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看待中國電影
中國並不缺乏好的導演,編劇,有著良好的藝術創作團隊,但中國電影最大的軟肋並不是技術上的,而是製片方過於商業化。只要電影賺錢就無所謂藝術性的問題,就造成了第六代導演的電影在國內票房低的可憐而在國際上頻頻獲獎的結果。同時中國國家廣電總局的電影審查制度也是一個限制,許多東西導演不敢拍,編劇不敢寫。國內也缺少一種藝術氛圍。不過中國是電影發展比較早的國家,在1896年第一部電影就在香港放映,1905年中國人拍了第一步自己的電影《定軍山》,其後的《漁光曲》成為了中國第一部獲得國際性大獎的電影,《馬路天使》等也是經典之作,新中國成立以後更是迎來了電影發展的「黃金十七年」,優秀導演層出不窮,並有打破「學院派」的趨勢,對中國電影充滿信心
記得採納啊
② 怎麼看中國電影現狀
兩個字:絕望
不是無病呻吟,只是某些人總是整些貴族式的電影,還自以為清高,關鍵是看了電影後感覺內心深處什麼也沒留下,這是一部作品的最失敗之處.
③ 中國電影改如何發展
先改革審查制度,管的別那麼嚴,別這個也禁那個也禁的,然後電影分級,這樣中國的電影就會百花齊放了
④ 中國電影到底差在哪裡
最近一個月看了蠻多電影的,什麼題材的都有。包括什麼古裝武俠《奇門遁甲》,古裝魔幻《降魔傳》,魔幻喜劇《二代妖精之三生有幸》,科幻《星球大戰8之最後的絕地武士》,還有今晚的游戲改編電影《勇敢者的游戲》。看的電影多了,所以想寫點關於電影的東西。本人不是什麼專業的電影演員或者電視劇演員,也不是什麼專業的影評人。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國電影觀眾,一個關心中國電影觀眾的普通人。
我看的這5部電影中有3不是國產的,2部是好萊塢進口的電影(用詞可能不準確)。如果要按照我的喜歡程度來排序的話,二代妖精排第一,星球大戰排第二,勇敢者的游戲排第三,奇門遁甲和降魔傳分列最後兩位。之所以把二代妖精排在第一位不是因為它的製作有多麼好。我喜歡它是因為它的喜劇部分做的非常好,整部電影包袱好,笑點密集。在我心裡這點完全蓋過了其他電影的一些優秀特質。說完第一我們來說說第二。第二已經是成名電影了。這都拍到第八部了,水準依然保持的非常好。把他排在第二是因為是因為電影科幻效果出色,演員表演出色。至於電影的故事我就不知道該如何吐槽了。電影的結局永遠都是,共和國反抗聯盟在面對徹底毀滅的時候被拯救。我表示對這樣的情節已經審美疲勞。這場帝國和共和國抗聯盟的戰爭該結束了。你們再不結束我都要結束了。這個系列電影沒有像《速度與激情》一樣不斷的給我們驚喜。至於第三部電影的排名,完全是沖著巨石和游戲的面子給的。沒玩過游戲的年輕人肯定是不知道電影在講什麼的。至於後面兩部電影可以用垃圾來形容,排名不分先。徐克或許真的江郎才盡,或許真的老了吧!前面拍的《西遊2》也是完全改變了星爺第一部的風格,搞笑變成驚悚。最後一部王晶的電影不予置評,記住前面的那個詞就可以。
看完這幾部電影也引起了我一直一來的一個疑問。為什麼看完中國電影總覺得缺少一點什麼?以前我總是不得其解。今天我算有點是明白了!中國電影缺少一個魂,或者一種精神。這種魂和精神不是一種電影手法或者拍攝技巧。他是真正打動觀眾開啟觀眾心門的鑰匙。他是深沉的,需要你用心去體會的。我們可以把這個叫做走心的。就拿絕地武士8來說,雖然電影的特效一級棒,但是真正打動我的是凱洛倫和盧克天行者之間的師徒感情。凱洛倫對盧克天行者恨之入骨,非殺他不可。那是因為凱洛倫對盧克天行者曾經是多麼的愛戴和尊敬,就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可是後來盧克天行者卻要殺她。這是他無法接受的!盧克天行者對凱洛倫也是非常愛護的。在得知凱洛倫可能因為強大的原力陷入黑暗時,他決心殺掉他。可是他的內心是非常猶豫的,充滿愧疚和犯罪感的。這也導致他遲遲不敢面對現實。這也是最近《前任攻略3》和《芳華》大受歡迎的原因。這也是今年《戰狼2》大火的原因。他們都引起了觀眾內心的共鳴。
反觀國產電影我覺得在電影內核這點上做的是非常不夠的。國內的電影導演總在強調電影的特效,拍攝手法,演員的配置等等。我相信這些我們中國的電影都是不缺的,我們中國的導演們都是懂的。不需要我這個外行來告訴大家這些都是為電影的情感,或者電影的內核服務的。而不是本末倒置,捨本逐末。這幾年我發現有一個導演是一直在改變,一直在追求這樣一種精神。那就是馮小剛。從早先的《集結號》,《一九四二》,到近些年的《我不是潘金蓮》,到最近的《芳華》。我們都能看到馮導的這種改變,不在像過往一樣追求電影的拍攝技術,而是追求電影最本質的東西。另外一位中國大導演陳凱歌視乎還還有參透這其中的道理。不用比較,市場已經給出了這兩位一個評分。我真心希望中國能多一些像馮小剛一樣的導演。這樣中國電影才會更好!
夜已深。我也該睡覺了!說了這么多,都不知道自己寫了些什麼!希望不喜歡的朋友不要噴的太厲害!我先睡了!謝謝!
⑤ 中國電影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
中國電影發展史(1896-1949)
這個世界有了光,然後有了影。電影是一種能夠將光影關系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現代發明。有人認為,如果要談電影,就要上溯到我國漢代出現的燈影戲及之後出現的皮影戲。但是,真正有意義的電影,不是發明自中國,而是科技發達的近代歐洲。1895年12月28日,法國盧米爾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咖啡館放映成功之後,正式標志著電影時代的來臨。
既然中國與電影的發明無緣,那中國電影發展就由電影放映開始。1896年,盧米爾兄弟僱用了二十個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電影。就是這樣,電影這種擁有藝術和商品雙重價值的文化產品,在西方商人擴大市場商業策略推動下,傳入了中國。隨後,很多歐美商人見中國的放映業有利可圖,紛紛來華投資。他們經營放映業,修建及發展連鎖式影院,甚至在中國建立電影企業,攝制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雖然外商在中國電影市場占據了壟斷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國電影活動的開始。1903年,德國留學生林祝三攜帶影片和放映機回國,租借北京前門打磨廠天樂茶園放映電影。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京劇老旦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的部份場面。
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但是最早嘗試拍攝這種電影類型的豐泰照相館只屬小本經營,算不上是電影機構。直至商務印書局「活動電影部」的出現,才真正代表中國製片業的開始。在這段期間,除了「商務」之外,先後出現的電影製片機構還包括由美商投資「亞細亞影戲公司」、「幻仙」、「中國」、「上海」、「新亞」等,由於他們的成員多是來自戲劇舞台,所以當時的電影題材和內容大多源於中國戲曲和文明戲。此外,他們也開始拍攝劇情短片和長片,對電影這種藝術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歷經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歷史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電影都留下了優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時期,有《孤兒救祖記》等關注社會改造的進步電影;抗日救亡時期,有《狂流》《中華兒女》等鼓舞鬥志、弘揚愛國主義的影片;抗戰後,《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又深刻揭示社會矛盾和本質,形成現實主義的創作潮流。
她說,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涌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經歷十年文革浩劫,中國電影走出低潮,拍攝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實踐、針砭社會時弊的優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趙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喜蓮》《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還出現了《不見不散》等賀歲片、喜劇片的新樣式,涌現出一大批新生力量。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形成了國有、集體、民營多種所有制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電影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鄧小平》《可可西里》《台灣往事》等力作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英雄》《神話》等國產大片共同占據了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並在世界影壇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奇跡。近三年來中國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個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標志著第三次發展高潮的到來?
⑥ 中國影視應如何發展
電影誕生已經有110年的歷史了,中國電影也經歷了百年的滄桑。在一百多年的中,中國電影經歷了發展與壯大,輝煌與低潮,但不得不承認的是,中國電影一直游離在世界主流電影文化之外,中國電影人也一直在追求世界的承認和肯定——即中國電影的國際化。
中國電影有著輝煌的過去,三四十年代中國產生了大量的優秀影片,像《一江春水向東硫》《漁光曲》《小城之春》等,有著很高的藝術性和觀賞性,以致與後代的評論家自豪的是說「歐洲六十年代藝術電影中的一切都可以在《小城之春》找到。」 但盡管如此,由於各種復雜的社會歷史原因,當時的中國電影卻並沒有贏得一種國際性的聲譽,所以,在西方各國權威的世界電影史中,我們很難見到關於中國電影的評述。隨後,由於東西方兩大政治陣營的對立,中國大陸電影則走上了一條獨特的自足的政治電影的道路,以一種叛逆的姿態傲立於世界電影舞台,拒絕著西方世界的承認。 改革開放後中國電影又開始了走向世界的歷程。
(一)華語電影的概念
在當前的電影世界中,很多電影都是由幾個國家和地區共同完成,導演、製片人、演員,投資來源等的組合越來越復雜,要單純的判斷一部電影屬於那個國家或地區已經是很困難的事了。早在90年代初大陸和香港就有關於《霸王別姬》的地區屬性的爭論。更好體現這個問題的是關於《卧虎藏龍》的爭論。
李安導演的《卧虎藏龍》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成功。有人曾統計過,不算在英國獲得的有"英國奧斯卡"之稱的英國學院獎,《卧虎藏龍》共參加29個大大小小的電影節,18個項目84次獲獎,更是中國電影首次奪得奧斯卡(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影片在許多國家(包括美國)都打破了外語電影的票房記錄。但隨之而來的是關於《卧虎藏龍》的版權問題。中國電影集團北京對外合作製作公司總經理鄭全剛在談到《卧虎藏龍》獲奧斯卡獎的意義時說:「這是華語電影的勝利。我們可以毫無愧色地說《卧虎藏龍》是一部百分之百的中國民族電影,它是由百分之百的中國影人製作的,百分之百的說中文,體現的是百分之百的中國民族文化。」而台灣媒體視《卧虎藏龍》為"台灣電影的典範",盡管國內人士聲稱,台灣方面並沒有這部影片的版權,這部影片還是在台灣獲得了金馬獎的6項大獎。與此同時,香港電影界也有很多人士,因為影片的男女主角周潤發、楊紫瓊,攝影鮑德熹和美術指導葉錦添都是香港人,而認為《卧虎藏龍》是香港產影片,而且,這部影片還史無前例地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16項提名,8項大獎。還有一個網上報道說,《卧虎藏龍》的所有權應是由徐立功、李安在開曼群島所成立的紙上控股公司所有…………
我個人認為,從"文化定位"的角度將這部電影定位與「華語電影」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正如導演李安所說:"我想這部片子是集合了兩岸三地的資源。"在當前的電影環境中,華語電影作為一個文化上的整體,表達著中華文明中特有的文化、風俗、語言等意義的或某些對歷史性事實的解釋,整體上代表著兩岸三地的電影成就。
兩岸三地的電影有著很高的成就,尤其是台灣和大陸的藝術電影,在三大電影節上屢有斬獲,出現了像侯孝賢,蔡明亮,張藝謀,陳凱歌的一大批優秀的電影人 他們在上世紀後期的世界電影史上留下了中國的痕跡,但令人尷尬的是,精英文化的立場和沉重的主題讓他們原理大眾的生活,而在西方他們也未溶入主流文化之中。倒是香港電影取得了繁榮,八九十年代香港年產影片200部左右,在東亞,東南亞的電影市場上占據優勢地位,但隨著香港電影近年來整體上的低迷,香港電影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從前。
李安的《卧虎藏龍》似乎為中國電影的國際化找到了令一條康莊大道。自《卧虎藏龍》在世界范圍內取得成功以來,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等國內最負盛名的導演紛紛投入到所謂的「大片」的拍攝中,而且大片們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票房(甚至在西方也取得很好的票房收入),但也得到大量的口水和爭論。那麼,在商業大片與藝術電影之間,中國電影的國際化之路究竟該如何抉擇?
(二)藝術電影的豐收
台灣電影和大陸電影在上世紀後期的歐洲三大電影節上可謂風光無限,侯孝賢,蔡明亮,揚德暢,王家衛,張藝謀,陳凱歌等的電影多次獲獎,這是中國藝術電影的高峰。這是華語電影的第一次國際化高潮。
陳凱歌的《黃土地》是華語電影第一次國際化開始的標志。影片描寫了弄家少女翠巧在八路軍文工幹部顧青的啟發下,大膽出走,抗拒世代相傳的命運,追求自己愛情和婚姻的幸福。在影片中,在大遠景中高天厚地與渺小如螻蟻般的人的對比,勤勞儉朴卻生活艱辛,命運悲慘的農人,那娶親的熱鬧場面,那時而歡悅時而悲涼的陝北信天游,滔滔不息的黃河,腰鼓,祈雨,牧羊,耕地等意象構成了一組整體的象徵,超越了一時一地的指向性,而上升到對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民族的歷史和命運的回溯和追問,透出一種歷史的沉重與蒼涼。
1989年的台灣電影《悲情城市》自1945年8月日本投降開始,至1949年12月國民黨定都台北結束。在這兩個極具意義的台灣歷史紀事之間,有著名的二·二八事件、戒嚴、日僑撤離以及白色恐怖時期。影片通過一個失語者林文清的家族興衰與情感歷程串起全劇,形象地刻畫了當時生活在國民黨暴政之下,台灣人民無聲的反抗以及無奈的沉默。它把二戰剛剛結束的台灣混亂的歷史破敗,濃縮在一個普通的家庭當中,用一個家庭的悲情來映照整個社會整個時代。這部電影獲得第46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張藝謀的《紅高粱》通過講述「我爺爺」「我奶奶」的愛情故事,展現最原始的生命的野性與粗獷,以及對生命和自然的敬畏與崇拜,表達對於自由的愛與鮮活奔放的生命的熱烈追求。這部電影獲得1988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這段時期獲獎的電影還有《大紅燈籠高高掛》獲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秋菊打官司》獲第十四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香魂女》《喜宴》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霸王別姬》獲法國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活著》 獲第47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春光乍泄》獲第50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當時的藝術電影的繁榮是有原因的。大陸當時還處在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過度時代,主要的電影製片廠也不反對拍藝術片(當時電影廠主要由國家出資養活,所以如果在藝術上得到認可,即使拍的藝術片在票房上沒什麼收獲也會得到支持)。而且當時處於改革開放的初部階段,人們的精神生活遠沒有現在豐富,藝術電影容易得到觀眾的認可。在這中情況下拍出的電影很多都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性。所以許多電影在當時都取得了相當可觀的票房收入,像《紅高粱》是400萬(這在當時是非常高的),《悲情城市》在台灣也有很高的票房收入(侯孝賢靠這還清了欠債),而《霸王別姬》的全球票房更高達2100萬美元(很可惜國內被禁)。總之,這時期是話語電影中的藝術電影的全面繁榮的時代。
這段時間是中國藝術電影的豐收時代,產生了大量的優秀的華語藝術影片,它們在屢屢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它們使西方開始關注和重視華語電影,華語電影已經成為世界影壇上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讓華語電影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影響,為20世紀後期的是世界影壇上寫下中國(中華)電影的重重一筆。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一些電影創作上的累贅,藝術電影的生存空間越來越有限,具體表現在創作資金的缺乏,票房的低下,在西方電影節上的收獲也相對稀少。如顧長衛獲得銀熊獎的《孔雀》票房僅為600萬,而《青紅》的票房才300多萬,而同期許多生業大片票房都有上億。而許多電影人,像賈樟柯,張元等第六代導演都尋求外部資金的支持來拍片,而它們的許多片子都難以在國內上映.華語電影的藝術電影進入了整體低潮的時代,只有少數電影人堅守著藝術電影的天空。
(三)商業大片的時代
在華語藝術電影逐漸低落的同時,商業大片開始在華語影壇展示風采,而且勢頭越演越烈。而且一些電影打入了西方主流院線,取得了非常可觀的票房收入。華語影壇進入商業大片的時代。
所謂的商業大片一般有著較大的資本投入,由知名導演執導,聚集眾多大牌明星,主要是為了商業目的(票房或獲獎),而且大多都是由多國或多個地區的影視資源,瞄準國際市場製作和發行,而且一般都獲得了票房上的豐收。
最早的成功的華語商業大片應該是2000年的《少林足球》和《卧虎藏龍》。主要有香港出品的〈少林足球〉製作成本5000萬港元,取得了非常理想的票房成績。其中香港票房6000多萬港元,日本近1.5億港元,韓國也有3000多萬港元,它當時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創造了港片的票房記錄。同年由多個國家和地區投資《卧虎藏龍》製作成本高達1500萬美元(這在的當時的華語片中是絕無僅有的),影片取得了很大的商業收益,它的全球票房更是高達2.13億美元(這是華語片的最高票房記錄),更唯一一次的為華語電影贏得了奧斯卡小金人。這兩部電影在世界范圍內商業上的成功大大刺激了中國電影人,僅接著,《英雄》《十面埋伏》《天下無賊》《功夫》《神話》《無極》《霍元甲》《夜宴》等商業大片紛紛出現,它們在國內幾乎都取得了過億的票房,在世界影壇上也掀起一陣華語電影的熱潮。雖然它們在國內飽受批評,但似乎為呼籲電影的國際化找到了另一條道路。
由李安導演,周潤發、楊紫瓊、章子怡等主演的《卧虎藏龍》是一部武俠片,影片以"盜劍、奪劍"為契機,帶出人物關系,逐步展開兩男兩女(一對中年男女和一對青年男女)之間的情感糾葛、江湖恩怨。其中,一對代表傳統,一對代表現代。李慕白克己而又執著於對愛情的追求,岳秀蓮洞明人情,時時為他人著想,始終無法放下對死去情人道義上的忠誠,雖然深愛李慕白卻一直無法接受李慕白的愛。玉嬌龍可以說是集現代少女的另類與反叛於一身的人物,她以自己的好惡作為分辨是非的唯一標准,羅小虎個性狂放不羈,卻又是個重情重義的血性漢子,不惜放下大漠中的一切千里迢迢來尋找舊日的戀人。整部影片飽含著濃厚的俠義精神和深沉的人生哲理。它飄逸優美的武打設計、精心構造的傳統中國韻味、江南的靈秀與沙漠的雄渾、引人入勝的劇情懸念征服了西方世界。很多人認為它是華語電影國際化的標志,但拋開關於《卧虎藏龍》在藝術和武俠上的爭論不談,我覺得電影在商業運作上的表現都不能算華語電影國際化的典範。《卧虎藏龍》的製作資金為1500萬美元,主要來源與哥倫比亞電影製作公司的運作(其中國內僅為100萬美元,還是投資人千辛萬苦拉來了的),他們以劇本和演員和公司品牌獲得保險公司的保險,再憑它得到銀行的貸款,這種「空手道」的運作手法又使他們十分賣力的為影片做宣傳,以提高票房。雖然《卧虎藏龍》在美國狂攬1.8億美元票房,但由於國內運作的失敗,國內的投資商並沒有因此得到收益,所以《卧虎藏龍》僅是華語電影國際化中文化上的成功。
而另一部大製作的《英雄》在運作上成功得多。《英雄》成本3100萬美元,多方共同投資(大陸為主,主要來源與銀行貸款),在全球工取得1.88億美元票房。從它開拍一直到上映關於電影的報道都不斷出現在媒體上,它在中央電視台等多家電台上的廣告宣傳,它對盜版的預防,它對與《英雄》相關的各種產品的開發,在人民大會堂高調首映………可以說《英雄》的策劃宣傳和商業運作非常成功:在國內上映十天票房過億,二十天票房過2億,在北美兩周票房近6000萬美元(而且是連續兩周票房榜首,這是絕無僅有的)它的DVD,VCD版權賣了1780萬的天價(甚至據說用官方的壓力才讓《英雄》提早在美國上映)……它創造了很多華語電影的奇跡,當然,這與影片本身密不可分,包括有號召力的導演和大牌明星,唯美的影視畫面,富有想像力的武打,等等,但我認為出色的商業運作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
包括《卧虎藏龍》《英雄》等商業大片讓華語電影進入西方主流文化圈,並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已經有專家指出這不是長久之計。記得看過一篇文章中有個德國觀眾看完《十面埋伏》後不解的說「真搞不懂這些人整天在天上飛來飛去有什麼意思」,可以預見,以武俠片為代表的華語商業大片在西方視覺厭倦後又將淡出西方主流,那麼,華語電影的國際化之路究竟在何方呢?
(四)關於華語電影國際化的思考
在藝術電影和商業大片中該如何選擇?華語電影究竟該如何走向世界?我覺得該從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尋求藝術與商業的雙贏。這個方向是可行的,從早期的《紅高粱》《霸王別姬》就可以看出。像近年的《2046》在國內票房有3000多萬,香港也有近3000萬,也是處於贏利的狀態。陳可辛的《如果愛》也有相當不錯的票房。在這方面有國家政策的原因,我們都知道國家對影視的政策太緊了,很多十分受歡迎的好片子都由於一些原因不能在國內上映,這不能不說是中國電影業的損失和桎梏。像投資1200萬的《世界》,光北美地區的發行權就賣了200萬美元,可以說在商業上也是有利可途的,但進不了過內的電影院。在如《山峽好人》,得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但上映遙遙無期。我希望文化和電影的創作能有一個更加開放的環境,這一定有利與華語電影的繁榮。
其次,要挖掘傳統文化中的東西。中國目前的電影在製作方面遠不能和好萊塢相比,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五千年的文化傳統,而且這在影視方面有著非常高的價值。一部取材於中國古代木蘭從軍的美國動畫電影《花木蘭》的成功就是典型的一例。這部動畫片於1998年6月在洛杉磯首映,後在全美國取得了1.2億美元的票房成績,全球票房收入為3億美元。既然西方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東西都能成功,為什麼我們不能呢?
第三,更加深入的參與國際影視的製作與開發。可以說中國目前已經開始參與國際影視的製作中餓,而且是主流的,我們在很多電影中都可以看到中國電影人。但是目前中國參與的主要都在東亞國家和地區,離西方主流社會還很疏遠,當我們的電影公司廣泛的參與到西方主流電影的製作中時,我相信要讓華語電影在西方主要院線上映應該不是什麼難事(起碼在技術上是),而且這可以提高我們自己的影視製作水平,對我們自己電影水平的提高也有幫助。
這只是我對與華語電影的一點看法,我希望華語電影能在世界上開出燦爛的花朵,我希望華語電影能有美好的明天。
⑦ 中國電影業的前景怎麼樣
中新網上海1月4日消息:中國入世談判電影界代表、國家廣電總局電影事業管理局局長劉建中日前接受了《文匯報》記者采訪,對入世之後中國電影業的前途發表看法。
據悉,在和中國電影管理條例一致的情況下,中國入世電影方面談判結果主要有:允許每年進口外國分帳影片20部用於電影院放映;允許外資進行電影院的改造建設,但股份不得超過49%
劉建中說,很多人擔憂中國入世以後,市場放開,美國電影大量湧入,用不了一年,中國電影業就垮了。其實,這是誤解。WTO的一般條款指的是貨物貿易。而電影片的貿易和一般的商品不同,它屬於服務貿易的范疇。凡是涉及意識形態、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有其特殊性,電影的發行放映是通過談判來約定貿易規則的。所以,中國入世之後,不可能出現外國影片無限制的湧入,中國電影也不可能放棄以我為主的立場。入世之後,中國電影業要在新的形勢下,在保護中求發展,在開放中增強競爭力。
那麼,我國對WTO的電影部分到底承諾了多少?WTO對中國電影的直接影響又是什麼呢?劉建中說,中國入世電影方面談判的對手是美國人,因為,美國電影業在世界上最具代表性。實際上,中國去年進口電影市場已經開放了,分帳影片進口了16部。
中國電影形勢的嚴峻在於自身。入世帶來的壓力,正是促進中國電影生存和發展的機遇。劉建中介紹了國家即將出台的電影事業發展政策和策略:降低進口膠片關稅,由每21米納稅9元降至1.57元——3元;為促進農村的電影放映,國家5年投入1億元,而且要給農村放映員發工資,這是2002年的工作重點。
另外,劉建中還告訴記者,建設中國電影博物館的立項已獲國務院批准,2005年10月將落成。(
⑧ 如何評價中國電影的現狀
中國並不是沒有好電影,有很多投資少,宣傳少的電影,拍得的確很不錯。但由於其文藝性太強,沒有考慮到普通觀眾的觀影體驗,所以一般投資少宣傳少的好電影大多都是走喜劇路線,因為這樣才會被大眾認可。
⑨ 中國電影未來發展如何
專家表示,中國電影經歷了從門可羅雀到排隊買票、從票房9億元到今天接近600億元的歷程,成就來之不易。他們呼籲各個方面共同努力,包括普通觀眾,更加理性地構建電影更好的發展空間。
「這個行業首先不是看它直接的經濟價值,更重要的在於它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精神消費、城市形象等都有很重要的推動作用。這個平台搭建得越完善,各個不同的、跟電影有關的企業,才能夠長久、專業、健康地發展,才可以共同做好中國電影產業」,尹鴻說。來源:人民網
⑩ 如何評價中國的電影現狀
中國的電影現狀其實是一個非常良好的狀態,因為中國的電影從曾經的一度被不被別人看好,而且沒有人去看,到現在慢慢的可以發展到去往國外的一些影院,一些國外的人也特別願意去看中國電影,所以說中國電影正在以特別快的速度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