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電影是如何形成影像的

電影是如何形成影像的

發布時間:2024-09-28 04:20:47

㈠ 電影是根據什麼原理拍攝的

關於電影的原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用人的視覺暫留來解釋,所謂視覺暫留是指人在觀看亮的景物時,由於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受到光線刺激,當光線刺激消失時,視網膜上的影像不會立刻消失。

這種說法根據視覺暫留現象,認為當第一張畫幅移去之後,在我們的視網膜上所形成的影像尚未消失時,第二張畫幅又來了,這樣將各個逐漸改變動作的影像連接起來給我們觀看,便看成是活動的了。

另一種說法則用人的心理作用來解釋電影的活動原理,認為人在觀看電影時,能感受到有活動的效果,是人們根據日常生活中積累的大量關於「動」的經驗,並經過心理的聯想而造成的。

(1)電影是如何形成影像的擴展閱讀:

電影的問世源於一場賭約。1872年,英國幾名賽馬者為馬奔跑時是否始終有一隻蹄子著地而爭論不休,並為此打起賭來。麥布里奇為了解其中緣由,便在馬道一側放置了24台相機,當馬跑到各相機前時,就拍下馬此時的運動狀態。

然後,他將照片依次放在一個可旋轉的玻璃盤上,並用一個挖有槽口的圓盤做反向運動,使照片輪流出現在槽口,從而看見馬在奔跑時的一組連續動作圖像。這就是電影的雛形,它為後人研究電影奠定了基礎。

㈡ 影像作為構成影視最基本的藝術元素,都包含哪些內容

影視中的影像,主要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元素,第一是鏡頭元素,其次是造型元素。眾所周知,影像需要藉助攝影機的鏡頭拍攝而成,所以涉及到的第一個元素便是鏡頭元素。要理解一部電影的基本拍攝手法,就需要理解鏡頭的具體方式。

再來說說造型元素,不同於文學寫作,影視是通過大量的影像來傳遞信息,表達主題的,如果說影像是由鏡頭組成,那麼造型元素就是組成鏡頭的材料,而造型元素主要是指光、色彩、構圖這幾種,通過這幾個元素來表現人物、環境,從而塑造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視覺形象。

總的來說,影像的基本要素就包含了鏡頭要素和造型要素這兩種,鏡頭元素是骨架,而造型要素可以看成是血肉。

㈢ 電影是根據人眼的視覺暫留原理製成的

物體在快速運動時, 當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後,人眼仍能繼續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圖像,這種現象被稱為視覺暫留現象。是人眼具有的一種性質。人眼觀看物體時,成像於視網膜上,並由視神經輸入人腦,感覺到物體的像。但當物體移去時,視神經對物體的印象不會立即消失,而要延續0.1 -0.4秒的時間,人眼的這種性質被稱為「眼睛的視覺暫留」。 其具體應用是電影的拍攝和放映。原因是由視神經的反應速度造成的.其時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是動畫、電影等視覺媒體形成和傳播的根據。

㈣ 什麼是電影中的影像

1、影像指拍攝對象留在膠片上的正像或負像。被攝體通過攝影機鏡頭形成光學圖像,聚焦在攝影機里的膠片上,通過曝光形成潛影,再經過沖洗,在膠片上形成由銀粒或染料組成的被攝體負像,負像經過復制在正片上便得到正像。負像和正像都叫影像。
2、影像又稱圖像。指非攝影成像感測器成像方式,其本質是攝影像片的外延。像片通常指光學攝影成像並記錄在感光膠片上,是被動式遙感成像。影像則可通過光學—機械、光學—電子或天線掃描接收來自地物的可見光、紅外、熱紅外和微波信息,記錄在磁帶或通過電光轉換記錄在感光膠片上。與像片相比,在內容和形式上范圍更廣。用「影像」來包括(而不是取代)「像片」,是航空攝影偵察發展成為遙感,攝影術(photography)發展成為成像術(imagery)的結果。
廣義影像可分為3種:①攝影影像。包括各種航空、航天和地面攝影獲取的全色、紅外、彩色、彩色紅外和多光譜攝影影象。大都屬靜態遙感成像,地物電磁波能量分布是連續二維函數並記錄在膠片上,是一種瞬時面積成像;②掃描影像。包括各種航空、航天掃描儀以物面掃描或像面掃描方式獲取地物光學影像、熱影像或微波影像。如多光譜掃描影像、紅外掃描影像、雷達影像和全景掃描影像等。這種影像沿掃描線是連續的;而掃描行與行之間是不連續的。屬動態掃描成像,即逐點逐行成像類型;③數字影像。由間接掃描成像而得到。一種由模擬影像(如攝影像片)通過重采樣進行掃描數字化獲得;一種由數字影像磁帶回放掃描成像。

㈤ 電影是根據什麼原理

電影是根據視覺暫留原理,運用攝影和錄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和聲音攝錄在膠片上(數字電影除外),通過放映以及還原技術,在銀幕上形成能表達一定內容的活動影像和聲音的一種技術。

電影史是把電影作為一種藝術現象來研究和總結,揭示電影作為藝術的歷史發展規律,闡述電影各種風格樣式,思潮流派的繼承和革新,以及他們如何互相影響。電影批評就是對電影的詮釋,評價,通常指比較有深度的電影評論。

電影三大元素:

1、畫面:包括構圖、景別、機位、角度、鏡頭運動、色彩、光線等。

2、聲音:音響(動作音響、自然音響、背景音響、特殊音響等)、台詞(對白、旁白、獨白)、音樂(有源音樂、無源音樂)。

3、剪輯:剪輯除了將影像、聲音的素材組織成一部電影之外,還能創造出「1+1>2」的「蒙太奇效果」。

㈥ 電影是怎麼放映出來的

電影是運用照相以及錄音的手段,以一定的攝入速度(現代電影是每秒攝入24個畫面),把景物活動的影像和聲音攝錄在膠片上,然後把這些景物各運動階段的靜止畫面連續放映到銀幕上,藉助人的「視覺暫留」現象,在人的視覺中造成再現景物運動影像的效果,這就成了電影。

科學研究表明,視覺暫留時間約為1/5~1/30秒。當電影畫面換幅頻率達到每秒15~30幅之間時,人就看不到每幅靜止畫面之間的停頓,而只看到這些連續放映的畫面的活動影像了。

電影發明初期,無聲電影的標准換幅頻率為每秒16幅,後有聲電影改為每秒24幅。

(6)電影是如何形成影像的擴展閱讀:

1829年,比利時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通過自己的發現確立了「視象暫留原理」,他根據此原理發明了「詭盤」。之後到1834年,霍爾納成功試驗出「活動視盤」。發展到1853年,奧地利的馮烏卻梯奧斯將軍在前面的發明基礎上,運用幻燈,放映出了原始的動畫片。

無心插柳的影片形成方式:1872年,在美國有兩個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執,他們爭吵的問題是:「馬兒奔跑時蹄子是否都著地?」,一人認為必須有一隻蹄子著地,另一人則認為是騰空的。有人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他決定用照相機來幫助他們判定。

他架設了24架相機,用巧妙地方式讓馬兒在奔跑時,相機依次拍下照片。之後把這些照片按先後順序剪接起來,每相鄰的兩張照片動作差別很小,組成了一條連貫的照片帶。裁判根據這組照片,終於看出馬兒在奔跑時,總有一隻蹄著地,不會四蹄騰空。

㈦ 電影中的術語,影像的概念

影象
影像指拍攝對象在膠片上的正象或負像被攝體通過攝影機鏡頭形成光學圖象,聚焦在攝影機的 膠片的感光膜上通過曝光形成潛影,再經過沖洗在膠片上形成由銀粒或染料組成的被攝體負像經過復制在正片上便得到正象。負像和正象都叫影像。

閱讀全文

與電影是如何形成影像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狙擊手這部電影怎麼樣 瀏覽:490
如何和電影院談合作 瀏覽:393
用音樂改變孩子的電影有哪些方面 瀏覽:260
微信小電影怎麼來的 瀏覽:262
二年級學生電影觀後感怎麼寫作文 瀏覽:921
電影如何表現中國的階層問題 瀏覽:56
在陽城縣拍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879
電影票撕下來的叫什麼 瀏覽:226
周慧敏電影免費看 瀏覽:43
電影拿多少點表示什麼 瀏覽:474
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出過哪些明星 瀏覽:57
國內外電影特點有什麼不同 瀏覽:409
肥波演的黃金榮是什麼電影 瀏覽:625
變異巨獸電影完整免費 瀏覽:364
顯示器看電影效果如何 瀏覽:430
戰爭動作電影最好看的 瀏覽:323
如何忘掉前任的電影 瀏覽:570
美團的電影票怎麼拿 瀏覽:956
好看及歷史電影 瀏覽:993
吳志雄添槍什麼電影 瀏覽: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