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使用pr進行視頻剪輯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1.Ctrl+D :給視頻或圖片添加默認轉場
2.ctrl+shift+D :給音頻添加轉場
3. 空格和回車鍵:預覽視頻,空格鍵是在任意位置播放視頻進行預覽,而回
車鍵會從時間線起始位置開始播放,如果有打入出點,則是在入出點之間播放。
4.Shift+i:跳轉到入點 ;Shift+o:跳轉到出點
5. 上下游標鍵:跳轉到上一個或者下一個剪輯點;左右游標鍵:時間線指針
逐幀移動
6.Shift+ 左右游標鍵:時間線指針以 5 幀移動
7.M:添加標記,時間線標記,添加的標記會出現在時間線上
8.Shift+m:跳轉到下一個標記點;Ctrl+Shift+M:跳轉到上一個標記點
9.Ctrl+Shift+K: 剪開所有軌道
10.Alt+拖拽視頻:會自動復制一份視頻(包含音頻)。按住Alt之後,選中音頻,
則音頻復制,選中視頻,則視頻復制,如果要同時復制視頻和音頻,則要先選中,
然後再按 Alt 鍵進行拖拽。
11.F(或雙擊時間線上的視頻):匹配幀 ,可以迅速找到時間線上素材在素
材庫對應引用的一幀畫面。
12.Shift+R:反向匹配幀 ,F 鍵匹配幀的反向操作,即從時間線找到素材監視
器里現的畫面。
13. 時間軸縮放:Alt+ 滑鼠滾輪(+ - ) 。注意 +- 不是小鍵盤區域的 而
是大鍵盤區域的。 鍵比較實用,推薦。
14.Shift+Delete:波紋刪除
15. 分號鍵:刪除入出點之間的視頻;引號鍵:波紋刪除入出點的視頻
16.Ctrl+Alt+V:批量粘貼屬性。選中時間線上的一段素材,Ctrl+c 復制,
選中其他幾段素材,然後 Ctrl+Alt+V , 就可以把所有效果粘貼到這幾個素材
上面了。
17. 逗號:素材庫監視器里的素材迅速插入到時間線(如果有入出點,則會
插入到入出點之間)
18.Ctrl+ 滑鼠拖動:兩個視頻互換位置。
19.Alt+ 從素材庫拖動視頻到時間線:可以替換時間線的視頻
20. 右鍵 - 縮放為幀大小(也可在首選項中設置) : 視頻會自動鋪滿窗口
❷ 情景和場景的區別是什麼
1. 定義區分:場景通常指戲劇、電影中的具體場面,也可以泛指任何情景。例如,描述一場熱火朝天的勞動就是一個場景。而情景則更多指涉情感與景色的結合,或者是指具體的情形和情況。
2. 用法區分:場景可以作為賓語使用,如「這一幕的場景」;也可以作為主語,如「場景安排得不太合理」。情景則通常用於描述生活中的某個具體場景,可能是美麗的風景或者是具體的物體,它取決於所描述的主體。
3. 內涵區分:情景較為單一,通常指的是時間和空間中的具體情形,具有相對穩定的靜態性,如背景和產生條件。而場景則更為復雜和豐富,它不僅包括背景和產生條件,還包括情形的發展經過,具有明顯的動態過程性。
(2)如何使電影鏡頭跳轉連續擴展閱讀:
- 場景在影視劇中指的是在特定時間和空間內發生的一定任務行動或人物關系所構成的具體生活畫面。它是劇情內容的具體發展過程中階段性橫向展示。簡單來說,是一組在單獨地點連續拍攝的鏡頭。
- 在現實生活中,場景也指電影或其他作品中特定的情景,如拍攝地點。
- 在FLASH等動畫製作中,場景的概念類似,指的是電影中的不同部分,每個場景可能包含不同的對象和動作。通過場景的跳轉,可以實現動畫的連貫性。
❸ 影片剪輯的編輯技巧有哪些
1、影片剪輯的編輯技巧——跳過剪輯
在剪輯技術中,跳剪是將同一鏡頭拼接在一起,通常用來表現時間的流逝,所以這種技術在蒙太奇中經常使用。
跳投也可以用於關鍵情節和投籃,以增加投籃的緊迫性。
2、影片剪輯的編輯技巧——比賽視頻
兩個匹配剪輯鏈接的鏡頭通常表現相同或有相似的組成。匹配的剪輯經常被誤認為跳過剪輯,但它們是不同的。
匹配的剪輯也經常被用作過渡,因為圖像有跳躍運動,從一個場景跳到另一個,這在視覺上創造了一個很酷的過渡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匹配的剪輯不僅可以在視覺上使用,還可以在有對話或引線的場景中使用。
3、影片剪輯的編輯技巧——漸入/漸退編輯
在電影的過渡通常是一個最簡單的剪輯技術的電影剪輯,與淡出和淡出剪輯視覺顯示在鏡頭的模糊到全黑。
4、影片剪輯的編輯技巧——覆蓋編輯
將一個快照添加到另一個快照稱為覆蓋編輯。疊加剪輯更像蒙太奇剪輯,也像跳轉剪輯,它們也可以顯示時間的流逝。
除了疊加不同的鏡頭,同樣的鏡頭也可以疊加。
以上就是影片剪輯的編輯技巧的全部內容了,這些概念對於使您的影視後期作品變得更加出色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如果您對此類項目有興趣,可以關注我們影視後期的其他內容,如果想知道更多影片剪輯的相關知識及技巧等,可以點擊本站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❹ 截然不同的截意——關於剪輯藝術的探究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剪輯」這個詞,無論是電影、電視劇、MV,抑或是自己製作的短視頻,都離不開剪輯這個環節。剪輯的藝術韻味,不僅來源於其獨特的技術手法,更在於其所蘊含的深層次的文化內涵。
說起剪輯的起源,或許要追溯到無聲電影時期。那時,電影沒有音效和台詞,演員們的表演只能通過肢體語言傳達情感,而剪輯則是使得故事得以順暢傳達的重要手段。一旦進入有聲電影時代,電影的語言和表現方式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剪輯的功能也因此得到了升華。
剪輯的意義,不僅體現在故事情節的呈現上,還出現在對主題的突出、人物性格的刻畫、氣氛氛圍的烘托等方面。通過剪輯手法,調整畫面速度、鏡頭跳轉、音樂延時,甚至可能是改變音效等,製造出各種不同的效果,極大的拓展了電影藝術語言的表現范疇,也為電影帶去了更多的美感和思考。
在新媒體時代,隨著短視頻的興起,剪輯技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掌握和運用。短視頻的語言,與電影完全不同,它善於利用「快速」和「吸引力」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剪輯手法的運用更是得到了重點關注。在短短幾分鍾內,通過多種手法來表現故事的起伏、情感的襲來,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也向觀眾傳遞了情感和價值觀。
當然,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剪輯也有其專業性和科學性。剪輯需要考慮如何合理地融入音樂和畫面中,如何通過音樂的力量來調動觀眾的情緒;需要考慮如何處理拍攝鏡頭的轉變,如何根據各個鏡頭的角度和組合,將故事或者情感展現得更加淋漓盡致;還需要考慮如何在節奏、節拍上進行控制,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結語:剪輯藝術不僅充滿了無限的想像力,還有巧妙的技術操作和深思熟慮的文化內涵,這是一門不斷進化和研究的藝術形式。希望大家對這門藝術能夠有所了解和欣賞,更加重視這樣美妙的創作方式。
❺ 電影鏡頭的時空跳轉,是不是一個鏡頭反復出現了2次在不同的地方,還是指過去的事情描述突然跳到現在
鏡頭語言————我們通常可經由攝影機所拍攝出來的畫面看出拍攝者的意圖,因為可從它拍攝的主題及畫面的變化, 去感受拍攝者透過鏡頭所要表達的內容,這就是所謂『我的鏡頭會說話』,也就是一般所講的『鏡頭語言』。 而大部份的入門者還是在嬰兒『學講話的階段』,所以無法透過『言語』很清楚的表達他想說的話, 甚至於顛三倒四語焉不詳,更甚至語無倫次令人摸不著頭緒。所以你只要把『鏡頭語言』搞懂, 你就能『言之有物,暢所欲言』,三言兩語的把你要表達的事情說得凊凊楚楚,不再讓人有不知所雲的感覺。以上用『語言』當做比喻,來說明攝影就像在講話,用詞美不美倒是其次,要讓人聽得懂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要透過鏡頭來表達一件事件,讓別人很輕易的就可看出你的影片到底在表達什麼, 例如你拍攝一個中正紀念堂的大門,大家只要一看到這畫面馬上就可以了解, 而有的人就是怕你沒印象,左邊拍一次右邊再拍一次,這就好像得了老年痴呆症的老先生, 一直在你耳邊一直重覆著同樣一件事,你說煩不煩? 還有許多人在拍攝靜物時,如花朵、器皿、圖畫等,畫面雖美但不很生動的主題,鏡頭卻停滯很久, 這就好像明明三言兩語可表達清楚的事情,卻用了長篇大論來說明,當然你會沒有耐心再聽下去。 同樣的在影像的世界裡,雖然和平常講話的表達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 所以你在拍攝時把它幻想成你在說故事,如此一來就不會腦袋空空,不知道要拍些什麼畫面及內容。
《亂》---鏡頭語言的顛覆
看完黑澤明的電影《亂》,我壓抑得長久呼吸困難,雖然這部改變自莎士比亞《李爾王》的悲劇我早已熟知,但當結局到來,我仍心似刀絞。
情感如此強烈,鏡頭卻如此冷靜,冷靜得讓我無法承受!
《亂》的鏡頭,顛覆了我以前所學習的那些語言法則。
片子中的鏡頭幾乎全部是遠景和全鏡,象老人的一雙智慧的眼睛,遠遠的、平靜的注視著故事的發生。人性中的欺騙、狹隘、自私等醜陋的一面,都赤裸裸暴露在這種寬容的注視之下。
在我們的經驗當中,人物情感迸發的時候,要用特寫來強調表現,既表達人物分明的情緒,也含蓄地表達導演的主觀感情,讓觀眾也達到一種情感的統一。
《亂》沒有。
幾乎找不到一個中景,更別說特寫。
看不到演員的表情,讓你感到,悲劇正在鏡頭前上演,陰郁的內心卻隱藏在生活之下。
在我們的經驗當中,故事發展到高潮的時候,一定要通過鏡頭的剪接率和景別的跳躍等手段來創造出緊張節奏,達到內在節奏與外在節奏的統一。
《亂》沒有。
永遠平視的長鏡頭,人物運動緩慢,鏡頭幾乎沒有外部運動,其景別也決定了沒有景別的跳躍。
即使是表現殘酷、壯烈的戰爭場面,仍然是長鏡頭、固定鏡頭、遠景、全景。
如此緩慢而平靜的述說。
這樣的鏡頭語言,造成觀眾心理的強烈反差,讓我難以通過鏡頭去發泄情緒而一再壓抑,然後一再積累。
最後,當勝利到來,三太子卻被冷箭射中,死在老王懷里時,死裡逃生的老王放聲痛哭。
悲劇達到最高潮,鏡頭仍然冷靜地遠遠注視。
看不到老王的表情,只聽見悲痛的號啕。
此時,積累已久的情感在冷靜的鏡頭下終於爆發,我無法哭泣,卻幾乎因為呼吸困難而昏過去。
把一切鏡頭的、剪接的技巧降至最低,屏棄外在的表現,一切都讓位給故事,讓位給情感,讓位給觀眾內心深處的思考。
鏡頭組接的一般規律和方法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什麼影視節目,都是由一系列的鏡頭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組接起來的。這些鏡頭所以能夠延續下來,使觀眾能從影片中看出它們融合為一個完整的統一體,那是因為鏡頭的發展和變化要服從一定的規律,這些規律我們將在下面的內容里做詳細的敘述。
(1)鏡頭的組接必須符合觀眾的思想方式和影視表現規律
鏡頭的組接要符合生活的邏輯、思維的邏輯。不符合邏輯觀眾就看不懂。做影視節目要表達的主題與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確,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確定根據觀眾的心理要求,即思維邏輯選用哪些鏡頭,怎麼樣將它們組合在一起。
(2)景別的變化要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
一般來說,拍攝一個場面的時候,「景」的發展不宜過分劇烈,否則就不容易連接起來。相反,「景」的變化不大,同時拍攝角度變換亦不大,拍出的鏡頭也不容易組接。由於以上的原因我們在拍攝的時候「景」的發展變化需要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循序漸進地變換不同視覺距離的鏡頭,可以造成順暢的連接,形成了各種蒙太奇句型。
·前進式句型:這種敘述句型是指景物由遠景、全景向近景、特寫過渡。用來表現由低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緒和劇情的發展。
·後退式句型:這種敘述句型是由近到遠,表示有高昂到低沉、壓抑的情緒,在影片中表現由細節到擴展到全部。
·環行句型:是把前進式和後退式的句子結合在一起使用。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再由特寫——近景——中景——遠景,或者我們也可反過來運用。表現情緒由低沉到高昂,再由高昂轉向低沉。這類的句型一般在影視故事片中較為常用。
在鏡頭組接的時候,如果遇到同一機位,同景別又是同一主體的畫面是不能組接的。因為這樣拍攝出來的鏡頭景物變化小,一副副畫面看起來雷同,接在一起好像同一鏡頭不停地重復。在另一方面這種機位、景物變化不大的兩個鏡頭接在一起,只要畫面中的景物稍有一變化,就會在人的視覺中產生跳動或者好像一個長鏡頭斷了好多次,有「拉洋片」、「走馬燈」的感覺,破壞了畫面的連續性。
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況,除了把這些鏡頭從頭開始重拍以外(這對於鏡頭量少的節目片可以解決問題),對於其他同機位、同景物的時間持續長的影視片來說,採用重拍的方法就顯得浪費時間和財力了。最好的辦法是採用過渡鏡頭。如從不同角度拍攝再組接,穿插字幕過渡,讓表演者的位置,動作變化後再組接。這樣組接後的畫面就不會產生跳動、斷續和錯位的感覺。
(3)鏡頭組接中的拍攝方向,軸線規律
主體物在進出畫面時,我們拍攝需要注意拍攝的總方向,從軸線一側拍,否則兩個畫面接在一起主體物就要「撞車」。
所謂的「軸線規律」是指拍攝的畫面是否有「跳軸」現象。在拍攝的時候,如果拍攝機的位置始終在主體運動軸線的同一側,那麼構成畫面的運動方向、放置方向都是一致的,否則應是「跳軸」了,跳軸的畫面除了特殊的需要以外是無法組接的。
(4)鏡頭組接要遵循「動從動」、「靜接靜」的規律
如果畫面中同一主體或不同主體的動作是連貫的,可以動作接動作,達到順暢,簡潔過渡的目的,我們簡稱為「動接動」。如果兩個畫面中的主體運動是不連貫的,或者它們中間有停頓時,那麼這兩個鏡頭的組接,必須在前一個畫面主體做完一個完整動作停下來後,接上一個從靜止到開始的運動鏡頭,這就是「靜接靜」。「靜接靜」組接時,前一個鏡頭結尾停止的片刻叫「落幅」,後一鏡頭運動前靜止的片刻叫做「起幅」,起幅與落幅時間間隔大約為一二秒鍾。運動鏡頭和固定鏡頭組接,同樣需要遵循這個規律。如果一個固定鏡頭要接一個搖鏡頭,則搖鏡頭開始要有起幅;相反一個搖鏡頭接一個固定鏡頭,那麼搖鏡頭要有「落幅」,否則畫面就會給人一種跳動的視覺感。為了特殊效果,也有靜接動或動接靜的鏡頭。
(5)鏡頭組接的時間長度
我們在拍攝影視節目的時候,每個鏡頭的停滯時間長短,首先是根據要表達的內容難易程度,觀眾的接受能力來決定的,其次還要考慮到畫面構圖等因素。如由於畫面選擇景物不同,包含在畫面的內容也不同。遠景中景等鏡頭大的畫麵包含的內容較多,觀眾需要看清楚這些畫面上的內容,所需要的時間就相對長些,而對於近景,特寫等鏡頭小的畫面,所包含的內容較少,觀眾只需要短時間即可看清,所以畫面停留時間可短些。
另外,一幅或者一組畫面中的其他因素,也對畫面長短直到制約作用。如同一個畫面亮度大的部分比亮度暗的部分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因此如果該幅畫面要表現亮的部分時,長度應該短些,如果要表現暗部分的時候,則長度則應該長一些。在同一幅畫面中,動的部分比靜的部分先引起人們的視覺注意。因此如果重點要表現動的部分時,畫面要短些;表現靜的部分時,則畫面持續長度應該稍微長一些。
(6)鏡頭組接的影調色彩的統一
影調是指以黑的畫面而言。黑的畫面上的景物,不論原來是什麼顏色,都是由許多深淺不同的黑白層次組成軟硬不同的影調來表現的。對於彩色畫面來說,除了一個影調問題還有一個色彩問題。無論是黑白還是彩色畫面組接都應該保持影調色彩的一致性。如果把明暗或者色彩對比強烈的兩個鏡頭組接在一起(除了特殊的需要外),就會使人感到生硬和不連貫,影響內容通暢表達。
(7)鏡頭組接節奏
影視節目的題材、樣式、風格以及情節的環境氣氛、人物的情緒、情節的起伏跌宕等是影視節目節奏的總依據。影片節奏除了通過演員的表演、鏡頭的轉換和運動、音樂的配合、場景的時間空間變化等因素體現以外,還需要運用組接手段,嚴格掌握鏡頭的尺寸和數量。整理調整鏡頭順序,刪除多餘的枝節才能完成。也可以說,組接節奏是教學片總節奏的最後一個組成部分。
處理影片節目的任何一個情節或一組畫面,都要從影片表達的內容出發來處理節奏問題。如果在一個寧靜祥和的環境里用了快節奏的鏡頭轉換,就會使得觀眾覺得突兀跳躍,心理難以接受。然而在一些節奏強烈,激盪人心的場面中,就應該考慮到種種沖擊因素,使鏡頭的變化速率與青年觀眾的心理要求一致,以增強青年觀眾的激動情緒達到吸引和模仿的目的。
(8)鏡頭的組接方法
鏡頭畫面的組接除了採用光學原理的手段以外,還可以通過銜接規律,使鏡頭之間直接切換,使情節更加自然順暢,以下我們介紹幾種有效的組接方法。
·連接組接:相連的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一系列鏡頭表現同一主體的動作。
·隊列組接:相連鏡頭但不是同一主體的組接,由於主體的變化,下一個鏡頭主體的出現,觀眾會聯想到上下畫面的關系,起到呼應、對比、隱喻烘托的作用。往往能夠創造性的揭示出一種新的含義。
·黑白格的組接:為造成一種特殊的視覺效果,如閃電、爆炸、照相館中的閃光燈效果等。組接的時候,我們可以將所需要的閃亮部分用白色畫格代替,在表現各種車輛相接的瞬間組接若干黑色畫格,或者在合適的時候採用黑白相間畫格交*,有助於加強影片的節奏、渲染氣氛、增強懸念。
·兩級鏡頭組接:是又特寫鏡頭直接跳切到全景鏡頭或者從全景鏡頭直接切換到特寫鏡頭的組接方式。這種方法能使情節的發展在動中轉靜或者在靜中變動,給觀眾的直感極強,節奏上形成突如其來的變化,產生特殊的視覺和心理效果。
·閃回鏡頭組接:用閃回鏡頭,如插入人物回想往事的鏡頭,這種組接技巧可以用來揭示人物的內心變化。
·同鏡頭分析:將同一個鏡頭分別在幾個地方使用。運用該種組接技巧的時候,往往是處於這樣的考慮:或者是因為所需要的畫面素材不夠;或者是有意重復某一鏡頭,用來表現某一人物的青絲和追憶;或者是為了強調某一畫面所特有的象徵性的含義以印發觀眾的思考;或者還是為了造成首尾相互接應,從而達到藝術結構上給人一完整而嚴謹的感覺。
·拼接:有些時候,我們在戶外拍攝雖然多次,拍攝的時間也相當長,但可以用的鏡頭卻是很短,達不到我們所需要的長度和節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同樣或相似內容的鏡頭的話,我們就可以把它們當中可用的部分組接,以達到節目畫面必須的長度。
·插入鏡頭組接:在一個鏡頭中間切換,插入另一個表現不同主體的鏡頭。如一個人正在馬路上走著或者坐在汽車里向外看,突然插入一個代表人物主觀視線的鏡頭(主觀鏡頭),以表現該人物意外的看到了什麼和直觀感想和引起聯想的鏡頭。
·動作組接:藉助人物、動物、交通工具等等動作和動勢的可銜接性以及動作的連貫性相似性,作為鏡頭的轉換手段。
·特寫鏡頭組接:上個鏡頭以某一人物的某一局部(頭或眼睛)或某個物件的特寫畫面結束,然後從這一特寫畫面開始,逐漸擴大視野,以展示另一情節的環境。目的是為了在觀眾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人的表情或者某一事物的時候,在不知不覺中就轉換了場景和敘述內容,而不使人產生陡然跳動的不適合之感覺。
·景物鏡頭的組接:在兩個鏡頭之間藉助景物鏡頭作為過度,其中有以景為主,物為陪襯的鏡頭,可以展示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景物風貌,也表示時間和季節的變換,又是以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在另一方面,是以物為主,景為陪襯的鏡頭,這種鏡頭往往作為鏡頭轉換的手段。
·聲音轉場:用解說詞轉場,這個技巧一般在科教片中比較常見。用畫外音和畫內音互相交替轉場,像一些電話場景的表現。此外,還有利用歌唱來實現轉場的效果,並且利用各種內容換景。
·多屏畫面轉場:這種技巧有多畫屏、多畫面、多畫格和多銀幕等多種叫法,是近代影片影視藝術的新手法。把銀幕或者屏幕一分為多,可以使雙重或多重的情節齊頭並進,大大的壓縮了時間。如在電話場景中,打電話時,兩邊的人都有了,打完電話,打電話的人戲沒有了,但接電話人的戲開始了。
鏡頭的組接技法是多種多樣瓣,按照創作者的意圖,根據情節的內容和需要而創造,也沒有具體的規定和限制。我們在具體的後期編輯中,可以盡量地根據情況發揮,但不要脫離實際的情況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