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心理罪影評:《心理罪》是爛片嗎
差不多8年前我看心理罪。
看著心理罪方木從一個比較開朗的孩子蛻變成一個心理抑鬱嚴重到影響生活的人,到後來來還是為了破案克服過來,感覺這個人還是比較牛。
在我印象里,方木是個好人,不張揚,害怕光,喜歡獨處。還有破案的手法,讓我眼前一亮。
現在改版的電影心理罪。邰偉還是比較突出的。容易注意到邰偉。我建議你去看連續劇的心理罪。更符合我心中的方木。
『貳』 電影《心理罪》好看嗎
好看!!!李易峰偵探超帥,最喜歡這種探案的了!!!
『叄』 如何評價《心理罪》這部電視劇
相對於其他小說改編劇,這部劇的製作就良心多了,導演跟編劇在劇情上還是很貼原著的,就是劇情節奏把控可能還是有點問題,張力不夠,沒有吸引人的點,還有就是幾個演員都是新人,演技有點達不到。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吧。
『肆』 怎樣評價電影《心理罪》
電影拍攝的我覺得不如原著,小說的原著,心理罪的5步曲我覺得寫的要遠比電影中拍攝的有場面感,而且電影有很多情節都刪減了,它有的地方是不表現出來的,比如說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裡面的很多情節他都沒有表現,所以覺得原著會更好,如果說是抱著一種娛樂的心態去看一看電影那也無所謂,因為你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也不用去買書,但如果說你是想真正看這類劇情,那還是建議去看原著,原著的劇情是相對來說完整的。
『伍』 怎麼評價電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翻了下導演的微博,定檔於12月22上映了,算是不錯的好消息了。
也就是說一開始任川的定位就是無良律師。自然,小說中對於發生在任川法官身上的無奈:本想判處扶老人者無罪卻被上級下達的命令被迫判處見義勇為者賠償老人,對體制的抨擊也就不存在了,鍋還是得郭京飛一個人背了。我這第一條分析理由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怎麼說呢,這個處理在現如今中國電影里,說得好聽些叫做教科書式:將圓形人物可悲可憐的任川改編成臉譜式的惡人,他,無良律師,自以為是,顛倒黑白,污衊好心扶老人的大學生,所以他該死,城市之光處決他是他罪有應得。矛盾突出,且容易煽動群眾,自然觀眾也無需因費盡心思分析體制背後小人物的悲劇命運而勞神了,邊看直播處決任川邊吃爆米花,很舒服。
說得不好聽些叫做按教科書式:按固定框架設定反面人物,隨便在哪部電影里這樣的人物一抓一大把,單一化,臉譜化。
但是這卻是行之有效最好的方法,它最關鍵的優點在於過審。這是電影,在中國這種審查制度里,最好不要和它發生正面沖突去抨擊體制。對於司法體制的反思,懂的人自然懂,不感興趣的人你也無法強迫他去思考,畢竟,娛樂至上,很多人看李易峰版心理罪只是沖著演員去的。當然,不可否認,這種改編是退步的,制度使然。況且在這有限的時間里,任川不過是客串的角色,並沒有太多空間去展現他的背景,後面還有更強大更全面的江亞。
『陸』 如何評價電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
有點失望,沒有原著的味道,廖亞凡這個形象沒刻畫好,魏巍也直接被砍了,劇情也勉強可以,總的來說沒有原著的那種感覺
『柒』 如何評價電影《心理罪》
電影心理罪還是非常精彩的,當時我看的感覺毛骨悚然,而且也感覺非常的刺激,劇情也是非常的吸引人,所以我還是比較看好這部電影的。
『捌』 如何客觀評價電影《心理罪》
難見心理的罪
文/夢里詩書
流暢的敘事手法和節奏掌控是《心理罪》讓人出乎意料的所在,但不得不說也就僅止於此,那故弄玄虛的超現實故事,實則很難讓人產生多少認同,電影給人的觀感也並非是一部多麼燒腦驚艷的心理懸疑片,架空背景下的電影更像是一場英雄當道的魔幻動作片。
相較於很多連故事都講不好的國產懸疑電影,《心理罪》無疑是頗為中肯的,它有著自己尤為清晰的主線架構,在電影節奏上也毫不拖泥帶水,自始至終都未曾令我分神,而從人物來看,其所沿用的也是很多此類好萊塢電影中都曾出現的雙雄模式,放在《心理罪》里,一個就是由廖凡飾演精幹清高的刑警隊長邰偉,一個是由李易峰飾演天賦異稟的心理學天才方木,兩人性格反差頗大的聯手組合,確也為電影奉獻了不少張力。
我更願意將這部電影看作是一部有著一定完成度的動作片,而並非是一部講犯罪心理學的電影,因為其實在這部糅合了兇殺破案,搏鬥追凶,還要鋪墊人物線索的作品裡,真正被留給犯罪心理分析的戲份少之又少,大量獨白的濫用生怕別人看不懂電影,然而其對於推理這個本尤為重要的一環卻又是忽視的,在這個心理懸疑皆平平的作品中也無法折射出多麼深刻的現實深度,所以其雖是一部能在看的時候扣人心弦的作品,但卻很難去談多少共鳴可言。
在演員上雖然廖凡承擔了絕大多數的演技和動作擔當,可總的來看仍舊無法去力挽電影邏輯與深度的匱乏,更何況與其搭戲的李易峰,在很多時候給人帶來的僅只是尷尬,他在這部電影中有感是得益於電影本身的高完成度,其表演水平的發揮相較於他之前的很多作品有了質的飛躍,甚至於有那麼一場哭戲還給人帶來了一點感覺,可對於一個苛求表演功底的心理學天才角色,其表演仍舊在很多時候都是力不從心的。
單從動作片來看,《心理罪》是並不遜色的,但作為一部本當深攫於犯罪心理的作品,如此呈現,卻並無從為人一窺真正源於心理的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