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覺得一部電影質量好壞是票房決定的嗎
票房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更多的是投資與回報比還有演員的演技與劇情等方面。
如何判斷影片的好壞呢?
1、製作成本:
我們都知道一部電影想要回本的話,大概需要的票房是投資的3倍左右,打個比方,《斬毒行動》這部影片投資是1.6個億,那麼它的回本票房大概需要5.4個億左右。一部電影成本越高,回本壓力越大,利潤空間就壓縮的越小,所以選擇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必須第一看成本,成本是越低越好,最好不要超過兩億,這樣電影的回本壓力就會小。
5、宣發團隊:
宣發就是電影、電視劇的宣傳、發行。宣發包括宣傳和發行,兩方面都是單獨展開工作的,也有的影視單位都做!宣傳就是為一部影片宣傳影片的知名度、口碑度、話題性以及對接出品方版權份額。
2. 怎麼評價一部電影是不是好電影
我覺得評價一部電影的好壞還是要看票房和觀眾的反映。好電影的最大價值是娛樂。電影被發明當初,電影就是娛樂的載體,默片時代人們看一輛火車在銀幕上駛過,都能看得津津有味,那是因為畫面帶來了新奇和神秘的感覺。直到現在,仍然可以用新奇和神秘這兩個關鍵詞來衡量一部電影是否具備娛樂價值。《速度與激情》系列是商業娛樂大片,在一些觀眾看來不是好電影,但它能夠帶來新奇感,比如賽車場面的創意性,以及車手對汽車功能的極限利用。能滿足觀眾感官與獵奇心理的,就是好電影.莫過於能一瞬間抨擊你的心靈的某個電影的瞬間,其實他不能純粹的一味地從技術或票房的角度來評判,他是一份感動一種情懷。
「金雞獎」和「百花獎」是中國電影的兩個最高獎項,一個是專家評選,一個來源於群眾。但近年來對這兩個獎項的評選一直存在爭議,其中又以"金雞獎評選與市場脫節"最受詬病。許多電影人認為:拍電影是為了觀眾,這是一種職業精神。
3.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國際市場》
《國際市場》是韓國電影中的一部成熟之作,它講述了一個家庭在戰爭背景下的顛沛流離,包含了對戰爭、家庭信仰和生活執著的描繪,體現了韓國電影的獨特之處。
此片是感人至深的商業大片,它以細膩的情感,宏大敘事與精彩瞬間結合,將觀眾引入角色情感框架,引起共鳴,超越國界。韓國電影在敘事、故事和敘事邏輯上成熟而獨到,能將小故事與大背景相結合,讓觀眾在細微處更好地理解宏大敘事,這是國產電影所缺乏的。
《國際市場》展示了韓國電影在敘事上的高明之處,宏大敘事中穿插小故事,消解觀眾對於宏大敘事的疲勞,而細微故事中配以宏大背景板,則能顛覆觀眾對於宏大敘事的認知。韓國電影的敘事手法與好萊塢大片同屬一流,得益於韓國創作者對於好萊塢體系的深度學習。
相比之下,國產電影往往僅追求表面,忽視內在質量。在追求商業化的道路上迷失了自我,忽視了電影的敘事邏輯和製作流程。韓國電影的成功在於深入學習好萊塢體系,而國產電影在藝術片領域追求歐洲電影風格,忽略了商業片的質量提升。
電影不僅是藝術,也是宣傳工具。《國際市場》從不同角度解構朝鮮戰爭,完成了一次有效的宣傳。這引發了國內電影市場的反思,歷史作品的製作質量遠不及歪曲歷史的作品,創作者們在市場中的行為是否僅僅是為了圈錢?這需要創作者深思。
國產電影需要借鑒韓國電影的成功經驗,深入學習敘事邏輯和製作流程,提升電影質量和藝術表現,而非僅僅追求表面的商業成功。電影創作應以高質量的故事情節和深思熟慮的敘事為基石,而非僅依賴市場泡沫和圈錢。
4. 你認為中國電影(內地電影)的優勢在哪裡在哪些方面應該改進
優勢:
一,市場。中國人口眾多,一般的電影作點廣告、宣傳都會有所回報。
二,國有電影廠。比如說長春電影製造廠,曾經深深地影響了幾代人的生長。
三,五千年的文化和十幾億的同胞,造就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傳說。這也為中國電影提供了許多素材。
應該改進:
一,電影的內涵及其寓意。虛無、空洞、凌亂,這樣的電影不僅影響導演和演員的聲譽,更是傷害了人民的視聽神經。應該拍一些能震撼我們心靈和反映社會問題的電影。
二,導演。好電影需要好演員,也要有好導演。國內有許多好演員,但好導演就很少了。象張藝謀八、九十年還能拍出一些象《活著》、《大紅燈籠高高掛》等等優秀作品,可惜快廢了。
三,過度地追求市場。大量的廣告,高規格的排場,恢弘華麗的大場面,這些都不能掩飾他們的目的:讓觀眾掏錢!這就造成了目前國內電影「多而不精」、場面好看但寓意缺乏的局面。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