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拍的電影《魔戒》用多少錢
魔戒3部曲總共2.7億美元的投資
對於魔戒的熱愛之情我們已經表達了很多,現在開這個貼主要是想通過一些更充實的文字表達對這部傑作的敬意和熱愛。關於這部影片,可說的話題實在太多,所以出發點集中一點——先從最形象的視覺特效聊起吧。
最近的這次世紀之交,出現了3部在視覺效果上出類拔萃、登峰造極的幻想題材作品,99年的星戰前傳1,是CGI製作的代表,同年的黑客帝國1,同樣用到了CGI,但最令人難以忘懷的「子彈時間」,卻是以傳統設備創造出的攝影神話,2001年的魔戒首部曲,是視覺效果相對最復雜的,而它在視覺效果上的成功,除了紐西蘭的美麗風光,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純手工工藝的精雕細琢。
片頭序幕中的第二紀元大戰,藍幕(或者是綠幕?)起了大作用,Weta的電腦好好地震撼了我們一把。而隨著鏡頭開始一步步把我們帶入到中土世界中去,劇組和Weta也越來越多地展示出他們精妙的手上功夫。夏爾,是劇組一年辛勤耕耘的成果,本是一塊荒草地,被種上了各種花花草草,加之悉心呵護,開拍時便成為了霍比特人的世外桃源。當然霍比特人的居所——袋底洞——的內景是在攝影棚里搭建的,同樣布滿了汗水——因為要根據巫師和霍比特人不同的身材准備兩套不同比例的內景,再加上鏡頭里效果的銜接,才塑造了可以用電腦簡單解決卻難以達到如此精緻的畫面。
接下來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土世界的幾大標志性建築(類似現在地球上的埃菲爾鐵塔、金字塔、長城)——巴多爾塔、米那斯魔谷爾、米那斯提利斯、奧桑克塔,有些在首部曲只是驚鴻一瞥,到後兩部才露出全貌,它們都是Weta的能工巧匠手工打造的大比例模型,而且為了不同距離、角度的鏡頭,還製作了不同比例的完整和局部模型和場景,再加上電腦的合成,才有了一幕幕波瀾壯闊的大場面。
同樣,第一部中的精靈棲息地瑞溫戴爾和洛斯羅林安,魔瑞亞,岡多古代國王雕像,第二部中的聖盔谷,第三部中的黑大門、奧斯基利亞斯,等等景點場景,無不是以模型+布景,輔以電腦修飾,創造出一個只存在於膠片上的中土文明。
模型是為了表現一些大規模建築的全景,以營造大全景鏡頭中恢宏的氣勢,而只要有可能,劇組就會選擇真刀真槍,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第二部中羅漢國的王宮梅杜西金殿(就是羅漢公主伊奧文第一次出現的地方),在一個全年平均風速150公里/小時的山谷,花了整整8個月的時間大興土木,一座無法住人(內部是劇組拍攝期間的食堂)的雄偉宮殿拔地而起,而電腦只是修補了屋頂(好像是因為風太大,所以屋頂很難完成吧)和錯落在各個山間的籬笆和茅屋,所以當羅漢國的主題音樂配合著畫面奏響時,我們才有了頭皮發麻的感覺。
其他的絕大多數場景,除了純自然風景的,幾乎都少不了劇組的辛勤勞作,因為這是地球上無證可靠的中土世界,沒有什麼現成的人類文明痕跡可以作為替代,只能靠電影人的努力將之付諸實現。
除了場景,還有非常費人工的一塊,就是道具、服飾和化妝,這些在好萊塢的大製作里也往往是講求真材實料的,但要如此大規模地完成這些風格各異、種類繁多的造型,又要符合托爾金文字中的神韻,難度可想而知,從幾位工作人員日復一日地把幾十萬片的塑料圈拼成影片所需的鎖子甲,結果磨平了自己的指紋就可見一斑。
當然僅靠手工是無法應付影片中的諸多大場面的,所以CGI必不可少,數次出現的萬人級別的大戰場景,以及各種運動環境(如建築倒塌)和怪物都是Weta digital的傑作。但在這樣一部從內容到製作都相當古典的作品中,CGI始終都是配角,雖然在很多媒體上它被作為重點來宣傳。在這些場景中,不論是大軍、建築還是怪物,大多都不是純CG的3D建模,而是先從真實環境取材,再用CGI加上動作效果,比如先製作建築和怪物的模型,描入電腦後再進行動畫處理,以保證材質的真實質感。而大軍的話則是先拍攝數十人至數百人的鏡頭,然後復制。動作設計上則很好地利用了動作捕捉,雙塔中的格魯姆就是模型、動畫和動作捕捉合成的典範,就連人物的表情都是從替身演員安迪的臉上捕捉下來的。
CGI雖然是電腦的工作,但也離不開人工,製作上同樣馬虎不得,而由於處理的對象是動態效果,信息量更大,所以往往更加需要精益求精,而且魔戒中幾乎沒有純CGI鏡頭,所以和實景、模型在鏡頭動作和光線上的合成就更為復雜,很多鏡頭都花去了數周乃至數月的製作時間。所以到了第3部,由於趕工的緣故——放映日期和前兩部一樣都在年底,後期製作的時間沒有變,但是需要處理的特效鏡頭差不多相當於前兩部的總和——盡管還是保持了業界一流的水準,但和前兩部相比部分場景還是可以看出些許力不從心的痕跡。
概括一下魔戒的視覺特效製作,就是在各方面追求最良好的質感,也就是說能用實景就不用模型,能用模型就不用CGI。這不是對新技術的抵觸,而是對藝術品質的追求,事實上,不少的鏡頭和場景都是通過後期數字處理來進行色彩和光線上的調節的,因為這既方便又能夠保證效果,總之一切以最終效果為重。
給這個章節做一個總結:魔戒的視覺特效從整體上並非是通過技術上的創新而達到現在的地位,同星戰前傳和黑客帝國相比,它在技術創新上處於下風,但這種技術上的保守卻正好契合了影片所需要的氛圍,同樣是幻想題材,星戰和黑客在形式上更有一種天馬行空的灑脫,而魔戒從骨子到外表都是一部古典主義史詩。在製作環節和製作過程上,它秉承了電影工業的傳統,但通過無比精心的雕琢和打磨,加上原著和劇組人員的奇思妙想,才成就了從業內到影迷甚至原先部分非影迷群體(比如說我)的大力追捧。我不知道劇組在紐西蘭的和他們的美國同行的收入對比,也不知道他們的工作量超出美國同行有多少(超出應該是肯定的了),但我知道魔戒3部曲總共2.7億美元的投資和為時5年的製作周期,如果放到好萊塢是絕對行不通的,交給另一群人也難以達到現在的效果。
托爾金創造了中土世界,而彼得.傑克遜和他的同夥把這個世界當了真,不但自己神遊其中,還把它在膠片上變成了現實,從而使得更多人從此也擁有了另一個世界。
㈡ 為啥美國拍個電影那麼貴一個電影一億美金
電腦特效的成本相當高,海底總動員里邊鯊魚出現幾秒的一個鏡頭,就需要製作兩個月的時間。一部科幻大片甚至需要上百名特效人員。還有如果請大牌明星,片酬都是千萬級。還有經常會用到直升機拍攝,各個方面造價都要比中國多得多。國內的報價我不確定是不是有虛報,你懂的。另外國內拍攝因為很少用特效,一般實地拍攝,這樣演員,劇務都要一起,算下來花費也是不少的。
㈢ 好萊塢明星片酬與稅收,一部電影成本幾個億,票房十幾個億,明星的片酬更高,那他們要承擔多少的稅費呢
美國的賦稅制度相當復雜 但是好萊塢明星屬於高收入群體 在美國自然是納稅大戶 好萊塢一線男星片酬至少兩千萬以上(如強尼戴普 迪卡普里奧 威爾史密斯等人) 也就是說 只要你找我拍戲 並且是演主角 先不管這電影票房如何 你就得先給我2000萬美元 除非演員本人自降身價(比如這兩年的尼古拉斯凱奇)電影票房分成 DVD發售分成 以及本電影各種周邊賺的錢明星們還可以提成 如果只按照片酬2000萬美元 至少要向政府繳納百分之35甚至更高
㈣ 作曲家為一部電影配樂會有多少酬勞
在我國,作曲家的酬金一般在20萬元至50萬元人民幣之間,約占總投資額的0.3%至0.83%,且音樂版權按照慣例通常歸於製作方,作曲家幾乎沒有任何版權收益。
我國最著名的配樂大師為1957年出生於湖南的譚盾,曾多次榮獲中國國家級創作獎,他的管弦作品《道極》更被評選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在第44屆格萊美中,譚盾再度為華人音樂家贏得榮譽,以電影《卧虎藏龍》主題曲《月光愛人》獲得「最佳電影原創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提名,又以《卧虎藏龍》原聲帶中的《永恆的誓言》獲得「最佳古典音樂」提名,而取自《易》中的吉他協奏曲則獲得了「最佳古典音樂協奏曲」提名。
㈤ 在好萊塢,美劇演員掙得是不是比電影演員少很多
在好萊塢,美劇演員一點也不比電影演員掙錢少啊!安德魯一直是劇組中人氣最高的男演員,雖然中期每集只有90萬美元的收入,比隔壁家《生活大爆炸》要少點,但架不住人家編劇會拖劇情嘛!
你還知道哪些高薪的美劇演員呢?說來聽聽!
㈥ 電影收入的票房是怎麼分配的,演員多少,投資方多少,導演製片人分多少。
隨著2017年3月正式推出《電影產業促進法》政策出台以及電影票房連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別是218億、296億、441億、455億,559億)2018年票房突破600億。源於政策導向和高收益,電影投資已經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資人的決策當中。投資的動力源於收益,電影投資的收益主要來源於電影票房的高低。
那麼電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線總票房需要扣除5%的專項事業發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稅費,這個是國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線扣除50%—55%,宣發5%—8%,剩下40%左右,往期統計35%左右為片方可分賬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資人)分賬票房比例。
個人票房分紅=總票房*35%左右*投資比例
最後,電影版權在電視台版權收益,網路版權收益和海外版權收益以及廣告收益。
票房分紅到賬時間:
票房結算時間一般在院線下映後三個月內,由中影集團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進行結算,然後分賬到出品方對公賬戶,再由出品方結算給個人賬戶。
票房外的版權收益也會有合同內具體列出,結算時間一般是六個月結算一次。
演員、導演、製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資里,利潤歸投資方。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導演、演員、製片人也參與投資,那就按投資比例分成。
㈦ 中國電影和美國好萊塢大片的區別,為什麼我感覺國產片超級難看
電影作為一種藝術品,好與壞的區別,就是創作人本身的一種情懷,而國產電影恰恰就缺少對藝術的情懷。
好萊塢電影發展的比較早,也就是說起點比其他的地方要高。而且有大量的資金技術投入,一流的演員,一流的幕後工作人員,影片題材比較開放,所以種類比較多,發展的比較全面和有相當的深度。
(7)在美國拍一個電影會給多少錢擴展閱讀:
區別是在多方面的,畢竟質量是和投入成正比的,中國電影和美國好萊塢大片大致區別如下
1、差距在產業發展不成熟。比如劇本這塊、好萊塢有專門甄選劇本的機構、第一步就是數頁數。一個劇本多少頁都有標准、超過多少頁的會被直接當掉、因為太長的劇本意味著片時也長、能把節奏把控好的導演卻不多。
然後再從這些頁數合格的劇本里邊去選好故事、好萊塢對於觀眾的心裡都有統計、哪些點觀眾喜歡、哪些點不喜歡。所謂的好的故事要具備這些點和因素。劇本定了才會去找導演、演員。
2、演員的質素參差不齊
國內有一點不好的是、錢先給了。大牌們錢一到手、就成大爺了。整個劇組得哄著供著。雖說很多明星人還是不錯的、比如梁朝偉、鞏俐等這些。再大牌也不會胡亂出幺蛾子。然而新晉的一些年輕一輩不行、沒吃過苦、媒體粉絲一捧就上天了。
3、想像力的制約
國產電影,大部分只是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不停地反復的咀嚼,如《齊天大聖》、《封神榜》之類,國外電影構思天馬行空,善於創造,影視素材自然更受歡迎。
4、技術的差距
不說特效就是分鏡、剪輯、配樂、後期都跟好萊塢不是一個檔次的配樂不該配的地方瞎配,不大氣,後期糊弄一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