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萬瑪才旦指導的電影《氣球》
具藏地文化底蘊的人文佳片
電影《氣球》由《塔洛》《撞死了一隻羊》原班人馬製作,講述了靈魂與現實的緊張關系。20世紀90年代,達傑(金巴 飾)一家因一隻普通的避孕套捲入了一系列尷尬而又難以抉擇的事件當中。
妻子卓嘎(索朗旺姆 飾)意外懷孕想要打掉孩子,但信仰虔誠、思想傳統的達傑堅信孩子是去世的父親靈魂輪回轉世,面對現實的各種問題和壓力,他們原本寧靜的日常生活被徹底打破,恩愛的夫妻倆之間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正如「生死輪回」海報中的意象呈現,在電影《氣球》中,萬瑪才旦導演對信仰、生死輪回的人文觀照一以貫之,其獨有的藏地文化特色,紅白氣球的哲學意象、各種隱喻,以及充滿形式感、夢境感的唯美影像,具備豐富的多元意象解讀空間,使得本片極具人文高度,引發資深影迷的廣泛熱議。
同時,《氣球》在《撞死了一隻羊》之後,回歸了貼地氣的現實主義創作路徑,其敘事底色更為通俗易懂,圍繞著普通藏族家庭是否生孩子的主要矛盾,女性意識的懵懂覺醒,信仰與現實之間的束縛與掙扎,對傳統的反思和挑戰,兼具文化趣味與現實思索,更是令不少普通觀眾感同身受。
㈡ 多名演員為《氣球》助力,該電影與導演以往的作品有何不同
《氣球》故事最早創作靈感是萬瑪才旦走在北京中關村街頭,抬頭看見一隻紅色的氣球在空中飄揚,去向未卜。望著望著覺得很有意思,於是一個故事雛形在他腦海中浮現出來,慢慢在思考中就讓這個意向和藏地產生了關聯。
總之,《氣球》這部電影不管是從內容、影響風格、意義上都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和值得深思的佳片。
㈢ 這份年度華語電影名單,比內地院線片不知好出多少
每次有華語相關的電影獎出來就總是被人吐槽,畢竟,每年真正值得關注的華語片實在太少,而大多都是毫無廉恥的坑錢貨。我們總希望能幫大家一起淘金,發現一些值前輪得關注、值得鼓勵的好電影,所以我們自己發起了一個電影獎,那就是:
迷影精神獎!
相信大家還記得,「迷影精神獎」創立於2015年年底,我們一經公布就受到媒體和影迷朋友的大力支持。
嚴格說來,「迷影精神獎」與官方和電影工業中的電影評獎有很大區別,也與學院和媒體的電影評獎保持距離,這是一種來自民間的迷影人的聲音,一種對電影創新精神的鼓勵。「迷影精神獎」不舉行頒獎儀式,不走紅地毯,我們用影評人的力量,每年只獎勵一部電影,用1895元人民幣(電影的誕生年)作為象徵性獎勵,鼓勵這位導演展開獨立的創作和風格上的探索。
今年已經是迷影精神獎的第二屆,去年我們把大獎頒給了頗讓人驚喜的《路邊野餐》。而一年之後的如今,再回顧這部電影,已經成為很多人心中的年度佳片了。
沙丹、畢贛、李洋
去年迷影精神獎評語如下:
《路邊野餐》以極富創意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視覺呈現,創作出一部富有詩意的電影作品,導演運用穿梭在貴州山水之間的長鏡慧渣信頭和精巧的場面調度,把記憶與現實在情感中細密地交織縫合,影像的流動把感傷的故事和人物的幻想融為一體,氣韻生動,營造出華語青年電影中罕見的詩意之美。
經過討論投票,我們最後把第一屆迷影精神獎頒發給畢贛的《路邊野餐》,我們不認為這部電影完美無瑕、無懈可擊,但我們鼓勵畢贛導演能憑借影片中閃現的天賦和靈韻,以及創作上的勇敢,在電影藝術的可能性上繼續探索,創作出具有獨特美學質感的作品。我們有一筆象徵性的獎金1895元,獎勵給導演,希望他繼續努力!
那麼,新的一年,又有哪些好的電影值得推薦呢。
第二屆迷影精神獎提名名單公布如下:
這些電影都是我們認為2016年富有創新精神的、值得鼓勵的中青年導演的電影作品,這些作品代表著華語電影非常重要的風格嘗試,或者令人贊賞的努力:
《清水裡的刀子》,王學博
推薦語:以肅穆的攝影,凝練出日常生活中的庄嚴;以簡潔的敘事,展現宗教、倫理、世俗各層面的沖突。靜水深流,大巧不工,是這部電影努力抵達的方向。
《日曜日式散步者》,黃亞歷
推薦語:黃亞歷別具一格的紀錄長片處女作,用詩作、信件、電影、繪畫、歷史文獻等素材與情景再現手法結合,重構了台灣文學史上幾乎被人遺忘的1930年代創立的「風車詩社」,不僅回應了文學現代主義在台灣的萌芽,還展現了復雜近代史下的個體創傷。
《八月》,張大磊
《中邪》,馬凱
推薦語:即便少不了各種業余與粗糙,滿是遺憾,卻不妨礙這是今年最驚喜、最有想像力的國產恐怖片。同時這也是極具迷影精神的作品,導演並未受過太多專業訓練,而是從大量優秀恐怖片中汲取養分,並將這些與身邊經驗結合。影片將西方偽紀錄恐怖片與農村封建迷信結合,讓作品更接梁枝地氣。無論怎樣,這都是一部有潛力的作品,一部真的會嚇到觀眾的國產恐怖片。
《塔洛》,萬瑪才旦
推薦語:影片用精緻的長鏡頭和肅穆的黑白攝影,繞開了人們對西藏的視覺獵奇和文化獵奇,講述一個普通藏民尋找身份和迷失身份的寓言。萬瑪才旦不強調宗教和政治的戲劇性,而在一個流暢、自然、完整的故事中,把西藏人所處的經濟處境、社會處境、宗教處境和文化處境在一系列二元對立中潤物無聲地表現出來。塔洛是近幾年來銀幕上最為真實、虔誠和可愛的西藏人形象,然而他的命運也最值得深思。
《不成問題的問題》,梅峰
推薦語:影片以超乎尋常的沉穩與平靜,帶給華語電影一種嶄新的美學風格。故事圍繞抗日戰爭時期一個農庄的經營和管理,把中國社會在現代變革中遭遇的困境、窘迫和尷尬,剝繭抽絲地展現出來。梅峰借用老舍對中國社會的深刻觀察,運用三種不同的人以及他們的命運變化,譜寫了對現代中國的歷史命運的寓言,在繚繞的炊煙和秀美的鄉村山水之間,影片以客觀的距離和剋制的語言把中國人獨特的交往方式、中國社會特有的社會結構表現出來。影片以中遠景的長鏡頭,表達一種觀看態度。范偉的表演矜持有度,每個人物都在掌握很好的分寸,清冷的諷刺。
《幸運是我》,羅耀輝
推薦語:一部很容易被拍成煽情治癒勵志系的電影,年輕導演羅耀輝卻極為適宜的掌握好了情感生發、裂變、重組的分寸感。二位主角的相遇相識,誤解與重聚,在略顯散淡化的線性敘事中,羅耀輝始終在捕捉的是一種真摯可信的情感依託。另外必須特別指出的是,影片還顯示出了強烈的香港主體性,同時卻不為狂躁的政治姿態綁架。影片中動人的港人情感、港人人際關系之真實再現,明白無誤的道出作為微觀政治之表現的日常生活實踐,比宏大的政治運動更具有感召力,滲透力。
《喜喪》,張濤
推薦語:在萬般演繹的家庭倫常中,張濤不緩不急的展開了一幅中國農村家庭的全景畫。帶著一種隱約的人類學方法,描繪著農村家庭在傳統與封建的輾轉中遭遇現代性的拷問。在地的扮演者們,他們生動的言語和極具說服力的姿勢,在昏暗的居室內,用背影和不詳的面容,承擔起了具體與抽象之間的詩意與沉重。
《皮繩上的魂》,張楊
推薦語:《皮繩上的魂》和《岡仁波齊》如同一個雙星系統,截然不同的美學,在塵土與雲端的張力間,構成了彼此揭示的引力系統。這次的藏地創作意味著張楊導演的一次華麗轉身。《皮繩上的魂》以一種高貴的虔誠,抖落掉了量產的異域敘事神話的桎梏,以魔幻為名搭建起了另一套異質神話,在規則的存廢之間,開啟了另一個世界的可能。
《少年巴比倫》,相國強
推薦語:在今年的新片中堪稱驚艷。尤其,在中國現在這種商業片至上、每個人都像打了雞血一樣浮躁的氛圍里,《少年巴比倫》的出現,讓我們絕對有理由對青年一代的影像表現充滿信心和希望。影片關注大工廠時代中的愛情故事,同樣交織了激情和失落,但與大量致青春的老舊模式不同,作品竟然攜帶了中國電影中少有的一種魔幻主義色彩。《少年巴比倫》某種角度上,並沒有給人帶來一種切實的、針對現實的時空坐標,它是懸浮的、夢幻、充滿傷痕和回憶的造影。《少年巴比倫》在中國電影的版圖中是一種令人興奮的另類。如果非要一比,它更像是一部魔幻化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它簡直就是為董子健量身定製的。
迷影精神獎的評審委員會由每年會第一時間看很多電影、對華語電影創作非常關注的影評人和策展人,他們同時也是最為挑剔的迷影人。如果我們還有一點能力,就是希望鼓勵那些需要鼓勵的中青年導演。
我們的宗旨就是立足於未來,獎勵那些在創作和風格上最值得鼓勵和支持的中青年導演作品。評選規則類似於法國的龔古爾文學獎或者路易·德呂克獎,不需要申報,由評審直接提名,每位評審只能提名一部作品。我們可能不像其他評獎那樣,格外在乎評審構成的全面性或評選機制的科學性,我們可能也不會在意其結果是否會被電影產業或電影觀眾認可,我們只是想發出一種聲音,鼓勵一種創作。法國龔古爾文學獎每年只是舉行一場評委的晚宴,現場公布名單,獎金只有10歐元,但這是法國小說每年最重要的榮譽,我們也希望把純粹的榮譽獻給那些值得鼓勵的電影。
迷影精神獎評審委員會
輪值主席:
桃桃林林 ,影評人,電影自媒體「桃桃淘電影」(ttfilm)運營者。
評委會委員:
Magasa ,影評人,《虹膜》電影雜志主編,「虹膜」微信公眾號(IrisMagazine)運營者,著有《木乃伊防腐指南》等。
沙丹 ,常用筆名「奇愛博士」,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北京國際電影節策展人,「文慧園路三號」微信公眾號(CFA1958)運營者,著有《幕味》。
吳覺人 ,常用筆名「本南丹蒂」,影評人,曾任台灣金馬獎評審,現為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片部負責人。
吳李冰 ,常用筆名LOOK,影評人,現為《虹膜》電影雜志編輯總監。
感恩而死 ,電影策展人,上海國際電影節選片顧問。
謀殺電視機 ,影評人,《電影公嗨課》聯合創始人,著有《木乃伊防腐指南》,現為毒舌電影合夥人。
虞曉毅 ,常用筆名howie,資深影評人,曾任《南方都市報》娛樂部主任,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秘書長,台灣金馬獎費比西獎評審,《華語電影》系列叢書統籌,現為毒舌電影合夥人。
大旗虎皮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迷影課」(talkino)微信公眾號運營者,「中文電影網路」創始人,著有《迷影文化史》《目光的倫理》等。
策劃總監:水怪
迷影精神獎組委會成員單位
北京安瑞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吉林省迷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歡迎媒體合作
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具體中獎者會是誰呢?敬請期待
㈣ 電影《氣球》上映,該劇中都有哪些亮點
電影《氣球》20日上映,萬瑪才旦這次高水平發揮了,夢境捉痣的那個超現實慢鏡頭堪稱年度華語電影的高光時刻。我覺得這是一種純粹和用情的表達,表達一個關於普通人、性與愛、生與死的故事。 生和死是紅白兩件事,從開始的白“氣球”到結束的紅氣球,彷彿是對人生的輪回注釋。
㈤ 《塔洛》精神分析學——孤獨者價值的迷失
2016年的電影巨作《塔洛》以獨特的現實主義視角,講述了一個牧羊少年的內心之旅。影片中,塔洛為了拍攝身份證,邂逅了理發店老闆楊措,兩者之間的碰撞揭示了游牧文化與現代社會之間的碰撞點。黑白畫面猶如畫布上的深刻印記,凸顯了塔洛在身份認同上的掙扎。
身份證,這個尋常物件,卻成為塔洛自我認知的觸發器。鏡頭巧妙地刻畫了他的邊緣化,彷彿他對外部世界的理解僅停留在背景的邊緣。他渴望被接納,渴望愛,鏡像成為了他自我探索的橋梁。從最初的羞澀旁觀,到後來的自我審視,每一次鏡像反射都像是生活的微光,照亮他的內心世界。
電影巧妙地運用了「為人民服務」的鏡像反轉,探討了個體與社會的沖突,以及自我認同與現實的拉鋸。如同嬰兒初次面對鏡像,塔洛也經歷了現實與鏡像之間的錯位,這不僅是他的孤獨之旅,也是對民族出路的深度思考。宗教象徵的信仰崩潰,更顯出了精神世界的動盪。
長鏡頭和精心的場面調度,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感,將塔洛與社會階層的隔閡刻畫得淋漓盡致。他與楊措的感情線如絲線般交織,映射出現代人追求物質的同時,卻在生活困境中迷失的復雜情感。塔洛的孤獨源於精神的匱乏,而楊措則在繁華現代社會中迷失於虛榮,兩人的命運交織,象徵著物質追求與內心空白的深層次沖突。
《塔洛》以細膩的筆觸,揭示了一個底層人物的孤獨價值迷失,同時也警醒我們審視自我,思考生活的真諦。影片的結尾,彷彿是壓抑已久的爆發,預示著在現代人生活的舞台上,每個人都在尋找自我認同,卻在追逐與失落中搖擺不定。
㈥ 如何評價萬瑪才旦導演的新電影《塔洛》
今天去看了《塔洛》,一部從頭到尾都脫去了宗教外衣,卻比所有神聖幻夢中的藏族更藏族的電影。2塊錢一個的炮,5塊5一瓶的酒,摩托車蹦蹦蹦的噴氣聲,拿著話筒就唱得別扭的拉伊,圈裡的羊懷里的羊嘴裡的羊和身上的羊皮襖。
洗盡鉛華的黑白色調,總在畫面左下方裁出的特寫,近乎任性的長鏡頭。隱喻,明喻,不動聲色卻又纏綿委婉,每個角落都是起伏的對比和沖突。但又不單純是有些人說的二元對立,而是一種既分離又交融的面面相覷。我並非觀影大戶,搞不懂這是啥啥啥的手法和技巧,只覺得精巧工整,又和所拍攝的粗獷畫面形成有趣的互補。
塔洛的單純質朴孤獨,以及楊措對外面世界的渴望,對自身傳統的改變,都是同時存在於如今藏族現實生活中的。電影中轉瞬即逝的幽默,以及幽默之後的蒼茫悵惘,正是現代藏族人的最好注腳。
如果你覺得刻意,那可能是因為你沒見過真正的牧民是怎麼生活,也沒有真正在當下體會過如此鮮明的割裂。我和藏族舍友聊起這部片子,她脫口而出的第一個形容詞就是「特別真實」。
特別需要提的是,不建議太過在意毛選的政治色彩,因為本片重點,實在和此無關。那些泰山和鴻毛,對塔洛來說,沒有任何歷史傷痕的浮想聯翩,不過只是描述他生命的一聲嘆息。
㈦ 若「復聯4」撞死這只羊,那就太可惜了
曾於里
注意: 本文有嚴重劇透
《復仇者聯盟4》上映後所向披靡,創下了首日最高排片佔比的紀錄,高達82.7%,上映不到兩天時間就刷新中國內地影史「單片最快破10億」紀錄,其他國產電影紛紛避開這個檔期。《復聯4》火爆對於影院自然是好事,但如果到影院除了《復聯4》外看不到其他什麼新的電影,對於非漫威粉的觀眾來說,也不太友好。
還好有「不怕死」的「勇士」, 萬瑪才旦執導、王家衛監制的《撞死了一隻羊》就選擇在4月26日公映,只是該片的上映范圍從一開始的全國公映,變更為只在全國藝術院線聯盟及片方指定影城上映。
《撞死了一隻羊》海報
夾縫中求生存,於《撞死了一隻羊》的宣發而言,這是一個非常冒險的選擇。當然,也有可能是主創者對於成片質量具有很高的信心。在去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撞死了一隻羊》拿下了地平線單元最佳劇本獎;在去年的金馬影展上,它分別獲得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兩項大獎提名。何況,它是目前市面上非常稀缺的藏族題材電影。
在少數民族電影的概念成型之前,許多電影藝術家們便鍾情於藏族題材。藏區這一片神秘的土地,不僅有著獨特的地理環境和風土人情,更有著悠長的 歷史 流傳下來無窮無盡的文化寶藏和宗教傳說。不過市面上藏族題材電影多是漢人拍攝,以漢人視角為主。比如馮小寧的《紅河谷》,陸川的《可可西里》,張楊的《岡仁波齊》,劉傑的《德蘭》等。
萬瑪才旦的《靜靜的嘛呢石》,被謝飛稱為是真正意義上的少數民族電影
《靜靜的嘛呢石》之後,萬瑪才旦接連拍攝《尋找智美更登》《老狗》《五彩神箭》等多部口碑之作,2015年憑借《塔洛》再迎職業生涯高峰,這些電影都是藏族題材。萬瑪才旦有「藏地電影新浪潮」的引領者之稱,既在於他的作品數量多且豐富,也在於他對其他藏人導演的提攜,比如執導《阿拉姜色》的松太加,執導《旺扎的雨靴》的拉華加,都是在他的幫助下成長的。
在新作《撞死了一隻羊》中,萬瑪才旦依舊聚焦藏地故事。電影講述的是,司機金巴在路上撞死了一隻羊,之後找到僧侶超度此羊;殺手金巴即將找到殺父仇人,准備報仇雪恨。殺手金巴恰巧搭上了司機金巴的卡車。送走殺手後,司機內心難安。他到小鎮上尋找殺手,才得知殺手見到殺父仇人後產生惻隱之心,便離開了。在夢境中司機殺了兇手,夢醒後他釋然而笑。
司機金巴
殺手金巴
這個簡單的故事梗概,已經囊括了電影大部分內容,足見這部電影敘事和風格上的「極簡」。鏡頭的運動非常緩慢,大部分時候都是長時間的靜默注視。從開篇注視卡車遠行,到中段司機和殺手車內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再到電影末尾小酒館里與老闆娘的閑聊,鏡頭幾乎沒怎麼運動。這對於習慣快節奏、多鏡頭的商業片的觀眾而言,是非常大的考驗,因為實在太容易因為「單調」「無聊」睡過去了。
電影中的藏區狂風肆虐、沙礫漫天、荒涼空曠
但萬瑪才旦的慢和極簡,自有其妙處。慢是藏地生活的固有節奏,慢也是在給觀眾創造一種沉浸式的氛圍,以便真正進入電影中緩慢、沉滯卻又神秘的語境。另一方面,萬瑪才旦的極簡里也蘊藏著諸多機巧。場面調度非常精緻,構圖平穩、和諧、均衡,數碼攝像卻有膠片般的質感,4:3的畫幅製造出復古和神秘的色彩。電影里現在、回憶和夢境三個時空分別使用了三種不同的視聽語言,現在寫實,回憶與夢境寫意(一個懸疑,一個艷麗夢幻),效果令人難忘。
現在、回憶和夢境,三種不同的視聽語言
雖然風格極簡,但《撞死了一隻羊》的主題表達卻不簡單。在司機金巴的故事裡,觀眾看到的是信仰和救贖。哪怕是一隻羊,也要找到僧人為它超度,親自送它上路,親眼看到一隻只禿鷲把它帶到天上。但電影極妙的地方在於,給撞死的羊超度後,在去見老相好的路上,司機順道買了半隻殺好的羊。這讓信仰擁有一種樸素的力量,它不是神秘的、不近人情的,相反,膜拜與日常更好地活著並不沖突,給羊超度和吃羊肉並不沖突。
金巴請僧侶為被撞死的羊超度
在殺手金巴的故事裡,觀眾可以接收到放下與救贖。電影一開篇就用字幕告知觀眾,在康巴,有仇必報,殺我親人者,我必血刃之。殺手為了復仇苦苦准備十幾年,為什麼在最後關頭選擇放棄?殺手看到了兇手尚且年幼的孩子,他若殺了兇手,兇手的孩子日後也要跟他一樣選擇復仇,那麼仇恨永無終止。但假若殺手沒有復仇,那麼他又有違傳統。於是在夢境中,司機穿上殺手的衣服變成了殺手,殺了兇手。如此,每個人都獲得救贖與解脫。
司機在夢境中穿上殺手的衣服替他完成復仇
但萬瑪才旦的魅力更在於,他能夠超脫出族群本身,在更廣闊的意義上思考現代人普遍的哲學困境。比如世界的荒誕與無常,人性的迷失與救贖,信仰的內部沖突等等。這也是為什麼萬瑪才旦的某些小說和電影有一種魔幻現實主義色彩,他從藏區出發,思考的卻是全人類。《撞死了一隻羊》亦有這樣的特點。它雖然非常簡短,卻呈現出關於抵達救贖的豐富內涵。
就目前《撞死了一隻羊》的排片和票房來看,其前景堪憂。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雖然我們知道,影院的排片是市場行為,更多觀眾願意選擇商業大片——這些都沒什麼好指責的,但假若一部具有藝術美感和人文深度的電影,可能會給你帶來審美挑戰和某些思考,那何妨走出審美舒適區去感受一下呢?就像王家衛說的:「花有五色,是為繽紛;大千世界,方得精彩。」
本期實習編輯 常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