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活埋》這部電影看完後為什麼那麼壓抑感覺喘不過氣來…怎麼辦
請看完這篇影評~~ 開片,一片漆黑,只有一段長時間的、沉重、急促不規律的喘息聲伴隨著一種粗糙的摩擦聲讓人感受到了喘息人的深度的驚恐和掙扎。沒有影像但是已足以使人感受到空間的封閉和情緒中幾近崩潰的緊張。從zippo打火機的火光亮起開始,整場電影, 94分鍾,就是一個男人在一具棺木里的故事。 這是一個美國人,一個跨國公司的僱傭司機。在伊拉克某地遭受劫持,被活埋在地下。劫匪留給了他一個手電筒,一個手機,兩根熒光棒和一把刀。他自己還有一小壺酒,一瓶葯和一個打火機。劫匪要求他自己打電話聯系籌措500萬美金。 整個故事的背景並不是恐怖分子對於美國軍人的襲擊或報復行動,只是一個伊拉克人因為美國公司在伊拉克的擴張失去工作後走上犯罪道路的過程。在伊拉克的這個平民劫匪眼中,所有的美國人都是一樣的。他們不是什麼意識形態的沖突或者任何現在政治斗爭所宣傳的一些所謂人權、思想的斗爭。只是最原始最基本的 要求,錢。在這個劫匪眼裡,美國人都是有錢的。但是從整個人質自救的過程中,影片所表現的就是,作為一個普通的美國人,他們同樣貧窮,生活沒有保障。 在整個掙扎自救的過程中,這個叫Paul的美國人撥打了911,FBI,自己服務的公司,家人,朋友等,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漠、責任推諉和機構的官僚作風。影片讓人心裡倍感沖擊和心酸的有三個情節。打給911要求hold on,打給FBI要求明確部門已經不是什麼新鮮橋端。但是他打給朋友只要求對方報出現在他撥打的這個號碼,卻只因為他情緒激動,語氣不夠禮貌而遭到了拒絕。透過這種嘲諷式的對話過程,讓人在隨著主人公感到深深絕望的同時感受到了無奈和憤慨。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又多少次扮演著這兩種角色。第二個比較受沖擊的就是,他的公司居然在他撥打電話求救並知悉他被埋在沙漠的一具棺木里後,沒有積極想辦法營救,而是要求他接受電話錄音談話,要求Paul承認自己違反了公司約定和公司內部員工有親密關系,並就地解決他的勞工合同的續約, 這樣在Paul 死後,他們就不需要給他的家庭支付保險費用。這樣一段對話,極端地反映了現在社會的公司,已完全為資本關系控制,沒有任何人情和道義。而最後導演博人 心跳的最後一擊就是FBI在沙馬上快溢滿整個棺木時打電話 告訴Paul,他們馬上要找到他了,讓他堅持住。讓本來已經決定等死的Paul重新燃起了希望。但是他們居然搞錯了對象,找到的是另一個。真是讓Paul臨死還調侃他一下。最後片尾音就是FBI一句無奈的對不起,這樣的對不起充斥著整個影片。這種對不起有作為個人的同情,有作為機構的推諉,有共情的無奈。多少誤會,多少希望在」對不起」中煙消雲散。想起了不知誰說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我誰都對不起。他人、家人、自己,當自我都不能被自己掌控時,你哪有承擔義務和兌現責任的權力和可能性。 影片通過這個過程,要表達的主旨也許就是反映現代社會中,個體生存的孤獨和無助。和我在觀看中猜測的結局不同的是,Paul拍的最後給他家庭的視頻並沒有傳到劫匪手裡,也沒有因此感動他們,沒有呈現「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的設想,沒有留給人一絲希望就是現在世界和民族之間的各種紛爭還有可能因為愛而化解。導演所要表現的是對人類發展的徹底絕望。個體生活在一群官僚、麻痹、絲毫沒有責任感和道義之稱的各種機構組織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已經超出了自我可以掌控的范圍。從任何一個個體的處境來說他們都是值得同情的,但是他們之間形成的矛盾已經到了無法挽回也無法化解的地步。人情冷漠已無法靠自我激勵得到升溫。整部影片讓人感受到的就是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絕望,就像在棺木里掙扎著的Paul。世界對你來說狹小而黑暗,你不清楚外面到底怎樣。你依靠的生存手段就是科技。科技的發展似乎帶給了你無限的生機和可能。但是它也是機構和他人統治你的工具。劫匪就是通過這個手機控制他的行為,要求他拍攝自殘視頻來威脅美國政府。他的公司也是通過手機讓他在完全沒有可以還擊的情況下,中斷了對他的義務。各種你以為可以依靠的機構或者一直以來它們宣稱可以讓你信任、讓你依賴、服務於你的機構,當你處在困境的時候,通過這幾通電話就已經非常明確地讓你破滅了這種幻想。所有這些 電話的對話場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是如此熟悉。但是只有通過導演設置的這種極端的危機場景中,才能讓人感受到其實我們有多麼無助和孤獨。 夫妻關系,子女和父母之間的關系,在這樣自我控制逐漸喪失又不斷想找尋自我的這樣一個過程里,總是敏感、脆弱和矯情。也只有在人最基本的生存受到威脅時,才會回歸到最平和的狀態。我們都理解,但是我們都擺脫不了。這自然也是影片需要反映的社會生活關系內涵的一個重要部分。同類的電影還有布拉德.皮特演的一個類似題材的電影BARBEL(中文名通天塔 )中也反映過。 影片巧妙地通過一具地下的棺木將現代人生活的困境極端化、符號化。影片結尾,鏡頭從棺木上方無限拉長的時候,表現出了現代人的生活空間就是一個狹小的深淵。影片的結局,Paul在滿懷希望的剎那被告知一切生機只是誤會。他失去的是身和心靈的希望。這樣的結局非常沉重。但是還是那句話,悲劇才能發人深省。 世界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民族之間的競爭和仇恨已經伴隨著經濟、資本、人口和資源的擴張不斷加深。不要相信任何所謂機構的承諾,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你需要的是自我判斷的能力。
記得採納啊
2. 電影《活埋》 成本多少
140W美金演員酬金120W
3. 活埋電影是取自真人真事嗎結局是不是男主角被救起來啊怎麼片尾曲那麼諷刺,剛剛很緊張的心情就給破壞
你也覺得片尾曲諷刺啊.. 我也覺得 最後一個鏡頭我直接淚奔了 下一秒居然來個歡快的音樂 直接關掉不看!對於取自真人真事這個觀點吧 我也這么想過 可是就算這是真的 我們百姓也不可能知道 何況這好像是美國人啊 美國的事情咱中國人就更不可能清楚了 總之我看了也覺得壓抑
男主最後沒有被救起來 他們以為男主躺的那個棺材是上一個被埋的人的棺材 所以就...
看的我是.. 真的就差一點就被救出來了
4. 《活埋》:窒息的人生
在電影界,有一部獨特的作品深深震撼了觀者——《活埋》。這是一部低成本的傑作,盡管只有一位演員貫穿始終,但短短一個半小時的劇情卻緊湊到令人屏息,彷彿身臨其境於主角的窒息困境。
被埋的絕望</
故事圍繞一個美國卡車司機,他在伊拉克的一次任務中不幸成為綁匪的目標。醒來時,他發現自己身處一口棺材,被活埋在地底,僅有的生存工具是一部手機、一把小刀、打火機和一根熒光棒。這個故事如同一面鏡子,反射出現實生活中許多人被無聲埋葬的境遇,我們在壓抑的環境中掙扎,試圖抓住一線生機。
觀影過程中,觀眾會感同身受,體驗主角那掙扎求生的掙扎與無助,彷彿自己也被關在那封閉的棺材之中,呼吸困難,渴望重見天日。
生活的劇本</
電影中的生活與現實何其相似,我們中的大多數是否也像電影主人公一樣,在生活的壓力下被「活埋」?被賦予生存工具,被迫面對生存的挑戰,又在希望與絕望之間搖擺。然而,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劇本似乎早已設定好了結局,生還的可能彷彿是遙不可及的幻影。
結局的殘酷性讓人不寒而慄:男主與大使館通話,得知自己的位置,然而沙漏般的時間流逝,希望卻在沙粒中消逝。當得知公司為撇清責任而解僱他,我們感受到人性在利益面前的冷漠;而大使館在權衡「值不值」時,對普通生命的漠視,讓人深感無力和寒心。
身份的模糊與生活之謎</
電影中綁匪的身份始終未明,如同生活中許多困境的製造者,我們無從知曉。這種未知增加了故事的深度,也象徵著生活中我們常常面對的模糊邊界和無奈現實。
面對困境的抉擇</
那麼,在這樣的困境中,我們能做些什麼?答案或許就在電影中:不斷掙扎,去生活,去成長。如同薛定諤的貓,我們期待著未知的可能,無論是希望還是挑戰,只有親自走過,才能揭示生活的真相。
5. 如何評價電影《活埋》
一個叫保羅·康羅伊的美國人在地下一個棺材裡蘇醒過來。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置身在這里,不知道誰安排了這一切。他意識到了即將到來的死亡。這個橋段,昆汀的《殺死比爾2》里也有演繹。烏瑪瑟曼活下來了,保羅·康羅伊會活下來嗎?這就有了懸念。保羅是一個尋常的卡車司機,是在伊拉克當地的美國承包商雇員。如今卻突然掉到了一個連他自己都不甚明了的境況當中,恐懼之後做殊死掙扎。與保羅一起被埋起來的,竟然有他的手機和打火機,這成了他與外界聯系的惟一工具。他將所知的線索拼湊到一起,至少能夠幫助他在這樣一個狹小到令人發狂的空間里獲悉自己所在的位置。打給政府,打給公司,打給妻子。手機只有微弱信號時斷時續,而且電量就要用光了。要命的是,稀薄的氧氣供應很快變成了保羅不得不面對的敵人,逼迫著他在這樣一個緊閉的空間里與時間賽跑,爭取一切能夠重見天日的機會。要克服恐慌、絕望和精神狂亂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在被活埋繼而被憋死之前,保羅只剩下90分鍾的時間。一口棺材,一個男人,一個打火機,一部手機和一個包裹。極簡配備,極簡空間,微弱光線,以其獨特視角、高超鏡頭和細致劇情讓觀眾產生慾望——他能逃出生天嗎?更主要的是控訴了美國海外霸權的連鎖反應和恐怖分子把槍口對准弱者的殘暴行徑。
6. 電影《活埋》看完以後讓人唏噓不已,這部電影主要想要揭露什麼
活埋這部電影想主要揭露的就是美國政府在營救美國公民的不作為,而且當電影主人公向美國有關部門求救的時候,美國的相關政府官員則用一種非常敷衍的方式來糊弄電影主人公。因為美國政府的有關人員並沒有打算營救電影主角,然而當美國政府聽到綁架著想要公布主角有關的錄像的時候,美國政府官員為了避免這的一段視頻在網路上傳播,才選擇介入電影主角被綁架的這一件事情。
活埋這部電影屬於小成本的製作電影,但是由於電影的劇本以及主角的精彩演繹,才使得活埋這部電影受到了很多觀眾的認可以及喜愛。當然活埋這部電影也真實的揭露了美國政府的一些黑暗面。可以說這部電影的故事是相當黑色幽默,而且也相當諷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