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資訊 > 1942電影真實有多少

1942電影真實有多少

發布時間:2025-02-21 08:30:42

A. 《1942》全片多長時間

《1942》全片145分鍾。

《一九四二》是由華誼兄弟公司和重慶電影集團聯合出品,該片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由馮小剛執導,張國立、陳道明、李雪健、張涵予等人主演的災難戰爭電影。

電影於2011年10月19日正式開機,2012年11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劇集評價

電影的改編很好地將故事性與紀實性合二為一,主次分明、有條不紊。在表現形式上,導演馮小剛有效地利用了過往電影的成功元素,如自然災害後的人性重建和白熱化的戰爭場面,以及少許馮式幽默滲透其中。

B. 求一些二戰時期拍攝的電影

說起二戰經典電影,比起來,我更喜歡看歐洲的戰爭片,真實、復原,傷痛,總是把個人與戰爭聯繫到一起,最後讓人們痛惡戰爭和納粹。而蘇聯的戰爭電影要政治化和個人崇拜一些,但拍二戰電影還是蘇聯片好一些。
大衛里恩的《桂河大橋》是俘虜片,但是拍得真實和原態,並從戰爭把人性深入進去,使人與戰爭更加諧和和緊湊,所以,《桂河大橋》一直到現在也是經典,當然,大衛拍戰爭片另有一套,這在他的《阿拉伯的勞倫斯》中更有張揚,這里按下不表,待寫古裝戰爭片再說。
二戰片中,集中營電影是另一類型,《逃離蘇比堡》,《辛德勒的名單》,小時還看過一本小人書,電影《最後階段》,都是說的集中營的戰爭片,蘇比堡顯得人生的短暫和殘酷,最後以死亡終結生命,不管是勝者還是敗者,最後都是向死亡走去,逃離活著,其實就赴死!
辛德勒以活來與生命競爭,只要努力,一個戒指可以救六個人,一輛小轎車還可以救十來個,這是製造新神的導演,因為,這樣的新基督主義,實在是太少了,就像當年中國的劇孟大俠一樣,雖然生前身家過億,但死時連棺木都沒有

二戰經典《兵臨城下》,這部電影,恐怕是給100部也不換的超經典,這是一部相當經典的江湖似俠技電影,一個優秀的狙擊手,他靠自己的技藝掌控了一個城市,當然,也有高人與他較量,最後還是他得勝了。最打動人的是開場時,蘇聯軍隊驅兵殺敵,後退者斬,不熟悉戰爭的新兵把進攻的前面士兵無意槍殺,自己消耗了自己和力量,戰爭其實有時就是在殺自己,這是集體自殺的合法化,戰爭中,沒有人去研究他,但是,兵臨城下讓我們看到了這個故事。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謝謝

C. 馮小剛嘔心瀝血卻無人問津的電影《一九四二》,只因現實更加慘痛

1942 年發生了許多大事。中蘇美英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共同宣言》,郭沫若創作 歷史 劇《屈原》,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出生,中國女作家蕭紅在香港病逝,時年31歲。

也是同一年,身處抗戰前線的河南發生舉世震驚的大飢荒,上千萬人流離失所,近300萬人被餓死。

這一件極其悲慘的重大 歷史 事件至今在中國的史書上鮮有記載,今人對其真相知之甚微。

最後知名作家劉震雲為重溫這段幾乎已被這個民族淡忘的 歷史 ,走訪災難的倖存者,最終寫了一本名為《溫故一九四二》的調查體小說,他也由此成為這場災難的唯一記述者。

導演馮小剛看了後深有感觸: 「二戰時,希特勒和納粹屠殺猶太人的事情全世界都知道,但在1942年,中國河南旱災餓死300萬人,卻很少人知道,不要說外國人,中國人也不知道。劉震雲為此寫了一本書,我在1993年看到,非常震撼。」

後來馮小剛根據劉震雲的原著小說《溫故一九四二》改編成了一部敘述 歷史 性質的電影,叫做 《一九四二》 ,並重金邀請李雪健、張國立、陳道明等加盟出演。

溫馨提示:可以點擊下方卡片搜索可以免費觀看此電影,請提前備好紙巾。

影片講述了老東家在河南大鬧旱災之時到陝西躲災,可未到目的地就以淪落為難民後,他親眼見證兒子,兒媳,老伴,相繼慘死,而政府的腐朽統治及日本人的入侵更是讓這場災難雪上加霜,最後只剩東家一人,在回河南的路上領養了同樣遭遇失去家人的小女孩的故事。

電影反映生活,可生活有時會比電影更殘酷。這些是搬上了熒幕的故事,那些 「易子而食」「賣兒棄女」「野狗吃屍體」「千里無人,餓俘山野」 的景象,又豈是短短兩個小時就能描述得出來呢?

其實從1941年秋季開始,河南開始出現旱情,很多地方已經有絕收現象,農民們開始刮樹皮,挖樹根當作食物,到了1942年秋季,持續了一年的旱情更加嚴重,樹皮、樹根已經基本被挖光,災民們開始大量死亡。照片上是當時陷入飢餓荒的河南災民,所有人都蓬頭垢面,等待著政府的救濟。

當時的政府雖然採取了救災行動,但既沒有計劃,也不盡力,各地都在互相觀望,推卸責任,隱瞞災情。

戰亂加上飢荒,有一些婦女為了能夠讓自己的父母以及孩子活命,主動把自己賣給人販子,換取一些糧食或者一點微薄的錢財。

1943年春,河南地區仍然乾旱,很多災民為了活命,選擇全家一起外逃,災情最嚴重的村子基本都是十室九空,成千上萬人湧向了陝西,逃荒路上餓死的、從火車上失足掉下來摔死的、軋死的人數無法統計。 目前公認這場災難中死亡人數是300萬,但真實的具體數字已經永遠成為了迷。

在電影里,為呈現出一個真實時代,以張國立為代表的這支逃難者主創演員不僅在開拍的半年前就開始練習河南方言。還在拍攝期間集體減肥,真正體驗長期飢餓的感覺。張國立說, 真正到了那種飢餓渾身無力的時候,你會發現人物的台詞很多都是多餘的。

時隔78年,當年大飢荒的親歷者,大多已經辭世,即使活著的,至少也是八九十歲的老人,河南《鞏縣縣志》中關於此事,只有短短一句 「民國三十一年,大旱,幾近絕收,加之日軍侵略釀成大災,農民多以樹皮、雁屎、觀音土充飢。」

當我們覺得電影氛圍太過沉重的時候,要知道這些血淋淋的畫面在過去 歷史 的某一個時刻真真切切的發生著。

影片一開始,就奠定了整部電影的基調,影片中大部分篇幅在拍攝逃難的過程,逃荒路上,一面是天災,一面是戰亂,四處是被炸斷的殘肢斷臂,哀嚎遍野,民不聊生。

而這一過程,導演多用暗色調來表現,象徵著底層人民暗無天地的生活, 且畫面絕大部分面積為乾旱的土地,極小部分面積為天空,這一畫面給人壓抑的感覺,暗示著政府的壓迫式統治。

同時導演多次運用特寫鏡頭來體現難民的慘狀,如特寫一群野狗啃噬逃難路上去世難民的屍體,給人極大的心靈沖擊。同時又多次使用遠景鏡頭來表現難民數量之多,又給人極大的視覺沖擊。

影片中災民逃荒的破衣爛衫、食不果腹和政府官員的豐衣足食、安穩無憂有著很鮮明的對比。

一開始片中提到 「蔣委員長因為河南飢荒特地減少了兩個菜,以表對救災的支持。」 這句話暗示了後面人民的背離的結局。在拍攝這一內容時,導演又巧妙的 採用以黃色為主的暖色調,來突出統治者安逸的生活。

一、地主范殿元(張國立飾)

范殿元原本是河南的一個地主,兒女雙全,家境殷實。因為飢民「吃大戶」,他的兒子在飢民和村民的混戰中被打死。為保家人平安,在飢荒來臨的時候,老東家趕著馬車,帶著他的妻子,拉著糧食加入了逃荒的隊伍當中。

在逃荒途中,他的兒媳生下孫子後不久就體力不支,餓死了。電影中有很揪心的一幕是,在兒媳餓死後,她的婆婆就趕緊抱著剛出生沒幾天的孫子扒開她的衣服,說趁著身體還熱喝幾口奶,但是她死去的兒媳早已沒有奶水。

後來他的妻子也餓死了,他的女兒被賣到了妓院,換了5升小米。

在逃荒途中為躲避敵機轟炸,范殿元抱著孫子趴在地上久久不敢起來,後來小孫子被他活活悶死了。

緊接著他的長工被日本人一刀穿喉,死了。

他的馬車,糧食,銀元在途中被地方的警察強行「徵用」,其實就是搶走了。

逃荒本是為了讓一家人活下來,可是范殿元到了陝西後就只剩下他自己,本是財主的他成了和佃戶一樣的逃荒者, 可見在災禍面前所有的逃荒者都是平等的。

一無所有的范殿元不想逃了開始逆著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路上有人告訴他說: 「現在回去就是個死」 ,他很默然地說,「 我就是想死得離家近些。」

范殿元那種絕望的心境,那種顛沛流離的疲憊精神使得他的希望如同肉體一般已變得危在旦夕。

然而他在轉過山坡的時候,碰到了一個同樣失去的親人哭泣的小女孩,小姑娘對范殿元說她並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認識的人都死了。

范殿元要小姑娘叫自己一聲爺。小姑娘仰起臉,喊了一聲「爺」。於是,他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橫屍遍野,大雪飄搖。

二、范殿元的女兒-星星(王子文飾)

星星出現在鏡頭里的時候,懷里總抱著一隻黑貓,寧願自己少吃幾口飯也要帶著它,在躲過敵人飛機轟炸過後,她還無所畏懼地要跑出去找貓。

然而在她嫂子生下孩子後,她卻說讓家人殺掉了貓。隨著一聲刺耳的貓慘叫,貓被宰了燉湯,范殿元坐在閨女身邊,哭著說:星星,爹對不起你啊!然而星星沒有任何錶情地看著被扒掉的貓皮,最後還說了一句: 我也要喝貓湯 ,那時候的她也已經餓到發慌。

當妓院假冒被服廠來買女孩的時候,星星提議父親把自己賣了,范殿元不肯。星星勸說她爹: 我實在受不了了,連柴禾都沒得吃了,你讓我逃個活命吧!還能換五升小米。 她還特意向那個人強調自己識字讀過書,以此來作為「優勢」,最終她被買走了,她在服侍別人的時候,因為吃得太撐了導致蹲不下。

星星的結局是必然的,人在災難面前已經沒有底線了,一個小人物的歷程卻反映了當時環境下眾多人的遭遇,實為可悲。

三、佃戶瞎鹿(馮遠征飾)

佃戶瞎鹿是影片中最窩囊可悲的角色,為了幾斗小米他可以不管自己的老婆被人戲弄,他也可以賣女兒來換幾斗米給自己的母親治病。

盡管已經活的如此無下限,但他還是沒有在這場災禍中活下來,最後偷驢不成,一頭栽進了燒著開水的鍋里,留下了兩個孩子和他的老婆。

馮遠征所扮演的瞎鹿才是影片中真正的災民,活著就是為了吃飯,只要能活下來

馮小剛在《一九四二》里他沒有自己的態度,一切讓觀眾來定奪, 「你看到什麼就是什麼」

不需要渲染,不需要加工修飾,就用白描的手法把最真實的場面還原給觀眾,裡面從小人物入手,大量的細節描寫,看似黑色幽默,其實是深深的悲哀。

據說當時馮小剛找到劉震雲說想要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連劉震雲自己都覺得震驚: 他認為沒有人要看這么一個悲慘的故事。

本片醞釀於1993年,啟動於2011年10月,最後馮小剛在最冷的五個月中完成了拍攝。因為是逃難題材的原因,整個劇組群演最多的時候高達六百多人,最少的時候也有三四百人,其中涉及轉場廂車兩百多輛,完全的拉鏈式拍攝。

然而就是這么一個龐大的團隊,他們在細節上所作出的努力卻十分令人動容。

比如在重慶的拍攝部分主要是國民黨和宗教人士的活動場景,這條街道是由攝制組設計,重慶市政府出資修建的。修建完成後,攝制組去現場後簡直被驚呆了,這些建築都是按照永久性建築來修建的,店鋪里所賣的東西也都是實物。

後來這條街也成為了重慶的著名景點:民國街。

攝影組印象最深刻的是難民扒火車的那場戲,為了有一個好的拍攝效果,拍攝組從山西轉移到東北終於找到了一個1942年美國產的火車頭,而且還能開。

可是光有火車頭沒有車廂也不行,於是製片部門又根據當時的難民 歷史 照片製作了逃難時的那種拉貨用的平板車。

拍攝時是在東北零下20多度的情況下,當地群眾還好心提醒劇組,不要用手摸鐵,不然真的撕不下來。可是為了呈現真實的效果,不能人人都戴手套啊,於是戴手套的去摸鐵,沒戴手套的就去摸木頭。

在零下20多度的雪地里、又在火車行駛過程中、火車頂上還坐了幾百個群眾演員的拍攝情況。攝影指導呂樂說,這輩子可能只碰到一次,可以當作他的收山之作了。

關於火車的六分鍾前前後後一共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最後呈現的效果來說是值得的。

以喜劇見長的馮小剛此生最想拍的一部電影,就是這部極其沉重的災難片——《一九四二》。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馮小剛的情懷之作,他試圖借一場70年前的人間災難來反思國人的人性與救贖

然而電影上映以後,票房卻票房一敗塗地,與同期上映的《泰囧》票房相差近4倍,最後馮小剛拼了命的拍商業片還債。

一部電影是否成功固然不能用票房作為唯一尺度來衡量,但,票房卻能反映大眾對於電影所表達的內容和傳達的情懷的接納度和認同感。

很多網友看了預告片就炮轟馮小剛, 指責他「發國難財」,引發國人的共鳴,賺國人眼淚。 果然也應了劉震雲當年那個擔憂:沒人要看這么一個悲慘的故事吧,而且在如今這個幸福的年代,人們早已習慣迴避苦難。

張國立回憶,因為《一九四二》票房慘敗,馮小剛甚至掉了眼淚。當他問馮小剛是不是因為啟用了他才導致票房慘敗,馮小剛的回答很令人感動, 都不是這樣的原因,但反而正因為票房的落敗,觀眾對苦難的敬而遠之,他更覺得自己應當拍攝這么一部電影。

馮小剛打造 一九四二 的這份情懷,縱然無法和 歷史 媲美,但它自有其獨特的藝術價值。 它是一段回憶,也是一代人的苦難回憶,看過的人都說好,卻不敢再看第二遍。

在影片最後旁白念起:「十五年後,這個小姑娘成了我娘,當我記事起,就沒見她流過一滴淚,也不吃肉……」

「也不吃肉」 這四個字可以深刻地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災難的沉思。

都說亂世造英雄,更多的靠的還是生靈塗炭。

馮小剛的深刻在於沒有把《一九四二》拍成了天災,而是把觀眾的視角引入了人禍。雖然大飢荒是天災,可其中亦有相當大的人禍因素。

《一九四二》非當下的災難,卻時時在我們生存的環境里重演,人性總是在爭奪,卻不能給每個人鞭策。

中華民族是一個遭受過苦難的民族,近代以來中華大地上演過無數的悲劇,有的之於國,有的之於家。

如今那個流民賊寇,是非顛倒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我們眼前的是新時代的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但是我們不應該遺忘災難,應該直面災難,正視災難,反思災難,才能免於災難。

D. 電影《一九四二》中,有多少真實

《一九四二》是由華誼兄弟公司和重慶電影集團聯合出品的一部劇情片。該片改編自劉震雲的小說《溫故一九四二》,由馮小剛執導,張國立、陳道明、李雪健、張涵予等主演。影片於2011年10月19日正式開機,2012年11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萬民眾離鄉背井、外出逃荒的歷史事件為背景,分兩條線索展開敘述:一條是逃荒路上的民眾,主要以老東家范殿元和佃戶瞎鹿兩個家庭為核心;另一條是國民黨政府,他們的冷漠和腐敗、他們對人民的蔑視推動和加深了這場災難。2013年,該片獲得了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第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最佳影片等獎項[1]。

E. 電影1942片長多少分鍾

140分鍾

F. 《1942》電影觀後感

1. 我一直認為馮小剛導演是個有悲憫之心的人,他關注的從來都不是大人物的取捨,而是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我其實只看過馮導的兩部電影,一部是《芳華》一部便是這部《1942》。
2. 《芳華》講的是在1970年至1980年的軍隊文工團的故事,而《1942》則取材於真正的歷史事件。我小時候就曾聽家裡人說過,河南有一年鬧旱災,死了幾百萬人,那會兒我還很天真地問:為什麼會死呀?家裡人告訴我:因為沒有吃的。
3. 《1942》開頭講的是在旱災已經發生的時候,有一家范姓地主,因為儲存了很多糧食,所以他們對這場旱災並不在意。開頭范老爺在巡視糧倉,同時吩咐下人看好糧倉,而范少爺卻在想著與前來借糧的花枝交好。
4. 當晚,土匪與范家發生了激烈的沖突,糧食被搶走了,房子被燒了,兒子也被殺死了,范家也走向了逃亡之路。但在范老爺看來,他們與真正逃荒人不同,他們是避難,不是逃荒,因為他們有糧食,有馬車,還有僕人。
5. 他們與花枝一家碰到了一起,並約定同時逃難。花枝一家很幸福,花枝漂亮,知趣,而且對生活充滿希望,在逃難的時候,穿上了自己新婚的衣服,以圖一個好的兆頭。
6. 花枝的男人瞎鹿是個很能乾的人,他隨手可以做個很好看的風車,還可以拉弦子。人們的逃難開始了,在最初,家家都有些余糧,所以大家都不會發慌。
7. 逃難哪有那麼容易?漸漸的,花枝一家首先沒有了糧食,瞎鹿的娘也生病了,瞎鹿便想著將自己的孩子賣掉,花枝卻不同意,最後還是范老爺將三斤小米借給了他。
8. 而范老爺一家又遭遇了一次磨難,在日本戰機轟炸後,糧食和馬車都被逃亡的軍人搶走了,沒有了糧食,范老爺一家也成了逃難的了。
9. 在路上,少東家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范老爺給他取名為留保,希望他能存活,留住范家的血脈。這時所有的人都知道了逃難的苦。
10. 但黑貓也無法挽救這些人的命,夫人死了,少奶奶死了,瞎鹿死了,一個接一個死去,狗吃著路邊的人肉,眼睛變成了狼的眼睛。
11. 死的人已經離去,活著的人卻要飯吃,沒有了糧食,賣女人,星星被賣了,念過書,會識字,是大戶人家的孩子,好賣,賣了五斤小米。
12. 花枝卻不行,她有兩個孩子,沒有人要,所以她嫁給了栓柱,將孩子託付給了他,賣了三斤小米。一家子人,最後孑然一身。
13. 沒有更多的渲染,只是陳述事情的經過,卻讓人感到那麼悲傷。逃亡的路上是沉默的,每個人都省著力氣往前走,他們穿著灰色的破舊的棉襖,緩慢的行走在白茫茫的大地上的,低著頭,臉上都是沉重的表情,沒有人笑也沒有人苦,有的只有麻木。

G. 電影1942片長多少分鍾

片長146分鍾,參考:http://tiankong.cn/movie/2012/11/558.html

閱讀全文

與1942電影真實有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穿越的電影古裝電影有哪些 瀏覽:653
什麼項目放電影院 瀏覽:320
好看的免費你懂電影網站迅雷下載地址 瀏覽:32
比阿甘正傳更好看的電影 瀏覽:570
阿修羅電影如何設置 瀏覽:756
在蘋果上如何使用迅雷下載電影 瀏覽:33
尺度大的動漫都有哪些電影 瀏覽:133
1024手機看電影美國巨乳免費 瀏覽:866
電影裡面有名的聖誕歌曲有哪些 瀏覽:2
老電影祝福好看嗎 瀏覽:400
非常好看的美國愛情電影推薦 瀏覽:10
電影哪吒圖片怎麼畫 瀏覽:882
二龍湖拍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544
好看喜劇中文電影 瀏覽:748
豆瓣有哪些好的勵志電影 瀏覽:863
如何給別人訂電影票 瀏覽:501
夕顏夫人好看電影 瀏覽:381
電影播放碼錯誤是怎麼回事 瀏覽:120
免費觀看全網vip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603
好看的蚊子電影片 瀏覽: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