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漫威電影觀看順序,要全部的!
感謝邀請
這幾年 ,漫威電影可謂經營得風生水起,超級英雄電影隔三差五就出來一部。加之漫威有著一套漫威宇宙體系,故事的發展有一定先後順序。很多沒有一部部追的觀眾,想要按照一定的劇情脈絡,來觀看漫威電影,很容易摸不著頭腦,有很大的難度。那麼漫威電影,我們應該怎麼去看?正確的觀影順序是怎樣的呢?
此階段塑造了大量超級英雄,豐富了漫威宇宙,為後續的復仇者劇情展開做了鋪墊。
直到2018年《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才出場,講述了最大的BOSS滅霸。而《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則將漫威宇宙推上了最高峰。再有就是《蜘蛛俠:英雄遠征》是在終局之戰結束後的故事。
這就是漫威宇宙的正確觀影順序。如果你有沒看過的,那麼就快去補一補吧。
② 《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任何人都無法戰勝的光!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介紹時,是這樣的一段話:這是一本獲得《紐約時報》年度十佳好書,《華盛頓郵報》、《衛報》、《周刊報道》等多家報紙年度最佳好書的書。這本書是2015年普利策獎的得主,優秀與否無需證明。我記得普利策獎對這本書的頒獎詞是: "這是一部由二戰恐怖激發創作的富有想像力、錯綜復雜的小說,通過簡短雅緻的篇章,探索人類本性和技術之間相互對立的力量。"
對於戰爭這個主題的小說創作,有很多種角度,也有很多種手法來講述戰爭以及讓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了解戰爭,作者選擇了一個普通的法國女孩和一個普通的德國男孩描述了這樣一個讓讀者感受到因戰爭帶來的剝奪、困頓和恐懼的沉重的壓抑感。
大腦被禁錮在一片黑暗之中,它在頭骨的清液中飄盪,而不是在光明裡走動。然而我們心裡的世界卻充滿光明、涌動著色彩和變化,看不見絲毫光亮的大腦如何為我們呈現出一個充滿了光的世界呢?
德國少年維爾納是一個孤兒,二戰前夕,他為了改變未來可能終身在礦井做苦役的命運,憑借自己的無線電天賦進入了納粹精英學校,卻不想跌進了另一個深淵。法國少女瑪麗洛爾是一個盲女,但她依靠著自己的堅韌性格和來自父親的悉心教導訓練,克服重重困難活出了自我。
在戰爭的大背景下,他們處在戰亂的前沿,生命的末端,無法改變現狀,在苦難的掙扎中似乎沒有盡頭。 他們都是戰爭的受害者,亦是自我的拯救者。他們心中都有一道光,是希望,是信念,是信仰!是我們看不見的光!
瑪麗洛爾在我看來是一個被上帝無情啃咬的蘋果,她出生時便沒了母親,後因先天性白內障又失去了視力。想到這里,一個天真爛漫的姑娘失去了來自母愛和光明,生活該是多麼無助和恐懼。瑪麗洛爾的父親是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鑰匙主管,他掌管著博物館里上萬把鑰匙,每把鎖都有一把鑰匙,就像每一個問題都要它們對應的答案。瑪麗洛爾會和她的爸爸一起去上班,他們經常會喝濃濃的熱咖啡,肆意地加著糖。她和爸爸一起熟悉每一把鑰匙,巡視博物館里每一處門鎖,她每天學習盲文,去熱法爾博士辦公室聽故事、觸摸各種昆蟲和螺,休息日和爸爸一起外出,爸爸讓她通過手指感受每一樣東西。爸爸給她做街區模型,讓她通過模型熟悉不同的道路,讓她能帶著爸爸走回家。爸爸會在生日的時候把一份特殊的禮物藏在模型的某個機關里,可能是小手鐲,可能是一塊巧克力或者糖國,九歲那年,是一本厚厚的盲文書。她的世界是無色的,她的心裡噴射著一股強大的力量,滿懷希望,無所畏懼。雖然沒有來自媽媽的愛,但她卻有爸爸給予的無微不至的愛,而且她的爸爸告訴她,他會永遠和她在一起。
在瑪麗洛爾11歲那年,戰爭在各種不相信它會來的猜疑中降臨在巴黎。 人們陷入了對戰爭深深的恐慌中,人們懷著對未來戰爭形式惡化的悲觀情緒開始收拾財物像無頭蒼蠅一樣地到處逃竄,因為這場戰爭像流感病毒一樣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沒有一個地方是安全的,更沒有一個地方是暫時安全的。 在人心惶惶的戰爭背景下,博物館也緊鑼密鼓地展開了藏品的轉移工作,瑪麗洛爾的爸爸帶著館長交代的秘密任務帶著瑪麗洛爾離開這座城市。他們轉移的東西叫「海之焰」,這是一顆133克拉的傳奇寶石,攜帶著預言和詛咒——擁有它的人會永生不死,但是這個人身邊的人會遭受噩運。逃亡的腳步沒有停止過,死亡的氣息蔓延在空氣中無時無刻不令人感到生命隨時面臨威脅和窒息,他們來到了法國布列塔尼海岸的古城——聖馬洛。
瑪麗洛爾的叔祖父——艾蒂安,自從和哥哥一起參加一戰目睹哥哥死亡就變成了一個瘋癲的人,他總是看到別人看不見的東西,比如穿牆而過的死人和其他恐怖的東西,他從不出門,但在馬內科太太——從他很小的時候就在這個家裡幹活的管家眼裡,他是一個無所不知的神一樣的人。他們住在一棟六層樓的大房子里,現在多了瑪麗洛爾和爸爸。馬內科太太是做飯的天才,但她以為她會和爸爸很快回到巴黎,喝一樣的咖啡,睡自己的小床,摸她的模型,從小到大排列松果,讀她的書。爸爸密切關注巴黎的境況,1940年6月的時候,他們都相信一切會很快結束,他們會回到各自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爸爸收到了巴黎發來的電報,他想著終於可以完成那個沉甸甸的任務,他承諾女兒:等你熟悉了這個模型,最多十天我就回來。但是他沒有,便衣警察接到香料商的告密,說聖馬洛城裡住著一個走來走去不斷測量不斷記錄的人,他被以破壞罪送去了德國。
瑪麗洛爾開始不起床,嫌棄自己,厭惡一切,她想念巴黎和爸爸,但她開始接受她的失去和恐懼,摸著爸爸的模型,她熟悉了整個聖馬洛城。
老女人們一次廚房的聚會,決定了她們要參與抵抗:故意印錯時刻表,偷藏郵局的信件,送給指揮官讓他過敏的秋麒麟草,在妓院門口放狗屎,給流浪狗塗上法國國旗的顏色,在五法郎紙幣上寫「自由法國」。馬內科太太選擇了傳遞信息,用夾在麵包里的方式,她對叔祖父說:「你不想在死之前活出一點兒生機嗎?」馬內科太太一直情緒高昂,但由於貝爾·巴贊消失不見,馬內科太太病倒了,她說她對世界負有責任,她的使命重大,病好之後,她繼續帶著瑪麗洛爾出門,在路上扔下一個信封,撿起一個信封。她們躺在草地上,瑪麗洛爾問:「夫人,您有沒有厭倦相信的時候?」馬內科太太說:「你永遠不可以放棄信念,這是最重要的。」像女僕、護士、母親、同謀、顧問、大廚一樣守護了艾蒂安叔祖父六十年後馬內科太太去世了,呆在房間的四天後,艾蒂安對瑪麗洛爾說,「我們出發吧,像風一樣。」1943年了,爸爸離開三年零四個月,瑪麗洛爾十六歲。
德國少年維爾納是一個孤兒,他和妹妹相依為命生活在埃森煤礦工業區的孤兒院,他們的爸爸是死在礦井裡的一個礦工。他們兄妹倆跟著孤兒院的法國修女埃萊娜夫人長大,他們都長著一頭雪白的頭發,每當陽光灑在他們的頭發上時,銀光閃閃,好看極了。維爾納是一個求知慾很強的孩子,他喜歡問埃萊娜夫人各種奇怪的問題,比如「聾子能聽見自己的心跳嗎」,「為什麼膠水沒有粘在瓶子里」,每每遇到維爾納這樣奇怪的自己不能解答的問題是,這時候埃萊娜夫人就會說:「維爾納,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大事」。
有一次尋寶的時候,他找到一個廢棄破損的收音機,他自己反復搗鼓修好了它,從此他和妹妹從收音機里聽遙遠地方傳來的科學節目、故事和音樂,他尤其對光學的知識感興趣,他幻想自己的人生在廠房和大門之外。維爾納會修理各種收音機,十四歲的時候他修好了礦區主管西德勒先生的收音機,然後進入了教授密碼破譯、火箭推進和所有最新技術的海斯邁爾學校,跟隨著廣播里一個法國男人的聲音:「睜開你的雙眼,在它們永遠地閉上之前,盡可能的去看。」可是尤塔很不喜歡,她說「僅僅因為別人都這么做,就可以隨波逐流嗎?」
維爾納在學校體會了從未有過的歸屬感,他認識了僅憑聲音就能區分各種鳥的弗雷德里克,工藝學教授豪普特曼博士和大個子巨人高年級學員福爾克海默。他每天晚上都去博士的辦公室計算三角函數或者實際操作電子設備,想像他的工作會讓他熱血沸騰,但他知道他和尤塔一樣在用麻木不仁來保護自己。他幫助說話時總看著天的弗雷德里克,瘦弱的小男孩回答拿著膠皮管教官的問題:「你是最差的嗎」,「我不知道,有些人在這方面是弱者,而另一些人在其他方面是弱者。」
人格面具是一個人公開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於給人一個很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會的承認。 從小生活在孤兒院的維爾納心中充滿對知識的渴望、科學的嚮往,想成為卓爾不群、出類拔萃的人,他憑借自己在無線電上的天賦,成功進入海斯邁爾這所頂級的學校。但進入到特殊訓練中之後他發現整個學校被" 武力創造繁榮,唯一能為你親愛的祖母提供茶水餅乾的東西就是你手臂上的拳頭 "這樣主張暴力的國家宣言所充斥。在這種每個人魔怔、失去理智的環境下,維爾納為了維護地位和保護自己,他戴上了人格面具,掩蓋真實的自我,折中、妥協、隨波逐流,他壓抑自己心中的正義,在"末位處罰"的時候選擇成為其中的一個"獵犬",在好朋友雷德里克被殘忍處罰的時候選擇默不作聲,以及在戰場上對地下無線定位,成為了法西斯的一員。
瑪麗洛爾與維爾納,這兩個原本可能一輩子也不會有交集的人,卻被這場戰爭牽扯到了一起,維爾納與尤塔幼年迷戀的法國廣播節目,原來就是瑪麗洛爾的爺爺和叔祖父製作的,也因為有這樣的交集,瑪麗洛爾才能在馮·倫佩爾一路追蹤「海之焰」的蹤跡並最終找到她這里時,而被維爾納搭救。
這是一個美麗又充滿遺憾的故事,戰爭改變了他們兩個人的命運。為保護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里的一塊稀有鑽石「海之焰」,少女隨鎖匠父親離開巴黎,到聖馬洛投奔叔祖父。少年因為科學素養好、動手能力強,被送入納粹管理下的精英學校。
或許算是命運的安排,通過無線電波,遠隔幾百公里的法國少女與德國少年有了最初的關聯——瑪麗洛爾叔祖父的廣播,被無意間撿到收音機的維爾納收到。 如果沒有收聽到廣播,維爾納不會對科學如此嚮往,不會自學科學技術,進而有良好技術維修無線電,機緣巧合下,被推薦進納粹精英學校,離開礦區,在遙遠的未來遇到法國女。 在戰爭中苦苦求生的瑪麗洛爾,失去了相依為命的父親,但卻成熟起來,跟不問世事的叔祖父一起,與聖馬洛小城的人們共同用無線電反抗納粹。
命運幽微處,就是誰也說不清,深奧精微的命運究竟會對渺小的人類做出怎樣的安排。 努力進入納粹精英學校,想改變生活的維爾納沒有想到,那裡因為希特勒的種族主義主張,幾近煉獄。他們不接受「血統不純粹」的人,不接受弱者,體弱者在那裡會受到非人的折磨。維爾納在目睹好友被傷害、目睹眾人越來越瘋狂的舉動,想要退出。但瘋狂的納粹根本不會放過他,反而將他送上戰場。 在前線,維爾納以學過的科學技術,搜索「非法」電台,目睹戰爭的殘酷和傷害。但命運卻在這個時候垂青了他,讓他遇到了瑪麗洛爾。在相遇的那一刻,瑪麗洛爾的純潔打動了少年傷痕累累的內心,成為經過戰爭摧殘的德國少年最美麗的邂逅。
人心是最深不可測的海洋 ,眼盲的瑪麗洛爾不知道維爾納的存在,維爾納卻為了保住這份純真和美好,沒有上報發現的電台。而就是這樣一個舉動,救了他自己——在他們所在地下室出口被炮彈炸毀時,維爾納幾乎是憑借著瑪麗洛爾的無線電廣播才堅強活下來。而活下來的維爾納也讓瑪麗洛爾逃開了德軍軍士長的魔爪。
法國少女與德國少年那短暫的相逢,竟然成了瞬間的永恆。
維爾納救了瑪麗洛爾三次。當他檢測到了她的廣播和位置時,他選擇了閉口不提;他解決了要追捕她的德國軍士長;他把白色的枕套塞進她手裡充當白旗,幫助她逃離戰亂之城。我更記得離別時這個少年對她說:"我要去相反的方向,沒有人看見我在你身邊,你會更安全。"他看著他走走停停,看著她的手杖在試探,她的裙邊在擺動,他一直看著她走過路口,走到下一個街區,直至她消失在他的視線之中,在他目睹了無數個被無情扼殺的所謂的敵人之後,他彷彿無時無刻都能看到那些靈魂在車窗外用無辜哀怨的眼神盯著他。而之後,是對那個純潔的少女的思念拯救了他煎熬的日與夜。
同樣是寫關於二戰的小說,讓我想起了另一部完美的故事《鐵皮鼓》。這是個美好的,完整的故事,它讓人相信無論時世如何艱難,善良尚存,生命會死去,戰爭終將完結。這部小說里閃爍著太多美好的東西,讓戰爭顯得不那麼殘酷,那些巴黎的落葉,朋友遠眺的堅毅目光,凡人的命運,父愛,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還有德彪西的《月光》。
一定有讓人堅持下去的東西。也許是父親的承諾,也許是童年的《十萬個為什麼》,也許是善良。 有的人有殘疾,有的人聰慧,有的人會恐懼,有的人善良,有的人盲從,有的人愚蠢,有的人貪婪,他們各奔東西,各有天命。世界就是這個樣子,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每個人都得到了自己應該得到的。作者沒有給每個人強迫安上善惡的結局。大個子福爾克海默其實是個單純的人,喜愛音樂,在生死時刻挺身而出,戰爭會改變命運,但不能改變人性;維爾納追求科學,希望逃脫父親的命運,卻一步步陷入泥沼,直至在聖馬洛的終點,發現了一束光;瑪麗洛爾,她看不見光,卻堅持到了最後,因為父親,因為善良的人們——她遇到的所有人,都是善良了,即使每個人帶著不同的性格與抉擇。 除去狂熱的政治機器,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民眾只是太容易被煽動,為了生存他們只能隨波逐流。
這部小說有很強的畫面感,我覺得倒是可以很輕松地改編成一部很震撼人心的電影。甚至閱讀小說的時候,我就覺得是在觀看像《辛德勒的名單》這樣一部類似的電影。漫長的故事,跨越一場戰爭,很多人的一生,隱藏在過往人物虛虛實實的經歷里,卻是不能迴避的傳說。
"海之焰火"無疑是這本小說的一個懸念,這顆寶石的詛咒——「自己永生,周遭毀滅」,彷彿一直在冥冥之中貫穿始終,所有人都在飽受煎熬。
弗雷德里克是我印象深刻的一個人物,每次讀到有關他的內容,我覺得自己的呼吸都變得緊綳起來。他小小年紀卻剛強而倔強,他讓我聯想起電影《飛越瘋人院》里的麥克默菲,幾乎一樣的結局, 在獨裁統治下,越是意志鮮明越要遭到非人的遏制。 他孤立的性格在一群狂熱的青年中,顯得太過於桀驁。他連續把水潑在地上,拒絕折磨瀕死的犯人,他跟維爾納說: 「你的問題就是你總相信可以把握自己的命運。 」他是一隻清醒的鳥兒,可國家機器不需要靈魂,只需要充當炮火的肉體。他本來可以成為一名鳥類學家,最後卻被車輪踩在地里,翅膀折斷,沉默了。成為了維爾納心裡最大的遺憾。我們有太多的天才,在干著這個社會逼迫著不得不做的事,卻沒有在合適的位置上。掙扎也好,順從也罷,最後能掙脫的鳥兒少之又少,要麼傷痕累累的飛走,要麼變成一頭耕牛,在廣袤的田地里被遺忘掉自己的名字。維爾納順應著命運的安排,卻在最後也奮起反抗,他背叛了祖國救出了瑪麗洛爾。瑪麗洛爾雖然只是一個勢單力薄的盲人女孩,卻也不遺餘力的保護著「海之焰」對抗著納粹暴政。 哪怕現實殘酷,依然有很多人在默默的反抗著,溫水煮青蛙,力量雖柔軟卻是克敵的利器。 「睜開你的雙眼,在它們永遠的閉上之前,盡可能的去看」。 永遠不要被蒙蔽,永遠保有自己的意志。
小說如同一部電影,閱讀時有種寫實的視覺感。猶如白紙的少男少女,在人生中經歷一次次的黑暗,希望之光彷彿成為了奢望。戰爭挑起的絕望,讓所有人看不到未來之光,每個人彷彿都在黑暗中摸索著煢煢獨行。盲女瑪麗洛爾卻是一個帶著微光而存在的另類,她雖盲,但心靈卻通澈。所有人都疲於忙碌逃命自保時,她的心卻是嚮往著自由、嚮往著大海、嚮往著一切美好的事物。哪怕深陷囫圇,她臨危不亂,腦海里想著父親,藉此來鼓勵自己堅持下去。當轟炸毀掉一切時,她依然用叔祖父的無線電閱讀《海底兩萬里》的選段,正是她這一舉動成為了被困在蜜蜂酒店的維納爾的希望之光。她照亮了維納爾,同樣的,維納爾也用生命為她點燃了希望之光。雖然只有短暫的交集,但兩人卻如同相互依靠取暖的人緊緊抓住了希望的微光,為殘酷的戰爭注入一絲溫情。
戰爭是殘酷的,人心卻是溫暖的。 在閱讀這個這故事的時候,我無數次在進行這樣的假設:如果維爾納沒有去到納粹精英學校,他也許會是一個最底層的礦工,勞苦一生。如果不幸他會像他父親一樣遭遇意外埋在永不見天日的礦井裡默默死去,如果被幸運之神稍稍眷顧,他也許會像普通人那樣平淡無奇地活到下個世紀。或者和他的戰友福爾克海默一起,不會和那個少女相遇,更不會找她,理會她的呼救,這樣也許還能和他活到下個世紀。他唯一的親人和他拯救的少女在各自應該歸屬的地方都安然無恙地活著,活著見證從一個世紀到另一個世紀的跨越。她們會在年輕成熟的年紀里結婚生子,她們會兒孫繞膝,共享天倫之樂,她們會安穩地度過餘生。唯有他,這個曾經誤入歧途的少年,只留下了一個筆記本,一個帆布包和曾經屬於瑪麗洛爾的木屋模型。沒有浪漫與陪伴,他們匆匆一別,即是永生。如果沒有戰爭,那麼維爾納和瑪麗洛爾會有一個美麗的邂逅,當然,也會有一段浪漫的緣分。依稀 記得小說里的一段話:"每個小時,都有帶著戰爭的記憶離開這個世界的人。我們在草地里死而復生,我們在花叢里、在歌聲里重生。"
我記得高中課本里有一篇文章叫《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我們知道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遭受他們無情的摧殘和踐踏,我們彷彿親眼目睹德國法西斯的血腥和殘暴。 埃里希·馮·曼施坦因說過這樣一句話不得不讓我們全體肅靜"一個人一天之內殺一個人就是罪犯,一天之內殺十幾萬人,那就是英雄"。 他死了,我瘸了,你迷路了,我猜戰爭一直都是這樣。
對於平民百姓來說戰爭沒有贏家,即使贏得戰爭,能享受戰爭成國的無非是戰爭的策劃者。對於那些需要戰爭的人來說,戰爭是正義的;對於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來說,戰爭是合理的。 這個世界有你所想像的美好溫馨,但卻沒有你所想像的太平盛世,戰爭仍在某個地方進行,戰火仍在不斷蔓延。所到之處無非是斷壁殘垣,屍陳曠野,藍天已不再是藍天,家園已不再是家園。
寫到這里,我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鮑勃迪倫的那首《答案在風中飄揚》: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條路
才能被稱為一個男人
一隻白鴿子要越過多少海水
才能在沙灘上長眠
炮彈在天上要飛多少次
才能被永遠禁止
答案,我的朋友,在風中飄盪
答案在風中飄盪
是啊一座山要存在多少年
才能被沖向大海
是啊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
才能夠獲得自由
是啊一個人能轉頭多少次
假裝他只是沒看見
答案,我的朋友,在風中飄盪
答案在風中飄盪
是啊一個人要抬頭多少次
才能夠看見天空
是啊一個人要有多少耳朵
才能聽見人們哭泣
是啊到底要花費多少生命
他才能知道太多人死亡
答案,我的朋友,在風中飄盪
答案在風中飄盪
人性的真善美與假丑惡,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人類總是在一次次的戰爭與毀滅,兇殘與罪惡中艱難地獲得喘息的機會,反思出一點的善良人性、和平安康的不易。
黑色在這里也顯得太明亮了。這不是一個很容易做好人的時代,但依然有著我們所有看不見的光,在這里。 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都將被看見!
③ 一部老電影,好像是美國的,一個老頭造火箭,一個年輕男的駕駛著飛到天上,把一顆黃金衛星偷走的電影。
這個是勇敢者游戲
④ 有哪些適合兒童看的電影
提到適合孩子們看的電影,其實目前在國內並沒有一個嚴格的電影分級,所以對院線上映的電影里,適合孩子們看的大多是家長們自己的判斷。很多時候一些影片並不適合孩子,但是由於家長也不知道電影里有多少程度適合孩子,往往不能做出預判。
雖然現在院線上映的電影里多了很多選擇,但其實還是希望廣電總局在審核的時候能對電影做分級制度,適合孩子看的可以觀影,不適合孩子的盡可能的設置門檻。用一些真正的好電影引導孩子,而把一些不適合孩子的電影盡量屏蔽,保護孩子,讓孩子的童年更長一些。
⑤ 直播怎麼賺錢的
直播一般有三種賺錢方式:
第一種是平台薪資。簽約主播會由直播平台根據主播的直播人氣支付薪水,包括簽約年薪。
第二種是禮物。就是網友送禮物給網路主播,網路主播可以拿到禮物的部分分成。
第三種是個人副業。比如,接廣告、做淘寶。
網路直播:
可以同一時間透過網路系統在不同的交流平台觀看影片,是一種新興的網路社交方式,網路直播平台也成為了一種嶄新的社交媒體。主要分為實時直播游戲、電影或電視劇等。
2017年,中國網路直播用戶規模達到4.22億,年增長率達到22.6%。
2017年7月,國家公共信息網路安全監察規定,網路直播禁止紋身、色情、低俗、暴力、約架等不良行為。將專項整治工作,加強對網路直播平台的規范管理。
⑥ 求一部鬼片老電影,鬼是實體的,一百個小孩製成一個小鬼,在大山洞裡小鬼幫人對付大鬼,最後大鬼被火箭打
周潤發的(衛斯理)
⑦ 如何評價電影《流浪地球》
影片前半段讓人失望,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格局太小。
人物活動場所僅限於中國的幾個城市,完全沒有小說中營造出的「地球村」的感覺。
影片也不是全無是處,也有讓人驚喜的地方。
原著只以一個生活在地球逃逸時代里的普通人的視覺來表達他的見聞和感受,並沒有電影中發生地球與木球相撞,人們強行將之分離的壯舉。原著情節詭譎之處,是地球剛剛脫離太陽系,地球上的人類發生了一場天翻地覆的暴動——有人聲稱太陽災變是別有用心的人在故意造謠,發動大眾,推翻了聯合政府,但在地球即將返航原來軌道時,太陽爆炸了!
電影舍棄了這一情節,別出心裁地塑造了一對捨身拯救地球、拯救人類的父子,當然,也包括那幾個救援隊員,在吳京飾演的父親駕駛擁有三十噸燃料的空間站飛上木星時,觀眾無不聳然動容。
總體說來,影片《流浪地球》上半場爛,下半場精彩。有失望,也有欣喜,但總的來說,失望多於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