓮》問世。1981年4月法斯賓德在「世界報」采訪他時說:「如生命允許,我希望拍攝12部反映德國各個不同時期的影片;第一個描寫第三帝國的主題是《莉莉,馬蓮》。但不是最後一個……,我在尋找自己在祖國歷史中的位置,我為什麼是個德國人?」法斯賓德的聲明體現了新德國電影藝術家的覺醒和責任。1982年,他在導演了《薇洛尼卡·弗斯的慾望》和高度風格化的影片《水手克萊爾》後離世,年僅36歲。
法斯賓德絕大部分影片的電影語言無大新意,採用的是他崇拜的美國「好萊塢」電影模式,是一種傳統情節劇。其中最大特點是他對藝術的真誠和對社會的直言批判,他敢於把德意志沉重的罪孽意識擺上銀幕,他也撕下自己的外衣,把種種非常態慾望和陰暗心理逐一解剖。法斯賓德的美學追求和創作傾向與法國新浪潮時期的「電影手派冊」十分接近,他的影片中那種「烏托邦思想」和「悲觀絕望』』也同手冊派一樣消極。他的影片有時出現『『簡單化」的傾向,他的社會分析有時也難免「主觀,浮淺」。
然而,在新德國電影藝術家中,他的真誠是最令人難以忘懷的。
威姆,文德斯
這位曾攻讀醫氣和哲學的大學生在投考巴黎高等電影學院時失敗,他在巴黎電影資料館通過觀摩大量影片自學成才。
1971年文德斯導演的第一部長片《城市裡的夏天》,這是「一個犯罪故事的歷史」,影片中的囚犯因懼怕往昔而逃跑。他還拍攝了非情節化、不求表意的《守門員罰球時的焦慮》;這一風格同樣反映在1974年的作品、愛麗絲漫遊城市》中。1976年執導《時間的進程》,1977年美國演員德尼·霍普在他氣氛神奇的影片《美國朋友》中擔任主演。
1980年,他把美國導演尼古拉·雷依的傳記故事搬上銀幕,影片記敘了在無盡的公路旅行中電影機械師與他的朋友卡米茨的友誼與煩惱,這是一部典型歐式風格的公路片。1984年,摘職戛納電影節的金棕閻的另一部歐式風格的公路片《德克薩斯州的巴黎》標志著文德斯「美國化傾向的高峰」,他表現了人的孤獨、人與人之間的隔漠。1985年他拍攝了一部關於他的偶像導演小津安二郎的紀錄片《東京之行》。1987年,《柏林上空》這部充滿超現實主義氣氛的作品問世。遷移、旅行是文德斯影片的慣常主題,他的電影語言修詞中基本排除蒙太奇,形成對運動和場景不加剪輯的「坦率、冷靜」的風格。
新德國電影運動的衰落:
同新浪潮電影—樣,新一代的德國電影人反對電影商業化,主張「作者電影」和「藝術電影」,新德國電影在美學追求和製作方式上有很多與新浪潮相似之處,幾百名導演從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拍攝了近幹部影片,形成持續不斷的創作高潮和聲勢浩大、歷時長久的電影運動。美國新好萊塢電影運動導演科波拉對旺盛時期德國電影作過安如下的評價:「過去的10年屬於新德國電影,西德是現在唯一有所作為的電影國家」。
然而,70年代中、後期,經濟危機已經表明德國電影有衰落,電影市場出現了蕭條,德國影片在國內的放映收入幾乎無法抵償製版成本。據統計:其收入僅佔全部影片收入的10%,1977年佔4%。新電影對資助團體的依賴,使電影藝術受制於這些團體和電視台編輯部,同時也受制於主管這些部門的政治態度。「德國青年電影董事會」由於提供資金過少喪失了影響,已於1976年解散。
1977年,法斯賓德還曾發表了將來只在國外拍片的聲明轟動一時,引起人們議論紛紛。一些評論家認為「雖然電影導演們對運轉不靈的團體和對缺乏評論界的支持表示不滿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否在別的歐洲國家或歐洲以外的國家拍攝電影的條件就比聯邦德國優越卻是使人懷疑的」。法斯賓德於80年代初業已故世,其他三大導演已到國外拍片。
新德國電影運動的主將在國外創作上的滑坡現象,證明了評論家的擔憂。90年代的德國電影市場完全被好萊塢佔領,有著先鋒運動表現主義、德國室內劇、批判現實主義傳統的民族電影也已日漸消亡。
④ 影響孩子一生的5部音樂電影,每一部都值得反復觀看!
音樂啟蒙是否必要?鋼琴學習是否值得?音樂是否是升學的一把鑰匙?
實際上,重視音樂啟蒙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一個擁有健全人格、懂得生活並充滿幸福感的人,他們需要具備感知藝術的能力。
提升音樂素養的方式眾多,觀看電影便是其中一種既輕松又愉快的方式。
以下是5部高質量的音樂電影推薦,家長可以在周末與孩子一同欣賞。
從中,你將發現音樂具有改變一生的魔力。
NO.1《音樂之聲》
豆瓣評分:9.1
片長:174分鍾
故事簡介:瑪利亞,一位熱愛歌唱的年輕修女,被安排到上校特拉普家做家庭教師,照顧他的7個孩子。面對德國納粹的侵略,瑪利亞和上校一家設法逃離。影片中的音樂劇《哆唻咪》、《孤獨的牧羊人》、《雪絨花》、《音樂之聲》等歌曲至今仍廣為傳唱。
NO.2《想飛的鋼琴少年》
豆瓣評分:8.6
片長:100分鍾
故事簡介:維特,一個智商超群的少年,在父母的壓力下感到痛苦。幸運的是,他的爺爺給予了他理解和支持,幫助他找到了人生真諦。影片中,爺爺的話或許能成為學琴路上的指引。男主演奏的巴赫《哥德堡變奏曲》、李斯特《鍾》和莫扎特《迴旋曲》等曲目,也引發了學音樂者的共鳴。
NO.3《放牛班的春天》
豆瓣評分:9.3
片長:97分鍾
故事簡介:馬修,一位音樂家,到一所男子寄宿學校擔任助理教師。面對問題兒童和高壓的校長,馬修試圖用音樂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影片展現了藝術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通過藝術激發出孩子們內心善良與美的可能性。
NO.4《海上鋼琴師》
豆瓣評分:9.3
片長:165分鍾
故事簡介:1900,一位生在海上、被水手撫養長大的鋼琴天才,每個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然而,他從未踏上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愛上了一個女孩,面臨選擇。影片探討了藝術的本質,以及1900對音樂的熱愛和追求。
NO.5《鋼琴之森》
豆瓣評分:7.9
片長:101分鍾
故事簡介:雨宮修平,一位立志成為鋼琴家的五年級學生,在鄉下的新班級中遇到了一之瀨海。在一之瀨海的引導下,他們發現了一架被遺棄在森林中的鋼琴,而只有一之瀨海能彈出美妙的琴聲。影片展現了音樂對心靈的觸動,以及對熱愛和內心的追求。
⑤ 《音樂之聲》:藝術與現實的巨大反差
《音樂之聲》這部電影,早就有所耳聞,也看過劇情簡介。用一句話來介紹,這部1965年上映的電影,描述了一位修女瑪利亞,來到一位退役海軍軍官馮·特拉普上校家中,成為七個孩子的家庭教師。在這里,瑪利亞用歌聲與孩子打成一片,還打動了軍官的心,二人最終結為伉儷。
前幾天,一個群中提到這部電影,說里邊的歌曲很不錯。這一次,我沒再拖延,趕緊找來看了一次。如一位網友所說,劇中的風景壯觀,歌聲動聽,人物性格鮮明,七個孩子的出場表現各異,也把女教師與軍官的性格特徵點明了。
在看電影時,正好看到關於這部電影的大揭秘,再結合電影本身,就應了那句老話: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劇中,瑪利亞即使身處修道院,也如同風一般自由,無拘無束,不受清規戒律的約束。來到上校家中,見面之後,先是被上校用哨子召喚孩子們的架勢嚇了一跳,接著拒絕吹哨子。當上校質問她在修道院也如此么,她回答:更厲害。
一轉身,面對七個性格迥異的孩子,瑪利亞又表現得像一個天使,聆聽每個孩子的回答,用心記住每個孩子的名字和年齡。即使孩子們接二連三搞惡作劇,不是把青蛙放在她口袋裡,就是把松果放在椅子上,她也沒有表現出一點惱怒的樣子。
看到這一段時,我由衷地對這個角色產生十萬分的敬意。按照劇情的設計,瑪利亞此時只是一個年輕的姑娘,從來沒當過家庭教師,更不用說同時面對七個孩子了。然而,瑪利亞的表現堪稱完美,開場白直接向孩子們「示弱」,被孩子們作弄後雖然又驚又窘,卻沒有說一句多餘的話。試問,有幾個姑娘能做到這一點呢?
再來看馮·特拉普上校這個角色。作為一名退役海軍軍官,他為人嚴苛,對七個孩子就像訓練士兵一樣,讓他們穿上水手服,用不同音階的哨子聲來召喚孩子們。對新來的家庭教師,剛一見面,特拉普上校就毫不留情地批評瑪利亞的衣著打扮。
瑪利亞到來的當天晚上,上校接到電報要去維也納。臨行前,特拉普上校再三向瑪利亞強調紀律的重要性,並拒絕了瑪利亞要為孩子們做游戲服的請求。上校沒想到,瑪利亞根本沒遵守他的半句話……
劇中,特拉普上校帶著未婚妻開車回家,經過一處樹林時,幾個孩子正在爬樹,他以為是附近的頑童。等他回到家,找不到孩子們,卻驚訝地發現孩子們正在河中劃船玩,身上穿的衣服似曾相識。原來,路邊爬樹的幾個頑童正是穿著這樣的衣服,而且這些「游戲服」還是瑪利亞用舊窗簾改做的。上校勃然大怒,當場就要解僱瑪利亞。
瑪利亞與特拉普上校之間的矛盾在這里發展到了高峰,也迎來了轉折點。因為孩子們用一首歌歡迎了上校帶回的未婚妻,清脆動耳的歌聲打動了上校冰封已久的心,也讓他想起了美好的往事。自從孩子們的媽媽過世後,他已經把自己封閉得太久太久了。
劇中,特拉普上校對瑪利亞萌生了情意,被未婚妻發覺,好事多磨,一波三折,二人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
……
現實中,瑪利亞與特拉普上校的原型又是什麼樣子呢?《音樂之聲》改編自奧地利人瑪利亞·馮·特拉普出版於1949年的著作《特拉普家庭演唱團》。
根據網上的幾段資料來看,似乎二者有點錯位了。現實中的瑪利亞脾氣暴躁,控制欲很強;特拉普上校「非常有魅力,為人慷慨,思想開明」。
倘若電影按現實的中性格來表現兩個角色,《音樂之聲》又會給觀眾什麼樣的印象呢?
不過,在西方文學中,女主角們遇到的男士大多富有騎士精神,有一雙善於發現「真愛」的眼睛。( 這里,權且以孩子們比較熟悉的故事為例,如灰姑娘,睡美人,再者,像迪斯尼的動畫片《長發公主》等。)
與此相反,在中國的神話故事中,從牛郎織女到田螺姑娘,女主角無一例外,表現出傳統社會所要求的種種美德,但對男主角卻沒什麼特別的要求。
小時候,我看這樣的故事純粹是好奇,以為世界上真得有一種人叫作神仙;長大後,再琢磨這些故事,左看右瞧都覺得像雞湯。說實話,牛郎只是運氣好,偏偏他家的老黃牛能掐會算,還出了那麼餿的主意,讓他去河邊偷人家姑娘的衣服。更讓人無法接受得就是,織女被人「要挾」了,還無動於衷。中國的仙女為什麼這么好「欺負」呢?
我不能想像,將來我家的男孩,自己沒什麼本事,還幻想著天上掉個仙女下來。這個仙女還「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憑什麼呢?人家是仙女,你至少也得在天庭吧?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且不說物質的差別有多大,精神上的鴻溝又怎麼解釋呢?
如此說來,神話故事也得過濾一下,看看盤古開天闢地、誇父追日,還過得去,像天上掉個仙女的故事,還是繞過去吧。對了,浦松齡老先生筆下的狐狸精也是一樣的問題,窮書生的運氣堪比中彩票了。什麼時候,我們的男孩們多一點騎士精神,而不是「天上掉餡餅」的期盼呢?
⑥ 《巧對影聯》的台詞
巧對影聯
(1987年演出)
作者:董鐵良 薛永年
表演者:劉偉 馮鞏
甲:虎年就要過去了,兔年就要到來了,這會兒正是虎跟兔交接班的時候。
乙:是啊!工作一年啦,也該換換崗啦。
甲:去年哪我們說的是虎年談虎。
乙:對對!
甲:今年哪?
乙:今年啊,「今年我們就說回兔年談兔。
甲:我們的任務?
乙:沒錯!
甲:到了猴年我們談猴。
乙:到了狗年我們談狗。
甲:什麼年談什麼呀?
乙:這一輩子就算拿下來了!
甲:談虎還可以,兔就不大好談了。
乙:那得分擱誰嘴裡。
甲:那要擱你嘴裡呢?
乙:比你虎說得好!
甲:那咱倆說一回。
乙:咱們一人一句的。
甲:我說虎。
乙:我說兔。
甲:我是虎老雄心在。
乙:我是……我,免小志氣大。
甲:我猛虎下山勢不可擋。
乙:我,兔爺搗葯救死扶傷。
甲:我虎頭虎腦不虎心。
乙:我兔子不吃窩邊草。
甲:我老虎屁股摸不得。
乙:我兔子耳朵支楞著。
甲:我老虎本是獸中王。
乙:我兔子尾巴……
甲:你怎麼著?
乙:我根本就沒打算往長里長。咱們換詞吧,這兔不好說。
甲:這樣,今天我出個主意,咱們今天說一個電影對聯。
乙:用電影片子對對子啊?
甲:怎麼樣?
乙:你了解我。
甲:我了解你?
乙:知道我電影看得多。
甲:你電影看得多啊?你不如我。
乙:怎麼的?
甲:打聽打聽,在單位我有個外號,叫電影工廠。
乙:啊!啊哈哈,可是你打聽,我也有個外號,我在我們單位都叫我電影公司,專管那工
廠的。
甲:在單位我還有個外號叫電影倉庫。
乙:您是?
甲:電影倉庫。
乙:怎麼倉庫啊?
甲:您公司里的片子,全在我倉庫里裝著呢。
乙:噢,那我也還有個外號。
甲:什麼玩藝兒?
乙:倉庫保管員。
甲:怎麼倉庫保管員?
乙:你現官不如現管,鑰匙在我這兒呢。
甲:我還有個外號。
乙:你什麼外號我也保管員。
甲:我叫……
乙:我有鑰匙,你叫什麼我支持你。你說——
甲:我叫(大聲)倉庫保管員的愛人。倉庫保管員你也得聽老婆的?
乙:這位有懼內的毛病。
甲:跟你學的!嘿嘿。
乙:這樣吧,現在就開始,我出上聯。
甲:給你對下聯。
乙:我的上聯是一個字的片子。
甲:我給你對一個字的。
乙:這一個字的片子是——
甲:來吧。
乙:「燈。」
甲:張嘴就來,「葯。」
乙:不、不、不,你不要信口開河。
甲:什麼叫信口開河?
乙:給你三分鍾時間。
甲:出口成電影。「葯」對上來了。
乙:你別讓我問住了。
甲:問不倒我啊。
乙:你這」葯」跟我這「燈」有什麼聯系?
甲:有聯系啊!
乙:啊。
甲:你是「燈」我是「葯」。
乙:為什麼對「葯」?
甲:為什麼對「葯」啊?
乙:啊?
甲:…………
乙:為什麼?應該問你呀。
甲:你是「燈」我是「葯」啊!
乙:為什麼對「葯」啊?
甲:它是這么一回事啊,它這個道理啊,晚上吃葯你得開燈啊,你要不開燈你肯定吃錯了
葯啊。對上來啦!
乙:牽強附會。
甲:一點不牽強!
乙:行、行、行。這回我說兩個字的。
甲:對兩個字的。
乙:我這兩個字的片子是——
甲:什麼呀?
乙:「小街」。
甲:張嘴就來,「老槍」。
乙:老槍?
甲:小對老。
乙:字面挺工整。
甲:非常工整。
乙:有什麼內在的聯系沒有?
甲:有內在的聯系。
乙:你說說。
甲:你是「小街」,我是「老槍」。
乙:為什麼對「老槍」啊?
甲:為什麼對「老槍」啊,你走在小街上……
乙:小街上。
甲:我給你一老槍。怕你走在小街上不安全,給你一支老槍帶在身邊。
乙:起保護作用。
甲:對,對,對。
乙:我要是多說點。
甲:多對點。
乙:我說得急。
甲:對得緊。
乙:我說一串。
甲:來吧。
乙:我這是「熊跡」。(拉長聲)
甲:什麼?
乙.再聽一遍。「熊跡」。
甲:還夠瘮得慌的啊!
乙:嚇唬嚇唬你。
甲:我給你對——
乙:什麼?
甲:「蛇案」。(也拉長聲)
乙:也夠瘮得慌的。
甲:嗯!
乙:「傷逝」。
甲:「情探」。
乙:「夜茫茫」。
甲:「路漫漫」。
乙:「二度梅」。
甲:「十五貫」。
乙:「三家巷」。
甲:「五更寒」。
乙:「紅樓夢」。
甲:「白蛇傳」。
乙:「寶蓮燈」。
甲:「桃花扇」。
乙:「車輪滾滾」。
甲:「山道彎彎」。
乙:「梨園傳奇」。
甲:「哈里之戰」。
乙:「兵臨城下」。
甲:「挺進中原」。
乙:「突破烏江」。
甲:「智取華山」。
乙:「丹鳳朝陽」。
甲:「御馬外傳」
乙:「佩劍將軍」。
甲:「家務法官」。
乙:「六斤縣長」。
甲:「八百羅漢」。
乙:「綠色錢包」。
甲:「藍色檔案」。
乙:「紅樓夜市」。
甲:「金象奇案」。
乙:「火山禁地」。
甲:「冰海沉船」。
乙:「飛向未來」。
甲:「走向深淵」。
乙:「後補隊員」。
甲:「預備警官。
乙:「城南舊事」。
甲:「阿混新傳」。
乙:「獨立或死亡」。
甲:「愛情與遺產」。
乙:「陌生的朋友」。
甲:「神秘的旅伴」。
乙:「生活的顫音」。
甲:「遠山的呼喚」。
乙:「咱們的牛百歲」。
甲:「快樂的單身漢」。
乙:「藍光閃過之後」。
甲:「今夜星光燦爛」。
乙:「珊瑚島上的死光」。
甲:「尼羅河上的慘案」。
乙:「大李、小李和老李」。
甲:「兒子、孫子和種子」。
乙:「51號兵站」。
甲:「72家房客」。
乙:我這上聯有號碼,51號。
甲:我這下聯有數字,72家。
乙:我這能添字。
甲:我這能加詞兒。
乙:我是51號兵站住著72家房客。
甲:那……有你那麼出上聯的么?
乙:我就那麼出。
甲:51、72你全占啦!
乙:誰說頭里算誰的。
甲:成心考我?!
乙:考考你!
甲:考不住我!。
乙:你來來。
甲:上聯是什麼?
乙:51號兵站住著72家房客。
甲:我給你對72家房客搬出51號兵站。
乙:搬出去像話么?
甲:不搬不行,軍隊不讓帶家屬。
乙:你的片子跟我的重了。
甲:一翻不就對上了嗎?
乙:你不懂規矩。
甲:非得成對啊!
乙:從頭找。
甲:上聯是什麼7
乙:51號兵站住著72家房客。
甲: 我跟你對」39級台階發生405謀殺案」哪!
乙:你聽這個,我這是「良家婦女秦香蓮」。看這動作(作身段)多溫柔哪。
甲:兩個片子擱一塊兒。
乙:嘿嘿!。
甲:直接有點聯系。
乙:有內容。
甲:我還對著。
乙:是嗎?
甲:聽我的下聯。
乙:您下聯是?
甲:我給你對「模範丈夫李時珍」。
乙:這李時珍是秦香蓮的丈夫?
甲:年三十剛登的記。
乙:你聽著「海外赤子劉三姐」。
甲:「霧都孤兒杜十娘」。
乙:「英俊少年馬可波羅」。
甲:「賣花姑娘葉塞尼亞」。
乙:「我這是英俊少年馬可波羅參加過地雷戰、地道戰、南征北戰。」
甲:游擊隊啊!
乙:你甭管!
甲:我跟你對「賣花姑娘葉塞尼亞,賣的是馬蘭花、苦菜花、錦上添花」。
乙:「羊城暗哨。偵察兵三進山城,追捕駱駝祥子」。
甲:等會兒,您什麼聲音?
乙:這駱駝打嚏噴呢。
甲:我給您對「馬路天使,流浪者十字街頭,絕唱半夜雞叫」。嗯嗯。(學雞叫聲)
乙:怎麼這個聲啊?
甲:這個公雞感冒了!
乙:「大河奔流,浪滔滾滾,怒吼吧——黃河。」(拉長聲)
甲:帶朗誦的。我給你對「小城春秋,杜鵑聲聲,祖國啊——母親」。
乙:「基督山伯爵」。
甲:「少林寺弟子」!
乙:「基督山伯爵,爆炸卡桑德拉大橋。」
甲:「少林寺弟子,奇襲相思女子客店」。
乙:客店招你啦!
甲:偷稅漏稅把它奇襲嘍!
乙:「王老虎搶親」。」
甲:「李二嫂改嫁」。
乙:「王老虎搶親搶的是大海的女兒。這是煩惱的喜事」。
甲:「李二嫂改嫁要嫁神秘的大佛,那真是奇異的婚配」啊!
乙:我還有個絕對兒,只有上聯沒有下聯的對子。
甲:天下無語不成對兒,沒有我對不上來的!
乙:這回呀,你就不行了。
甲:你講吧!
乙:你聽著,我這是「寅次郎的故事,黃浦江的故事,水手長的故事,夏天的故事,柳堡
的故事,愛情的故事,拔哥的故事,這都是不該發生的故事」!
甲:這就是你的絕對兒啊?
乙:絕對兒!
甲:太簡單啦!
乙:考考你!
甲:聽我的下聯兒。
乙:你的下聯是?
甲:你再來一遍。
乙:我再來八遍你也不成!
甲:一遍就成!
乙:我這是「寅次郎的故事,黃浦江的故事,水手長的故事,柳堡的故事,愛情的故事,
拔哥的故事,這都是不該發生的故事」!
甲:我這下聯有啦!
乙:來吧。
甲:我給你對「茶花姑娘,蜻蜒姑娘,上海姑娘,景頗姑娘,西子姑娘,金剛山的姑娘,
端盤子的姑娘,不當演員的姑娘,這些全是嫁不出去的姑娘」!
⑦ 說一部改變你人生的電影
唐山大地震。珍惜現在的你。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
你的生活平淡無奇嗎? 《白日夢想家》 這部電影很適合你,它也許會給你帶來改變!有多少人幻想成為一名探險家,去世界各地欣賞美景,在冒險和長途跋涉中尋找真正的自我。可惜生活給了我們當頭一棒,種種壓力讓生活變成了生存。生活在鋼鐵森林裡,明天的早飯成了奮斗的目標。
沃特就是這樣一個男人,他在《生活》雜志社做了16年的膠片洗印經理。為人沉默寡言,不善交際,但沃特並沒有失去對美好的渴望。他愛上了新來的同事麗爾,卻不敢上前與她搭話。一次偶然之間,沃特看到麗兒在婚戀網站發了廣告,在她眼中理想男友必須愛冒險,有勇氣,有創造力。看到這些沃特有些絕望,他只是一個任勞任怨的員工,早就失去了挑戰生活的慾望。
但是一番縝密思考後,沃特還是決定給麗爾發個笑臉。不知道什麼原因,笑臉並沒有發送成功。沃特馬上撥打了客服電話詢問情況,客服告訴沃特,你的很多項信息都沒有填,請不要為難我,賬戶信息不全是沒辦法聯系別人的。聽完這些沃特有些沮喪,剛巧此時傳來幾聲犬吠,善於幻想的沃特當即開始了白日夢模式。
他竟然直接撞碎玻璃跳進了一戶人家,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麗爾的狗,甚至還為身患殘疾的狗狗做了一個假肢。在白日夢里,沃特是三有青年,有魄力,有勇氣,有創造力。然而在現實中,他只是個普通人,毫無特色,毫無夢想,毫無勇氣。
不久後,《生活》雜志社走向絕境,距離停刊已經不遠了。高層派來了一位新老闆,但沃特滿不在乎,甚至還當眾嘲笑老闆的大鬍子。進入公司後,他和往常一樣給自己倒了一杯咖啡,然後開始今天的白日夢。此時此刻,沃特化身勇敢的雪域登山者,與麗爾來了一次親密邂逅。不過很不巧的是,老闆用一個回形針打斷了沃特,他只好不再幻想繼續工作。
看到這些沃特陷入了思考,因為他無論怎麼尋找都找不到25號底片,更加令人擔心的是老闆已經決定用25號底片作為截刊封面。為了找到消失的底片,沃特決定洗出一些肖恩的作品,說不定分析這些作品就能推理出肖恩的下落,只要找到他,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在尋找線索的過程中,沃特忙裡偷閑,從妹妹那裡拿到了一個橡皮玩具。與此同時,沃特的同事發現一張底片里竟然藏著一些文字:厄基斯那克。這是一艘船的名字,或許肖恩就在那艘船附近。了解到這些沃特非常興奮,結果在返回公司的時候,他又遇到了新老闆。看到沃特手中的玩具後,老闆非常不爽,於是二人上演了一場硝煙四起的玩具爭奪戰。
在沃特的想像中,各種緊張刺激的打鬥場面層出不窮,二人從公司打到大街上,甚至還擁有了各種超級英雄才具備的超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二人的戰斗越來越精彩,然而這些也僅僅只能是想像而已,走出電梯,沃特依然是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男人,他根本不敢反抗老闆。
忙碌了一會兒,沃特離開了公司,他遇到了朝思暮想的女神麗爾。麗爾邀請沃特去公園里接兒子,沃特答應了。二人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顯得和諧而又輕松。很顯然,他們並不喜歡眼前的鋼鐵森林,狂熱奔放的荒野,才是沃特和麗爾的歸宿。
不久後二人來到了公園里,沃特遇到了麗爾的兒子查理,二人非常投緣。沃特還為查理展示了自己高超的滑板技術,可惜麗爾根本沒看到這一幕,她一直在忙著接電話,在電話里麗爾收獲了一條信息,厄基斯那克現在正在格陵蘭附近,肖恩很可能正在那裡繼續拍照片。
一想到這些,沃特就非常興奮,他已經躍躍欲試,前往格陵蘭尋找肖恩朗。不過在此之前還是再來一段白日夢吧。在夢里麗爾主動投懷送抱,各種情況層出不窮,沃特還把他們想像成了電影里的主角。結束幻想沃特繼續上路,畢竟生活就是幻想和現實交織在一起,不知道為什麼沃特總感覺肖恩正在朝自己招手。
一番並不充足的准備後,沃特踏上了旅途。生活不就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途嗎?做一個勇敢的男人,放眼全世界,懷著這種想法,沃特來到了格陵蘭的努克鎮。這里經濟並不發達,機場很小而且可供租用的計程車非常簡陋,雖然有些落差,但沃特並沒有感到沮喪,畢竟入鄉隨俗,何況他還有要事要辦。一番搜尋後,沃特來到了附近的酒吧。
在這里他遇到了一個嗜酒如命的醉漢。他與醉漢發生口角,打了一架。在打鬥過程中,沃特發現醉漢的大拇指和肖恩底片里的一樣。經過調查,肖恩得知醉漢真的見過肖恩。周二的時候,他駕駛飛機去厄基斯那克號送信,順便捎了肖恩一程。醉漢告訴沃特,幾分鍾後,他會再次駕駛飛機前往那艘輪船,或許肖恩還留在原地。聽完這些沃特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他,畢竟他還想保住自己這條命,多做點白日夢。
然而一番思考後,沃特還是做出了改變。在幻想中,他看到麗爾就在酒吧前面彈吉他,她是那麼美麗,讓人動容。麗爾喜歡勇敢有挑戰性的男人,很顯然,沃特會成為這樣的人。他馬不停蹄地跳上了醉漢的飛機,盡管這個肉墩墩的傢伙喝下了不知道多少酒。有些時候生活就是這樣,看起來搖搖欲墜,其實平穩的很。
很快醉漢帶著沃特來到了厄基斯那克號附近,這艘船非常糟糕。而且登船方式也很特別,沃特竟然准備直接跳到船上。結果可想而知,沃特做了自己在夢中才敢做的事情,當然他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附近的鯊魚可不是好惹的,幸虧搜救人員及時趕到沃特活了下來。不過,沃特並沒有找到肖恩。幾個小時之前,他剛剛離開這里。
無奈之下,沃特只好留下來陪水手。在吃蛋糕的時候,沃特看到了油紙上的字跡,這是肖恩的拍攝計劃。毫無疑問,這一次,沃特終於找到了好運氣。
下船以後,他騎上自行車,開始了新一輪冒險,冒險的盡頭就是正在拍攝照片的肖恩。騎行在並不寬闊的街道上,無數美景盡收眼底。沃特不由自主地展開了幻想,天上的鳥兒竟然自動排列成了麗爾的樣子。沃特分神的時候,他不慎撞到了路標上,自行車徹底報廢。但沃特並沒有感到沮喪,他邁開雙腿,竭盡全力向前奔跑,這是沃特第一次擁抱生活。
為了追趕肖恩,他用自己帶來的橡皮玩具換了一個滑板。就這樣,沃特重返童年。他踏著滑板在平坦的大道上飛馳著,以往的憂愁和煩惱一掃而光。然而,剛趕到目的地沃特就遭遇了火山爆發,生活總是在不經意間給人帶來驚喜或是驚嚇。幸虧有一位素不相識的好朋友救走了他,二人一見如故,雖然語言並不統一,但他們是一類人。與朋友分別後,沃特又成了獨行俠。只不過現在他失去了找到肖恩的唯一機會,只能狼狽的回到公司里。
老闆看到沃特並沒有拿回底片,直接開除了他,麗爾也被炒了魷魚。然而生活的玩笑不僅限於此,沃特看到麗爾竟然和前夫呆在一起,他心中的美好徹底崩塌。沃特沒有絲毫遲疑,他把送給查理的滑板放在了原地,然後匆忙地坐著計程車離開了現場。
回到家以後,沃特扔掉了肖恩送給他的錢包,現如今他的生活墮入谷底。沃特隨便拿起一張肖恩的底片,他發現底片上的就是他家鋼琴的一角。原來肖恩曾經來過沃特家裡,從母親口中沃特得知肖恩要去拍雪豹,地址就是阿富汗的喜馬拉雅山。聽完這些,沃特明白自己要迎來新一輪冒險了。
肖恩告訴沃特你要的25號底片就在錢包裡面,這是一個驚喜。聽完這些沃特經歷了一個並不復雜的 情感 變化,沮喪失望,再到欣然接受。雖然他失去了工作和底片,但是這些並不重要,之前種種瘋狂舉動就已經足夠了。和沃特一樣,肖恩也是這種人,他不急著抓拍美景,而是努力享受眼前發生的一切。
玩鬧了許久後,沃特回到了家裡。他還與婚戀網站的客服吃了頓飯,看得出來對方對沃特的經歷非常感興趣。除了客服以外,還有成百個女性這么想。但沃特心中只有麗爾。回到家之後,母親弟給沃特一個錢包,她從垃圾桶里解救了這個小傢伙。打開錢包25號底片就在面前,沃特馬不停蹄的趕往公司,他把底片扔在了桌子上,還羞辱了老闆一通。
離開公司後,沃特在網站上公開了自己的經歷。很快,他收到了一個視頻,視頻中查理正在玩滑板,看得出來,他開心極了。幾天後,沃特返回公司領取遣散費。在這里,他遇到了麗爾,沃特鼓起勇氣對她表白,麗爾並沒有拒絕。實際上,那天她前夫只是來家裡修理冰箱。了解到這些沃特不再畏手畏腳,他決定勇敢的約出麗爾,品嘗生活的酸甜苦辣。
走在大街上,沃特看到了《生活》雜志的最後一期,封面上赫然寫道,獻給成就這本雜志的人,而封面的主圖正是沃特,這就是25號底片的秘密,也是我們每個人的秘密。 生活總是悄無聲息的讓你悲傷,讓你欣喜,讓你不知所措,也讓你重獲新生。
總體上來說,本片是一部令人嘆為觀止的旅行兼冒險電影。用大白話講就是一個職業卑微內向,孤僻的妄想症患者,為了一張飯碗攸關的膠片,在暗戀對象的鼓勵下,追隨一位不羈攝影家的腳步。他開啟了一段狂拽炫酷的旅行,最後歸來成為人生贏家,抱得美人歸的故事。昏昏欲睡的幻想,以此填補無聊的空隙,庸庸碌碌多年,殊不知某天也會拋棄陳規實踐遠行,遇見世界的美。從格陵蘭冰島到喜馬拉雅景色磅礴,後者富有感染力的情緒,有了經歷,有了故事的人,對生活,對愛情會有新的心境,溫馨勵志的電影雞湯總給人虛幻的飽腹感。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理想主義現實主義這些東西根本不存在。有的只是一個努力工作的上班族,有的只是一個在盡情享受的冒險家。城市也好,野外也罷,現實主義也好,理想主義也罷,都需要我們認真拼盡全力地奔跑在自己的人生軌道。享受生活,體驗生活的種種,感受彼此才能成功,才能快活。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習慣了忘記,忘記了很重要,很重要的事,忘記了曾經自己拿著相機按下快門時的舒暢,忘記了自己為了理想,徹夜難免,讀書後的成就感。也忘記了自己寫下過這段話,去體驗這個世界的各種精彩,相遇不同的人並記錄下他們的美,表達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以證明他們來過,我也來過, 做平凡的人擁有不平凡的故事, 這就是本片的內核。
電影對於我們的意義當然不僅僅只是 娛樂 ,它往往通過劇情本身,引發我們對人生的思考。其實這樣意義深重的電影有很多,記得曾經看過的愛情喜劇《重返20歲》,就讓我對家庭、對親人、乃至青春的定義得以重新認識和反思。
這是一部具有奇幻色彩的電影,但吸引人眼球的卻並非僅僅在於它超自然的魔幻劇情。
影片中,由歸亞蕾扮演的壞脾氣老奶奶沈夢君,處處要強,和家人矛盾重重。有一天她在照相館無意間突然回到了20歲的年紀(楊子珊扮演年輕版沈夢君),不僅加入了一個樂團組織,當起了主唱,而且還引發了若干男性對她的愛慕之情。當她正在享受重返青春的快樂時,卻面臨一場意外中的抉擇,是繼續留住20歲的美好生活,還是重返70歲的老年世界?
其實這部影片起初靠著七旬奶奶一夜回春的情節,讓觀眾感到了它的神奇之處,並且以為這是一部富有喜劇特點的作品。但是最後又通過一個事件的轉折點,讓觀眾也一並跟著劇中的人物進行了思考:在親人需要的時候,到底是找回逝去的青春重要,還是擔負起家庭的責任重要?
女主最後的抉擇,讓觀眾在淚目中,體會到了故事的深沉內核:家人的無私奉獻,永遠都是我們善待親人的最好理由。
當沈夢君回到20歲,她不僅重獲了愛情,也實現了自己多年來的夢想,在舞台上成為一名歌手。其實她完全可以彌補自己年輕時的缺憾,盡情享受這一切,而不必回到孤獨的老年。但是為了家人,她還是付出了自己的真愛(輸血給孫子救了他,但一出血就變老),重新回到自己曾經深感悲哀的年紀。但是經歷了這一切以後,所幸的是家人開始重新思考過去對待這位老人的態度,最後一家人和睦地生活在了一起。
事實上,80後、90後的我們,或許很難體會到電影主人公老奶奶的那份心境,但是當我們面對家人,面對同樣老年的父母,我們是否應該捫心自問,如果可以重返20歲,我們又將何去何從?我們能否像劇中的沈夢君一樣,再次用自己的青春換取家人的幸福?而這一切,都值得我們為之反思!
電影,除了作為一種 娛樂 方式,更是作為一門藝術。好電影很多,爛片也不少。總有些電影會給我們的人生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如果說一部電影可以改變人的一生,你會選擇哪部?
1.《肖申克的救贖》 @網友:第一想到的就是這部電影。一個人可以在監獄里十九年,為的就是有一天重見天日!而且,可以在監獄里做好所有的准備,為了自由!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想到這些,動力就來了!再給我加三塊磚,我能搬動!
2.《教父》 @網友:《教父》,屬於男人的電影!男人的地位與權力,男人之間的信任與背叛!身處絕境之時如何選擇,如何反戈一擊,如何置之死地而後生。就在所有人都以為維托柯里昂死後柯里昂家族敗落的時候,邁克反殺!男人,就是這樣,能屈能伸!
3.《古惑仔》 @網友:因為《古惑仔》,以陳浩南和山雞為偶像,我毅然決定輟學混 社會 ,並且學會了抽煙喝酒,曾眼見身邊的人被捅了刀子嘩嘩流血,後來在 社會 上混了三年又回去讀高中,結果讀了一個月又走了!兩個圈子都融不進去,現在的我跟著別人打工,每天對著牆面和天花板弄得一身灰。羨慕那些讀書好的同學現在的樣子。
4.《竊聽風暴》 @網友:先安利一下,這是一部德國電影。講述柏林牆倒下之前東德的故事。以前不知道自由的概念,或者說太淺顯;看了《竊聽風暴》,才發現所謂自由是那個樣子的。因為自由、因為追求而感動,可以拋棄自己美好的未來。《獻給好人的奏鳴曲》,這是給我的!
這部電影我在不同的環境下和不同的年齡段看過好幾次,具體幾次我也忘了.有一次是學校老師給看的.有一次做銷售工作的時候看的.最後一次看的是換了工作看的
我也看過《肖申克的救贖》但是感觸不是太深,但是看完《當幸福來敲門》這部電影感觸是最深的.
在學校看這段劇情的時候感觸還不是很深,當步入 社會 後也做了銷售工作,被拒絕,被放鴿子,導致我心態炸裂,以為所有的不幸都會降臨在我身上,每次困難的時候都要想想這個片段,可惜我還是沒度過,辭職了!
滿大街的找工作,之後找到了,又看了一遍,覺得開朗了很多,尋找自己的不足,然後去彌補,這點不行就趕緊學習,笨鳥先飛,勤能補拙.
不過我不知道該不該說是幸運,那時候也沒有女朋友,不像電影中的主人公,妻子離他而去!
我認為好看的電影是可以改變人生,而不好看的電影只會浪費你1-2小時.
所以多看些有益的電影,如果實在不知道哪部好看,可以參考下某瓣的評分!
至少我覺得可以改變我人生的電影,只有這部!
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扮演著必不可少的角色,或是為了約會,或是為了放鬆自己的心情,或是為了自己喜歡的明星,或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幻想……總而言之,電影的重要性已經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那麼在你的心中,有沒有那一部作品,曾經改變了你的人生?
就我而言,有那麼三部作品曾改變過我的人生。
no.1——《當幸福來敲門》
對於威爾·史密斯的傳奇之作,《當幸福來敲門》,從看過第一遍之後,我就對一文不值的自己說「你還有什麼可以失去的呢?」
《當幸福來敲門》在我看來並不僅僅是一部勵志的電影,他更多的是讓人們在主角的身上折射出自己的影子,每看一遍這部電影,
就等於把現在的自己撕的粉身碎骨,然後將其中的負面情緒,將其中的陰暗面統統拋掉,換來的是一個陽光自信的自己,然而這個過程卻常常痛徹心扉。
當你看到蛻變之後的自己,就會發現,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no.2——《殺生》
一直都喜歡渤哥,並不是因為他的高情商,而是因為他在電影中的飾演形象常常會讓你感同身受,或許,這才是一位演員真正該有的演技。
《殺生》,是我第一部看哭了的電影,一直都自認為自己的淚點很高,
然而即便心裡在安慰自己這都是假的,但是卻始終無法忍住不哭泣。而也正是因為這部《殺生》讓我懂得了——有些黑暗,並不會因為你的妥協而消散,它會變得更加變本加厲!
當你打破規則之後,等待你的,將會是狂風暴雨般的摧殘。
no.3——《一級恐懼》
這部很早的懸疑電影,和最近的《看不見的客人》以及《沒有絕對的安全系統》乃至國產優質懸疑片《無雙》都類似,可以說,這部電影的懸疑類型,是這幾部電影的鼻祖。
愛德華·諾頓在這部電影的炸裂演技不僅給同行演員上了一課,
而且也為無數觀眾們講述了——你永遠不知道我說的話到底是不是真的。
這部電影對我的影響極大,我也不知道對任何肯定的事情保持可疑的態度是不是一種錯誤,但是就是因為這種態度卻讓我度過了許多難關。
如果是假的,那我就讓你相信這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那我就讓你認為你是對的!
對我而言,幾部電影對我的人生都有好有壞的影響,雖然我並不期望對我的人生有很大的改變,但是卻也受益匪淺。
我從來沒有很大的想法,但也渴望一夜暴富;沒有懸壺濟世的本領,但也絕對不會見死不救;偶爾看看電影,或是懷念,或是激勵,或是無聊,我從沒有想過僅憑一兩部電影就讓我的人生就此不同,但是只希望每看過一次電影,就能感受不同的人生。
舉報/反饋
首先很高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人生中有很多很多的選擇,在面臨選擇時,我們會迷茫、徘徊、不知所措。很幸運的是,每次選擇迷茫的時候好像總有一部電影可以走進我的心裡,默默的改變著什麼,帶來了很多正能量。下面,我也把這些電影推薦給你們,期望可以給你們帶來正能量。
這一生無論是誰都經歷過偏見,也許是因為外表,也許是因為家庭條件,也許是因為其他很多很多的原因,面對偏見的時候,該當如何?這部電影給了很好的答案。哪吒不被世人喜歡,卻仍不認命,我命由我不由天!你的人生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上,不在別人的嘴裡,做好你自己,也終會收獲你該有的認可。
這是一部深深刻在我腦海里的電影。窮極一生,你追求的是什麼呢?金錢、權利?絕代艷後擁有著所有人夢寐以求的物質生活,卻在物質世界當中丟了本心。也許生命里所有的饋贈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不要迷失在慾望里。期待帶給你一點啟示。(本片包子電影鋪也有解說哦~)
手打不易~走過路過的給個贊哦,包子電影鋪,給你一場不一樣的電影解說
沒看這部電影之前,我也如李寶莉般,當婚姻出現問題的時候,不會冷靜下來,也不懂得應該如何應對,總是覺得當初是他承諾要對我好,說對我百依百順,給我幸福的生活,可是婚後,因為一些問題,並沒有達到預想的結果,而且也不是我們單住,這些我都忍了,有了孩子之後,他忙於工作,我忙於家裡,他生意上的問題,外面的不順心,也從來不對我講,早出晚歸,往往要等到深夜才能看到他回來,用最熟悉的陌生人來形容都不為過,所以每次只要他在家,我就有意指使他做這做那,而且也不沒有什麼好言好語,結果可想而知,都是吵架收場,他摔門出去,我滿腹委屈,獨自流淚,最嚴重的一次,他在樓下車里睡了一個晚上,也不願意回家。
後來看了《萬箭穿心》,我感覺自己被觸動了,婚前的甜言蜜語都只是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隨著時間在變,人的心思也會變,有了孩子更是如此,作為夫妻,一個一直往前沖,一個原地踏步,最後的結果勢必是同床異夢,就像電影中的女主李寶莉,如果在搬家的第一夜,本來是開心的日子,丈夫卻提出離婚的時候,認真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不要自以為是,但認為老公曾經在她媽媽面前的誓言,就可以無所顧忌,或者在男主的母親前來投奔的時候,態度好一點,不讓老人家為難,是不是也不會有最後的結局......
所以,我覺得婚姻不易,出現問題的時候,要認真審視,如果問題在於對方,溝通無用,不如順勢而為,自己先做出改變,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真誠與他的同心,當結果到來的時候,不論怎樣,都共同面對,在 情感 上做出適當的讓步和有效的措施,讓家時刻保持溫度,勝過無數的爭吵,也避免了傷自尊的委屈。
那我來說一下《肖申克的救贖》吧!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名字出現在我的世界裡已經有好幾年時間,可能快接近十年了,那個時候我還瘋狂的迷戀韓庚,在他的個人名片中,最喜歡的電影就是這部,但卻一直沒有真正的去看過!
最近,又聽同事提起,雖然他已經劇透了很多劇情,但還是決定親自看一看,感受這偉大的救贖。
男主人公叫安迪.杜弗瑞,是一個的銀行家,他有一位年輕美麗的妻子,而他的妻子卻和一位高爾夫球教練出軌,安迪憤懣不已,甚至起了滅掉「姦夫淫婦」的念頭,所以他買了酒,帶著槍,開車到妻子情人家企圖做點什麼,但酒精沒有麻痹安迪的神經,反而讓他越來越想不清,於是他驅車回家,把槍也扔進了回家的河裡。
然而,妻子和情夫還是死了,兩人身重八槍倒在血泊中,真凶逍遙法外,安迪鋃鐺入獄。在獄中,有想著強奸弱者的變態,有能搞到一切東西的瑞德,也有從小入獄直到滿頭白發的瑞布克斯,有暴力的監獄長......
觸動點一:沒有犯罪的安迪被判入獄,坐了二十多年的牢,知道被冤枉後,監獄長不僅沒有幫其洗清冤屈,反而將其關了一個月的禁閉,殺掉帶來真相的人。執行法律,聲揚正義的一群人往往做這更加可惡與見不得人的勾當。
觸動點二:面對侵犯者時,一定要堅定的反抗,用盡一切辦法。其中有一群犯人一直想雞奸安迪,但他一直頑強反抗著,哪怕被打,也從不屈服,最後,犯人也沒能得逞,反而被監獄長打成殘廢。
觸動點三:心懷希望,不要破罐子破摔。不論是從一開始就策劃的出逃,還是在獄中給囚犯們擴建圖書館、幫助他們考取文憑,或者幫助瑞德出獄後適應自由的人生,安迪一直懷揣著希望,從來沒有放棄過,所以一切都在他的計劃之中慢慢的變好。
最後他爬過了厚厚的鐵牆,爬過五百碼的臭水溝,終於重獲自由,拿著在獄中為監獄長賺的五十七萬美元去到了夢想中的太平洋的小島,這里沒有回憶,只有現在和未來。
安迪在獄中這二十餘載,不僅救贖了自己的靈魂--但其實他又有多大的錯呢,只不過是一個不稱職的丈夫而已,也救贖了肖申克監獄里成百上千的失足者。
安迪固然偉大,但卻沒有任何一個法律,一條道德規定,可以將一個無罪之人判入牢獄,去承受他不該承受的痛苦。
所以說,還是希望正義不要降臨得太晚,不要讓兇手逍遙法外,讓無辜者蒙受不白之冤!
《少林寺》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電影,被譽為最經典的武打片。這部電影曾經在上映期間,打破華語片的賣座紀錄,也曾經在1982年以5分、1毛的票價創下了1.4億元的票房紀錄。
這部劇不但在大江南北掀起了武術熱,有很多年輕人受這部電影影響去嵩山少林寺學武,成為少林寺的俗家弟子,也使少林寺成為世界聞名的 旅遊 勝地,更是讓「天下武功出少林」這個說法流傳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