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梵高一生當中畫了多少副畫
梵高一生中有864張油畫,1037張素描,150張水彩畫,而他的水彩畫十分出眾和油畫不分上下。
他個人獨愛肖像畫,一生中畫過35幅自畫像,11幅向日葵,4幅覆蓋在以前的練習畫上,7幅在習作的背面,7幅在紙板上畫的。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並接觸到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展使其畫風巨變,他的畫,開始由早期的沉悶、昏暗,而變得簡潔、明亮和色彩強烈。
1888年,來到法國南部小鎮阿爾,已經擺脫印象派及新印象派的影響,走到了與之背道而馳的境地。同年與高更交往,但由於二人性格的沖突和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敗。此後,梵高的瘋病(有人記載是「癲癇病」)時常發作,但神志清醒時他仍然堅持作畫,1890年7月,他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
梵高的作品中充滿天然的悲憫情懷和苦難意識。例如在梵高藝術生涯的初期,繪畫最多的題材是礦區陰慘的場景和勞作的礦工。在埃頓時期,落日的翻滾、日里的農夫和農婦更多出現在他作品中。
到多倫特和海牙時期,梵高的作品中開始頻繁出現哭泣的女人、足兩姍的老樹以及城市救濟院中的老人孤兒、駕車的老馬、勞作的農夫等等。
梵高是一位色彩主義畫家,他對色彩的偏好幾乎達到了一種癲狂的狀態,這雖然與他的精神疾病有著一定的聯系,但是也不能否認梵高對於色彩的創造性的發現和表現。他的畫作中的色彩都是較為奔放、誇張的,這也深深地影響了20世紀的表現主義和野獸派繪畫。
❷ 《Loving Vincent》一部對梵高表達至愛和崇敬的油畫電影作品
文 | 陳小可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8號上映當天,去看了影片《Loving Vincent》(至愛梵高·星空之謎),有一些震撼,還有一些壓抑感。
影片製作周期長達7年,在全世界尋找了15個國家的125位畫家,深入調查了梵高生前的800封書信,並畫了65000張油畫,然後以12幅/秒的速度疊加成這部油畫電影作品。
觀影過程中,梵高筆下的畫作被賦予了生命,我們一邊欣賞著梵高畫作中熟悉的場景,一邊感受他如何艱難地活著和如何凄涼的死去。世界這么大,卻也容不下一顆傑出而又孤獨的靈魂。
下文微劇透,但情節不多贅述,不影響觀影效果,僅談談我想說的三個方面。
影片最大的看點,應該是它油畫的表現形式,每一幀都是一幅油畫,而每一幅都模仿梵高的畫風,復刻並再創作,還原梵高的作品和場景,讓那些熟悉的星空/露天的咖啡館/夜間室內咖啡座/風車小鎮/蒙特馬的小坡路/花園中的瑪格麗特等等場景重新有了生命,讓那100多年後的我們更真切地看到了梵高當年的足跡和生活。看完電影再去翻看這些梵高畫作時,倍感親切。
當然,油畫動畫片在初看時著實驚艷,但隨著情節的發展,在展示細節和人物細膩度的刻畫方面還是過於模糊、單薄和平面,加之畫面不停抖動跳躍,審美易有疲憊感。另外真人加持一方面讓畫作有了生命力和真實感,但另一方面,也會降低油畫的驚艷感,轉為真人影像既視感,尤其代表回憶的黑白影片部份。
但這種創作方式,足見這些人幕後的藝術家們對梵高的至愛和崇敬,他們為了信仰和藝術,願意花這么多精力去製作這樣一部電影,讓影片中的每一個鏡頭都像梵高親自畫下,讓我們以這樣一種獨特的藝術方式去靠近梵高,靠近真實。
影片講述的是梵高逝世一年後,他的郵差好友讓兒子阿爾芒去尋找梵高的弟弟,將梵高身前最後一封信交給他,影片隨著阿爾芒的送信之路,對梵高充滿爭議的死亡進行了一次探索,借不同人物的談話和描述,「羅生門」式地重構可能導致他死亡的事件,一步步揭開謎底。
線條清晰,故事情節也相對簡單。劇中瑪格麗特曾對前來探尋的阿爾芒說過一句話:「 你總想知道他是怎麼死的,但是你知道他死前是怎麼活的嗎? 」
這也是我在看電影時一直想問的,並不停地在每個畫面中找尋梵高生活的點滴痕跡,努力體會他活著的處境,感受他那時那刻的心情。可惜這不是一個主要講述梵高人生的故事。
影片以梵高的名作「星空」開篇,最終,阿爾芒與約瑟夫並坐在「羅納河星夜」下結尾。梵高迷茫而悲戚的臉再一次浮現,音樂《Vincent》聲響起來,全片結束。
Starry Starry Night……
影片試圖探索梵高的精神世界和死亡之謎。
我們知道梵高的畫作喜歡用熱烈的色彩來展示生命,他筆下的向日葵、柏樹、星空……應該都有他對自己精神追求的寫照。如此嚮往飽滿和美好的梵高,怎麼會自殺呢?
很多傳奇及人物介紹,都喜歡以自殺來成全梵高的傳奇的一生。事實的真相究竟是怎樣,已然並不重要, 一個被全世界拒絕了的天才,又能指望他怎麼活著? 不管怎樣,他最後確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不治而亡。或許他已經受夠了這個世界加之給他的痛苦,或許他看透了人生,或許他選擇了另一種自由。
活著,於他而言,是很痛。從小帶著童年陰影長大,總是努力給家人證明自己也有用處,但卻總是讓他們失望;虔誠地相信著上帝,卻被現實無情地抽打;獨居作畫,卻又不得不靠弟弟微薄收入的接濟過活;他很清醒,鎮上的人卻嘲弄他是瘋子……
於是,他用畫作和色彩來安放他孤寂的靈魂。梵高寫給弟弟的信中這樣描述:
影片結尾的那句話,很多人都印象深刻,應該是全片最打動人心的句子:
在收割者的身上,我看見了死亡,
然而那景象並不可悲,
一切都沐浴在陽之光下,
閃耀著金色的光芒。
-END-
❸ 梵高一生當中一共畫了多少副畫流傳最廣的有哪些
梵高一生一共畫了1080幅左右的畫,他最著名的畫有五幅,第一幅是《夜晚的咖啡屋》第二幅是《星夜》第三幅是《烏鴉群飛的麥田》第四幅是《割耳朵後的自畫像》第五幅是《14朵向日葵》,梵高是荷蘭的一位畫家,他生於1853年,卒於1890年,他是一位抽象派的畫家,和他共同被稱為後印象派的作家有高更和塞尚。
之後因為生活的壓力,梵高變得神經出現了問題,後來在一次和高更的爭吵中,梵高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從此以後高更也就離開了梵谷而梵高,因為割掉了自己的耳朵,被別人說成是瘋子,到了1889年梵高就進入了精神療養院,在1890年7月27日的早上梵高因為精神崩潰而自殺,也是在1890年7月29日的時候梵高因為不治而身亡。
❹ 梵高一生共創作作品共有幾幅
梵高一生共創作作品共有幾幅。
選項A:1700
選項B:2000
選項C:1000
正確答案:選項A
選項A:1700、從1888年開始,以每三天一幅的速度創作了一千三百幅畫後突然發瘋,住進聖保羅精神病院。曾手持剃刀想割斷他的朋友、同是印象派大師的高更的喉管。後來在狂怒中把自己的耳朵齊根切下,寄給了他鍾情的妓女。也就是在他瘋得最厲害的時候創作出了傳世傑作———幽藍的《蝴蝶花》。
梵高(荷蘭語: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梵高的作品,如《星月夜》、《向日葵》與《麥田烏鴉》等,現已躋身於全球最具名、廣為人知與昂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其中《麥田烏鴉》是梵高去世前最後一幅畫。麥田是梵高最喜歡的的地方,烏鴉是「報憂鳥」,表達了梵高臨死前的心情。
1861年梵高開始受教育,在學習語言包括法語、德語及英語表現不錯,但在1868年3月中斷學業,並在1869年7月在國際藝術品交易商公司見習。經歷了短暫的教職生涯後,他成為傳教士,向貧困的采礦工人傳教。直到約莫27歲時,梵高才開始了他的畫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後十年間,卻創作了超過二千幅畫,包括約900幅油畫與1100幅素描。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梵高融入了他們的鮮艷色彩與畫風,創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其在梵高待在法國亞爾的那段時間,發展已臻成熟。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後二年創作的,期間梵高深陷於精神疾病中,其最後在他37歲那年將他導向自殺一途。
梵高一生中的核心人物是他的弟弟西奧,其從不間斷、無私的提供梵高經濟資助。他們終身的友誼可於他們在1872年8月前往來的多封書信間查證。
❺ 《至愛梵高·星空之謎》:加歇醫生的酸楚
電影《至愛梵高·星空之謎》一開演,我就暈眩起來,且越來越厲害。我以為自己不能堅持到影片結束了,但是,電影開始講故事後,暈眩翩然而去。
這就是心理作用。
2003年,我去阿姆斯特丹。初到阿姆斯特丹的人沒有不想去梵高博物館看一看的,我也是。梵高博物館館內藏有200多幅畫作,1000多張手稿,十幾本復印畫集,4本畫稿和750多封書信——這是比較冷靜的敘述,文字與畫筆同樣飛揚的畫家吳冠中說得就色彩繽紛了許多:「梵高作畫,即使背景是一片單純的色調,他也能憑其韻律感的筆觸推進極微妙的色彩組成。就像是流水的河面,其間還有暗流和漩渦。人們經常被他的畫意帶進繁星閃爍的天空、瀑布奔騰的山谷……」。暗流、旋渦、繁星閃爍、瀑布奔流……這些元素,本來就有強烈的動感,梵高又有極強的能力將畫外的我們裹挾進他的畫里,隨時隨地。2003年我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里一幅一幅地觀看梵高的手跡,三個多小時以後站在博物館外阿姆斯特丹街頭磚紅色的建築外,干嘔了好幾分鍾。
我怎麼會想到,這種心理暗示,直到14年後還隱藏在我的心底,幸虧,《至愛梵高·星空之謎》不是在展示梵高的畫,而是動用了那麼多畫家學著梵高畫風,用那麼多幅梵高風格的畫面連貫成了一個關於梵高的故事:從精神病院出來、已經健康的梵高,到底是怎麼死的。
盧蘭先生的父親是郵遞員,一封無法投遞出去的梵高寫的信讓老先生耿耿於懷,希望兒子能夠達成他的心願。從阿爾勒到奧威爾的一路上,關於梵高,盧蘭先生聽說了很多,對送信這件事也從嫌棄變成了熱衷,他想解開一個謎:梵高到底是自殺還是他殺?如是他殺,殺人者又是誰。
《至愛梵高·星空之謎》沒有像《莫扎特》那樣玩花招,而是老老實實如史料那般告訴我們,梵高死於自殺,因為無法承受弟弟提奧是三度梅毒患者的事實,因為不能接受提奧為了他日常生活難以為繼的現實,抑鬱發作不能支持,而持槍自殺。
盡管梵高的死因已經沒有疑問,可《至愛梵高·星空之謎》就是能做到,讓那些看似已經蟄伏許久的往事,擁有新能量。比如我,在看過電影一周內,始終在設法走進加歇醫生的內心世界:一個被迫放棄藝術當了醫生的男人,眼睜睜地看著橫空出世的天才,用7年抵達了自己用20多年都難以企及的藝術高度,再面對外表愚鈍的梵高,加歇醫生的該有多麼酸楚?
與其說這是一部講述梵高的故事,不如說是在顛覆一個由來已久的謬誤,「有志者事竟成」其實未必,假如加歇醫生一根筋地撞進繪畫領域不肯掉頭,他大概是要被偏執的樂觀誤了終身的。
一個令有志者傷感的話題,好在,《至愛梵高·星空之謎》不像我這個觀眾,被加歇「畫家」的悲情糾纏得不及其餘。就算表現加歇「畫家」的酸楚,會講故事的編劇也是比狐狸還狡猾,就是不讓加歇醫生迅速出場,而是讓加歇醫生家的女傭與盧蘭先生周旋,一次、兩次、三次,女傭越是語焉不詳、越是對怪人梵高頗有嘖言,坐在電影院里的我,就越是替加歇醫生坐立不安,甚至去疑惑:難道那麼多文獻所歸結的梵高之死,錯了?這一個疑惑還沒有塵埃落定,加歇醫生的女兒、曾經被梵高畫在畫布上的彈鋼琴的瑪格麗特,倒又帶著一重疑惑登場了:梵高是不是追求愛情不得,自傷?當然,所有這些,都是編輯的虛晃一槍,全是為了拉長觀眾體驗加歇醫生酸楚的心理時間而旁逸斜出的戲碼。
結束在加歇醫生糾正馬澤里醫生謬誤百出的推理後,電影還讓加歇醫生說出那樣的感慨:我用20多年都未曾實現的願望,梵高用7年就走得讓我們追不上了……動畫,終究做不到像真人那樣表情細微,讓我們看不到說這話時加歇醫生受傷指數到底有多少。但不妨礙我們由彼及此:天賦就是這么冷酷,給我們這樣的芸芸眾生比梵高綿長了許多的生命,卻讓我們連發出「既生瑜何生亮」這樣感嘆的資格,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