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哪兒可以看捉妖記2呢
你好
捉妖記2你可以到各大影城進行觀看,例如萬達等。在APP上進行購買電影票或者直接去實體店購買。另外還可以關注某些微信公眾號進行觀看。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望採納,謝謝!
Ⅱ 這8部電影全是爛片,但卻個個票房破十億,你知道是哪幾個嗎
這8部電影全是爛片,但卻個個票房破十億,真不愧是「天坑八部」?
電影市場的不斷更新換代,催生了不少優秀的電影作品;但是隨之而來的,也有一些被譽為電影垃圾的「爛片」。其中有一些純屬坑錢的,還有一些就是一部封神兩部坑的;不管是哪一種,這都是讓影迷們頭疼的事。
Ⅲ 大年初一電影觀影人次比去年同期少近900萬,為啥沒人看電影了
大年初一電影觀影人次比去年同期少近900萬,為啥沒人看電影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2022年的春節檔,我國電影市場依舊是全球第一大票倉,國產電影依然是同檔期的票房大片,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們不和別人比,只和我們自己比,通過對比,今年的春節檔和去年的春節檔我們不難發現,觀影人次減少幅度還是比較大的。
根據粗略統計,春節檔頭三天觀影人次減少了2766萬,這種斷崖式的減少對整個電影市場有百害而無一利,這是應該引起行業人士的高度關注和重視的,這可不是小事。
觀影人數的減少,一方面是因為疫情的原因,有些地方影院沒有完全開放,但,這只是很小的因素,不是主要因為,因為大年初一全國的排映場次比去年大年初一多了好幾萬場,也是破了紀錄的,但是,觀影人次還是下降了,所以,疫情不是觀影人次減少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春節檔類型電影中,合家歡等題材的電影偏少,一家老小能夠一起去看的電影選擇不多。當然,觀影人次減少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票價的問題。
Ⅳ 大年初一電影觀影人次比去年同期少近900萬,為啥沒人看電影了
大年初一當日票房14.45億元,觀影人次2574.07萬。《長津湖之水門橋》《奇跡·笨小孩》《狙擊手》《四海》《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熊出沒·重返地球》《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筐出未來》《小虎墩大英雄》…你想看哪部?
電影票貴了才是主要因素,今年的電影質量相比於前幾年,整體質量是上升的,我記得前幾年過年,我都是挨個把電影排一遍,除了《女兒國》《捉妖記2》這種一眼就看出來是大雷的我不看以外,其他電影哪怕很小眾的我也會去看。兩個小時30左右消費,不算貴。
但是今年沒辦法了,我們這里一張票70,都夠點兩個回鍋肉了,我們圈子裡的老影迷很多已經炸了,這個價錢已經高於老美影院的平均價了。價格公道,大家去捧場是應該的;價格離譜,咱們就不去和土豪擠位置了。豬肉貴的時候都能不吃,電影不去看,沒多大影響。
天太冷,很多人只想在家裹著被子發抖。我國過年的優良傳統就是加錢。電影票,打車,外賣等等等等,加班費不一定有,有就肯定出在羊身上。可是大過年的,我不想做羊。今年是虎年,大年初一就讓我當韭菜,讓我做羊,省省吧,你好歹等羊年來了再宰啊?
Ⅳ 一點就到家票房統計
一部電影賣了多少張票,每張票分別賣了多少錢,把這些錢加在一起就是一部電影的票房。相信,在很多人心中,電影票房都是這么計算出來的,即一部電影所賣出所有票價格的總和。但事實上,這樣的認識並不準確,一部電影票房的計算有著很大的學問。
一般來說,在一部電影上映前,廣電總局都會為其制定一個最低票價。拿今年春節檔的《捉妖記2》舉例,北上廣深四座A類城市的最低票價是35元,叔兒所在的天津由於是B類城市,最低票價比A類便宜5元,為30元。那麼,何為最低票價呢?依然拿《捉妖記2》舉例,說白了就是在天津地區,該片的電影票最低也只能賣到30元,不能再便宜了。對此,有人可能會有疑問,「我明明花19.9元看了《捉妖記2》,比30元便宜啊」。的確,這就是一部影片總票房統計中最復雜的地方。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國內電影票房的統計由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簡稱「電影資金辦」)負責。在進行票房統計的時候,只要是低於最低票價賣出的電影票,都會以最低票價價格進行統計。依然拿《捉妖記2》舉例,該片在天津地區的最低票價是30元,有很多觀眾通過網路購票等渠道以19.9元的價格購票觀影,但這些電影票在電影資金辦統計時,都會算作30元的價格。
看到這,估計不少朋友會納悶,總局天天在喊打擊偷漏瞞報票房行為,可這個統計辦法本身難道不是偷漏瞞報嗎?的確不是。因為這缺少的10.1元(30元-19.9元)並不是憑空蒸發。
通常情況下,一張電影票賣出後,其票款扣除稅費後會分為兩個部分,影院大概能分到其中50%左右,投資方分得35%至37%。因此,這缺失的10.1元也需要有人掏腰包,這就是所謂的「票補」。如果影院為了自身經營,做促銷制定低於30元的價格,那麼他們就要補貼差額中的稅費,並支付給投資方應得的那部分利潤(差額×35%~37%)。同樣,如果是投資方做活動制定了低於30元的價格,他們也要補貼差額中的稅費和影院應得的利潤(差額×50%)。
此外,還有一個更常見的現象,那就是例如貓眼、淘票票等第三方電商平台。與最低票價不同,電商平台與影院之間還存在著一個結算價格,為了保證影院的利潤,這個價格會稍稍高於最低票價。依然拿天津地區的《捉妖記2》舉例,最低票價30元,結算價格是32元。這樣,他們需要補貼的差額就變成了32-19.9=12.1元。
一張票賠12.1元,這不是賠本賺吆喝嗎?其實不然。一來,現如今的電商平台很多都參與影片投資,票房越多他們分得的利潤也就越多。再者,其中還包含了搶占市場、融資、吸引流量和注冊用戶等多方面因素,這就好像之前嘀嘀和快的之間、各家共享單車之間的燒錢大戰一個道理。
說了這么多,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只要是低於30元賣出的電影票,最後到電影資金辦的時候,都會以30元進行統計。那麼,高於30元賣出的呢?要知道,很多觀眾還是會到影院櫃台購票,拿天津地區的《捉妖記2》舉例,絕大多數影院櫃台的定價都在60元-80元之間。與「少補」不同,電影資金辦的統計並沒有「多退」的道理,高於30元賣出的電影票,電影資金辦會以實際銷售金額進行統計。
Ⅵ 2018春節檔電影有哪些 電影票會被限制票補嗎票價會上漲嗎
2018年2月16日是農歷大年初一,也是春節檔開戰的第一天,在今年的春節檔,《西遊記之女兒國》《捉妖記2》《紅海行動》《熊出沒變形記》《唐人街探案2》將展開慘烈的廝殺。
雖然現在距離春節檔還有些日子,但是這段時間,有關春節檔的各種消息已經開始刷遍社交媒體了。除了《捉妖記2》放棄3D格式之外,今天最重要的業內消息是今年春節檔票補受限。這項措施有春節檔的各大片方聯合提出,具體內容就是屆時全國影院票價不低於19.9元,單部影片補貼不得超過50萬張。
那麼票補受限這對於普通觀眾有什麼影響呢?影響就是買不到很便宜的電影票了。
所謂票補,就是電影票補貼,怎麼個補貼呢?很多觀眾都買到過1元錢電影票、8.8元電影票、9.9元電影票,價位不一而足,但就是兩個字:便宜!
實際上,影院是有一個市場規范的最低票價限制,大概是在25~35元之間,是考慮到放映成本而制定的。比如暑期檔某部影片全國最低限價25元,觀眾買到8.8元的電影票的話,中間差額的16.2元一般是由電影片方補貼的,是補給影院的。大家留意下就會發現,雖然在手機APP購票平台買到8.8元的電影票,但櫃員機列印出來的紙質票上的票價還是25元或30元左右。
這中間的差價多數都是由電影片方補貼,此舉無非是想推動影片前幾日的票房,增加上座率,帶動影院增加排片。一部影片如果大規模進行票補的話,投入可能都要在3000萬~5000萬左右,這樣大的票補投入對於觀眾來說,是好事,但對於同檔期的中小型影片就為難了。
所以,才會有今年春節檔限定最低票價之舉,這也是為了切實避免影片在資本層面的惡意競爭。預計到時候大家很難買到8.8元之類的低價票了,而且即便是19.9元的低價票,數量可能也沒有去年春節檔那麼多了。
Ⅶ 《捉妖記2》為什麼沒有《捉妖記1》好看
《捉妖記》作為一個大型的熱門IP,與其他的熱門IP一樣,在收到良好的受眾反饋之後,並會由一開始單純的想要製作影視類作品,轉化為第一部優秀作品的商業延續。這種情況下的作品產生大多數是為了發揮第一部的熱度,給運營團隊獲得更大的利益。在以圈錢為目的的條件下,作品只要及格產出就可以蹭到第一部的熱度,而不用過多的為第二部的質量投入更多的金錢與精力。在成本大大降低的情況下,作品一般都會在質量上縮水。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觀眾對於第二季的過高期待。觀眾會因為第一季的高質量而對第二季產生過高的心理預期,在兩相對比之後,巨大的差距只會把觀影感受降到最低。原本《捉妖記1》作為一個新興的影片會給人們帶來新奇的觀影感受,新鮮感會給影片帶來超乎預期的高評價。而《捉妖記2》想要獲得同等的高評價,就不僅要做出《捉妖記1》的水平,還必須要比第一部有所創新,有明顯的進步。這一點是大多數的創業團隊都很難做到的。所以,這一類商業化的第二季都會成為第一季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