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錢學森的觀後感作文300字
《錢學森》該電影主要講述的是錢學青年赴美、勵志求學、涉險回國、建功立業等一系列鮮為人知的曲折人生。那麼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錢學森電影觀後感300字,一起來看看吧。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300字
這是一部平鋪直敘的傳記式電影,你不可能指望有太多的驚喜,卻也不會想到平淡至此,開頭的2分鍾基本濃縮了整90分鍾的故事全部,可以直接跳到結尾反倒是結尾,用一部分真實的影像還原終點:Until death do us apart。蔣英被攙到錢老的遺體前,輕聲喚他,把臉貼在他的臉上,直接讓我掉下淚來。
給傳記性的電影打分是件尷尬的事情,不是說故事不好,而是這人的一生有太多值得圈點,背景又過於宏觀,無法濃縮在短短的電影里,處處是高潮,平鋪出來反倒失去了高潮。雖然鏡頭不斷在真實與戲劇的影像間穿插,想要盡可能給一個詳盡並真實的剖面,也醞釀了足夠豐沛的情緒,卻並不能叫人咀嚼出多少好味。
一直認為衡量一部好電影最重要的兩點:一是講好一個故事,二是成功地傳達出情感或價值觀。
從第一點上,有些貪多,試圖串講若干個好故事,於是每個故事只有幾句話,像流水賬一樣潦草。可是第二點卻做得很好,主旋律電影都這樣不是嗎?人們眼目所追尋之處,永遠也不缺乏精神與信念。
錢學森讀後感300字
讀了這本《錢學森》,我覺得錢學森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
在美國留學時,別人都嘲笑他,嘲笑中國。
但是他沒有服輸,他努力學習,最後他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讓那些人啞口無言。
在回國的路上他被美國關進了監獄、移民局抄了他的家,整天沒完沒了的折磨他,可是他仍然沒有服輸,沒有向美國低頭,想盡辦法讓中國知道他現在的情況。
最終,1955年10月,經過周恩來總理在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釋放11名在朝鮮戰爭中俘獲的美軍美國飛行員作為交換,1955年8月4日,錢學森收到了美國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回國願望終於得以實現了,這一天錢學森攜帶妻子蔣英和一雙幼小的兒女,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踏上返回祖國的旅途。
回到了祖國,再製造原子彈的時候,那是沒有計算機,怎麽辦?錢學森他們也沒有向困難服輸,他們用算盤一個一個的算。
最後,中國的原子彈、衛星也造出來了。
他的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錢學森電影觀後感
這樣的故事,這樣的人物,本是可以作成史詩的。
加州理工,馮卡門,噴氣式飛機,隨便拎出一個,都是世界航空史濃墨重彩的一筆;勒令遣返,無端扣押審查,戰俘交換,隨便抽出一個頭緒,就可見二戰結束後冷戰的漫天陰霾;國家領導人前的軍令狀,近乎白手起家建立航空工業,大漠深處的兩彈一星工程,隨便一個,都是這個國家成立之初如履薄冰的步伐。
激盪的歷史風雲慢慢遠去,留下一個中國男子的內心坎坷掙扎。一個秀麗杭州的聰敏孩童,庚子賠款留學的青年才俊,加州理工,全美也就是全世界航空屆的佼佼者。在追尋夢想的旅途上一路狂飆突進,知道突然而至審查迫害讓一切戛然而止。
而後,現代都市裡貴族西裝換做大漠深處中灰暗中山裝,連手插褲兜也換做以手撐腰。以前加州理工校園里那個上課不屑言語,一黑板一黑板書寫公式的嚴厲冷酷錢教授換作了聽不懂還會重新來一遍的錢院長。
面對豎立著的東風二號導彈,在心底里默念對美國同行的告白:這就是我種的蘋果樹。回國多年後面對美國受獎邀請時,以美國欠他一個道歉作為拒絕理由時,依然可見他那一身的傲氣,正如年輕的他向夫人求婚時,只說跟我走這么一句話。
B. 陳坤主演電影錢學森主題簡介
2009年秋,錢學森已近垂暮,總理親來探望。錢學森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教育制度的弊端,懇請總理能夠改
錢學森影片劇照(37張)
變現狀。時間追溯到1947年,蔣英接受錢學森的求婚,隨其赴美。
新中國的建立,使無數海外弟子看到祖國崛起的希望,他們紛紛歸國,投身於祖國的經濟軍事建設,錢學森正是其中一員。在這當中,以錢學森為首的尖端人才,卻受到美國政府的阻撓。但是如此,他們卻從未忘記報效祖國,時刻盼望著回到祖國,參加祖國建設。盡管在美國受到特工的監視,盡管被關進監獄,盡管不能再工作,錢學森都從未忘記回到祖國的懷抱。終於,在一系列斗爭之後,海外的拳拳赤子終於如願回到祖國。
在那個年代,原子彈、氫彈、導彈是一個國家國防力量的象徵,國防力量強大,國家就能在國際舞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否則,只能淪為軍事強國的附庸。在電影里,以錢學森為首的科技人才和艱苦奮斗的人民子弟兵,團結奮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最終使中國有了自己的導彈,讓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又提升了一個台階。
在剛剛建立的新中國,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沒有試驗的數據,他們就自己計算;沒有實驗器材,他們就去垃圾站淘,去自己造;沒有科技人才,他們就自己培養,總而言之,電影給人的感覺就是,全國人民上下一心,齊心協力搞建設,團結一致創輝煌。
在導彈的研究建設當中,不僅有錢學森,還有很多科技工作者也付出了自己畢生的精力。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半路出家的張工農。軍人出身的張工農,勤奮刻苦,通過自己的努力,也成為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張工農作為工農階級的代表,象徵著為了祖國的騰飛,無數人都在積極向上地努力著。有這樣的干勁,讓人對新中國的導彈事業的騰飛,充滿了必勝的信念。
錢學森,留美博士,在美國生活了20年,曾任加州理工學院終身教授,在美國有著很高的名氣和優越的生活條件,然而在祖國建設的召喚面前,他毅然決然的放棄了這樣優越的待遇,並且通過了美國政府的重重險阻,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回國之後,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晚年的錢學森對妻子充滿愧疚,但妻子的理解讓他倍感安慰。在影片的結尾,他對他的妻子沒成為中國的女高音歌唱家而後悔,但是他的妻子說了一句:「中國可以沒有我這一個女高音歌唱家,但不能沒有你這個科學家。」
從東風二號的發射失敗開始,錢學森離開了他的妻子和兒女,但是,他的妻子和兒女對他的理解,成了他工作的動力,也正是這樣,他圓滿地完成了東風三號的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