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初一水平600到800字
當溫暖在心中蔓延
——小感 《城南舊事》
結識《城南》,其實是在網上意外的相遇。封面很簡單:幾頭站在陽光下的駱駝;一個戴著氈帽,腳上裹著厚厚麻布的商人;一大片竟然有些刺眼的留白。就那麼薄薄的一本,掂在手裡那麼輕盈的一本,卻給了我心中若干莫名的感動!
《城南》是林海音童年的縮影,「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說,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遠存下來。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最為朴實的原因,最為朴實的文字,海音通過「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個章節描述了「英子」眼中的世界,她看到了人們敬而遠之的瘋子秀珍不一樣的一面;看到了童年人妞兒作為一個棄嬰悲慘的幼年生活;看到了那個一直講「我們看海去」好壞難辨的青年以及他給大人和小孩兩種不同的感覺;絞盡腦汁拆散爸爸和蘭姨娘,維護家庭的完滿;看到自家保姆」宋媽」失去親子的痛苦與堅強;看到自己失去父親的那一張成熟淡定的臉龐!
可以說,英子是一個十足幸運的孩子,出生在一個不貧苦的家庭,在那個年代已經超越諸多童年人,使她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去遐想,去經歷,去體會,去感悟!英子有童年人應該有的活潑,她會和妞兒在井窩中玩的開心,會和不認識的青年交為朋友絲毫沒有顧忌;她亦有超過她年齡的膽量和懂事 ,她幫助妞兒找到自己的生母,插手大人的感情世界,帶著弟弟妹妹們勇敢的面對父親的去世……
不得不欽佩林海音,整本書的文字非常的清新,娓娓道來一個又一個看似平凡無奇但卻充斥無法言狀的感動的故事,那些發生在北京城南的舊事好像一部舊時代的電影,畫面充盈著古老電影特有的昏黃,時不時還可以聽見來自胡同深處的叫賣和吆喝聲,英子就在你旁邊,活蹦亂跳的繼續著自己的生活,我們想不到,就這樣一個女伢,竟扮演著若干年後我們讀到的小說中的女主角。
其實感悟生活是你、是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穿梭在城市的車水馬龍之間,「歆享」高速生活帶來的種種壓力,正如《蝸居》中「郭海萍」所說:「每天早上一睜眼就有一串數字蹦到我眼前:『 吃穿用度兩千五,冉冉上幼兒園一千五,人情往來六百,交通費五百八,物業管理三四百,手機電話費兩百五,還有煤氣水電費兩百,也就是說,從我蘇醒的第一個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進賬四百,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這些數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來不及細想未來十年,我哪有什麼未來,我的未來就在當下,在眼前』。」生活的樂趣正在被城市磨滅,周圍的抱怨如同潮水一般將你我包圍,生在這種窒息的環境下,可能很難保持一顆平靜如水的心。或許曾經才華橫溢,而今卻苦於詩情盪然;或許曾經豪情滿懷,而今只嘆邁步從頭越。加上那樣一些不公與勢力,心的防線可能就被摧毀的一干二凈!
於是乎我們嚮往童年,嚮往童年的純真和簡單,遠離紛繁雜亂,去以往的那一片天地尋覓心中的安慰。而現實卻又無比的殘忍,當從美夢中醒來,充斥心扉的只有無盡的痛苦。
那為何,我們不將那種心態帶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來呢?用孩子的心來看這個世界,是不是會覺得原來本不可理解的東西一下就變得清晰明了了呢?少一些爭執,少一些煩憂,像英子一樣用心去交心,同時感染我們周圍尚還存在偏見的人們。
我知道,那很困難,時代的進步往往是以人情的冷漠為代價的!,我們是《城南舊事》的讀者,同時也是生活的讀者,英子的世界我們已經很難復制,那些發生在北京城南的故事我們只需默默懷念,而後,將它們的那份恬靜注入心中,那時,當我們再次翻閱生活,可能會安逸很多吧!城南的事並沒有因為這本書的合上而結束,它將在我心中一直持續下去,永遠溫暖我的靈魂!
Ⅱ 初一觀後感 急用!!!!!!!!!!!!!!!!!!!!!!!!!!!!!!!!!!!!!!!
找到這兩篇合適你的,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初一觀後感:觀《建國大業》(共600字左右)
《建國大業》影片敘述了1946到1949年之間的中國歷史,開篇即是國共重慶和談,繼而爆發內戰。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幾十萬條破槍」,在人民的支持下,硬是在三年時間里打垮了全部美式裝備的國民黨。國民黨的派系斗爭、一黨獨裁、腐敗透頂展現無余,而則發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爭取了民主派的支持和加盟,成功的在中國歷史上翻開了嶄新的一面。淮海戰役結束後,當即斷言「長江以北從此再無大戰」,國民黨的王牌主力全部覆滅。最讓我難忘的是,周恩來、任弼時、劉少奇、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在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那一刻,這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和命運的軍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國際歌的那一番情景。而此時的醉意朦朧,斜靠在牆上若有所思,軍隊幾十年革命生涯所經歷的苦難,通過的回想一幕幕的回映出來:五次反「圍剿」,突破封鎖線,艱難長征,翻雪山,過草地……無數烈士的生命,換來了這歷史性的轉折,此刻歷經百戰的錚錚硬漢們再也無法克制住自己的感情,唱著,哭著,笑著,跳著……慷慨激昂的「英特納兄奈爾就一定會實現」的歌聲讓我感動的熱淚盈眶。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獲得了「最可愛的人」的稱號,這,一直都是軍隊的光榮傳統。在《建國大業》中,我們看到,解放軍解放上海,為了盡量不打擾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解放軍沒有使用重武器,寧願血灑蘇州河,解放上海後沒有進入民居,而是露宿街頭。這種一切為了人民的精神是應當代代相傳的,成為不滅的時代精神。
下面的還是初中水平的:
端午的味道
離端午還有些日子,大街小巷裡已是粽香彌漫。這箬竹葉的清香和糯米的醇香混雜而成的味道,曾經讓我期盼著一年又一年端午的到來。
在我們鄉下,吃食以包穀洋芋為主的那些年份,孩子們成天就巴望著過節,只有在過節的時候,才能夠吃上一頓可口的飯菜。翹首期盼的節日中,最盼的就是端午節。鄉下在春節之後,家家戶戶做飯的油水就日漸寡淡起來,即便是殷實人家也不例外,直到端午這天,也才能打打「牙祭」。
孩子們是不知道端午的確切日期的,大約看見大人們什麼時候採摘幾束艾蒿插在牆壁上面,便知道端午節該到了。當年鄉下醫療衛生條件遠不如今天這么優越,端午前夕採的艾蒿,是鄉親們治療風濕之類疾病的必備良葯,這個時節的艾蒿還具有防蟲防腐的功效,據說,把艾蒿插在房門上,還能避邪。每到端午時節,家家戶戶的門樑上總會插上幾束新鮮的艾蒿,灰暗的牆壁被幾許青綠點綴,便有了端午的節日氣氛。直至艾蒿變成枯枝也不會取下來,待來年端午的時候再換上新的。
端午來了,家裡也熱鬧起來。出嫁的姑娘會攜子帶夫回到娘家過節。這是孩子們最高興的,出嫁的姑姑、姐姐們自然不會空著手回娘家,糖果、餅干之類的小吃總會備上一些,來打發我們這些饞嘴。即便是一個饅頭也能讓我們高興好些日子,捨不得一次吃完,於是一點一點地掰著吃,一個饅頭能吃上一整天,端午過完了,余香和回味還留在嘴裡。
主婦們早已經燉好一鍋臘肉,配一桌自家種植的家常菜餚,和著我們期盼的目光,等著客人的到來。姑姑、姐姐們到了,先不洗臉飲茶,而是請上桌吃飯。小孩舉著筷子滿桌掃盪,大人們邊呵斥孩子的粗魯邊細細說著近來的光景,鄉下人端午的味道就在這種和諧溫馨的氣氛中漸漸彌漫開來。
那些年,我們的端午節是沒有粽子吃的。粽子這個詞語我們上學後在課本上才讀到,它離我們就像屈原一樣遙遠。直到後來去鎮上讀高中,在一個小食店第一次見到了粽子實物,買了兩個,是只有糯米沒有餡兒的那種,站在街頭就吃了。時隔多年,那淡淡的香甜,仍能清晰回味。
如今粽子依附於端午的節令屬性已經日漸淡了,平常在街頭巷尾就能聽見小販叫賣粽子的吆喝。而我對粽子的味道也不再那麼敏感,花生、紅棗、豆沙等五花八門的餡兒,形態各異的粽子,隨便一家超市都能買到,只是怎麼也不能吃出當年站在街頭狼吞虎咽的味道來了。
不僅僅是粽子了,現時無論是在城市還是鄉下,人們對端午的期待大不如從前。當韓國生硬地把端午節作為他們的文化遺產申報了去,我們不知道該要誰賠我們一個地道的端午節了。心中唯一的期待,就是端午時節回到鄉下去,聞聞艾葉的味道,哪怕那裡沒有粽子。
Ⅲ 建黨偉業觀後感初一水平500字.急!急!急!
《建黨偉業》觀後感
看完電影《建黨偉業》,我被深深地感動了。這部影片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建立的艱辛歷程,讓我更加了解了歷史的背後所付出的努力與犧牲。
電影中呈現的歷史場景,讓我感受到了那個時代人們的激情與信念。建黨時期,先輩們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不惜付出一切。影片中的革命者們面對困難時不退縮,為了理想勇往直前,讓我深受啟發。
影片中的角色形象鮮活,展現了不同人物在歷史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從陳獨秀到李大釗,再到眾多的革命群眾,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他們的奮斗與犧牲讓我深感敬佩。同時,影片的敘事手法流暢,畫面精良,音效激昂,讓我彷彿置身於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電影中的情節發展令人動容。那些關鍵的轉折點,每一次的決策與斗爭都是對理想信念的堅守。觀看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黨的建立過程的不易和先輩的偉大。作為一名初中生,我為我們國家的輝煌歷史和未來深感自豪。
總結,《建黨偉業》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它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黨的初心和使命,也激發了我為國家的未來貢獻力量的決心。通過觀看這部電影,我深刻體會到了歷史的厚重和時代的責任。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Ⅳ 電影成成烽火觀後感初一
太原城,晉祠旁,有我成成讀書郎,明德明理耀長夜……每當我聽到著首《青春熱血鑄輝煌》我就想起來我看過的系列電影《成成烽火》。
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的獻禮影片,電影《成成烽火》真實反映了游擊第四支隊堅持敵後抗戰八年這一歷史故事。該劇共十部,講述了成成中學師生投筆從戎、共赴國難的全過程。
山西太原成成中學成立於1924年,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名校,全校師生以「明德明理、成己成人」為校訓。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駐晉辦事處、中共山西省工委三大機關進駐成成中學,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朱德、彭真、楊尚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留下了戰斗的足跡,成成中學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北方抗日戰爭的前線指揮部。
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成成中學的四百餘名師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投筆從戎,共赴國難。整建制地組成抗日游擊隊,轉戰晉西北,進軍大青山,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氣吞山河的愛國主義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