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推薦幾本電影鑒賞和電影常識方面的書籍
我建議至少要看著兩個方向的電影史類的《世界電影史》美國的大衛波德維爾的那一版和法國薩杜爾德那一版都很經典。
和電影技術類的《導演功課》啦或是大衛波德維爾的《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一個是縱向梳理各個電影理論和名片的好途徑,看一本再看那些鋪天蓋地的「史上最偉大的作品」的頭銜就心裡有數多了。另一個是練你審片讀片的能力的,看一看再看電影就會明白
剩下的就是閑余的興趣拉,有導演傳記類的,有影評專輯類的,還可以看相關影迷雜志,我覺得最好是大師親筆寫的,偉大的作品不是人人都解讀得了的,自己說的最權威。伯格曼《魔燈》黑澤明《蛤蟆的油》費里尼《我,費里尼》,希區柯克與特呂弗的對話錄。我推薦電影館系列,《看電影》雜志(文藝腔很重!),和北大出的未名譯庫系列(本人最偏愛)的書都不錯。
㈡ 電影理論分析的書籍有哪些
不論你在哪個國家,只要念過電影相關專業,都多半讀過大衛·波德維爾和克里斯汀·湯普森這對夫婦的專著或教材。尤其《世界電影史》和《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都在亞馬遜排名很靠前。
他們的多部著作都有中文版,還沒出的那幾本,未來幾年很可能也要出。如果你希望獲得更深入的電影知識,去買吧。
漫步於威斯康辛大學坐落於維拉斯大樓的電影資料館,如果你想坐在第一排的中間,會發現那些位子不能坐。因為那是給大衛·波德維爾和克莉斯汀·湯普森留的座位。
波德維爾夫婦是當地的電影學者,他們改變了世界看待電影的方式。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波德維爾夫婦寫書,授課,發博文,開拓新的方式探究電影。一直以來,他們影響了一代代電影製作者、評論家,甚至電影產業本身。
㈢ 請大家 幫忙推薦一本書 關於電影 賞析的書
《影片分析透視手冊》張會軍
中國電影出版社
可作為學習電影專業的入門書,也可作專業書
《經典影片解讀教程》
田卉群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從文化視角到視聽語言的分析都十分到位,如果樓主想寫專業文章或對一部電影做深入解讀,推薦這本。
《榮譽》蘇牧
很有個性的老師,對於鏡頭的分析和編劇方面的分析十分到位。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大衛波德維爾
可以做參考,對觀念的啟發很有用,但個人認為其理論性太濃,賞析角度涉及較少。
其他書籍要麼太深,要麼只是簡單評論,不做推薦。
㈣ 學習寫書評影評的書有哪些
你好:《如何寫影評》是影評類寫作的入門級指導書籍,常年出現在各類電影評論者的推薦書單中。這本書很全面的介紹了電影評論的4種類似,6種方法,如何准備,如何動筆以及如何修改。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有大量優秀作品供我們對比學習。內容介紹偏學院派,第六章節和第七章主要介紹電影分析類論文的寫法,對業余選手同樣適用。
《如何寫影評》作者蒂莫西·J·科里根(Timothy J. Corrigan),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英文系教授、電影學研究主任,曾在東京、羅馬、巴黎、倫敦等城市教授電影課程。其代表作有《新德國電影:流離失所的影響》《維爾納·赫爾措格的電影:在幻象與歷史之間》《電影與文學:介紹與閱讀》《電影理論中的批評視野》等。
一篇好的影評需要包含三個要素:頭腦中有思想,眼裡有電影,筆下有才情。這三點都是可以通過長期積累和練習習得的。
0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們需要明確,專業影評主要解決的是電影分析和藝術評價的問題。電影分析不只是單純的視聽分析,它還包括對類型及其歷史的參照,對電影語言發展的參照。正是依據這種參照,分析者才有可能對一部影片做出恰當的美學評價。而視聽分析方法、影片類型和電影語言發展的知識是需要學習的。
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問題所在,電影看完了兩個小時過去了,只記得產生共情的幾個情節對電影主旨,拍攝手法,剪輯方式以及一些互文隱喻視而不見。春節期間我看了《陽光普照》,全程跟著電影的節奏哭哭笑笑,電影結束只說了「太壓抑了,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真大」。為什麼大?電影中是如何表現的?通過電影導演和編輯想要表達什麼?這些我從未想過。
《如何寫影評》中說,「一進入分析,很多作者便顯得弱質。主要表現為:找不到合適的分析角度;依據捉襟見肘然難以服人;觀點失當或者根本就沒有觀點。」
看電影不是「看」電影,看是一個動作,這個動作背後「如何看才是關鍵」。
觀影前准備
電影本質上是心理學,是導演語言的表達,聰明的觀影者會在觀影前提前了解導演的背景。創作者的表達要麼是他們生長的地方,要麼是他們的族群,又或者是他們熟悉的生活方式。我們熟悉的很多作家都有自己賴以生存的精神地理,比如賈平凹的商州、阿來的藏區、莫言的高密東北鄉、王安憶的上海里弄、馮驥才的天津等。導演亦然。
比方說《熱帶雨》中女主阿玲有幾個標簽,40歲、中文老師、原籍馬來西亞、新加坡媳婦兒、努力造人8年,結合導演陳哲藝的生活背景我們很容易將這些關鍵詞聯系起來。新加坡比較排外,從馬來西亞嫁入新加坡是高攀,英語是第一語言中文不被重視,阿玲想要融入新加坡的唯一方式是生個新加坡人的孩子。在這種背景下再看《熱帶雨》很多問題就容易理解了。
除此之外,我們必須明確,電影是商業行為,需要計算投入和產出。觀看小成本電影《岡仁波齊》時不該拿它的場景設置光影調節和大製作的《神奇四俠》做對比。對電影製作成本以及製作團隊的了解可以讓我們合理的調整自己的心理預期。萊恩·約翰遜導演的電影《利刃出鞘》,阿加莎式的故事表達,劇情跌宕起伏反轉不斷,獲得金像獎最佳劇本提名,如果是一位新人導演交出這樣的答卷,絕對高分,但萊恩·約翰遜不行,前期鋪墊過度極大的耗費觀眾的耐心,結局意料之中沒有懸疑片荷爾蒙升高的感覺,中規中矩不好不壞,於他只是及格。
看的不好,寫的必然不好
開始評寫電影的唯一方法是全神貫注地看電影。當然全神貫注不等於一動不動,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寫影評需要記筆記。
通過上面的了解,我們會對一部電影有一些預設問題,將這些問題記下來。看《燃燒女子肖像》前,我的預設問題是,為什麼這部電影的導演、編劇、攝影、演員都是女人?導演瑟琳·席安瑪和主演阿黛拉·哈內爾是情侶關系,這樣拍攝起來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影片背景是1760年法國,那時人民的生存狀態如何?預設問題沒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天馬行空,它的目的在於激發你的好奇心。
電影不僅是故事,人物或生活方式,它還是一種看的方式。觀眾的背景不同,看到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一篇影評的根本所在是:檢驗一個主題是如何通過藝術、技術和商業的共同作用而產生了特定的含義。注意這些因素中最吸引你的部分。自始至終,要保持質疑的心理。
尋找影片主題是重點也是難點,它與觀眾的敏銳度、閱片量和質疑心理相關。《學會提問》中給出幾個建議:
智力上的好奇心。對你遇到的每一機會,都不失時機地尋找原因和答案。
虛懷若谷,兼容多種現實。尋求並尊敬其他觀點和看法。
靈活寬容。時刻准備在有力的推理面前改變觀點。
對自己的信念謙遜有讓。承認完全的確實性幾乎純屬幻想。
知識上的懷疑主義。在接受斷言和觀點之前要求得到證明。
放在電影中,我們常常自問:
影片的片名和情節有什麼聯系
為什麼電影以此方式開場?
電影是在什麼時候拍的?
為什麼開場時演員表是以一種和協調的方式來呈現的?
為什麼影片以這樣的畫面結束?
這部影片和我最近看過的其他電影或者老片子有什麼不同?
這部影片和我知道的外國電影有什麼相似之處?
攝影機移動是否有某種顯著的形式?也許是遠景、疊化或跳接?
那幾個鏡頭比較重要?
特別的,我們需要注意電影中比較反常或讓你產生困惑的地方,以及那些反復出現的鏡頭。《燃燒女子的肖像》中,出現兩次《俄爾普斯冥府尋妻》的故事,一次是三個女生圍在一起讀書,另一次是女畫家的畫作《俄爾普斯冥府尋妻》,為什麼選這個故事?為什麼女畫家的畫中俄爾普斯有了和妻子告別的機會?電影中沒有多餘的場景設置,每一個細節都能找出導演的用意。
「評寫電影的時候,個人情感、預期和反應是一篇智性文章的開始,同時也要反思這些情感、預期和反應的由來,以及它是如何與電影中的客觀因素相聯系的:它在電影史上的位置、文化背景和形式策略等」。
要完成這些2小時的電影記憶顯然不夠,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筆記是很好的補充方式。這份筆記可以是關鍵台詞的速記,也可以是拍攝手法、視點、服裝等任何因素。有經驗的影評寫作者有一套獨有的速記技巧,特殊標記、縮寫……唯一的要求是自己看的懂。
想要寫出好的電影評論一定要多看幾遍電影,至少看兩遍。理想狀態是第一次觀看時,只記下電影中即刻便能打動你的內容。第二次觀看的時候,應該細致而詳細的記錄筆記。電影結束後應該馬上整理筆記,將速記的內容充實,整理出整體的邏輯脈絡。
從本質上講,影評是議論文,質疑影像提出問題引出主題,整理筆記再次觀影確定分論點,最後通過筆記整理、背景分型、反復提問等方式,將影片中的可用元素導向主題充當論據。
02、電影相關的知識
電影是最年輕的藝術形式之一,它吸收了很多傳統藝術的結構和形式。評寫電影需要使用其他文學和視覺藝術的評論詞彙,我們常用的有三種:敘事、角色和視點。
敘事
敘事電影可以被分為不同的部分:
故事:所有呈現給我們的事件或我們可以推斷出的事件。
情節:以某種形式或結構對一系列事件的安排或構建。
敘事:根據某個特定情感的、身體的或智力的干點來組織情節的視角。
《如何寫影評》中以描繪拿破崙人生的電影舉例,他的人生是不變的,出生、童年、權利上升,打仗,法國大革命,厄爾巴島的流放。但是不同電影選取不同個側重點,通過不同的敘事形式可以描繪出不同的故事。
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確定一部電影的敘事方式。這部電影是敘事性電影嗎?如果不是,它是什麼?故事是按照時間順序來講述的嗎?情節是按照什麼方式展開的?採用這種方式的原因是什麼?等等。沒有誰能經受打破砂鍋式的提問,幾個或十幾個問題之後,你便可以看是影片的本質。
角色集中了人物的行為和電影主題,是電影分析的主角。以《燃燒女子的肖像》為例,劇中主角有兩個:女畫家和富家小姐,主要配角也有兩個:女僕和富家小姐的母親,是什麼讓她們產生了關聯?富家小姐的母親希望她可以嫁給米蘭的求婚者,依據習俗她需要預先送去一幅肖像畫,若對方滿意就會向她提親。慣常操作中,富家小姐是那一點波瀾,她不願意接受這種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反抗方式是拒絕畫像。一幅畫像將幾個毫無關聯的人聯系起來,同時給這個故事加上了時間限制。如此分析,整個故事就鮮活起來了。
視點,廣義上指的看的位置,及暗示視點決定所見之事的方式。狹義上講,視點是有形的。簡單的說就是看問題的視角,去海邊看日出時我們傾向於選擇最佳觀測點,就是這個道理。更深入一點,看電影時的心理狀態以及主觀偏見也會影響所見事物,徐志摩在粉絲眼中是再別康橋的才子,在我眼中是傷害了張幼儀的渣男。
電影是一種「看的方式」,它的視點取決於導演希望傳達的內容,一般的有兩個原則來討論視點:
觀察攝影機在什麼時候和怎樣創造出了一個角色的視點。
注意故事主要是從一個客觀視點發出進行講述的,可還是從某人的主觀理解而來。
除此之外,演員的服飾妝容,光和影的設置,鏡頭角度長短,聲音的表達,影片的剪輯…都是非常重要的,篇幅有限我就不展開介紹了,這方面我選了《認識電影(插圖第11版)》作為入門書籍,有機會再寫書評介紹。
03、如何改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個萬能法則,放在這里依然適用。檢查時需要注意,邏輯、主題句以及論點。需要確認整篇文章邏輯通順,每個分論點都在支撐主論點且是層層遞進的關系;同時確認每個論據都在充實和論證論點,而不是簡單的假大空的出言維護。確認每一段都有一個主題句,整篇文章的主題句聯在一起可以清晰表達論點。
然後回頭重新看首段和結尾。於任何類型的文章首段都是極為重要的,它要有趣吸引讀者同時還要引出下文,服務於論點。結尾可以簡單的做個總結,歸納全文但這樣很難出彩,比較好的方法是升華,順著分論點的意思層層升入結尾處將全文上升一個高度。
接下來再通讀全文,確保句子簡潔有力,無錯別字。
最後一步,返回來確認標題。標題應該足夠大,以暗示主旨;同時要足夠具體,以求吸引讀者,最好可以帶點矛盾沖突。比方公眾號反褲衩陣地的文章題目,「生而為人,默默自毀」、「謝謝你,終於出軌了」、「離婚的時候,我比結婚還高興」、「讀完這本書,我找到活下去的勇氣」,滿足上了上面提到的所有要求。
能否寫好一篇影評,和一個人的藝術感覺、電影知識的積累和文字表達能力三個方面有關。藝術感受可以通過大量觀影和寫影評提升,電影知識需要系統學習,有很多書籍和課程可供選擇,文字表達可以通過多寫多思多讀來提升。
總結一下,寫出一篇合格的影評有9個步驟:
做好觀影前准備。提前設問,了解背景。
認真看電影和做筆記。
將問題導向一個易於著手的論題。論題不要太大,大了,寬泛,3千字說不明白。
確定主題之後再看一遍電影,確認分論點和論據。
理清論點。好的文章一般從爭議性不強大的主題點出發,再發展到風格和技術等較為復雜的點。
列提綱。(寫過自己找)
開始動筆。
寫的過程中繼續思考主題,擴展想法。
修改。
如果說看電影和理解電影是我們觀影的樂趣之一,評寫和解釋應當是另一種令人激動的享受。 《如何寫影評》可以作為一本教科書使用,書中有很多優秀習慣,將自己的習作與之對比,取長補短。
希望對您有幫助,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