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沒有類似《綠皮書》的電影值得推薦
電影《觸不可及》值得推薦。
但是比起《綠皮書》,美版《觸不可及》的票房和口碑都有一定的差距,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但這並不影響《觸不可及》依舊值得一看。
原版《觸不可及》是口碑很高的經典之作,它是一部法國電影,2011年在法國上映。
美版翻拍後,大致情節相同,細節處做了改動,可能這也是最終口碑相對沒那麼好的原因。但是,不論什麼電影,翻拍總歸會和原版有不同的地方,如果翻拍的是經典作品,難度也就更大些,觀眾也會更加挑剔。
11月22日上映的這一版《觸不可及》,之前不少朋友也在網上看過了,但大家依舊對這部片子充滿興趣,大約是它本身的故事,足夠吸引人吧。
電影講述的是癱瘓的富商菲利普(Phillip),陰差陽錯招來街頭黑人混混戴爾(Dell)做看護,背景天差地別的兩,經歷了嘀笑皆的系列故事後,成了令動容的莫逆之交。
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兩位主角的感情滲透、心態轉變,是最值得叫好的,這也是前面提到,《觸不可及》和《綠皮書》的一致之處。
如今,市場上很多電影被大家批評,就是因為演員在演繹感情的變化時,特別沒有說服力。一見面就愛得死去活來的戲碼,見面是仇人接觸幾次後卻愛得深沉,此類情節層出不窮,類似我們常說的:導演想讓你去哪,馬上鏡頭就顯示你在哪,導演讓你突然死,電影里你就突然死了,非常之莫名其妙。
《觸不可及》在這一點上,讓很多電影「觸不可及」。戴爾起初對坐輪椅的菲利普很無好感,因為兩人的階層實在差得太多,一個窮的房租都交不起,一個富的一天就能賺幾百萬。但戴爾在照顧菲利普的日子裡,逐漸改變了對菲利普這樣的富人的看法,最後兩人也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② 誰能告訴我這部電影的名字急!拜託啦
遺願清單
人生,就是由一個遺憾、再一個遺憾累加組合而成的,當你最終即將面對死亡的時候,就會發現這一生中,有太多值得嘗試的事情,卻被你無情地錯過了……Edward Cole是一家健康醫療機構的CEO,可是他卻發現自己也成為了一名病人,入住到他自己經營的醫院里。也許不知道何謂「風水輪流轉」,畢生都積極推行「一個房間兩張病床,誰也不能搞特殊」的經營理念的愛德華,也只好自討苦吃地做好和別人共同分享一間病房的打算。但還是不忘記喝他的麝香貓咖啡,一種名貴的黃金之水,並邀請Carter品嘗,盡管遭到拒絕。
愛德華在醫院的室友Carter Chambers,是一個來自於完全不同的世界的機修工人,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兩個人,卻在生命最後的幾個月時間里有了交集。卡特雖然出身於工人階級,而且當了一輩子的技工,其實他一直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成為一名歷史老師,只是命運與突發的事件打亂了他的計劃……可以想見,這對60多歲的老人最初的時候是多麼地合不來,因為身份地位相差的太過懸殊,Carter更是處處表現出了一種謙遜隨和的卑微,存在於他們之間的惟一共同點,似乎就只有生命殘存的那幾個月的時間了。在兩人住院期間,病痛折磨著他們。Edward像一個剛來幼兒園的孩子,對醫院里的一切都未知。做完化療的晚飯時間,他還在感嘆披薩好得不能再好,深夜卻在Carter的預料下,在衛生間嘔吐。Edward抱怨著醫院的一切,曾經雷厲風行的他不能容忍自己躺在醫院。而Carter一家早已經平靜地接受了他的癌症,並准備著抗爭,特別是他深愛的妻子Virginia——一個做了一輩子護士的女人。日子在無聊地熬,直到有一天,Edward的主治醫生告訴他,他只有六個月的生命了。當時,Edawrd正在用特殊的眼鏡看球賽;面對醫生的遺憾,他只說了一句話:「醫生,你擋住了我的視線。」而Edward向醫生提的最後一個要求就是知道Carter還有多久的生命。當壞結果一同來臨的時候,兩個人變成了同一根線上的螞蚱,曾經不相乾的兩個人,變成了相依為命的人。Carter甚至不惜代價,和妻子大吵一架,撇下全家,開始了和Edward的旅行。
Carter有一個秘密的小本,上面記錄的都是一些他想做卻未曾實現過的願望,他稱之為「遺願清單」。Edward在無意間偷看到了卡特時不時拿出來看看的清單,這個從未有過信仰、從不相信上帝、只相信自己的人,先是對著清單說了一大堆廢話,然後自顧自地做出一個決定:與Carter一起跑遍全世界,來實現清單上的願望……當然,作為一名億萬富翁,Edward有充足的理由將自己的願望也加到了清單當中。面對Carter「幫助一個陌生人」,「大笑到流淚」,「欣賞最壯麗的風景」等願望,Edward嗤之以鼻。而他的願望看來瘋狂得多,「親吻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孩」,「文身」,「跳傘」,「去埃及看金字塔」,「獵獅」。就因為他們共同的願望,他們穿梭在世界各地——極地冰原,印度,開羅,北京,香港,西藏……
很快,Edward和Carter就經歷了各式各樣的歷險,包括從高空中的飛機一躍而出、駕駛著福特野馬賽車你追我趕、參觀金字塔、參加狩獵遠征等等……他們在天空飛翔的時候,Carter在擔心自己的保險,而Edward在空中高唱著「I feel in love, I feel I am Flying」。他們在飆車時,Carter駕駛著自己心愛的賽車,漂移,撞擊Edward,令Edward激動地大喊:「你激起了我心中的邪惡。」在非洲大草原上,兩個人像多年的老朋友,高聲唱著「Lions are sleeping tonight」。Edward還主張來一場和舞女的縱夜狂歡,但深愛妻子的Carter卻拒絕了這一行為,即使Edward堅持說:「放縱不等於不忠,只是偶然的放鬆而憶。」當兩個人在埃及的時候,坐在高處遙望金字塔,說出了很多秘密。包括Edward唯一的女兒Emily,一個陷於愛情而誤解爸爸的任性女強人。她深愛的丈夫打了她兩次,Edward作為一個強悍的父親,啟用黑道擺平了女婿,導致女兒對他破口大罵。同樣為強人的Edward卻對女兒有很深的懼怕,很久沒有和女兒聯系,只因為女兒說「你在我心中已經死了「。同時Edward說這個就應該算在「欣賞最壯麗的風景」那條,但是Carter還是堅持去他的大山——珠穆朗瑪峰。但是喜馬拉雅山卻沒有歡迎他們,他們錯過了登山的季節,而下一次在半年後,他們應該已經離開了人世。兩個老朋友因為這個「挫折」,也因為Virginia的電話,而決定將計劃暫緩。直到在香港,Carter結識了漂亮的黑人女孩,並拒絕了女孩一夜浪漫的邀請,他突然決定回家。
回去的路上,Carter和Edward不歡而散,只因為Carter私自安排了Edward和女兒的會面。在女兒別墅的門口,Edward發怒了。他認為他不是泛泛之輩,他不需要像其他人一樣,有人陪著死去才不覺得孤單,他不要像女兒求饒。Edward將自己的清單撕碎,並揚長而去。回家後的Carter和全家幸福地度過最後的日子,而Edward一個人在和方便食品生氣,甚至孤單地痛哭。直到有一天,Carter突然的暈倒,癌細胞轉移到了腦子,死亡再次逼近了他們。Carter再次病倒,躺在病床上,他拿出了一張紙,上面介紹著麝香貓咖啡的來歷。這種昂貴的東西竟然是貓的糞便,兩個朋友開始哈哈大笑,直到眼淚流出。Carter拿出自己的清單,把「大笑到流淚」劃掉,並把他交給了Edward。兩個朋友不捨得分別,但還是分別了。Carter進了手術室,再也沒有出來;Edward拿著Carter的信,來到了女兒家,親吻了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孩——他的外孫女。影片此刻對比著拍攝,一邊在經受著死亡和離別,一邊經歷著相認和擁抱,眼淚和笑容的背後,閃爍著生命特殊的光芒。Carter的葬禮上,Edward這種從不出席這種場合的人,做了感人的發言。而這個葬禮結束後,Edward創造了奇跡,於81歲時去世。
影片的結尾,結束在珠穆朗瑪峰。Edward的秘書,一個曾經和他老闆毫無感情的年輕人,幫助著兩位老人完成了他們遺願清單上最後一個願望——欣賞最壯麗的風景。當他登頂後,刨開一個鐵箱子,放入了Edward的骨灰,與Carter的骨灰並排而放。而裝他們骨灰的盒子,竟然是麝香貓咖啡的鐵罐,就像他們在泰姬陵外面討論的那樣——Carter不喜歡叫骨灰盒,而喜歡叫罐子。當一切安排妥當,秘書拿出兩人的清單,將「欣賞最壯麗的風景」,這條特意為珠穆朗瑪峰准備的計劃劃掉。我在自己的眼淚中,聽見Carter的聲音:「最後,我們的骨灰埋在了世界的最高峰上,但這是違法的,我相信Edward會喜歡。」
隨著清單上的列項一條一條被劃去,卻有更多的願望加入進來。生命的最後幾個月,讓卡特和愛德華真正明白了生活的含義,他們用時間賦予給他們的洞察力和幽默感,令生命變得徹底地圓滿,同時也發現了那個一直隱藏起來的真正自我。生命在快要結束的時候,盡情地綻放,就像麝香貓咖啡罐中的無限
③ 推薦死前必看的一部電影,只要一部
樓主請允許我啰嗦一下
我記得看過十佳電影介紹中,有人說,死前要看第七封印~~~
如果說在我死之前讓我看一部電影,我想我會看《美國往事》~
一個人的一生都在裡面,那句「我只有兩件事不能忘記,一個是小兄弟的死,一個就是你的美麗」真是太經典了~~~
④ 推薦幾部適合年輕人看的勵志電影
1、《叫我第一名》
該片講述的主角供應患有先天性妥瑞氏症,使他的生活倍受折磨,但是他始終樂觀向上,默默努力,最終成為一位出色的老師,同時也找到了一份屬於自己的愛情。
生活從不會因你身患疾病或殘疾而善待你,而是生活善待的永遠都是不會放棄,不會認輸的人,所以我們所遭受的難苦難和嘲笑,最終都會在我們不斷前進角腳步中成為我們的動力,讓我們更加堅定勇敢的邁出每一步,沒有人的成長之路是一帆風順的,這條路的好壞取決於你對生活的態度,誰說困難就一定是給人帶來痛苦的,他也會給予我們跟生活對抗的勇氣,所以啊,每個人都有缺陷和生活的不易,請你做個善良的人,保持包容的對待身邊的人也是權利,愛的愛的一種方式呢!
主角是幸運的,有自我覺醒,有愛的奶奶,有路遇的溫暖,有相知伯樂,這個世界上太多有太多的陰影,所以要有裂縫,讓陽光照進來,不是一個性別對那另一個性別的壓迫,不是利己主義的高歌,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知覺,假如不能改變世界,別忘了我們可以不被世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