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花樣年華的電影製作
古典文化氣息
《花樣年華》最能反映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特質——昏暗的街燈、古樸的留聲機、女人們身上的旗袍,而尤以張曼玉的旗袍為最。影片中女主角更換了二十幾身旗袍,令人眩目的旗袍秀使得一代影後時而憂郁、時而雍容、時而悲傷、時而大度,每一件旗袍都展現出女主人不同的心境。
在幽暗的燈光下,當女主角不斷變換著旗袍的顏色和款式時,人們彷彿看到東方的古典氣質綻放。王家衛確是一位塑造人物的高手,雖然張曼玉更換這么多旗袍,但觀眾並不覺得多餘或累贅,反而張曼玉修長的身姿和走路自然搖擺的身線頗具民國女子纖瘦柔和的特質,為影片自然營造出那個年代的氛圍。
蘇麗珍三部曲
王家衛先後導演的三部作品《阿飛正傳》、《花樣年華》和《2046》被影迷命名為「蘇麗珍三部曲」,《阿飛正傳》是蘇麗珍的前世、《花樣年華》是蘇麗珍的今生、《2046》是蘇麗珍的來世,張曼玉在影片中均叫「蘇麗珍」,而三部影片在劇情發展的時間和表達的情緒上均有內在聯系。
《阿飛正傳》中的張曼玉還有點嬰兒肥,樣貌清秀,有著少女之美。《花樣年華》中的蘇麗珍變成了少婦,溫柔雍容,卻依然得不到自己所愛。到了《2046》,一個個出現在周慕雲身邊的女人都不是真正的蘇麗珍,而是《花樣年華》里蘇麗珍的化身:張曼玉的蘇麗珍形象先後三次在劇中短暫浮現,總共才一分鍾戲,卻不斷提醒著周慕雲真正想念的人。三部曲中的男主角也有著相似的繼承性,《阿飛正傳》中的旭仔(張國榮飾)放盪不羈,耍弄了蘇麗珍卻像「無腳鳥」一樣永遠不回頭、不停歇。片尾另個阿飛——梁朝偉的出現則成為《花樣年華》的引子,影片中2046號房間、武俠小說等細節又為《2046》埋下伏筆。 電影名稱來源
中文片名《花樣年華》源自20世紀40年代一代歌後周璇的名曲《花樣的年華》,王家衛選用了《花樣的年華》為本片插曲,舊上海的唱腔為影片增添了復古文藝色彩。 英文片名《In the Mood for Love》源自20世紀30年代的著名英文歌曲「I'm in the Mood for Love」,美國抒情爵士歌手Nat King Cole曾演唱此曲。王家衛還選用了Nat King Cole的西班牙語歌曲《Quizas,Quizas,Quizas》為本片插曲。Quizas意為Perhaps,即「或許」。
電影結尾插入戴高樂將軍新聞影像緣由
《花樣年華》劇情始於1962年的香港,終於1966年的柬埔寨。1966年是個歷史的轉折點。與香港有著密切關系的中國內地於1966年開始文革,與香港有著同樣殖民歷史的柬埔寨於1966年迎來戴高樂將軍,象徵著柬埔寨殖民歷史的結束。而在即將到來的1967年,香港發生了「六七暴動」,英國由此改變了治理這個殖民地的方式。那些在20世紀40年代從內地遷居到香港的移民渡過了20年安穩日子後,在1966年受到內外的巨大沖擊,不得不重新思考何去何從。王家衛把一個無果的愛情故事放在1966年結束,或許因為不想將其僅僅結束於愛情本身,而是置於更廣闊的時代背景中。這一點在《2046》中也有證實,比如周慕雲和白靈的約會片段,在寫小說期間電影給了幾秒鍾鏡頭於香港「六七暴動」。其實2046這個數字,除了是藏著周慕雲與蘇麗珍秘密的房間號碼,還是《中英聯合聲明》承諾香港五十年制度不變的結束年份。1966年,有些事情結束了,有些事情開始了,但「過去」是你不能改變的,「未來」是你不能不去面對的。周慕雲和蘇麗珍,註定被時代的洪流席捲,又忘不了各自的心事。
② 電影史上三大愛情悲劇
魂斷藍橋
導演:茂文·勒洛依
時間:1940年
主演:費雯·麗/羅伯特·泰勒
片長:109分鍾
國家:美國
劇情:
一次偶然的機會,芭蕾舞女演員瑪亞在滑鐵盧橋邂逅了高級軍官羅伊。由於戰爭的原因,兩人決定馬上結婚,但就在婚禮即將舉行的前一天晚上,羅伊接到命令,部隊當晚開拔。瑪亞無意中看到了羅伊的名字在陣亡名單中。此時羅伊的母親來看她,盡管這位貴夫人非常和藹可親,但此時的瑪亞已情緒混亂、言語無禮、不知所雲。為了維持生活,瑪亞和她的好友都淪為街頭應招女郎。羅伊並沒有死,他回來了。瑪亞的遭遇使她無法面對與羅伊的婚姻及羅伊家族的顯赫地位。她來到滑鐵盧橋,毫無畏懼地向一輛輛飛馳的軍車走去。
泰坦尼克號
中文片名:《泰坦尼克號》
英文片名:(Titanic)
導演:詹姆斯·卡梅倫James Cameron
時間:1997年 片長:194分鍾 國家:美國
主演: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凱特·溫絲萊特/凱茜·貝茨/格羅麗亞·斯圖爾特
劇情:
1985年,「泰坦尼克號」的沉船遺骸被發現。美國探險家洛維特在船艙里看見了一幅畫,102歲高齡的羅絲聲稱她就是畫中的少女,羅絲開始敘述她當年的故事。1912年4月10日,被稱為「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跡」的「泰坦尼克號」從英國的南安普頓出發駛往美國紐約。富家少女羅絲與母親及未婚夫卡爾一道上船,另一邊,不羈的少年畫家傑克靠在碼頭上的一場賭博贏到了船票。羅絲不願嫁給卡爾,打算投海自盡,被傑克抱住。很快,美麗活潑的羅絲與英俊開朗的傑克相愛了。慘絕人寰的悲劇發生了,泰坦尼克號與冰山相撞。傑克把生存的機會讓給了愛人羅絲,自己則在冰海中被凍死。老態龍鍾的羅絲講完這段愛情後,把那串價值連城的珠寶沉入海底,讓它陪著傑克和這段愛情長眠海底。
人鬼情未了
中文片名:《人鬼情未了》第六感生死戀
英文片名:(Ghost)
導演:傑里·朱克 Zucker Jerry
時間:1990年
主演:帕特里克·斯維茲/黛米·摩爾
片長:128分鍾
國家:美國
劇情:
薩姆與未婚妻美莉忙著結婚前的准備。一天晚上他們看戲歸來,受到了歹徒的搶劫。在搏鬥中薩姆中槍身亡,美莉悲痛欲絕。薩姆變成了一個幽靈,發現朋友卡爾是謀害他的主謀,目的是為了竊取銀行的巨款。如今卡爾又對美莉展開了追求。為了保護美莉,懲罰兇手,薩姆對卡爾展開了報復。完成了心願的薩姆終即將前往天堂。在消失之前,美莉終於見到了顯出身形的薩姆。兩人緊緊地相擁……
③ 電影《花樣年華》好在哪
每個天才導演在真正成為天才之前都是經過無數磨練的,與普通導演不同的是,他練手的作品都比一般人好很多倍。在華語電影中,王家衛絕對是另類。他的每一部電影都自成體系,每一個鏡頭、每一款色調、每一處燈光、每一句對白都深深地刻下「王家衛」三個字,成為無法模仿的品牌標記。
《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幾乎是王家衛的巔峰之作,之前的幾部電影似乎都是在為這部電影做鋪墊,打基礎。這部電影改編自劉以 的小說《對倒》,王家衛用一種模糊隱晦的講述方法將中年愛情表達的淋漓盡致。故事開篇就是蘇麗珍和周慕雲同時找房子,之後又同一天搬家,並由此做了鄰居。在整個故事中,王家衛故意隱去蘇麗珍的丈夫和周慕雲的妻子的正面形象,只是通過幾個背影和聲音來連接故事的發展。蘇麗珍和周慕雲本是因為丈夫和妻子出軌漸漸走到一起,當王家衛將他們設置成故事背景時,無疑在表達自己的一種愛情觀,所有的愛情都是命定的緣分,無論以什麼形式出現,在哪裡出現,都是必須出現的,它並不計較時間和場合。如同蘇麗珍和周慕雲,在愛人背叛後,以各自最狼狽、最痛苦的狀態彼此面對,在脆弱中尋求溫暖,後來漸漸產生情愫,一步步墜入感情的漩渦。
王家衛並沒有批判誰的愛情正確,誰的愛情錯誤,愛本身沒有對錯,盡管蘇麗珍一再強調「我們不會像他們一樣」,但她和周慕雲之間愛的本質在某種程度上依舊等同於陳先生和周太太之間的感情。因此,影片中絲毫沒有譴責兩個背叛婚姻的人。包括蘇麗珍的老闆何先生周旋在妻子和情人之間,也是用一種很正常的敘述方式在呈現,甚至通過蘇麗珍提醒何先生領帶的顏色變了來幫助何先生遮掩他的婚外情。
電影是講故事的藝術,但故事肯定是有主題的。王家衛用婚外情做背景故事,深刻講述了兩個失意的中年男女如何小心翼翼的一步步靠近愛情。他使用了很多道具來強化細節,如兩人第一次淋雨時,各自拿出一塊白手絹擦雨水;周先生的領帶;蘇麗珍的綉花拖鞋和皮包;她每天晚上買面的飯盒;周慕雲手裡時不時燃著的香煙;蘇麗珍公司的鍾表。這些雖然是不起眼的小物件,但它們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故事的情節發展。兩條同樣的領帶讓蘇麗珍發現丈夫出軌,兩個同樣款式的皮包讓周先生發現妻子的出軌,鍾表和飯盒代表了被遺棄女人的寂寞,香煙表達著一個被妻子欺騙的男人的落寞。導演處處用這些小細節傳遞情緒,勝於讓人物喋喋不休的講故事。只要人物開口,說的都是至關重要的潛台詞。如蘇麗珍發現丈夫出軌後,對周先生自言自語:兩個人在一起,單是自己做的好是不夠的。那種婚姻失敗後的懊惱與絕望展現的深刻而痛楚。電影結尾時,周先生問蘇麗珍: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又是含蓄的表達,明明是一句「我愛你」,非要藏著說,那個「愛」字始終壓在舌尖下,抵死說不出口。這才是對白的力量,用無形的回聲爆破出巨大的能量。
影片講述的1962年的香港,影片的色調從頭至尾都是昏暗的色澤。無論白天還是夜晚,使用了大量燈光做鋪墊。街角斑駁的牆壁映照在橘黃的路燈下,周先生和蘇麗珍邂逅,一個身影過去,一個身影走來,僅從他們的背影就能看出蝕骨的寂寞如何吞噬著他們的靈魂。色彩發生變化是在兩人知道背叛的事情後慢慢有了聯系,先是調查對質,然後是小心求證,後來則是大膽模擬,再後來,他們在無意識中用另一種情感代替了被拋棄的疼痛感。周先生搬到賓館2046房間,等待蘇麗珍前來赴約,蘇麗珍穿著一件紅色的風衣,賓館走廊特意用了紅色的窗簾,在這里,導演彷彿把紅色比喻成幸福的顏色,暗喻兩人在慢慢靠近幸福,或者說即將得到幸福。可惜,蘇麗珍猶猶豫豫,高跟鞋的蹬蹬聲上上下下,始終沒有勇氣走進2046房間。最終周先生送蘇麗珍離開,紅色的窗簾隨風擺動,預示著幸福如風般漸行漸遠。
在場景的設置上,導演也是用盡了心思。蘇麗珍和周先生好幾次在街道相遇,鏡頭都是通過窗戶的鐵柵欄進行拍攝,暗示著他們是身處牢籠的兩個人。第一次,兩人談論各自丈夫和妻子出軌的事,說明他們是處於道德的牢籠,不願做出他們認為不恥的事情。第二次,兩人不知不覺墜入愛河,周先生適逢下雨天表白,身後又是鐵柵欄,說明他們陷入愛情的牢籠,勉強掙扎,卻已找不到逃脫的出口。蘇麗珍一再強調:我們不會和他們一樣的。她用這句話畫地為牢,讓兩人都不得不忍受愛情的煎熬。
整部影片大量使用了隱喻,如果不細心體味,好多片段都會看得似是而非。如蘇麗珍最後帶的孩子是哪來的?兩人到底有沒有再次重逢。其實,在影片後半部分,某一夜,兩人同坐在一輛計程車上,蘇麗珍靠著周慕雲的肩膀,輕聲說:今晚我不想回家。這又個暗示,也是為後來打伏筆,庸生由此而來。至於庸生的名字,都在做暗示。周慕雲喜歡寫武俠小說,香港最好的武俠小說作家就是金庸和梁羽生,取兩者名字中各一字,暗暗告訴觀眾,這個叫庸生的孩子就是周慕雲和蘇麗珍的孩子。
影片的音樂也用到了極致。每次蘇麗珍晚上出去買面時,都用了爵士樂,本來是很高貴洋氣的音樂用在這里,反而襯托出一種寂寞凄涼的氣氛。這么美的女子,在花樣年華的歲月,卻被丈夫獨自丟在家裡,多麼可惜。即使這樣,導演都覺得烘托不夠,還要用《花樣的年華》做主題音樂,再次點題,含蓄的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意境。可以說,導演對待感情是大度的,他並沒有批判誰,也沒有包容誰。失去與得到,重逢與錯過,都是個人的因緣,而他,只是在為我們講述一個故事,一個有著花樣年華般的男人和女人彼此相愛卻無法相守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