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怎麼理解電影《八佰》的主題與寓意
其實就是講述了當時那個時代國人的覺醒和犧牲,網路上討論最為激烈的就是關於美化國軍和還原歷史的問題,但事實上這部電影最終想表達的主題只是犧牲和覺醒,這兩者相輔相成,互為遞進的存在。
首先導演是從軍人內部著手,是先覺醒後犧牲,這個內容主要是從主演歐豪、姜武、張譯三個人物線來講述,這中間的變化過程描述的很清晰明了,看過的人幾乎都能明白。
而另一方面則是從來自四行倉庫的軍人和來自對岸租區著手,表達是先犧牲後覺醒的過程,從一開始來自民眾的壯烈赴死所帶來影響,這種精神深深鼓舞了整個租區和倉庫的人,於是這種精神就全面延伸開來。
電影畫面太感人了,很多畫面歷歷在目,電影是拍的很成功,票房就能證明一切,只是看完以後覺得電影裡面我們人類所面對的戰爭苦難之時,所出現的各種表現和心理反應,也不禁讓人想起一句古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❷ 如何評價電影《八佰》
評價電影《八佰》時,必須向中方和日方的兩位軍事顧問致敬,因為沒有他們的專業指導,這部作品可能難以展現出豐富細膩的細節。電影前一個小時令人印象深刻,各地方言的恰到好處、國軍的軍事術語和編制,以及1937年上海的混亂景象,均體現了那個國家和民族在歷史長河中的掙扎。然而,隨後的劇情則顯得較為隨意,導演在歷史事實與情感煽動之間失去了平衡。
在影片中,導演將個人的情感與國家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導致了角色設定的矛盾與沖突。這種處理方式可能源於對投資商或個人情感的考量。盡管如此,電影對蘇州河的描繪仍然令人印象深刻,展現了導演的獨到視角。
在觀影過程中,觀眾可以思考如果他們自己負責結尾,會如何處理這樣的電影。電影展示了中國歷史上的軍隊,盡管在某些方面仍保留封建殘余,但國軍在四行倉庫的戰斗中展現了與日軍相比,具備了近代動員能力與現代化水平的潛力。然而,最終,上海街道上躺著的士兵,標志著一個新社會的誕生。
電影中所呈現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提醒我們關注過去對現在的深刻影響。《八佰》通過生動的場景和角色,展示了國軍與日軍在軍事層面的對比,以及在中國近代歷史中的角色。盡管電影在處理歷史細節和情感表達上存在爭議,但它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反思國家與個人命運、以及歷史如何塑造現代中國的視角。
❸ 如何評價電影《八佰》
電影《八佰》評價:震撼人心的戰爭史詩
一、震撼的視覺效果與真實還原的歷史背景
電影《八佰》通過精良的製作技術和視覺呈現,再現了那一段悲壯的歷史。影片以四行倉庫保衛戰為背景,展示了戰爭的殘酷與士兵們的英勇無畏。導演利用獨特的視角和拍攝手法,將觀眾帶入到那個時代,讓人們深刻感受到戰爭的慘烈與士兵們的堅守。畫面中的爆炸、槍戰和士兵們的英勇表現,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影片對人物的刻畫也讓人感受到歷史的真實和人性的光輝。
二、情感深沉,觸動人心
電影中的情感表達非常深沉,讓人深受觸動。無論是士兵們的家國情懷,還是他們為了保衛家園而英勇犧牲的精神,都讓人為之動容。影片中的許多細節和情感表達都非常到位,讓人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生命的脆弱。同時,影片中的音樂和音效也很好地營造了氛圍,加深了觀眾的代入感和情感體驗。
三、深刻反映戰爭與人性的主題
電影《八佰》不僅僅是一部戰爭片,更是一部反映戰爭與人性的影片。影片通過展現士兵們的生死選擇和內心掙扎,探討了人性在戰爭中的展現和變化。這種探討讓人們思考戰爭對人類的影響和人類在戰爭中的選擇。影片中的角色塑造和情感表達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人們深刻地思考人性、信仰和勇氣等問題。
四、總結評價
電影《八佰》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戰爭史詩。它通過精良的製作技術和視覺呈現,真實還原了歷史背景;情感深沉,觸動了人們的心靈;深刻反映了戰爭與人性的主題。這部影片是一部值得觀看和深思的作品,它將觀眾帶入到一個時代,讓人們深刻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光輝。
❹ 《八佰》為什麼罵聲一片
故事的前因後果被淡化了。
故事的背景是國軍在淞滬會戰中敗退,八佰壯士其實是蔣刻意留下來,給英美列強演的「一出戲」。這個大背景,電影並沒有交代清楚,有刻意美化之嫌。
另外,電影以八佰壯士撤入租界結尾。實際上,歷史上的真實故事遠比這悲劇。現實中,八佰壯士們撤入租界後,被公租界軍隊關入孤軍營「軟禁」起來。
團長謝晉元兩年後還被汪精衛收買的叛徒刺殺了,珍珠島事件後,日本攻入租界,八佰壯士又被發往世界各地當苦工。除了20幾個人逃出來,加入新四軍,其它無一善終,令人唏噓不已,而這些重要情節 ,在電影中也沒有展現。
劇情評價:
電影以一個老者的回憶展開,但電影卻是一個多重視點電影,這里出現了敘事視角的問題。再者,電影從護旗段落開始節奏出現崩壞,景別,視點非常雜亂,不過這里我們要考慮到刪改的因素。
以及辛柏青所飾演的「信息販子」到橋上只撿了信物而放棄了膠片,這里且不論兩個都撿回來的困難有多大,作為一個媒體人難道不是應該把真實信息的傳遞放在第一位嗎?況且里邊還有那麼多戰友的照片。
前半段攝影機調度和剪輯節非常張弛有度,音效嵌入配樂也非常有巧思,但後半段尤其結尾升格鏡頭和煽情配樂泛濫,造成了觀眾共情能力的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