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聲音的由來
大家都知道,電影最開始是沒有聲音的,自1895年第一部電影《工廠大門》的誕生,電影有近30年處於默片時期,這里所說的默片並不是說當時百姓們去觀看電影卜伏源完全沒有聲音,很多電影在放映的時候都是有音樂伴奏或是有解說員在幕後解說的,這得益於愛迪生發明留聲機。一開始用音樂伴奏是為了掩蓋當時放映機發出的雜訊,到後來才被一些導演用來表現影片內容。由於早期錄音技術還不能實現光學錄音(使聲音轉換成光記錄到膠片上,實現聲音的記錄),也無法實現聲音和畫面的型態同步,這使得廳蔽有聲電影遲到幾十年才到來。
電影史上誕生的第一部有聲片是1927年由華納影片公司出品的《爵士歌王》,在當時,華納兄弟公司(Warner Bros.) 還是一個不知名的小公司,薩姆·華納(Sam Warner 也就是華納創始人)在公司資金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幾乎傾盡公司所有資金拍攝了這部影片,該影片請了著名的歌手阿爾·喬生(Al Jolson),影片講述了一個貧窮的猶太歌手的成功經歷,穿插了許多著名的歌曲和小調,並有幾段很短的對白------這也是將其定義為第一部有聲片的基本。這部影片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票房收入達到三百五十萬美元,這在當時可真不是一筆小數目,也正是因為這部影片讓華納影片公司能夠躋身在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之中。
從此以後,電影進入有聲片時代,各大電影公司紛紛加入有聲電影的拍攝當中,因為有聲電影能夠為他們帶來更多金錢。當然,有聲片給當時的默片帶來了很大的沖擊,遭到了很多電影學者的強烈反對,但時間最終還是證明了聲音是電影不可缺少的元素,這些都是技術改革的必經之路。
⑵ 有誰知道在電影院的電影聲音怎麼放出來的錄音帶
電影的聲音是錄制在膠片帶邊上的,播放時由光電轉換成音頻再放大,本是同步的.
聲音信號是在制拷貝片時和影像同時洗印到膠片上去的(不是錄制上去的),伴音信號位置在膠片一側邊緣「地帶」。播放時畫面放映到哪一格,聲音也就被光電轉換系統同步還原到哪一時刻了。錄像帶也是類似情形,聲音信號「錄制」在磁帶邊緣處,只不過圖像和聲音信號不是光電轉換而是電磁轉換了。
⑶ 影視作品中的聲音形式有哪些
電影聲源的種類分為三種形式:人聲、自然音響、音樂。
一、人聲
人所發出的由音調、音色、力度、節奏等因素所組成的聲音以及人的話語。是人類在交流思想感情中所使用的聲音手段。
二、自然音響
除了人聲以外,在電影時空關系中所出現的自然界的和人造環境中的一切音響或雜訊。有時群雜聲亦起自然音響的作用。
三、音樂
從純音樂形式轉化而來的電影視聽手段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於它被納入了電影的時空關系之中,從而獲得一個為純音樂所不具備的電影空間,因此其性質完全不同於純音樂。
電影音樂基本上分為聲源處於事件或敘事空間的音樂和非事件或非敘事空間的音樂,前者如影片《城南舊事》中英子在音樂課上唱的《小麻雀》或《離別歌》,後者如影片《城南舊事》中片頭出現的管弦樂隊演奏的「離別歌」。
⑷ 電影放映只是用一卷膠片,那聲音什麼怎麼來的
聲音也在電影膠片上,電影膠片,包括電影攝影用的負片、印拷貝用的正片、復制用的中間片和錄音用的聲帶片等。
最早的有聲電影只有1條光學聲軌,立體聲誕生後聲軌變成2條。90年代隨著數字音響的出現,膠片上的空餘位置被好萊塢幾個科技大佬依次霸佔。索尼和杜比最先出手。
索尼佔領了膠片兩邊(淡藍色區域),放進了SDDS(索尼動感數字音響),一種索尼自家開發的7.1聲道影院音響系統。杜比佔領了一邊齒孔間的方形區域,放進了像二維碼一樣的5.1聲道的杜比數字音響系統。
(4)電影如何發出聲音擴展閱讀:
當代電影的錄音方式包括同期錄音和後期錄音兩種方式。兩種錄音方式可以共同使用,現在很多電影正是這么處理的。
隨著錄音技術的進步和數字音樂的興起,音效師不但能夠讓觀眾傾聽日常生活里不可能親耳聽到的音響,甚至可以為影片創造出現實中不存在的音效。特別是在科幻片、災難片等電影中,數字技術不僅僅用在畫面上,也用在了聲音上。
⑸ 電影聲音的電影聲源形式
電影聲源有三種形式:人聲、自然音響、音樂。從功能來說,它們具有互換性。例如,一聲喊叫或群眾的鼎沸聲既是人聲,也是環境音響;用小提琴極高音區發出的聲音來表示鳥的尖叫,既是音樂,也是模擬自然音響。從一部完整的作品來看,各種聲源都可用來構成一個最後的總和效果,就像一首交響曲那樣。 從純音樂形式轉化而來的電影視聽手段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於它被納入了電影的時空關系之中,從而獲得一個為純音樂所不具備的電影空間,因此其性質完全不同於純音樂。電影音樂基本上分為聲源處於事件或敘事空間的音樂和非事件或非敘事空間的音樂,前者如影片《城南舊事》中英子在音樂課上唱的《小麻雀》或《離別歌》,後者如影片《城南舊事》中片頭出現的管弦樂隊演奏的「離別歌」。
⑹ 電影中的聲音是怎麼錄制的
影視文件中,音頻信號包含各種各樣的聲音信號,雹歷悶可以簡單分為2類,即人聲和背景聲音源彎,一般情況下音頻信號中人聲集中在中頻段,而背景聲(特別是是一些背景打鬥聲)低頻成分突出。
電影音源原始信號中聲音高低,音色,頻率特點都隨著電影場景氛圍的需要去設置,其目的是表達出電影的真實場景。
電視也只是將原始信號聲音不打折扣的重現,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減小音頻信號傳輸失真,還原真實場景。
(6)電影如何發出聲音擴展閱讀:
電視揚聲器工作原理:揚聲器中的線圈通電時,其線圈就會產生磁場,在與磁鐵的磁場相互作用下,線圈就會振動爛仿,振動就會發出聲音,簡單來說是通電導體在磁場內的受力作用。
當音頻信號電流經過揚聲器的音圈時,音圈將受到一個與音頻信號電流成正比的力,由於揚聲器的音圈與錐盆的鋼性連接在一起。
當產時圈在磁氣隙中隨音頻電流方向不斷改變,而至上下振動時,揚聲器的錐盆將隨著音圈的上下振動而振動,錐盆振動的快慢與輸入的音頻的電流頻率有關。
錐盆振動的幅度與輸入的音頻電流的強弱有關。錐盆振動時激發周圍的空氣發生同磁的振動,形成聲波,聲波傳入人耳就形成我們平時所聽到的聲音。
⑺ 影片中的聲音是如何記錄的
我們大家看電影時,會覺得演員的動作和對白非常連貫,就如真實情景差不多。但你若看外國產的配音電影,有時卻能看到動作與聲音不協調的現象,演員的嘴早已不動了,聲音卻還沒斷,這是什麼原因呢?
通常電影影片中的聲音是同動作一起記錄在影片上的,電影中的音樂、對白及音響效果,是現代電影藝術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聲音首先通過話筒變為電信號。聲音傳進話筒,推動話筒中的膜片的振動,與膜片相聯的動圈也隨著振動;動圈是放在永久磁鐵的圓形空隙中的。由於電磁感應,在磁場中來回運動的動圈就會感應出電流來。聲音越響,膜片和動圈振動也越大,感應出的電流就越強;聲音頻率發生變化時,膜片和動圈振盪頻率也隨著變化,動圈上就會感應出與振動頻率一致的電流信號來。這樣,聲音高低及頻率的變化,就會表現為感應電流信號變化。
微弱的感應電流經過放大器放大,再流過一個白熾燈泡。隨著電流的變化,燈泡亮度也發生變化:電流強,燈就亮,電流弱,燈泡就暗,這樣就把聲音信號經過電信號中轉變成了光信號了。這時用一個聚光透鏡把燈光聚焦後投射到電影底片上,隨著膠片不斷移動,使膠片能在拍攝演員動作的同時而感光。聲音強,燈光亮,感光也就多;聲音弱,燈光暗,感光就少。這些電影膠片經顯影定影後,就成為電影的聲帶底片。再用這底片印成聲帶的正片。
還音時,只需在聲帶正片上投射一束強度不變的光線,當這光線透過膠片邊緣那深淺不同或寬度不同的白道道(聲帶)時,就變成了強度不斷變化的光線。時明時暗的光線,經過光電管就變為時強時弱的電流信號,這電流信號經過放大後,送進場聲器就播放出聲音來了。
這種光學錄音法要比磁錄音麻煩,所以現在大都採用在拍攝電影時,先用磁錄音方法錄下各種聲音。當影片拍完,洗印電影時,再用光錄音法把磁帶上的聲音轉錄在電影膠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