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迪士尼拍《花木蘭》真人版,不尊重歷史,你如何看待
1:迪士尼電影中的花木蘭是個自我意識很強的女子,不像中國古代女子那樣遵守"三從四德"。
2:花木蘭是北魏的,長城是秦始皇修的,電影中花木蘭活在秦始皇的那個時代,這點與中國歷史不符。
3:電影花木蘭中所含美式文化跟思想,與中國古代歷史思想不符。
㈡ 美國動畫電影《花木蘭》中所蘊含的中華民族文化元素
1、該片改編自中國民間樂府詩《木蘭辭》,講述了花木蘭代父從軍,抵禦匈奴入侵的故事。
2、保留中國風格,迪士尼在拍攝前仔細研究中國武術的一招一式。並且公司聘請了中國內地和港台的一大批文學家、歷史學家、藝術家,對影片的腳本、情景、造型等進行了反復研究審核,以保持其中國的特點和原著的精神。
3、整部影片具有中國水墨畫的風格。
4、在美國動畫電影《花木蘭》的音樂也同樣採用了多種東方樂器和許多中國旋律。
《花木蘭》劇情簡介
在古老的中國,有一位個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做花木蘭,身為花家的大女兒,花木蘭在父母開明的教悔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花家帶來榮耀。
不過就在北方匈奴來犯,國家正大舉徵兵的時候,木蘭年邁的父親竟也被徵召上戰場,傷心的花木蘭害怕父親會一去不返,便趁著午夜假扮成男裝,偷走父親的盔甲,代替父親上戰場去。
花家的祖宗為保護花木蘭,於是派出一隻心地善良的木須龍去陪伴她,這只講話像連珠炮又愛生氣的小龍,在一路上為木蘭帶來許多歡笑與協助。從軍之後,花木蘭靠著自己的堅持的毅力與耐性,通過了許多困難的訓練與考驗,也成為軍中不可或缺的大將。
在這么艱難的時刻里,木須龍一直陪伴在她身邊,不時給她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而憑著一股堅強的意志與要為花家帶來榮耀的信念,木蘭最後協助朝廷大軍抵擋了匈奴的來犯,救了全中國。
㈢ 花木蘭這部電影對中國文化的傳播有什麼影響
華花木蘭這部電影對中國文化起到的作用我想應該從這幾個方面說:
㈣ 求通過迪士尼動畫《花木蘭》評論中美文化差異 詳細 急!!!
中國畫、古建築、古京劇,花木蘭本身也屬於中國文化元素~,長城、太極,……
迪斯尼在選擇影片題材時,希望每一部影片都能與眾不同。《花木蘭》一片,是迪斯尼首次嘗試古裝動畫片的製作,同時也是迪斯尼第一次真正走進亞洲世界。這對於迪斯尼的創作人員來說無疑是一次令人興奮的挑戰。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將故事改編成動畫片的過程中,迪斯尼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有人說這是一個外包裝是中國化的,內部結構被完全西化的故事,也有人說,這樣的故事已經不具備中國的傳統文化色彩,但究竟如何,要讓觀眾評判。
盡管這是個東西合璧的電影,但很多人認為影片中全新的木蘭形象非常吸引人,這主要是因為她身上有一些小缺點,她不是一個完美的神。她有時做事也會出錯,這讓人覺得她是一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很普通的人,很真實。木蘭生活在中國傳統禮教束縛的封建社會,但她沒有被這個社會吞食,而是通過她的身體力行改變了這個社會的傳統,改變了人們對她的看法。
由於花木蘭是中國故事,與過去的美國動畫片截然不同,它的鮮明的東方風格吸引了許多西方觀眾的注意。畫面上的花木蘭以及其他的所有人物,都長著地地道道的中國面孔,黑色的頭發,黑色的眼睛,黃色的皮膚,與美國過去製作的動畫片中的人物完全不一樣。跟隨在花木蘭身邊的一個小動物——一條紅色的小龍,也與過去迪斯尼動畫片里的各種小動物完全不同,這條小龍也是地道中國式的。還有片中展現出來的中國古代戰爭的宏偉場面,也與西方的戰爭場面不同。中國人重視家庭榮譽,認為個人應該報效國家的固有價值觀念,在此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樣嚴肅的主題與迪斯尼過去熱衷於逗趣的風格很不一樣。總而言之,別具一格的花木蘭故事,讓美國人看著十分新鮮。�
不過這部動畫片的創作畢竟是出自美國人之手,它也給花木蘭的故事添加了若干美國式的細節。比如上面提起過的那條跟隨在花木蘭身邊的小紅龍,就是美國人喜愛的表演方式,不過這個小動物不同於米老鼠唐老鴨大灰狗,而是只有中國才有的小龍罷了。還有就是它在全劇的結尾處,給花木蘭加上了一場愛情戲,愛情戲也是美國人所熱衷於表演的,彷彿沒有愛情就構不成戲劇一樣。�
在美國上演花木蘭,當然要說英語,他們特地找了一位出生在美國的華裔女演員為花木蘭配音。不過,做為一名中國人,我看著屏幕上的中國古代巾幗英雄花木蘭,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那感覺是既驚奇又滑稽的。試想,假如有一名美國觀眾坐在北京的某家電影院里看《泰坦尼克號》,聽著劇中的男女主人公用標准中國普通話談情說愛,那感覺大概也會與我今日的感覺十分相近。�
迪斯尼真是搞噱頭的大師。它為了配合動畫片的上映,還在樂園里推出了全新的花木蘭遊行。這個遊行隊伍由一百多人組成,大部分參加者是華裔演員。迪斯尼樂園還挑選了一位剛剛中學畢業的華裔女學生,在遊行隊伍中扮演花木蘭,而由她的哥哥扮演花木蘭的父親,這父女二人將坐在遊行花車的頂端,而花車則由四匹高大的駿馬拉著緩緩行進。�
除此之外,迪斯尼樂園還特地從我國的河北省請來了一個雜技團,參加花木蘭遊行。中國雜技團帶來了頭頂大缸,踩高蹺,扯鈴,轉盤子等節目,雜技團演員們表演的真功夫,令參觀的老美們看得目瞪口呆。�
這一切迪斯尼樂園認為還不夠。今年春天它又從四百多位報名應征者中甄選出一位華裔女大學生,請她扮演動畫片花木蘭中女主角的「化身」,在樂園舉辦的有關宣傳活動里露面,接受大眾媒體的采訪,在樂園里為花木蘭迷們簽名。�
好不熱鬧。這就是美國式的藝術操作。而它這一次操作的主題,卻是一個古老的傳統中國故事。
《花木蘭》不僅因首次破天荒地取材中國民間故事而引起全球矚目,更因其在動畫製作技術上的突破性發展,堪稱所有迪斯尼動畫片中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部。
當然是商業片~對中國文化傳播有作用,但這也是中國文化的悲哀~
㈤ 《花木蘭》是否魔改了東方美學
《花木蘭》的故事,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在義務教育普及之後,每個學子也都在義務教育階段背誦過《木蘭辭》。作為最代表東方文化的中國故事,迪士尼早在1998年,就將《花木蘭》製作成了一部動畫電影。
這不是我們每個華人記憶深處真正的花木蘭,這只是迪士尼臆想和嫁接出來的故事,迪士尼美名其曰傳遞中國文化,卻連服化道起碼該有的嚴謹都做不到,這個被迪士尼魔改出來的神秘東方,確定不是一次西方對東方的文化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