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5個快速提升你剪輯視頻效果的小竅門
5個快速提升你剪輯視頻效果的小竅門
剪輯無定式,任性成方圓。下面我為大家介紹5個快速提升你剪輯視頻效果的小竅門,希望能幫到大家!
技法1:互動式剪輯,多個鏡頭鋪墊一件事
視頻剪輯其實就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按照時間順序剪;第二種是不按順序剪。按照順序剪適用於電影以及電視劇,極端案例就是一鏡到底,一個鏡頭從頭拍到尾。一鏡到底是最原始的剪輯的手法,好幾十前年就被大師們擯棄了。不過最近一鏡到底的視頻又火了起來,我想原因之一是對古典的致敬,更主要的原因還是絕大部分人沒有見到這種「古老」的手法。而不按照順序剪輯,可以稱之為互動式剪輯,而交互剪輯的實質就是胡剪:把看似不相關的鏡頭組合在一起,在表達一件事的同時給人一種主觀態度。
看上面的視頻,這四個素材分別拍攝於不同的季節、地點,可以說是完全不搭邊的四段。一段是車載記錄儀拍攝的畫面,一段是模特外拍時筆者採的景,另外一段是音樂節時拍攝的觀眾以及一段馬路上隨拍的車流。當我們把他們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接起來,並把最後一段素材的持續時間變長,看上去就像是不同的人從四面八方去看音樂節。
還是這四段素材,我們把最後一段換成女孩讀書的,那整個視頻就變成描述一段女孩去讀書了。
本頁大家記住一個要領:不要死心眼只用今天拍的素材描述今天的事,昨天拍的視頻也可以用來充數。像我就留了很多風光素材,比如日出什麼的,啥視頻都能用,哪裡的太陽不是太陽啊。
我們常常聽藝術家口中的蒙太奇,並不是什麼神秘東西,其實就是互動式剪輯的延伸,很多朋友在剪輯視頻中不經意就可以達到蒙太奇的效果。如果非要追溯一位創始人,那要算是愛森斯坦以及他的《戰艦波將金號》,詳細的理論我們少說,先看一段樣片示意。
技巧2:蒙太奇的運用
回顧一下互動式剪輯,用不同的鏡頭鋪墊一件事,而蒙太奇的定義更加寬泛,用不同場景、不同景別、不同人物等等各色鏡頭描述同一種情感。上面這個視頻筆者均拍攝的小景,充其量也就有個別介於中景和近景之間的鏡頭,串在一起就可以表達出靜謐的感覺,再來看下一段。
我想和大家說的是:雖然蒙太奇的手法豐富多彩,但新手使用時盡量選用同景別的素材描述情感,要麼都是特寫,要麼都是全景。
上面這段視頻又有特寫,又有遠景,有風光也有人物,串在一起表達運動的時尚與刺激感。這段視頻更加符合蒙太奇的廣義理論,更加適合老手使用。我有很多例子可以拿出來分享,為啥專門選中這段運動題材的視頻?
就是因為:無論蒙太奇的定義多麼寬泛,咱們幾段素材的節奏起碼要一致,要慢都慢,要快都快,別是幾個快速的鏡頭後面跟了一個老人散步的,那就奇怪了。
學院派的剪輯教材中會告訴您相鄰的兩個鏡頭一定要有明顯變化,比如前一個鏡頭是全景,那麼下一個鏡頭就一定要接個特寫;又比如前一個鏡頭拍攝了人物的正面,後面的鏡頭就一定要是人物的背面或者乾脆換一個人,如果兩個鏡頭之間的差異不明顯看上去就會很別扭,真的很別扭嗎?
技巧3:跳切,音符一般的節奏
上面這段視頻前半部分就是女孩喂自己的男朋友吃冰激凌,雖然是美妙的事情但外人看上去就很平淡。後面跟了一段視頻,視頻採用了跳切的手法,這么處理看上去就有意思一些,如果在MV中配上音樂就會顯得很俏皮。
跳切的處理相當簡單,比如上圖中長方形是整段素材,剪輯時只要去一段,留一段就行,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留下素材的畫面最好有明顯區分。跳切算是一種投機取巧的剪輯方法,但是請注意一點,您的作品要麼只採用一次跳切,要麼就全是跳切,2、3個跳切加在視頻中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跳切需要特別注意:選擇的素材盡量是「主體不變,細節變化很大」的,怎麼理解這句話,比如一個女孩轉頭甩長發,主體是女孩沒有變化,細節是轉頭變化很大,這種視頻就適合採用跳切處理。
上面這段,整個視頻就是幾個人並肩往上走,也沒有回頭等多餘動作,採用跳切處理後效果就不好,各位在剪輯視頻時需要特別注意。
傳統的剪輯堅持認為應該讓觀眾看不出剪輯的痕跡,而跳切則完全顛覆了這種理念。這種剪輯手法源於法國新浪潮時期的電影,最早出現在電影《筋疲力竭》中,一個乘客坐車的`鏡頭被生生切成了數段,而電影《窒息》甚至在長達數分鍾中的鏡頭中採用了跳切手法。
為何說跳切是一種討巧的剪輯手法,因為它可以把原本枯燥的一段鏡頭進行再加工,在不添加其他元素的情況讓視頻變得有意思,而變速手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變速處理比較好理解,就是一段素材的前半部分用正常速度播放,後半部分進行加速或者慢速處理。
技巧4:慢速處理抒發思想感情
運用這種手法最多的視頻非畢業MV莫屬,我們回憶這樣一個畫面,若干意氣風發的青年站在鏡頭前,3、2、1之後集體跳起來,把手中的學士帽拋向天空,保守一點說,基本上99%的製作者會在這里採用慢速處理。
文章中能教給大家的剪輯技巧實在有限,無論是互動式剪輯、跳切還是慢速處理,都是想告訴大家要把自己的情緒帶入到視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鋼琴演奏者,時而低頭靜靜敲打琴鍵,時而手指如飛仰頭甩發,目的就是把音樂中的情緒傳達給觀眾。對視頻速度的處理和彈琴一樣,通過不同的速度傳達不同的情緒。
做變速處理:一般慢速比加速的情況多,我們可以把慢速的效果等同於「強調」,比如一個女孩和男孩見面,我們要強調見面時的感覺,就可以在他們擦肩而過的瞬間做慢速。
技巧5:將相同的鏡頭組接在一起
「今天老師帶我們一起去春遊,小夥伴們都高興壞了,大家出門時都帶了很多吃的,有的帶香腸、有的帶麵包、有的帶巧克力....」這是咱小學時寫作文常用的手法,還記得叫什麼嗎,沒錯就是排比,其實視頻中我們也有相似的手法,俗稱並列剪輯,學名平行剪輯,先看下面一段視頻。
舉個例子,一般我們拍攝的視頻素材都可以按照時間、地點以及人物進行分類。比如四五個好友一起去演唱會,那麼去的過程包括做地鐵、坐公交等視頻都可以分在時間類別里,演唱會門口拍個合影、鏡頭掃個會場全景都可以分在地點類別里,剪輯時連續拼接一個類別的不同素材,就可以稱之為平行剪輯,也就是我們說的並列剪輯。上面這段視頻,我把魔術師受挫的鏡頭拼接在一起,就是把人物類別的素材並列組接在一起。
;Ⅱ 編導的電影剪輯技巧
編導的12條電影剪輯技巧
電影的剪輯手段,主要是為了保證人物刻畫的鮮明性、故事情節的連貫性、時間空間關系的合理性、節奏處理的准確性。那麼電影剪輯技巧都有哪些?以下僅供參考!
1.剪輯要緊湊。
演員對話中不必要的停頓。縮短每句中間的空白部分,甚至可以減去冗長不重要的對話。不過在剪去對話前,請先徵求導演的意見。
通常來說,我的方法是一開始就剪輯出精確的版本,而非剪出較長的電影再縮減。大部分電影觀眾的注意力一般不超過90分鍾,相當於一般電影的長度。如果初剪完後電影長度大約100分鍾,那你基本上還需繼續剪到90分鍾使電影更緊湊。但如果初剪完後電影長達兩個小時甚至更長,那就需要"動大手術"了。
2.臨時音樂。
許多剪輯師喜歡用臨時背景音樂剪輯電影,把臨時音樂當做佔位符。
在此我提出不提倡該做法的兩個原因:
第一,一旦人們喜歡上臨時音樂就很難再找到感覺不錯的合適配樂。
第二,臨時音樂會成為你的"精神支柱"。當無趣的場景配上有趣的音樂時,你會更加寬容。我更願意剪輯出有力的電影場面並通過適當編輯使它完美呈現。
如果一個場景可以自己站得住腳,那配樂會錦上添花。唯一的例外是蒙太奇鏡頭的音樂設置。因此,我在剪輯時候可以做的更好。
3.不要使用法網剪輯方法。
最初的法網電視連續劇使用特定對話剪輯方式:聲音與畫面完全同步,不存在重疊部分。
常用的方法是:剪A畫面—A講完對白—剪B畫面—B講完—剪回A畫面,就這樣一直輪流剪輯下去。
剪輯大師沃爾特·默奇將這種剪輯方法命名為法網風格剪輯法。但事實上,觀眾對與聲音和畫面剪輯不重合的反應更好。
我認為這種剪輯方法更貼近現實生活,我們先是聽到有人開始說話,然後才抬頭去看。或者一個人正在說話,我們會看看我們的朋友的反應。這種剪輯方法更貼近人的自然反應,會使影片更加流暢。
4.動作配合。
使用演員手勢,道具,視線或者走位是剪輯方法之一。
但沃爾特·默奇說,最好的方式是讓情緒自然流露,或者剪出流暢的敘事節奏,技術上的剪輯反而是最不需要考慮的。
但也絕不可忽略,因為動作不相配會讓觀眾難以入戲。然而一個編輯朋友經常告訴我,"過分注重匹配會束縛剪輯"。如果觀眾能完全入戲,那他們常常會忽略那些鏡頭存在的不連續問題。剪輯的職責就是盡量使觀眾融入劇情之中。
5.移動拍攝鏡頭。
移動鏡頭是拍攝動作片的主要方式,可以是軌道攝影機,旋臂攝影機,攝影機穩定器或手持攝影機。
動作電影通常要呈現出緊張的氛圍。當我剪輯電影時,我喜歡在鏡頭運動時作剪輯,保證一個接一個的鏡頭都處於運動狀態,但許多導演兵不同意,他們更喜歡在攝影機開始移動前或停止移動後才剪輯。但我更喜歡緊湊的剪輯方式,讓觀眾目不暇接。
6.不要一直用同一個角度進行剪輯。
如果導演拍攝了許多不同角度的鏡頭,不要一直機械的切回到同樣角度,或者重讀不久前使用的同一系類鏡位。
當然,在一個對話場景中只有兩個角度,難以避免重復剪輯,但是如果導演根據不同需要不同鏡頭框架進行拍攝,那不妨通過剪輯體現導演的意圖。不要被剪輯規則束縛,比如主鏡頭/單鏡頭/反轉,主鏡頭/單鏡頭/反轉等等。可以嘗試混搭一下。
7.鏡頭三個一組。
當需要切換場景時,通常都是三個一組。至少保持1.5到2秒也可更長。
舉個例子,在主角進入房間環顧四周的場景中,以三個為一組剪輯視點鏡頭可以直觀展示給觀眾主角所看到的整個場景,模仿我們真實的世界讓觀眾身臨其境。
8.重點剪輯演員的眼睛。
演員在電視上、電影中和舞台上都憑臉蛋吸引注意,但最重要的是演員的眼睛。
當剪輯激烈的對話場景時,我都注意演員的眼睛。他們是否傳達出適當的情緒?對戲的演員反應如何?演員的表演決定我的剪輯。這個原則使我更專注於傳達對話的主要演員而剪掉其他人的反應。
9.排除演員表演中的"空氣"。
和第一點相似—我喜歡緊湊的剪輯。注意大多數演員都表演誇張,超過合適的程度。演員會強調停頓、比腳本要求的增加更多錯誤、表現的更為口吃、瞥的時間更長,但剪輯的職責是通過適當剪輯使表演恢復正常。剪掉冗長動作和對白,使電影真實而不做作。
10.形成故事情節。
據說世界上有三種電影:劇本型、拍攝型、剪輯型。
無論你剪輯哪一種類型時,都要高度注意故事脈絡,不要害怕改變劇本或拍攝內容,只要是有意義為之。許多剪輯師利用在畫面分鏡劇本作記錄從視覺上呈現出故事情節。這可以幫助你確定以最通順的邏輯呈現故事給觀眾。
11.利用數字輔助設備。
像現代的NLEs和finishing techniques這樣的數字媒介提供給製作人很多輔助工具。
比如,數字圖像可以放大很多倍。你可以用這些工具變焦拍攝者放大一個鏡頭來拍攝廣闊場景或特寫鏡頭,如果用的是用RED數字攝像配35mm膠片拍攝那會很容易做到。只要保證圖像質量,不必害怕拉近焦距拍攝。
許多剪輯師經常討論用多畫面屏幕來進行剪輯。通常是指兩個演員的時間安排與預設不符(比如在一個過肩鏡頭或雙人特寫鏡頭中)但是可以剪輯出適當的場景節奏,放慢兩個演員間的時間。
如果攝像機被鎖定,演員動作重疊的部分不太復雜,那麼可以用更簡單的方法創造全新的OTS鏡頭。產生一種兩個演員在表演的`時間選擇上有所偏差的視覺效應。
12.做自己的選擇但也要考慮其他人。
作為剪輯師的職責是形成故事情節把握電影節奏。
最重要的一點是幫助導演達到創造性的視覺效果。但是你也要有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剪輯師都是獨立完成初剪。這是你在電影打上鮮明的個人烙印的第一個機會。當初剪完成後,導演會和剪輯師通力合作把剪輯變成導演想要的版本。
你在剪輯和改變某一演員的表演時所做的種種選擇都影響了觀眾的觀影感受。比如,剪掉對話中重復的部分可以使增強畫面的緊張感。這傳達出一點,即使拍攝完畢剪輯工作也不可怠慢。
剪輯師做出的決定可以輕易改變場景傳達出的感情,因此任何決定必須服從劇情。當然,只有有符合邏輯的理由並且導演同意時你才能作這樣的剪輯,如果不同意就要提供備選方案。
我喜歡在選擇最好的場景前回顧一下取景鏡頭。起初,導演也許從四個鏡頭中標記了第三個和第四個為取景范圍,我實際上可能開始用第一個鏡頭,接著用第四個鏡頭的後半段。
在反復簡介演員對話對白時,我經常剪掉包含很少取景鏡頭的過場場景。雖然你已經想好解釋你所做剪輯的理由,但也要准備好應對改變。
大部分導演不會在後期製作時回顧每一個取景鏡頭,而是根據你剪輯表演的版本進行修改,無論是否欣賞演員的表演。如果他們的確欣賞某一演員的不同的表演,他們會建議修改剪輯或從取景鏡頭找到合適部分。剪輯的場景越讓人感覺煥然一新並呈現出最令人信服的表演,導演就會越認同你的技術。
;Ⅲ 電影後期的剪輯技巧 電影後期的剪輯技巧有哪些
1、切。合成的時候以1-2幀的疊化來代替用簡單的切,過渡會更平滑。
2、閃白。在剪輯合成時,如果不直接使用白幀疊化,後期製作可嘗試在原素材上調高亮度做一個簡單的動畫,然後再疊化。形成的畫面,亮部先泛出白色,然後整個畫面才顯白。
3、構圖。除了嚴肅、權威等表現場景外,盡量採用不對稱構圖法;盡可能地從視頻製作剪輯、銜接的角度考慮構圖。不要太執著於單畫面構圖,應該全面考慮動態的、時間與空間都有變化的立體構圖。
4、聲音與畫面。對於環境聲,不必和視頻畫面的製作剪輯嚴格對應,一般來說環境聲先入後出。波形圖和畫面的剪切點錯開1-2幀感覺比較好,用眼睛和耳朵去感覺,不要太執著與波型圖和剪切點的一致。要考慮聲音傳到您的機器裡面所對應的環境聲比「環境場景」可能要稍有延遲,對於一些大的場景的現場收音與後期製作,要注意這點。光速與聲音的傳遞速度相差很大。
5、畫面色彩。純黑或純白色畫面盡量避免,如果要用到黑色,可採用壓到非常暗的紅色或藍色替代。感覺片子不夠亮或不夠暗,可採用增大亮部面積或比例等相對方法解決,但要盡量避免整體加亮或減暗的絕對方法處理。金屬光澤的質感,主要原則是「金不怕黑」,也就是說金屬質感的產生必須要有暗部,盡量使用移動的燈光營造流動的高光效果來替代反射貼圖,使用負值的燈光來製造暗部。
Ⅳ 如何把一部畫面不清晰的電影畫面弄清晰
不可能弄到清晰,只能弄到比原來稍微清晰點,比如在視頻剪輯軟體里給視頻加點銳化,亮度低的話調高點亮度,提高點對比度等等
Ⅳ 干貨| 影視後期剪輯實用小技巧:如何找到剪輯點
深入解析影視後期剪輯的藝術:精準捕捉剪輯點
在影視後期製作中,剪輯點如同藝術的紐帶,它決定了畫面切換的流暢度和敘事的連貫性。掌握剪輯點的技巧,是提升視頻作品質量的關鍵所在。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如何找到那些隱藏在鏡頭切換中的巧妙瞬間。
1. 剪輯點的定義與分類
剪輯點是鏡頭轉換的節點,它可能是畫面中動作的高潮,也可能是聲音的轉折。主要分為兩大類:畫面剪輯點,如動作、情緒、節奏的轉變,以及聲音剪輯點,包括對白、音樂和音響效果的銜接。
2. 動作剪輯點的精髓
動作剪輯點聚焦於主體動作的連貫性,它不僅要求敘事清晰,還要保證鏡頭間的視覺流暢。兩種常用的尋找方法是:一是選擇動作高潮處作為剪輯點,如甲揮拳打向乙的瞬間,這樣既符合視覺美感,又確保了動作的完整傳遞;二是利用人眼的視覺滯留規律,選擇動作完成1/4或3/4處進行剪接,消除跳躍感。
3. 實際案例與技巧應用
電影《透明人》中奔跑的小白鼠剪輯之所以流暢,秘密在於使用了微妙的幀間過渡,通常在動作的靜止點切換,保持視覺的連貫。在日常剪輯中,如脫帽、穿衣等動作,應在靜止點留出適當的幀數,以增強畫面的敘事性。
4. 情緒與節奏剪輯的突破
然而,情緒和節奏的剪輯點並非固定規則,它們可以根據情感表達和節奏需要靈活調整。例如,加速節奏時,可以適當減少下個鏡頭的幀數,以強化情感沖擊力。這樣的靈活性需要剪輯師深厚的藝術理解和直覺。
5. 視覺與動態剪輯的平衡
人物的回頭、低頭、抬頭等動態場景,剪輯點的處理也需根據景別的差異來調整。近景和特寫鏡頭由於動勢強烈,留用的幀數會比遠景和全景少,以保持畫面的動態平衡。
總而言之,尋找剪輯點並非機械的操作,而是藝術與技術的完美結合,需要剪輯師對畫面有敏銳的感知和深厚的藝術修養。通過精準的剪輯,可以讓每一幀畫面都成為故事的有力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