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影在開拍的時候 一個人那個東西喊ACTION得那個東西叫什麼
場記板。
上面寫著場次、鏡次、導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資料的小木板,一端可以開合,可以拍出清楚響聲,以便剪接時聲畫同步作業的進行。
黑色或白色板面,可以用白板筆或水性馬克筆書以及粉筆寫,簡單實用,清晰可見。硬質木材,聲音乾脆響。
劇組通常在一個取景地會把所有戲份拍完,然後轉戰下一場地。這樣不僅工作量繁重,而且一不小心容易造成劇情內容的混亂。
為了保證不把內容搞混亂,最後能按照劇本把劇情縷清楚,影視從業者們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一個好辦法,以此為契機,創造出了場記板。
在某一個場景中,當場記喊下那聲耳熟能詳的「Action」並敲下場記板時,攝影機同一時間開始運轉,這個動作叫作「打板」或「拍板」。
(1)如何做電影場記擴展閱讀
場記板的作用:
1、作為每一段膠片的開頭標記,便於剪輯時候識別。
2、相機的麥克風錄音會有雜音,而話筒離演員比較近,所以話筒錄聲音會比較清楚,在後期的對版中,打場記板時會有一個很尖銳的聲音,在音頻裡面是個豎線,在軟體裡面就很容易對上了。
3、服裝化妝道具等其他職務人員區分特定鏡頭的依據,避免不同時候拍攝的鏡頭在細節上的瑕疵,從而避免細節上的硬傷。
㈡ 電影電視場記需要會什麼
(一)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
第一,場記人員要有健康的體魄。場記這項工作要求長時間的站立,有時是在艱苦的條件下。即使是內景拍攝或電視錄像也很考驗人,因為在攝制期間,場記要不停地往返與拍攝現場和導播間,是連接這兩個地方的梯子。場記人員應保持各方面的平衡,身心要有良好的耐力,能夠做到在車上寫作不暈車,也不暈船暈飛機。
第二,心理健康也是必要的,因為每一個「參與者」都可能遇到棘手的或尷尬的情況。攝制組是由不同性格、不同生活方式和對事物有不同反應的人員組成的整體,場記需和所有的人打交道。她要善於很策略但很權威地與藝術家和技術人員交談,以保證拍片的連續性和工作的節奏。坦率地說,場記必須照顧到每個需要她的人,因為她也需要大家。
最後再強調一點:與外人及不同年齡的人合作要開朗一點。
(二)團隊精神
拍片的集體生活是十分愉快的,大家和睦相處,避免吵架、不搞小集團及任何分裂團體的行為。
大家拍的是同一部片子,在一起為的是製作一個產品,每個人既要貢獻自己的才能,也要貢獻自己的情感。
(三)個人的投入
從事這項職業個人的投入非常大。在拍攝第一部影片之前,就應該知道必須把個人問題放在一邊。做場記並不僅僅是選擇了一種職業,而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它要求你不能吝嗇時間也不能吝嗇才智。理想的場記沒有工夫去「鬧情緒」,恰恰相反,從工作的第一天到最後一天,她的情緒要始終如一。
(四)全面的文化素養
如果你想從事這一職業,就要毫不猶豫地去獲得全面良好的文化素養;愉快的工作會讓你受益無窮。要讀書,不僅只讀電影方面的書,學習常用的外語(主要是英語),多看電影,聽音樂,去劇院,看展覽……如果還有時間可以做做體育運動,學學速記。
(五)心算的能力
場記必須會快速進行心算。
練習一:3分24秒是多少秒?
練習二:44秒走了多少尺膠片?
(六)思維敏捷和行事干練
其不場記從來沒有時間猶豫不決。她最重要的優點之一就是思維敏捷和做事干練。對自己的提議要自信,電視直播時,迅速、明確和簡潔上可或缺的素質。
(七)頭腦清晰
准備工作要求場記工作方式嚴謹,表達有條不紊。否則,在錄制節目,特別是直播節目時,她就無法保證完成工作。
(八)預見力和專注力
預見力:了解當時,預見未來。
專注力:在直播過程中,場記的哪怕上微小的懈怠也會導致漏掉一個鏡頭並給後續工作造成嚴重影響。
(九)條理和准確
場記從事的是一項細致的工作,要求有條理和准確。
(十)對剪輯內行
一開始從事場記工作並對之逐漸了解與把握,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定要具備剪輯經驗。這一環節,比在其它任何環節都能夠使場記「一出戲一出戲」地判斷影片銜接的好壞,哪些地方可以通過,哪些地方根本不行。
㈢ 電影場記要怎麼做
影片拍攝階段的一項工作內容,也指擔任這一工作的專職人員。主要任務是將現場拍攝的每個鏡頭的詳細情況:鏡頭號碼、拍攝方法、鏡頭長度、演員的動作和對白、音響效果、布景、道具、服裝、化裝等各方面的細節和數據詳細、精確地記入場記單。由於一部影片是分割成若干場景和數百個鏡頭進行拍攝的,拍攝時不能按鏡頭順序進行,因此,場記所作的記錄有助於影片各鏡頭之間的銜接,為導演的繼續拍攝以及補拍、剪輯、配音、洗印提供准確的數據和資料。影片完成後,這些記錄還可供製作完成台本之用。
非常復雜.專業. 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 ,而且非常辛苦.不象演員.沒有自己的戲就可以休息. 但是場記不行.攝象機在轉.場記就必須在.拍攝期間每天能睡4個小時都不錯了. 等到拍攝結束 還要一同參與剪輯工作.
㈣ 電影定焦鏡頭場記怎麼打板
首先場記要事先安排好自己入畫和出畫位置,不要擾亂其他工作部門的人員。然後要事先看好鏡頭的大小,鏡頭一般標准配備是10、12、16、24、32、50、85、10倍或者會有12倍鏡頭。在這些鏡頭使用的時候會有一個最適合的距離擺放場記板。建議在機器停拍的時候多訓練,記住大概距離,到實拍的時候可以一次到位。至於像135或者更長焦的鏡頭可以選擇小點的場記板。另外注意觀察機器抬頭的角度,以便更准確的把場記板遞上去。對於大部分對話戲來講,場記板可以放在人物中心位置,一般以擺放在演員臉部為准。出於禮貌以及場記板發出的聲音不是那麼悅耳所以可以放的稍微偏一點,或者前一點。最後,如果遇到大場景,機器吊威亞或者是上炮夠不著機器時可以用燈腿夾住場記板在伸過去要不就補錄。打板一定要放好板面,不得有光線反射。在拍板之前不要亂動要保持一秒靜止時間,板面不要隨著打板結束然後向下滑走。
㈤ 拍電影如何正確的打場記板
在電影後期剪輯過程中,面對無同步錄音、無攝影表、無錄音表,甚至無場記表的情況,或許已經成為了剪輯師們的一種無奈接受。然而,當面對場記板的不當操作時,這種忍耐終於到達了極限。本文將深入探討場記表的正確編寫方式、喊法以及打板技巧,以期為剪輯師們提供有效的參考。
場記表是剪輯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關鍵信息:場景、鏡頭、拍攝時長、動作描述等。場記表的正確編寫可以有效避免剪輯時的混亂與錯誤。以下是一張正常場記表的示例圖片,相較於錯誤的場記表,它清晰地記錄了場景、鏡頭編號以及相關動作描述,為後期剪輯提供了明確的指導。
在喊出場記板時,通常會先說出「幾場幾鏡幾條」,隨後再用「Marker!」或「Mark!」這樣的短語來提醒剪輯師接下來聽到的是打板的聲音。這種方式簡潔明了,便於雙方溝通,減少誤解與延遲。
打一個標準的場記板需要包含以下關鍵元素:尾板/倒板(Tail Slate)、拍攝時長、動作描述等。首先,確保尾板/倒板准確無誤,記錄下拍攝的詳細信息。隨後,清晰地喊出動作描述,包括場景變化、角色行動等,為剪輯師提供明確的視覺與敘事線索。
在實際操作中,常見錯誤包括錯誤的尾板/倒板記錄、信息遺漏或錯誤的描述等。正確與錯誤的對比,如火箭跳躍視頻中展示的,清晰地展示了標准打板與錯誤打板的差別。因此,務必遵循正確的打板規則,以確保後期剪輯的順利進行。
總之,通過精確編寫場記表、准確喊出打板指示以及遵循正確的打板規則,可以顯著提升剪輯效率與質量。作為剪輯師,掌握這些基礎知識與技巧,不僅能夠優化工作流程,還能在團隊協作中發揮關鍵作用。
㈥ 拍電影如何正確的打場記板
揭秘電影製作中至關重要的場記板藝術
在電影製作的幕後戰場上,後期剪輯師需要面對諸多讓人抓狂的細節。其中,場記板的不當使用無疑是對剪輯師耐心的極大挑戰。為了實現一場完美的電影合板,清晰精準的場記板是不可或缺的,它就像是剪輯的導航圖,引領著聲畫同步的航程。
首先,我們來看看場記板的基本構成和正確打法。場記板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1. 卷號(Roll),比如A01、B001,多機位拍攝時依次編號。
2. 場景(Scene),使用數字和字母(避免混淆)標識拍攝順序,如1A、2B。
3. 條數(Take),標記鏡頭進度。
4. 日期、參數、導演和攝影人員的名字等信息也應記錄在場記板上。
一張標準的場記板需要保持清晰可見,打板時板面靜止,聲音與畫面同步。此外,尾板的進出畫面也應規范有序。在喊場記板時,助手需要先讀出信息,然後喊出"Marker!"或"Mark!"作為標記信號。打板時,應避免在板未完全入畫時移出,或者打板後再說話,以免混淆剪輯師的視聽。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錯誤的場記板使用卻很常見。例如,板面內容隨意書寫,打板位置不當,或者在暗光環境下無法清晰可見。更嚴重的是,喊打板的順序混亂,或者打板聲音與畫面合板聲音不匹配。這些疏忽會導致剪輯師在後期工作中耗費大量時間去尋找和校正。
以Rocket Jump視頻為例,前半部分展示了正確打板的範例,而後半部分則揭示了錯誤操作的後果。兩者對比,可見場記板規范的重要性。電影製作中的每個環節都不可或缺,場記板雖小,卻承載著巨大的職責。讓我們從現在開始,重視起每一塊打板,讓它們成為推動故事流暢進行的有力保障。記住,細節決定成敗,一個精準的場記板,就是電影成功路上的一塊堅實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