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一年能引進幾部好萊塢的大片啊
18日,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中國以後每年將增加14部美國進口大片,以IMAX和3D電影為主;美國電影票房分賬比例從13%提高到25%。這意味著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好萊塢大片與中國觀眾見面,該消息在美國、中國的電影人中引起的反應幾乎是「爆炸性」的。
看看這份協議,可都是干貨
雖然這份協議的詳細內容還沒有通過國內的官方渠道正式公布,但外國媒體已經紛紛曝出中美電影產業將會有新一輪合作、中國將引進更多美國電影等系列消息。據媒體披露,協議內容包括:
1.中國將在原來每年引進美國電影配額約20部的基礎上增加14部3D或IMAX電影,而好萊塢幾大巨頭的壟斷也將被打破,美國私人小型廠商也將在中國獲得更多的發行機會;
2.修正20年前定立的分賬計算公式,美方票房分賬從原來的13%升至25%;
3.增加中國民營企業發布進口片的機會,打破過去國營公司獨大的局面。
不過,這個新協議何時執行、如何執行等具體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細化。據業內人士透露:「從簽署文件到正式執行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最快也要等到6、7月份。」
與此同時,美國夢工廠動畫公司老闆傑弗瑞·卡森伯格也宣布與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等3家中國公司在上海聯合創辦總資產3.3億美元的動畫企業,打造一個「東方夢工廠」。中方將持有55%的多數股份,美國夢工廠持45%。
大片+小片 每年能看64部進口電影
上面生硬的官方用語以及枯燥的數字可能讓你看得有點頭痛,沒關系,我們來給大家解讀一下。
現在引入外國影片主要有3種方式:每年20部的分賬大片;各種一次性買斷的批片;近一兩年才出現的特種片。合計起來,每年國內院線可引進近50部進口電影。
上面這段提到了一個名詞「特種片」, 那什麼是特種片呢?即特種電影,指在常規電影技術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種新的電影類型。簡單地說,目前觀眾最常看到的特種影片是3D、IMAX和IMAX3D電影。
「每年20部海外分賬電影的配額之外增加14部分賬電影的名額,但必須是3D電影或者是IMAX電影,而其票房分賬比例也將由此前的13%提高到25%。電影業面臨洗牌,極大增加國產電影的壓力,當然也可能嚇退盲目投資。」譚飛分析說,如今,協議規定再增加14部大片,也就是說,雜七雜八加起來,一年能看到64部進口電影,其中大片由20部左右提升到34部左右,增加了70%。
「喊了N多年,這回狼真來了」
國內影人痛並快樂
好萊塢進入中國內地電影市場之初,業內「狼來了」的聲音就不在少數。如今狼「真的來了」,自然也引起了中國電影人的顧慮和擔憂。
星光國際傳媒董事長王喆在微博表示「國內電影公司往後的日子更加艱難了。是時候醒悟和自強了,不能再隨便圈點錢就拍一部片了。」而導演高群書表示,「中國電影市場對美國開放,毀掉的是那些靠僥幸、靠所謂的明星陣容、靠吃老本、靠黑手操作市場取得某種成功的電影製作者。對提高中國電影的整體製作水準、對符合電影規律的製作者,只能是幸事。中國電影雖暫有疼痛,長遠來說,是好事。中國電影已經被自以為是的傻人們毀了好幾十年了,該醒了。」
華誼兄弟製作總監張大軍的話也許能代表更多人的心聲,「喊了N多年,這回狼真來了……但願大陸電影行業不是屍橫遍野,而是浴火重生!」台灣導演朱延平更是用了4個字「嚇尿了沒」來調侃國內電影人。
2月19日,馮小剛在微博指出:「好萊虎來的越多,中國電影人的創作空間就越大。因為把關的尺度是一個標准,他們能拍的內容我們也同享;政府必須加力打擊盜版,不然好萊虎跟你急,這成果我們也分享,這回俺們有好萊虎撐腰了;對觀眾是好消息,優勝劣汰。怕什麼呢?」
『貳』 中國電影的特效那麼假,為什麼不用美國的特效製作團隊呢
首先,中國電影特效並非都假,其次,也有中國電影請來好萊塢特效團隊。
但這不意味著我們就要依賴好萊塢團隊。今天我們回答的重點是,為什麼不用美國的特效製作團隊?
一是經費考慮。
一分錢一分貨。好萊塢特效逼真,是基於技術、經驗、人工,難免燒錢。
[指環王]三部曲特效恢弘,但那是維塔工作室由120名員工耗時七年半的成果,光是道具就做了48000件。
二是,中國電影特效製作的成長,同樣需要給機會實踐。
好萊塢頂級視效工作室,包括工業光魔、維塔數碼、數字王國、索尼圖形圖像公司。
不光對於特效公司,對於拍攝方,同樣也需要積累經驗。並不是拍完前期,直接把素材丟給特效公司就了事,而是要在前期就互相溝通、提要求,不斷修改。
『叄』 外國電影是如何引進到中國的,又是如何賺錢的
電影院賣票就是電影院賺的咯。
不過也分買斷和分成的方式。就是直接買下電影播放權,然後我這邊播放多少賣多少門票就與電影公司無關了。或者是有分成的,就是電影院票房收入一部分歸電影公司所有。
電影公司一般播放權賣一次,碟的銷售也會賣一次,可能海外也會賣一次。
票房高的原因就是很多人買票去看電影。而好的導演和大牌的明星就是具有一定的觀眾和影響,會讓喜歡這些導演和明星的人買票看電影,從而提高了票房。當然,賣斷模式的,票房再高也和明星導演沒關系了,因為電影公司獲得收入是固定的,導演和明星拿的工資也是開拍的時候就說好的。恩,高票房對導演和明星的聲譽會有提高作用,那下次拍戲的時候片酬自然就多了。
如果是按分成的方式,電影院票的多少取決於電影院想多賺還是少賺,這是電影院自己的商業決策了。電影公司和電影院談判也是一家一家和院線談的,各家的價格不同。恩,其實多個電影院和在一起叫院線,比如太平洋、中影經典、奧納等等,他們都擁有很多家電影院,電影公司和他們談判以後,他們自己擁有的電影院票價就是相同的。電影公司應該是沒有統一收費的。不過各家價格應該相差不大,因為電影放映是有時間性和檔期的。
引自http://..com/question/127396390.html?fr=ala0
『肆』 中國電影海外銷售超600萬美元,中國電影與好萊塢大片的差距在哪裡
中國電影與好萊塢大片的差距主要在於版權的范圍和特效技術上。
在2017年11月份舉辦的美國電影市場(American Film Market,簡稱AFM)上,一部中國電影在這場世界最大的電影交易會上,引發了各國片商的青睞和搶購,一舉創下超600萬美元的銷售好成績,它就是商戰動作電影《中國推銷員》。
特效的差距
而CG動畫製作可以省略即時拍攝的步驟,直接在計算機中通過CG建模進行全方位模擬,實現高速攝影、打鬥特效和環境變化。漫威影業公司製作的《銀河護衛隊》系列,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在星爵的銀河護衛隊中,有兩個完全由CG製作的角色——樹人格魯特和火箭浣熊。據了解,製作樹人格魯特和火箭浣熊不僅帶來技術上的挑戰,同時也需要劇組像對待其他表演者一樣對待,為此,漫威公司安排了多家特效公司進行動畫測試。而中國電影起步較晚,沒有外國那麼高級的特效,只有被戲稱為5毛錢的特效。
中國與外國電影的差距比較大。這個差距是多方面的。不過中國電影正在進步,期待更多好作品。在學習的道路上,好萊塢的電影一直都是模範。
『伍』 中國電影每年引進片數量是多少啊
首先,每年國內公映的外國片都是有數量控制和國別份額的。
引進片就分兩種:分賬大片和批片。
前者一般都是好萊塢大片,基本都算美國的,所以是目前五大studio盯著進出口要名額,華納、迪斯尼、索尼一般都是大戶,環球、派拉蒙相對少一點,環球最近最出彩的就是速度與激情5吧,派拉蒙這兩年也就主要靠變形金剛。。。
也有個別非美國片,也能做成分賬大片的,法國有過幾個,如果沒記錯《鬱金香芳芳》可是走分賬大片,《Fly Boy》曾創分賬大片的國內票房最低記錄,具體不記得了,幾百萬吧。。。
問題問的宮崎俊電影,歸日本片,還是動畫片,一般說來,都應該算批片。
分賬大片原來一年20部,幾個studio玩命搶指標,批片原來也是一年20部,據說現在增加到30部,但要分國別,基本所謂歐洲大國最多三兩部,其它電影小國,偶爾能輪一部就不錯了。
但今年3月19日,WTO官司中國輸了之後,對中國引進片市場的影響,目前並不清晰,主要至少我還沒看到任何官方文件或者報告,甚至是詳細報道說明這事,比如說指標和額度有啥變化等,所以2011年引進片和批片指標數量,我還真不清楚。
除了上面兩類引進片,這兩年還多出一種引進片,叫「特種電影」,說白了,就是3D片。
原則上,3D引進片是不佔上面兩類指標的。
所以,技術上,每年引進片總數現在肯定超過40部了。
因為題材敏感,《日本沉沒》最後時隔一年半後,最終國內低調上映,沒有任何宣傳,據說幾十個膠片拷貝地區輪流發行上映,最後居然4000多萬票房,大賺一筆,只是資金成本有點高,整體性價比其實並不能說太好吧,畢竟拖太長時間了。
而《翡翠森林》在中影這個關口,就直接以啥啥理由,具體理由忘了,其實也不重要,不讓引進,就不讓引進,還去問為什麼嘛?反正結果就是審查不過,發行公司跟片方TBS解釋,退片。
中影有時候讓某個引進片不過,不是從政策角度,而是從市場角度,他認為沒市場,就會建議你別干這事了,浪費名額。這很難說對或者不對。
就像中影對引進Pixar動畫片(別說日本動畫了,好萊塢動畫又怎樣)一直不感冒,因為的確在WallE之前,Pixar動畫片在國內都兩千多萬票房,無論是賽車還是海底還是玩具各種總動員,而到了WallE更逗,據說中影因為前半小時沒台詞,說小朋友看不懂,直接給pass了。誰說Pixar動畫是只給小朋友看的呢?
這事直橋襲到3D的《飛屋總動員》給改變,當然也有之前《功夫熊貓》的功勞,國內市場再也不能小瞧好萊塢動畫片了。
但,日本動畫片在中國影院的市場,目前還是空白。
之前,似乎引進過幾部《機器貓》和《柯南》大電影,一般都是經過一系列運作後,成功地比日本晚正好一年上映,結果就跟《日暮》上映時,售票員還提醒觀眾,說這不是《日暮2:新月》,是第一集。
前一陣我去看國內上映的最新一集《柯南》大電影的時候,跟老婆一起,看到大半,老婆說,哦,這集我看過。。。回家查了才知道其實是去年在日本公映的一集《柯南》大電影。。。
這是日本動畫電影在國內引進的現狀。
宮崎俊最新這部《偷東西小玩意》(名字記不準確——經大家指正中文片名應為《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我是在香港看的,片子真好,結尾真棒,意猶未盡,但說實話,以國內發行經驗來看,這片也不見得在國內有票房。
即使國內宮崎俊知名度很高,但要轉化成觀眾購買力,還需要一個宣傳和市場推廣的過程,所以都不好說。
『陸』 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票房10億,那麼中國賺多少
參照國際通行的票房分賬形式,進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製片方35%,發行方17%,放映方48%。為了迅速佔領中國市場,進口大片的製片方還承擔了宣傳的費用。盡管這樣的分賬比例似乎對製片方較為不利,但後來的事實證明,國外尤其是美國製片方依舊從中國的市場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不知道現在的行情是否依然如此,僅供參考
『柒』 中國一年引進幾部外國電影
中國每年引進電影增至34部 業內稱狼真的來了
據報道,中國與美國已經就電影工業交流和電影文化發展等相關問題達成了部分協議。
1、中國將在原來每年引進美國電影配額約20部的基礎上增加14部3D或IMAX電影;
2、美方票房分賬從原來的13%升至25%;
3、增加中國民營企業發布進口片的機會,打破過去國營公司獨大的局面。與此同時,美國夢工廠也宣布與三家中國公司在上海聯合創辦總資產3.3億美元的動畫企業,打造一個「東方夢工廠」。中方將持有55%的多數股份,美國夢工廠持45%。
每年引進電影將由20部增至34部
消息經網路發布後,立刻引發業內人士在微博上的熱議:有人覺得這次「狼真的來了」,但也有人覺得對於中國電影來說,不見得是壞事,更舉例說:「台灣電影被好萊塢滅了那麼多年不也重生了么?」
『捌』 電影盈利模式
投資電影從2002年2月1起《電影管理條例》裡面明文規定之後,在國內就正式合法,但是在那時候電影市場完全是被影視圈內人士或者有資金實力的人以及公司壟斷的一個行業,普通人即使你有這樣的資金實力,也很難找到這樣的機會去參與一部電影版權的投資。
很多影視明星都曾經在新聞媒體上公開表示,他們做演員片酬並不是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最大一部分的收益其實就是來源於電影版權投資。電影投資的收益當然主要是來自於電影上映之後的票房數據,票房越高,收益越高。
『玖』 美國國內進口中國電影有多少部的限制嗎
中國每年有20部電影的配額,其中14部不能在美國製造。在美國沒有限制。你想輸入多少都可以。可能不少於100或200。看看別人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