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將普通的2d電影轉換成3d
要實現觀看立體電影大概有這么幾種方法:
1、時分式 主要通過立體液晶眼鏡實現,效果出眾,但顯示器要求是CRT的顯示器,刷新率120以上
2、互補色 主要是紅藍、紅綠立體眼鏡,造價低,對顯示器無要求,也可在電視,投影上播放,略有重影,不適合長時間觀看
3、偏振光 要佩戴偏振眼鏡,效果杠杠的,只能在影院中觀看,或者有米者可以購雙投影系統,但造價不菲
4、光柵式 需要在大尺寸電視上觀看,清晰度略差
5、全真式 由德國人托馬斯·侯亨賴克發明的當今世界上唯一成功的全真立體電視技術,但節目源少,立體效果並不是非常出色
6、觀屏式 利用觀屏鏡可觀看左右型立體電影。缺點:看圖像或電影時最多隻能是屏幕一半大小;優點:非常清晰
全息式 在各個角度看上去都是立體的,不用立體眼鏡。價格是貴得出奇,只在科技館有展示,目前無法推廣。
這里我們就是要用互補色的方法,也是現在比較成熟的方法,有紅青、紅綠等多種模式,但採用的原理都是一樣的。就是將兩個不同視角上拍攝的影像分別以兩種不同的顏色印製在同一副畫面中。這樣視頻在放映時僅憑肉眼觀看就只能看到模糊的重影,而通過對應的紅青立體眼鏡就可以看到立體效果,以紅青眼鏡為例,紅色鏡片下只能看到紅色的影像,青色鏡片只能看到藍色的影像,兩隻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腦中重疊呈現出3D立體效果。
原理明白了,現在需要的是一個方法,還需要一個工具,就是AVS,只要是壓片的兄弟都會用到的,除了我們常用的功能,其實他比我們想像的更強大。
下面來看一段代碼:
directshowsource("I:\電影\歐美電影\變形金剛2:墮落者的復仇\[變形金剛2:墮落者的復仇].
Transformers.Revenge.of.the.Fallen.2009.IMAX.Edition.Blu-Ray.720p.DTS.x264-CHD.mkv",23.976)convertToYV12()video2d
=directshowsource("I:\電影\歐美電影\變形金剛2:墮落者的復仇\[變形金剛2:墮落者的復仇].Transformers.Revenge.of.the.Fallen.2009.IMAX.Edition.Blu-Ray.720p.DTS.x264-CHD.mkv",23.976).Tweak(Bright=10).ConvertToRGB32()
#Bright
用來調整影片的亮度,ConvertToRGB32() 用來改變成32位RGB顏色環境
Sharpen(video2d,1.0)
Sharpen(video2d,1.0)
VideoW
= width(video2d)
VideoH = height(video2d)
P=4
#通過改變P值,來調整3D效果。一般在2-10之間,不要超過20,太大的話,虛影會比較明顯
ResizeW
= VideoW + P
ResizeH
= VideoH + P
f1
= video2d
f2 = DeleteFrame(video2d, 0)
f1
= LanczosResize(f1, ResizeW, ResizeH)
f1
= Crop(f1, 0, P, VideoW, VideoH)
f2
= LanczosResize(f2, ResizeW, ResizeH)
f2
= Crop(f2, P, 0, VideoW, VideoH)
f3=MergeRGB(f2.ShowRed, f1.ShowGreen,
f1.ShowBlue)
Merge(f3,weight=3.0)
#這里weight的數值不要太大,否則畫面的縱深距離感會失真
convertToYV12()
#轉換回YV12顏色環境,因為我們常用的亮度濾鏡等是在YV12顏色環境下使用的
在這段代碼之後,就是我們壓片常用的濾鏡了,比如:顏色的調整,畫面比例等。接下來就戴上你的紅藍眼鏡,華麗的3D吧!!
注意事項
不過大家要有心理准備,這個的轉換時間會比較漫長,應該說是相當漫長,我的電腦配置一般,E2140雙核CPU
2G內存 轉換一部2pass的480P的《變2》大概28-30小時,放棄了。所以用Q22模式轉的,話說回來,還是大屏幕看立體影片過癮啊。
B. 3D電影是怎麼實現的立體感是如何產生的
人們看到的世界是3d是的,因為你能真正感受到每個物體的距離、幾何形狀和大小。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計算過程,3D電影原理 3D這部電影通過兩個鏡頭從兩個不同的方向拍攝場景,然後用兩個放映機同時放映兩組膠片,使兩組圖像在屏幕上重疊。通過特殊的3D眼鏡,兩隻眼睛看到不同的圖像,大腦會自動產生三維視覺效果。
顏色實現3D效果會使最終圖像失去一些顏色,看起來非常不真實。所以人們想出了其他方法,除了顏色,還有其他我們無法察覺的區別,比如方向,有些光「橫」還有一些光「豎」是的,雖然這對我們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和顏色沒有影響,但我們可以製作只能通過水平或垂直光的鏡頭,然後拍攝鏡頭和3D這種鏡片可以讓左右眼看到不同的畫面,產生眼鏡3D效果。不管怎樣,3D電影給了我們一種平面圖像深度的錯覺。雖然這些方法相對簡單,但效果仍然有限。我們只能盯著特定方向的屏幕,而不能全面地觀察物體。
C. 3D電影是如何拍攝和製作出來的
3D立體電影的製作有多種形式,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偏光眼鏡法。
它以人眼觀察景物的方法,利用兩台並列安置的電影攝影機,分別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攝出兩條略帶水平視差的電影畫面。放映時,將兩條電影影片分別裝入左、右電影放映機,並在放映鏡頭前分別裝置兩個偏振軸互成90度的偏振鏡。
兩台放映機需同步運轉,同時將畫面投放在金屬銀幕上,形成左像右像雙影。當觀眾戴上特製的偏光眼鏡時,由於左、右兩片偏光鏡的偏振軸互相垂直,並與放映鏡頭前的偏振軸相一致;
致使觀眾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過雙眼匯聚功能將左、右像疊和在視網膜上,由大腦神經產生三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使觀眾感到景物撲面而來、或進入銀幕深凹處,能產生強烈的「身臨其境」感。
(3)如何將電影3d擴展閱讀:
3D電影觀看不宜人群
1、獨眼、雙眼矯正視力相差3行以上、斜視、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及高危人群、眼部手術恢復期的患者。有關專家提醒做過激光近視眼手術的患者在恢復期內不可經常觀看3d電影,在3個星期內最好不要看3d電影。
2、高血壓、心臟病、眩暈症、恐高症者,精神抑鬱或狂躁者。3D電影的畫面內容多為飛行、旋轉、快速切換、穿越起伏的運動場景,對於平時有恐高、暈車症狀的觀眾易產生精神緊張和心理不適,此外3D電影音樂和畫面比較刺激,看後感覺會比較高興,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會發生血壓升高、頭暈、胸悶等不適。
3、高度近視眼患者、遠視眼患者、老年人、有閉角型青光眼家族史的人、以及「淺前房、窄房角」的觀眾都屬於青光眼的高危人群,不宜觀看3D電影。
眼睛長時間處在光芒較暗環境中,瞳孔擴大,就會使周邊虹膜堆積,房角變的更窄,影響房水循環,導致眼壓升高,誘發閉角型青光眼。另外電影畫面場景驚險刺激,可興奮人體自主神經系統,也可以使瞳孔散大,引起青光眼發作。
D. 把普通電影變成3D電影的製作過程是怎樣的
讓人身臨其境的3D電影,究竟是如何拍攝出來的呢?數虎圖像告訴我們,原理很簡單,只要用兩台攝像機模擬左右兩眼,一般的話兩個攝像機之間的距離跟人眼差不多。
你只要用兩台攝像機模擬左右兩眼視線,分別拍攝兩條影片,然後將這兩條影片同時放映到銀幕上;放映時再採用必要的技術手段,使觀眾左眼只能看到左眼圖像,右眼也只能看到右眼圖像。當兩幅圖像經過電影觀眾的大腦疊合後,他們就對銀幕畫面產生了立體縱深感,然後,你就可以不斷地聽到他們的大呼小叫了。
這看似很簡單的模擬,在實際操作中卻十分困難。在拍攝中,兩台機器的一致度要求非常高,否則很難拍出很好的效果。
在拍攝一組中國風的3D電影中,數虎圖像就遇到了「立體問題」,「我們需要一滴墨水滴在水裡,產生波紋的場景,由於條件的限制,採用了土辦法來拍攝,用相同品牌、型號的機器,計算好公式後,進行拍攝。在後期的電腦製作上,我們發現兩台機器拍出來的色差很厲害,出來的立體效果不是很好。」
數虎圖像介紹,「根據拍攝距離的遠近,有一個公式來算出兩個攝像機之間的距離應該擺放得多遠。但是光靠公式也不行,主要還是要靠經驗。有時候兩個攝像機可能會垂直著或是斜著放,然後再用一面鏡子,才可以完成拍攝。」
放映立體電影時,會有兩台放映機同時運轉,並將兩個畫面點對點完全一致地、同步地投射在同一個銀幕內,使這略有差別的兩幅圖像重疊在一起,而觀眾觀看時必須戴上特製的3D眼鏡。這些畫面經過大腦綜合後,就產生了這樣一種無法言傳的奇妙之感。
E. 有什麼軟體可以將2D電影轉換成3D
會聲會影。
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再確定好需要的轉場3D的視頻,然後到3D網站上去下載影片,影片的效果如下圖所示。
5、點擊預覽窗口的播放按鈕,預覽最終效果,如圖所示。
F. 3D電影是怎麼形成的
最常見的電影3D效果,是用「光分技術」來實現的。它依賴於偏振光和濾光片,讓每隻眼睛只接收到一部分光,而濾掉另一部分。在上世紀拍攝3D電影時,人們會在一個鏡頭前加一塊水平方向的偏振片,只讓水平方向振動的光透過;另一個鏡頭前加垂直方向的偏振片。再將這兩個鏡頭並列,之間的距離和人眼之間距離差不多,就可以開始拍攝了。在播放時,讓觀眾戴上帶有偏振片的眼鏡,偏振方向和攝像機偏振片的方向相同。這樣,左眼的眼鏡就會完全濾掉右側攝像機拍攝的畫面,而右眼的眼鏡則濾掉左側攝像機的畫面。這種3D電影要求觀眾必須坐得筆直。
後來,利普頓改良了這種技術,造就了RealD 3D。它的偏振光振動方向在一個圓周上旋轉,再加上傳統電影速度6倍的播放速度,想怎麼歪著看電影都行。現在,RealD 3D已經成為了使用最廣泛的3D電影技術。
光分技術是被動式的3D電影技術。也就是說,它不需要控制眼鏡。色分技術也是這樣。可能有些人還會對上世紀80年代的立體電影記憶猶新———它的兩片眼鏡片顏色不同。如果不戴眼鏡的話,這種電影投影出來像是印刷有偏差的彩色畫冊。戴上濾光眼鏡之後,眼前就能出現色彩鮮艷的立體場景。它最大的弱點是容易引起視覺疲勞,已經淡出電影製作領域了。直到2007 年,Dolby公司開發出Dolby 3D系統,色分技術才重新熱起來。藉助放在放映機前的濾光片將投影機射出的光線分成紅綠藍三原色光,並分別投影到屏幕上。通過濾光眼鏡來分別接收這些光譜的高頻部分和低頻部分,同樣可以實現立體效果。該技術比傳統色分技術好得多。最重要的是,放映機裝上濾光片就可以放映3D電影,而取下濾光片,還可以放映傳統電影。《阿凡達》首映禮上,採用的就是Dolby 3D+IMAX。
只要讓兩隻眼睛看到的圖像精確的不同,我們就會看到一個立體的世界。所以主動式3D電影技術採用了另一種思路———控制眼鏡的透光,讓每隻眼睛看到其中一半的畫面。只要鏡片變黑的程序與顯示畫面同步,就能構成立體視覺。現在顯卡大廠Nvidia已經在家用電腦上提供了這種產品,有些電影院也開始使用這種技術。但是它的成本較高。
目前的3D電影技術已經達到了成熟階段,至於哪種技術最後會成為主流,已經早已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另一個問題了。
3D電影並非電影技術發展的唯一方向。例如「巨型超大銀幕」IMAX屏的可視面積比普通電影屏大上10倍左右,且通過多種技術革新來保證在大屏幕上依然能獲得清晰良好的視覺效果,更容易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在經過30年的發展之後,IMAX屏幕開始成為人們觀影的重要標准。這也是許多文章鼓勵大家去看3D+IMAX《阿凡達》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