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評價《長城》這部電影
在我個人看來,《長城》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商業片,主要是為了討好外國觀眾,讓喜歡拯救世界的歪果仁順帶著拯救中國。
奧斯卡之所以設最佳外語片,不是讓你拷貝美國的。所謂文化輸出,是要輸出中國獨有的文化,而非為了迎合,刻意「無中生有」。其實《長城》也不是一無是處,歪果仁看完,說不定能學會兩個中國成語---「東施效顰」,「邯鄲學步」,這也算張導成功輸出了中國文化吧?
怎麼樣?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給我留言點贊哦~
② 張藝謀獨家解密《長城》8大疑點!
今日會集了中外全明星陣容,由張藝謀執導的賀歲檔奇幻動作電影《長城》全國公映。這部從一開機就備受關注的影片終將揭開神秘的面紗,張藝謀的首部英文電影成色如何勢必又會成為年度話題。本報記者受邀提前看過了全片,並且根據電影中出現的種種設置上的疑問獨家專訪了導演張藝謀,他對於片中饕餮的設置,2000 多年裂仿前的暴君,60 年前發生的事情以及磁石的來源都給出了相應的解釋。
看完《長城》有一肚子疑問的你,看這篇絕對解渴!
給還沒看片的你
《長城》邀請到三位好萊塢影星馬特·達蒙、佩德羅·帕斯卡、威廉·達福。而國內演員陣容也是吸引了全年齡段的關注。既有天王劉德華和實力派演員張涵予,也有像彭於晏、鄭愷、林更新、黃軒這樣的年輕實力演員,還有人氣偶像鹿晗、陳學冬、王俊凱等。
除了男一號馬特·達蒙貫穿始終之外,戲份最多的當屬女主演景甜,她也會在片中既擔綱鶴軍將領,還要充當英文翻譯。
↓
飾演軍師的劉德華的戲份次之,他在片末的演員表排名最後,但掛出了「特別出演」標示。
↓
年輕演員中鹿晗是戲份最多的一位,他的性格成長描寫得很完整,也在劇情上能夠起到推動作用。
↓
戲份最不突出的當屬黃軒和陳學冬,前者雖然有幾個鏡頭,但鹿軍將領鄧將軍這個名號多出自他人之口,存在感是五軍中最弱的
↓
而飾演御林軍軍官的陳學冬更是戲份少得可憐,他只有兩個鏡頭,以及一句「 來者何人?」的台詞。
↓
另一主角饕餮,特效如何?其實電影中除了第一男主馬特·達蒙外,另一位主角當為饕餮。這個源自中國古代傳說的神秘怪獸,象徵著千百年來人類的貪得無厭,所到之處,皆遭吞噬。關於饕餮的歷史記載很多,《神異經·西荒經》中有雲:「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山海經·北山經》也有雲:「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
作為片中的大反派,饕餮的特效做得既逼真又符合歷史記載,而搭配上類似蜂群蟻卜源汪群的分工協作、反哺「蟻後」的動物習性設定,也能夠令人眼前一亮。
↓
特效製作值得期待嗎?《長城》是首部啟用奧斯卡級別頂尖好萊塢製作團隊型仔的中國電影,道具上,片中超過5000 件武器、20000 件道具,由獲得五座奧斯卡獎杯的維塔工作室精心打造。特效上,上古神獸「饕餮」,由打造過《星球大戰》系列、《指環王》系列的全球頂尖視效團隊工業光魔傾力設計、製作。
編劇托尼·吉爾羅伊曾憑借創造票房奇跡的《諜影重重》系列榮獲2 次奧斯卡提名。美術指導約翰·邁爾2 次奪得奧斯卡。服裝設計邁耶斯·魯貝沃與詹姆斯·卡梅隆等多位知名導演合作過《阿凡達》、《僵屍世界大戰》、《魔獸》等片。
「五軍」如何理解?電影中設定了統屬於「無影禁軍」的五支代表性軍隊:
彭於晏 飾演的吳將軍帶 【虎軍】 ,工程和機關部隊,將科學技術發明轉化為破壞力十足的火葯武器;
林更新 飾演的陳將軍帶 【鷹軍】 ,弓箭部隊,使用弓弩狙擊敵人,從遠距離即可置敵人於死地;
黃軒 飾演的鄧將軍帶 【鹿軍】 ,持盾步兵部隊,快速而敏捷地打入敵人陣營,展開近距離突擊戰;
張涵予 飾演的邵殿帥帶 【熊軍】 ,近戰部隊,使用長槍和斧頭,為了保衛國家願意犧牲自己的生命;
景甜 飾演的林海將軍帶 【鶴軍】 ,飛索部隊,使用由滑輪和繩索組成的復雜系統,從任意角度投入戰斗,組成不受重力束縛的攻擊力量。
每一種軍隊都有專屬的顏色和圖騰標志,源於古中國對於軍隊的區分和象徵。
看完片後一定要看! 張藝謀獨家解惑劇本:中國沒有能寫全球大片的編劇
新京報:這次劇本完全是西方人寫的,你對這種西方人寫中國文化是什麼態度?
張藝謀:這個項目傳奇開發了七年,他們最早擔心我不接,覺得我看不上這種類型,所以很忐忑。後來我同意說接這事兒,他們還很意外。
我最早看的劇本跟這個有很多不同,但比如說長城、饕餮、火葯、秘密部隊,這些創意都很好。在類型上這些創意都很新鮮。(聽說原本劇本中還涉及了UFO 和外星人,想跟您核實一下?)並沒有。但我看的原始本子有很多我看過的合拍片所有的特別老套的那種,我當時跟他們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就是,你們可不可以改劇本?因為我當時就是試探他們,馬上就要開拍了,也比較急,沒想到他們全都同意了,馬上調了一個新的編劇。(有沒有提出找一個中方的編劇?)沒有,因為全是英文的劇本,而且我們中國的編劇寫也寫不了這些東西。你說我們中國哪個編劇是能寫這種全球大片的編劇?全英文,咱們沒有這樣的人才啊。
饕餮:堅持要用腋下眼和玉石綠
新京報:饕餮腋下眼的設置,以及頭上的花紋和史實相符,你有沒有給西方人提供什麼建議?
張藝謀:饕餮的設置我肯定是給了建議,甚至連顏色都是。因為我們是現實主義的(題材),不要奇奇怪怪。後來我查資料,《山海經》上說饕餮源於鉤吾山,說鉤吾山山體是玉石。那中國的玉石是什麼顏色?我就跟維塔工作室說了,維塔就把中國所有玉石的顏色拿來給我看。我和他們說,你看人類第一部奇幻書《山海經》上說的就是這個綠,那我們就用這個綠吧。其實眼睛的位置從臉上挪到腋下可是費了勁了,他們一開始完全反對,說你這不是奇形怪狀嗎,你這不是天外來客嗎?但我就是堅持。
△ 電影里做了水墨的動態版介紹饕餮的起源
新京報:電影中說,饕餮比60年前聰明了,60年的設定是指一個甲子輪回嗎?
張藝謀:60 年只是一個說法,當時有記載。你看鄭愷不是念那個書嗎,是中國人的記載,饕餮出現過,也打過。片中最老的張涵予也不到六十歲,所以他完全不知道。原來我是打算找一個比張涵予還老的演員,就說他六十年以前見過,那就得是七十多歲(的演員),但後來又覺得老演員還要打,有點太老啦,算啦!
朝代:長城參考太行山馬嶺長城
新京報:為何選擇宋代,因為宋代的長城在中國文化中並不常見,是要架空歷史嗎?片中提到汴梁,那故事是發生在北宋吧?
張藝謀:宋代是他們定的,這個時間定得很准,他們都是經過考證的。他們說是歐洲有了十字軍東征以後,有了雇傭兵,我們發明了火葯還沒有傳到歐洲,中間有七十年,那就是北宋。七十年之後就傳過去了。(但對於國人來講宋代長城可能還有點模糊)那當然,因為自從秦修了長城以後,長城不斷地進行擴建、重修等等。我們後來參考的是太行山外的馬嶺長城,宋代的,有遺址。
△影片的長城有很多大開腦洞的設定,出現了不少與中國人印象中的長城截然不同的東西。
新京報:饕餮的出現電影中說到是2000 多年前,那應該是商周時期,當時說到殘暴的君主是指紂王吧?
張藝謀:是紂王,原來劇本是有紂王這台詞的,劉德華說的。但是美國人覺得你說這個我們也不懂,所以最好就籠統講一個皇帝吧。
套路:類型片的破解最好是偶然
新京報:磁石的來源和出現到底是因為什麼?
張藝謀:這完全是一個偶然,這就是這種電影套路上的東西,一定要有一個破解。破解的東西就是一定要有人把它研究出來,研究出來一定是得於偶然才比較有意思。這種怪獸片它自有套路,這種套路也是他們喜歡看的。這就是類型片的套路。
如果怪獸是可戰勝的,沒意思,它是不可戰勝,所以,它一定把你逼到最危險的時候,然後你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它一定要有個破解,而這個破解中間一定要有個科學家,或者任何人,哪怕是老百姓,總之有一個人,他研究出來,最後用上了,而這個原因,最好是得之於偶然,偶然偶然再偶然。(所以磁石是沒有來源根據的?)沒有,這就是故事嘛,故事這樣講起來才有意思嘛。
五軍:小鮮肉雖多,但戲份不多
新京報:五軍的設定很有創意,但是到後期去到汴梁,他們的作用和功能就消失了,感覺有點可惜。
張藝謀:也不可惜,其實是另外一個場景,另外一個改變嘛。講故事就是需要不斷變出什麼東西來,其實原來汴梁的戰斗會打得更激烈,但因為預算的原因……
△ 除了鶴軍景甜,其他四軍出場篇幅不大。
新京報:這么多小鮮肉在最後的大戰都犧牲掉了,你會不會擔心有點慘烈,粉絲接受不了?
張藝謀:當然,但我們是講故事嘛,很簡單。我跟這些小鮮肉,來的時候都說好了,你的結尾是這樣的,他們本人都願意。當然從我的角度來說,我是一個職業導演,我不去想其他東西,我就塑造好這個人物,講好這個故事,我覺得,他們的粉絲能理解。因為我們都是前仆後繼的英雄,每個人都是英雄,沒有孬種。
新京報:為何沒有直接描寫五軍每個將領一個個犧牲的場景?
張藝謀:顧不上,篇幅不行,還有它確實是比較游離了。所以又回到大片類型上,大片類型是什麼?是馬特·達蒙一直要貫穿,你當然可以讓中國人貫穿,但出去沒人看啊,你要賣給全世界啊。你要打那個牌(馬特·達蒙)嘛,所以這不是有沒有民族自尊心的問題,這個規矩就不允許把五軍一一道來。我認為很多人會有不理解和誤會,他的批評就是橫加批評。
△ 馬特·達蒙的角色貫穿始終
美國人也一直跟我說:張導,我們是拍一個給全世界看的大片,你任何的寄託,都必須完成這個目標。這個目標有它的故事規律啊,你把五軍一人設五分鍾,那就是總共(耗費掉)25分鍾了。你想想那些美洲人、歐洲人,他們認識誰呢?他們就是看馬特·達蒙啊。
地理:向南向北只是個大方向
新京報:開場西方人騎馬說向北方去,但看地理當時是在甘肅張掖,向北的話感覺地理位置好像有點問題。
張藝謀:他就是這么一說,他們從最遠的地方過來,就一直說往北走。對他們來說這幾千公里啊,那個時候路過的一個(城鎮),(往北不就跑新疆嗎?)不是,他就那麼一說,就是一個大方向。
結局:原定結尾是一個庸俗的滾床單
新京報:結尾為何馬特·達蒙沒有留下來,你是要著重描繪他的兄弟情嗎?
張藝謀:原來的結尾是一個庸俗的滾床單,沒有什麼道理,我自己覺得太老套了吧。後來我跟編劇談,公司很尊重我的意見,改成那種跟戰士的惺惺相惜,對英雄的心心相印,對於犧牲對於信任大家有著一個共識,我覺得這個味道更自然。
新京報:為何不直接用黑火葯炸死饕餮呢?
張藝謀:那是講故事,要一步一步講。(肯定會有觀眾認為直接把它們炸了就完了)那不一定,你要看過電影就知道,你是炸不進去的,前面攻擊獸王用的全是火葯的那個火球,攻不進去的。護衛獸的那個防盾啊,比鋼甲都厲害,你攻不進去。只有一個點他是攻進去了,他是離那個怪獸只有三米左右才攻進去的。
主題:最重要的是兩種文化的融會
新京報:有網友看介紹會說,這是儒家思想版的《冰與火之歌》,包括長城抵禦怪獸,不知道你怎麼看?
張藝謀:還是不一樣,我自己都沒往那兒想,我認為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中國風。因為你看這個大片,是第一次,我告訴你這個《長城》出去是獨一份兒,如此地道的中國風,恐怕是獨一份兒,沒有過。所以,我完全是從中國人的角度去想這個事情,才不去想《冰與火》呢,跟我沒關系,我又沒看過那個。
新京報:拍這種商業大製作是不是比拍慣常題材要更辛苦更有難度?
張藝謀:難度大很多,除了規模大、壓力大、指揮的東西多之外,牽扯的面廣,除了這些,最重要的就是這兩種文化的融會。這種類型要保持生動和成功往裡面裝東西是很難的,兩邊討論了很長時間。如果純按照我的意思拍,跟這個完全不一樣,但是,我都不知道,按我的意思拍出來,是不是全世界的。那同時,全按他們的意思拍,那也肯定不會是全世界都受用的一個東西,不好說。所以非常有意思就是大家要找到這個結合點。
新京報:如果成功了你會繼續往這種商業類型拍嗎?
張藝謀:那就不知道了。你想一想,像我們這種類型的導演,不管你是拍了多少戲,你是不是從來沒有拍過一個英文的爆米花大片?李安也只拍了一個《綠巨人》,我看他也後悔了不敢了,是吧,所以你去嘗試一個英文爆米花,本身就很挑戰。你同時還要把它進行改裝,把你要的東西裝進去,就是一個雙重難度的東西。
③ 《長城》被吐槽是「爛片」,是張藝謀拍電影的水平退化了嗎
張藝謀我自己來說還是比較欣賞的一個人,不過最近張藝謀的一些負面新聞也比較多,當然這些負面的信息也對他的作品給人的印象產生一定的變差,以前張藝謀的電影《一個不能少》,《大紅燈籠》,《活著》都是很不錯的中國電影代表作,此次的《長城》被吐槽實際上也有一定的道理。
最後,我要說一下的是《長城》這部電影,我也想吐槽一下,因為這部電影明顯叫我想起了,張藝謀早年的一部電影《古今大戰秦俑情》,很多地方似乎有些雷同,這點我覺得也是一個不好的地方,當然無聊怎麼樣張藝謀導演都盡力了,大家應該平常心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