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917怎麼做到一鏡到底
一鏡到底(觀感)的實現主要依靠精妙的設計、反復的排練以及團隊的嚴謹配合。並不是真正的一鏡到底,中間有幾處明顯的剪輯。技術是為劇情服務的,沒必要過分追求技術,電影中台詞不多了,導演用一個簡單的故事表面的內心的反戰情緒,布雷克和斯科背負著1000多人的性命,也許這個任務從上級來看只是一個命令,但是對於這個兩個士兵與同級的1000多名士兵來說這就是生命。
對比《敦刻爾克》,敦更加寫實,發展也更加自然順暢,當然這是基於更多資料和史實作出的判斷,相對二戰,一戰則是一段對於我來說非常陌生發生在大陸最遙遠的另一端的歷史,只知道「薩拉熱窩」「凡爾登」「地壕戰」這些。一鏡到底的應用,我比看《血戰鋼鋸嶺》、《拯救大兵》更能感受主角的疲憊,彷彿遇見了古代的「馬拉松」,代入感很強烈,慘烈的戰爭中還加入了部分戰地美學,戰爭是慘烈的,而普通人只是為了守護自己珍視的美好,守護自己的家庭,就像美麗的櫻花風景。但僅僅因為一道命令,自己可能就身嵌戰壕,在那個時代,自己是渺小的。而現在的我,則有機會也有能力去守護自己的一片天地。
漆黑的戰壕,光影下的廢墟,漂滿屍體與花瓣的河流,戰士們的安魂曲,一切都詭異又美麗著,如果不是戰爭,我或許可以倚靠在白樺樹下,任清風和陽光肆意撫摸我的臉頰,可他們終究還是被留在了這里,永遠留在了這里,任時間如何流逝,他們都已不再變老。
長鏡頭(偽長鏡頭)的拍攝方式大大提升了影片的代入感,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在鏡頭的約束下,導演要怎樣把所有故事情節填充到這個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面來?本片則給出了一個很好的方案,導演用「載具」和「河流」模糊了空間感,用「昏迷」模糊了時間感,從而讓「兩小時呈現八小時」變得合情合理。除此之外,羅傑·迪金斯的攝影也是神一樣的存在,尤其是那場黑夜戲,簡直是把光與影玩出了花,如果這世上有地獄,那肯定就是這幅場景了。
『貳』 電影《1917》怎麼樣
這部電影其實還是非常好看的,首先能夠給人非常深刻的思考,也有很多道理
『叄』 《1917》國內單日票房榜首,這么好的片錯失奧斯卡的原因是什麼
電影《1917》與奧斯卡失之交臂,其實這樣的結果既是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外。說起《1917》這部電影,相信很多人都會在內心直呼:這是一部難能可貴的優質佳片!為此大家也是認為《1917》奪獎的幾率是非常之大的。
所以《1917》也是成為觀眾們心中奪取奧斯卡獎項的最佳影片之一。而之所以《1917》會敗給寄生蟲,其實也是與奧斯卡的屬性有關。一般奧斯卡的電影都是與好萊塢大片相互制衡的。另外,相比於《1917》,《寄生蟲》算是對奧斯卡的一次文化沖擊,畢竟《寄生蟲》是聚焦全球性的現實性問題,所以《寄生蟲》摘得奧斯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雖然《1917》遺憾落敗,但不管怎麼樣,《1917》都是一部質量上乘的佳片,大家有空的時候可以不妨去看一看,畢竟優質的電影作品應該被更多人所看到,那麼對於這部電影,你有什麼樣的想法呢?一起和大家分享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