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發行怎樣才能有高轉化率
不久前,筆者去參加了格瓦拉舉辦的互聯網+發行+文藝片主題活動。在這里說幾個我覺得值得多提一下的亮點,加上一些我的分析。
1.D2B模式和文藝片市場
方勵認為,互聯網發展還有很多空間,比如在兩三年之內就有可能完全不需要地面傳統發行,全部都是數字傳輸以及雲端庫。
如此,觀眾有更多機會可以自己挑選想看的影片,就像從視頻網站挑選視頻。同時,觀眾可以通過自己團購解決電影院去哪裡的場地問題。
這個在海外已有案例,我叫它D2B,demand to business,需求到企業。最簡單就是一個人想要看一部影片,只要他湊齊了影院所需的人數,並且溝通好時間,即可去影院觀影。
其實在國內也有嘗試,但是目前多限於之前影片的重新放映,版權問題難以解決且溝通成本過高。格瓦拉最初就是想做經典影片院線,從其強勢的一二線城市站里挑選10個,要6場非黃金場排片專門放映三種影片:(1)經典的已經上映過的國產影片。(2)在國外獲過獎的海外影片。這種如果可以做成其實是繞道開拓了限額外的一條路。(3)類似於《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這樣的小眾影片。
這種模式現在有兩個成功的例子:中國電影資料館和MOMA,這種模式同時分別解決C和B的痛點。
觀眾的痛點是有一批人想看沒地方看。這個思路其實區別於我們常說的要開發和培養文藝片觀眾,因為文藝片受眾已經形成了一批就在那裡,而其他觀眾你告訴了他也不會去看,所以現在的問題是組織和打通。那麼,延伸到現在的問題是缺乏具備這種打通能力的人才,既能找到觀眾也懂影城。D2B其實是把打通的工作轉嫁給了觀眾自己。他們省去了尋找環節,自發組織並與影城對接。
對B而言,影城的痛點是差異化。影城互相之間就服務層面來講是很難做到差異化的,除了技術層面比如誰家的3D或者IMAX最好燈光音響最好,就是放映的內容層面區分。通過差異化影城可以吸引不同人群並且梳理品牌形象。
但是核心問題還是版權。資料館這種對於播放的影片並沒有版權;並且大部分影片的播放版權/放映時效已經過了,所以最後格瓦拉沒有做成。
不過,一個有趣的事實是,由於文藝青年喜歡貼標簽,用標簽方式標明自己與眾不同一顆文藝心的特質,所以之前資料館排長隊的現象反而有助於文藝觀眾的自動匯集,因為排長隊看一部文藝片是一種體驗一種可以拿出去說的東西。而現在由於開通了網路售票和在線選座,大大便捷了買票過程不用排隊了,文藝的心也不好展示了,去看一場文藝片的需求和沖動在某些層面打了折扣。
不過要是D2B,我認為就創造了一種新的貼標簽方式,那就是你自己成功組織了一場文藝青年的聚集和觀影,或者你參加了這樣一種本身帶有優越感的群體活動。就如同出席私密VIP酒會是身份的象徵一樣,組織和出席文藝片觀看幫助你強調和亮出身份。
2. 會員系統
影城、院線和售票網站的用戶粘性都很低。如同攜程那樣的比價創業BP我也看過幾份了,商業動機成立的原因就在於,哪家便宜哪家影城方便用戶去哪家買,誰管是哪個平台和品牌。
然而會員是增加粘性的好辦法。據悉萬達如今有四千萬會員,貢獻了85%的萬達銷售。在售票網站停止大力補貼的將來,低價的會員票和種種會員福利將會顯現出價值。而會員系統的建立能幫助院線擺脫目前對售票網站的依賴。我預測在將來,觀眾將享受到更多更好的院線會員系統福利。
當然,肯定是先有需求和沖動成為會員,然後再維持關系和系統。目前比價還是售票網站較低,而價格就是最直接影響因素。比如格瓦拉給資料館開通售票介面後,由於不加服務費和方便簡單等,使得資料館會員卡的辦理數量減少。
3. 大客戶發行售票
方勵舉了一個例子。他在公司的一個活動上,在演講PPT的最後放了他的影片的預告片,以企業的方式發放觀影福利給員工,結果幾乎每個人都去看了。
這個做法在很多行業已經不新鮮,就是作為企業和組織的福利。小時候學校組織觀影和國企電影票也是一個道理,所以我們看到了百團大戰和建國大業的票房。但是這種做法在其他民營機構卻不那麼普及,並且現在國企也停止了。
其實美國的很多票房來自這樣的福利。學校和企業與院線聯合,提供非常低價的兌換券,比如一年可以在這個院線的任意影城觀看固定數量的電影,不限制式。學生以學生證購買,企業員工當做福利也是需要購買。所以當我采訪問道是用網路售票多還是去影院買的時候,大家的回答是,在學校或者公司買。
結合以上會員系統的概念,電影票可以作為其他行業給會員的福利,比如我最近就常常可以使用中國移動的積分兌換格瓦拉的通兌電影票。另外就是機構給VIP客戶的福利,這個其實也不是新的操作方法了。
此後還可以有後續的操作。由於是集體發放,所以很可能變成集體活動,而活動電影往往是第一站。影院藉此也可以有延伸性服務,從而繼之前的內容差異和會員系統差異後,有了更服務性質的差異。
⑵ 國家電影局:要嚴格把關,防範「假影視基地真地產」現象
3月1日,國家電影局、住建部等六部門日前印發《關於促進影視基地規范健康發展的意見》。
《意見》明確指出,近年來,各地先後投資建設了一批影視基地,出現了盲目發展、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借機搞房地產開發的情況。
《意見》提出,嚴控房地產開發。嚴控影視基地建設和管理運營主體在基地周邊捆綁開發建設住宅、辦公樓等房地產項目,不得通過調整規劃為影視基地項目配套房地產開發用地。對擬新增立項的影視基地項目要嚴格把關,防範「假影視基地真地產」現象。
各地區要根據本地區影視產業發展水平和比較優勢,嚴格科學論證,統籌研究影視基地項目的數量規模和選址布局。在影視基地周邊,合理規劃酒店、餐飲、交通等服務設施建設,控制與影視基地無關的住宅、辦公樓等項目。在影視基地內部,配套商業設施應主要用於服務影視拍攝製作相關人員。
《意見》要求,聚力發展主業。緊密圍繞影視拍攝製作業務需求,集聚行業資源要素,優化服務流程和機制,及時更新設施設備、改造場地環境,加強專業人才培養,不斷提高影視基地建設水平和質量效益,切實增強主業核心競爭力。創新影視基地發展業態和經營模式,合理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加強影視基地品牌建設,實現特色化、差異化、內涵式發展。
⑶ 中國電影製造行業哪些方面受到限制
目前我國電影製作行業現有競爭對手之間的競爭激烈。
首先,根據近幾年的電影製作公司的市場股份(即龍頭市場的集中率低於10%)可知,這個行業有大量的競爭對手,而且在這個行業內,中影集團和華誼集團等幾個少數的企業在規模和力量上較為相當,使得電影製作行業的競爭變得更為激烈了。其次,雖然與好萊塢各大製片公司相比,中國的電影製作行業發展尚未十分成熟穩定,但因為眾多中小製片企業的存在,使得製片公司的生產量多於發行公司和影院等的需求量,所以該行業的發展增長也已較為緩慢,行業內部各企業的競爭較為激烈。再者,在現有競爭者的差異化角度來看,目前市場上同質電影較多,而各企業也在尋求差異化中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就新進入者威脅來講,目前我國的電影製作行業的新進入者威脅不大。
雖然目前中國電影製作行業的進入者眾多,但是國有企業依然像中影上影依然占據主導地位,此外就是一些民營大型電影製作企業比如華誼兄弟等也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一些中小企業由於資金少,融資難很難生存。同時電影業屬於國家管制較為嚴格的行業,雖然電影業已經對民營資本放開;在外資准入方面,雖然法律上允許其有限制地從事電影業務,但是目前仍然處於個案試點階段,僅有個別中外合資電影公司及影院獲准設立並開展業務。另外,目前只有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和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獲得行政許可允許經營進口影片發行業務。並且製作影片不但對投資方的資金實力要求很高,而且對演職人員(包括編劇、導演、演員、監制等)的素質、公司的投資製作管理水平、市場推廣宣傳能力等方面均提出很高的要求,進入壁壘高,沒有強大的財力物力根本沒辦法在這一行業生存。更重要的一點是,對於觀眾來講,一部電影除了故事情節之外,更吸引觀眾的是知名導演以及大牌明星,這也求一家電影製作公司有較強的財富實力。
電影製作行業替代者的威脅較弱。
替代者威脅分為直接替代者和間接替代者,目前電影製作行業的直接替代者有影視自由人自己的拍攝以及電影的製作軟體,然而它們拍攝出來的東西相對而言都較低端,並不會有什麼人去觀看,因而並沒有太大的競爭能力,進而威脅較弱;電影製作行業的間接替代者包括話劇、舞台劇等,而話劇、舞台劇是屬於高雅藝術類的,一般觀看的人包括高品味、高文化的人去欣賞的,這部分的人並不多,並且這部分的人也並非像普通人看電影那麼頻繁的去欣賞這些高雅藝術,所以間接的替代者對電影製作行業的沖擊力也很小。總的來說電影製作行的替代者的威脅較弱。
電影製作行業供方的議價能力強。
供方包括了投資方、贊助商、導演明星以及劇本的提供者。首先,電影製作本身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所以投資方和贊助商對電影製作行業的投資是存在很大的風險的,既然擔著風險,議價能力自然就強;投資方贊助商等並非針對一家電影製作公司或者說並非只針對電影製作這一個行業進行投資,即它們的資產專用性程度並不高,特別是在網路、阿里巴巴、騰訊等IT巨頭紛紛進軍電影行業的現在,使得供方議價能力更為強大;並且投資方、贊助商、導演電影明星對電影製作行業比較了解,即對信息掌握的程度較高,也進一步增加了供方的議價能力。
目前我國電影製作行業的買方的議價能力很強。
首先,由於新電影的發行帶來的高風險性和利益的不確定性,導致買方在選擇電影成品時更為謹慎,所以買方也因此擁有更高的議價能力。其次,各大電視台因為其渠道上的優勢也占據了絕對的話語權。更因為電影製作公司的數量遠多於發行公司和院線公司,表現出供大於求的形勢,而現實中發行公司的高集中度和大量的業務量,同時買方具有更高的一體化程度,使得買方擁有更高的議價能力。
⑷ 電影院的排片為何會備受爭議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數據,截至11月20日,今年全國電影票房首次突破500億元大關,雖然票房高、銀幕數量多,但是排片依然備受爭議,一些小成本或文藝片難尋蹤跡。
今年的國產電影里除開《戰狼2》,表現還是不盡如人意,不僅需要爆款,還需要更高質量的作品,要加強對現實主義的創作,要講格調、講責任、講品位,只有提高電影原創力,才能提高生產力,從而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