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楊家將》評價如何
這是一部被低估的電影。總有一天會重新被人搏基提起而再次討基悔謹論。
誠然,故事是硬傷。無論是畫面還是該電影的鏡頭推進,實屬上乘。
七子去,六子回。很波瀾壯闊無比悲情的一部電影,讓我熱淚盈眶。
電影還可以。不過,我覺得有一定誤導性。應該著名前敬是小說,而不是真實的歷史。
2. 如何評價電影《忠烈楊家將》
劇情無下限 歷史需要尊重
文/夢里詩書
楊家將的題材沒過幾年肯定要被搬上熒幕一次,拍爛了也看爛了,《哈利波特》也沒這樣鬧騰過,從80年代的TVB拍到今,11年的《楊門女將之軍令如山》甚至讓我有種要在電影院吐血的沖動,這部電影雖然我能看到導演和演員的用心,但題材爛了,就是請再大的明星陣容。再好的電影特效,沒有好的電影劇情也一樣不好看。
電影劇情感覺真的很無厘頭,一開始楊業帶兵出征,結果把自已陷進去了,佘太君半夜突然一醒,說要找鬼穀子,然後一下子就到了一座看似仙山的地方,鬼谷留了個條「七子去,六子還」,結果佘太君就叫七子去營救,只帶了200人,結果回來的就只有一個就是第六子楊延昭,其他的都死了,完了~這個電影邏輯是根本就禁不起推敲的,而且根本就不符合真實的歷史情況,首先哪有隻帶200人就敢殺入5萬大軍之中的?找死也不是這么玩呀,佘太君半夜突然去找鬼谷,聽信一個道士之言,然後就叫七子出征,楊業歷史中明明是被俘後英勇就義的,結果在電影中死在了蘇武廟中,這都什麼混亂劇情~電影為了達到電影特效,居然攻打這批戰敗的宋兵的廢城還動用了投石機,投石機是在哪用的,攻打大城的時候也只有為數不多的這種東西,而且這貨還特別容易壞,可以說一攻打大城市能使用這種東西的數量也不會很多,打一堆廢墟使用投石機,這在古代戰爭中本身就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劇情亂就算了,作為一部歷史劇,不是不允許加入新的元素,不是不允許改編,但是前提是要在尊重歷史的情況下改變的,子虛烏有的事情可以亂加,歷史事件可以亂改,給觀眾造成了錯誤的歷史觀,誰來負責呢?春晚小品《荊軻刺秦》中說的好,「盒飯吃不好,頂多鬧幾天肚子。你們這玩意兒整不好,坑害的是幾代人。」中國歷史題材電影特別是古裝片,我感覺走入了一個怪圈,只要劇情好看,歷史的真實情況怎樣無關輕重,而且還經常加入一些玄幻的元素,時至今日,來看中國的古裝電影。我甚至找不到一部能真實反映歷史原貌的古裝片,難道我們真實的歷史中就沒有好的故事題材嗎?就不能再尊重歷史,還原歷史原貌的情況下拍攝一部真正的歷史劇嗎?
一部讓我看的昏昏欲睡的電影,開頭10分鍾我就猜到了結尾,電影劇情無亮點,特效在國產電影中算不錯,非要找點看點的話,帥鍋多算一個……
3. 忠烈楊家將的影片評價
明報的石琪給予四星評價(滿分五星),他說:「《忠烈楊家將》素質為「歷來華人影壇拍攝古裝大戰片的佳作之一。」他又說:「最大優點就是沒有惡搞亂編或神話魔幻化,而能注重實感,強調忠義,拍出悲壯劇力,整體來說,此片很正氣亦多佳句,成績不俗,只是有些地方尚未設計得充分合情合理。」
頭條日報光影塵尖專欄的祁佳仕評價:北宋楊業大將軍和他七名兒子精忠報國、抗敵幾近全軍覆沒的故事耳熟能詳,有了這個忠肝義膽的傳奇故事作背景,不難改編成一部令人動容的電影。《忠烈楊家將》的導演於仁泰,沒有把原有故事復雜化,而是簡單以楊家奮力對抗遼國將軍,以及楊業遭奸臣設計陷害困於兩狼山,七子趕往營救作為劇情主線。這樣簡化是聰明的做法,因為故事人物多,本身已難在每名兒子的性格和背景上給予很立體的設計。如今簡化了故事,直截了當,讓觀眾容易理解來龍去脈,以及人物與人物之間的恩怨情仇。導演聰明,但亦貪心,他希望在每名兒子身上都有所筆墨,但因為篇幅所限,各人在前段始終面目模糊,帶動劇情進程的張力不夠。慶幸後段七子在抗敵時展現不同風采,突出各自性格和本領。尤其是楊三郎與敵人在草叢對戰畫面,更是整部電影拍得最用心、設計得最精采、最令我難忘的一場戲。編導在七子的下場作了改動,亦加強整體悲壯效果。
爽報的葉潔馨評價,在三月時已看了《忠烈楊家將》的試映,一小時四十五分鍾的戲,節奏明快無冷場,戲開首佘太君在七子出征前求得「七子去六子回」簽文,已告知此行凶險萬分,其後一幕幕箭雨、火攻、戰馬沖鋒陷陣的宏大戰役場面亦刻劃了戰爭之殘酷,令人有「古來征戰幾人回」之嘆,當中描繪父子情深、兄弟義重的情誼,令人感動。Ronny(導演於仁泰)選角一流,鄭少秋飾演楊令公威武不凡,渾身是戲;七子位位是懂演戲的型男,拍起打鬥場面出色,令人驚喜。Ronny又再導了出好戲!
太陽報的陳尊評價,鄭少秋、鄭伊健及林峰主演的《忠烈楊家將》,講述楊六郎(吳尊飾)及七郎誤殺大帥潘仁美之子,遭父親楊業(鄭少秋飾)當眾杖打。未幾遼國耶律原為報早年楊業殺父之仇,率兵攻宋。宋帝任潘為主帥,業為先鋒,但戰場上潘棄業而退,大郎(鄭伊健飾)等七子遂往救父,業妻佘賽花向鬼穀子問得簽文「七子去六子回」,憂心忡忡……七子火攻遼兵、四郎(李晨飾)及五郎(林峰飾)火海殺敵等場面合格,秋官將楊業辭世一幕演得極好,堪稱全片最佳!然而,「七子去六子回」的懸念,倘改成楊排風怕佘太君傷心,把原為「一子回」中的「一」字加三筆成「六」,鬼穀子目睹只雲「天命不可違」而未阻的話,便能讓觀眾在第二名楊家將死後,不至於以為鬼穀子只是神棍(因編劇從沒交代鬼穀子如何厲害!),仍可繼續猜測「哪一子回?」,當看到六郎回家,會否更覺此懸念處理得曲折、富故事性,也更唏噓些?
導演王晶評價:看了楊家將,其實已經用了一個最討好的講故事方法,也拍得很精美,於仁泰功力再進。不過這種事前已知結局,零懸念的古裝片,在這大氣候下太吃虧了。但值得尊重,希望賣座。 除美國在2013年5月10日上映之外,中國、新加坡等國家在2013年4月4日同步上映。 國家/地區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日期 中國 2013年4月4日 台灣 2013年4月3日 香港 2013年4月4日 澳大利亞 2013年4月4日 新加坡 2013年4月4日 韓國 2013年5月2日 越南 2013年5月3日
4. 忠烈楊家將評價
在觀影前的預期上,估計影迷、媒體、影評人、業內人士大概會有共識,那就是《忠烈楊家將》的故事上不會創新,整體流程肯定是找個理由,迫使七子出征,製造障礙陷七子於危難絕境,然後便是七子中的六子相繼慘烈犧牲。影片最大的賣點,必定是這型男們飾演的六子,以一種更加有型的方式死去。把偶像往慘里整,賺取粉絲的眼淚,是近幾年華語片屢試不爽的招數。我們需要比較的,正是在設計偶像最後瞬間時的方式方法。換言之,對於《忠烈楊家將》而言,幾場重頭戲的細節處理,決定了成敗,而非整體故事、邏輯等等。
《忠烈楊家將》能夠在近幾年「賣慘」偶像片中脫穎而出,最大功臣是導演於仁泰和武術指導董瑋。於仁泰導演全片放棄了煽情,沒有用專門的鏡頭和配樂,去凸顯犧牲的壯烈,反而讓每場犧牲的到來都如迅雷一般,自然凌厲無可抗拒。這就避免了因為刻意煽情,而讓本來同情心被勾起來的觀眾突然腳下一空。可以說,單憑對犧牲的描述性處理上,《忠烈楊家將》勝了《十月圍城》一籌。
我們都料到《忠烈楊家將》的豪華型男陣容會十分養眼,沒想到養眼的方式是這樣的。董瑋的武打設計,完全凸顯打鬥的真實感和硬朗特質。也就是說,在打戲中,我們只看到了打,而很少看到刻意地給偶像們的POSE鏡頭。唯一得到了兩三個鏡頭照顧一下帥臉的,七子中只有周渝民有這份幸運。而其幸運的根源不是於仁泰、董瑋、觀眾們更喜歡他這張臉,而是因為他的武器是弓箭。其武器特性上來講,就必須要有瞄準時的靜態鏡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