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實主義題材的影視片,大家可以給小編分享一下嗎
第一部電影,紫日,豆瓣評分8.3,該片以二戰末期為背景,講述三個不同國籍的青年在經歷了重大的生死考驗後,如何從敵對變成朋友的故事。本片對派極少,而是以大量的電影語言和緊湊的情節來扣人心弦,而深刻的人物內心變化則是影片的重點所在。最震撼我的鏡頭就是主角和他母親被綁在柱子上,被新兵煉膽,主角歇斯底里的怒吼,日本新兵從害怕到被責打後喪失心智,瘋狂的把人刺成篩子似的鬼哭狼嚎,這一幕深深的刺痛了我,開,你們干什麼?我們什麼都沒干呢,我們就是老百姓啊,。我們什麼也沒干呀,子看三你干什麼呀,這是幹麼?你們你們有種人沖我來,沖我來。
㈡ 除了《我不是葯神》,還有哪些現實主義電影值得一看
前幾天《我不是葯神》上映,本沒有打算去看,但經不住大家的安利就買了票,看完很慶幸自己沒有錯過一部好電影。
關於《葯神》的影評太多了,我就不寫了。
但是對影片最後程勇說的一句話,印象很深刻。他說:我相信今後會越來越好。
和《我不是葯神》一樣,該部影片也描述了一位患上絕症而不得不吃「盜版葯」的患者羅恩·伍德魯夫。
㈢ 《無名之輩》這部電影是北京文化拍的嗎還有哪些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是的,《無名之輩》由北京文化出品,還有《我不是葯神》、《芳華》、今年還將上映《我和我的家鄉》,都是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㈣ 中國有哪些現實主義風格的電影,既保留了藝術追求,同時也獲得高票房你認為它們是怎樣做到的
《姊妹花》導演:鄭正秋1933年 上海明星影片公司
《姊妹花》是鄭正秋根據自己編寫的舞台劇《貴人與犯人》改編和導演的電影,以1924年軍閥內戰為背景,描寫了一對自幼離散的孿生姊妹,因處境不同,妹妹成了軍閥的姨太太,姊姊成了囚犯。
結局是姊妹相認,與父母闔家團圓。該片由當時的影後胡蝶一人分飾兩角,首映後受到極大歡迎,在上海連映60多天,盛況空前,是解放前少有的最賣座影片之一,這個紀錄長時間無人能夠打破,直到1934年出現了《漁光曲》(後者以其絕佳的視聽效果創造了84天的上映紀錄)。《一江春水向東流》導演:鄭君里、蔡楚聲 1947年 昆侖電影公司據統計,從1947年10月到1948年1月,《一江春水向東流》連映3個多月,觀眾達712,874人次,創造了《漁光曲》之後的最高紀錄。這部史詩式的影片有著遼闊的社會背景,事件紛繁,人物眾多,關系復雜,時間跨度大。在世界范圍內影響卓著,是中國風格的電影代表作。《白毛女》導演:王濱、水華1950年 東北電影製片廠《白毛女》是新中國第一部在全國引起巨大轟動的電影,它改編自延安時代令廣大工農兵刻骨銘心的同名歌劇,這部歌劇取材於民間傳說「白毛仙姑」的故事。《白毛女》上映時,國內首輪觀眾即達600餘萬,上海達80餘萬人次,創中外影片最高紀錄。50年代這部影片先後在30多個國家、地區映出。法國電影史學家喬治·薩杜爾在他的《電影藝術史》中,給《白毛女》以很高評價,稱之為「動人心弦的現實主義」。《喜盈門》導演:趙煥章1981年 上海電影製片廠1980年代初期的話語中心是農村的經濟改革,家庭內部的爭端成為社會焦點。適時而出的家庭倫理道德片《喜盈門》以北方農村一個家庭婆媳之間的爭端為主要內容,關注了傳統倫理道德特別是尊老愛幼、贍養老人在經濟改革年代的農村的失落問題。1981年放映後的兩年內,全國觀眾達1.7億人次,成為80年代上座率最高的國產故事片之一。這部產於大城市上海的電影,長時間以來成為中國農村電影的惟一代表。《芙蓉鎮》導演:謝晉1986年 上海電影製片廠這部根據古華獲茅盾文學獎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是被認為傳統倫理電影最後一位導演的謝晉的代表作。其電影在多年之內創造的觀眾人次記錄在中國電影史上堪稱空前絕後。即便在經過相當一段時間淡化以後的1998年,北京零點-中博影視調查系統對北京、上海和廣州的1500位18歲以上的市民所進行的調查中,仍然有25%的觀眾選擇了謝晉為他們 「最欣賞的國內導演」,其得票率超過了居第二位的張藝謀。不僅如此,它也創造了內地影片在香港最高票房紀錄,1988 年3月10日在香港上映後,15天內票房收入達511萬港元。同時,在國際上也是口碑卓越。《英雄本色》導演:吳宇森1986年 新藝城-電影工作室香港英雄片的經典之作,曾被評選為香港10大電影第一名。1986年8月首映後,創下了票房34,651,3 24港元的當年最高紀錄,隨後風靡東南亞,又以輾轉的渠道風靡整個大陸。《英雄本色》使失意的吳宇森和周潤發橫空出世,成為香港影壇的里程碑,後者扮演的「小馬哥」成為一代影迷的偶像。通過該片,吳宇森樹立了其「暴力美學」旗幟,周潤發也徹底改變了「票房毒葯」的不佳名譽,確立了其香港第一影帝的地位。該片的續集也廣受歡迎,成為香港電影的一種品牌。《少林寺》導演:張鑫炎1982年 香港銀都機構1981年,《少林寺》正式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實地開拍,出演。這部投資120萬元人民幣的功夫電影全國公映後取得巨大轟動,在香港及亞洲、澳洲和美洲一些國家上映時,引發一股強烈的「少林旋風」和「功夫熱潮」,觀眾遍及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僅國內的觀影人數就達到了5億人次,在日本的票房收入超過了3000萬人民幣,香港突破功夫片歷史最高賣座記錄,僅在香港的票房收入就達1615.7萬港元。《大話西遊》導演:劉鎮偉1995年 香港彩星電影公司這套投資6000萬港幣的影片最初在香港上映時,票房極差,僅為4500萬港幣。進入大陸後,起先默默無聞,沒人願意看和談論它,票房低到登上了「95年十大引進劣片」榜。但隨後,這部影片以盜版VCD(後來又以DVD、網路下載的形式)在高校的學生中流行開來,並且聲譽日漲,最後到達了成為經典的程度,充當了網路時代的年輕人最熱門的公共話題,由此衍生出的語言、文學、游戲、及相關一切變成一種青少年「亞文化」現象,甚至引起了嚴肅的專家學者的解讀興趣。這部電影只是在票房上失利,但在其它方面所賺取的人氣和利潤,不知道要超過票房多少倍。到了20世紀末,它的票房已經高達6000萬元。《大話西遊》已成為年輕人心中CULT片崇高的經典。《大鬧天宮》(上、下集)導演:萬籟鳴、唐澄1961年、1964年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從1960年到1964年,歷時4年時間創作完成,繪制了近7萬幅畫作,堪稱一部鴻篇巨制。這部承載了幾代中國人的少年回憶的動畫作品,幾年間創下上億元票房,同時也震驚了國際動畫界,在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發行,並榮獲第22屆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等無數獎項。20多年後,《大鬧天宮》於1983年在法國公映,依然震撼了這個藝術國度。法國《德國人》介紹說:「《大鬧天宮》不但具有美國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藝術又是迪斯尼藝術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達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此後的40年裡,沒有一部國產動畫影片能夠達到《大鬧天宮》的藝術高度和影響力。《英雄》導演:張藝謀2002年 銀都機構、精英娛樂、北京新畫面2002年可說是《英雄》年,這一年年底,張藝謀首次試水的武俠電影在恢弘的宣傳氣勢中上映了。這部投資30 00萬美元的超級巨片以別人無法仿效的宣傳發行模式,瞬間席捲了全國影院,並創下了高達2億元的國產電影有史以來最高票房紀錄,兩年後的2004年9月份,《英雄》北美上映後成為票房冠軍。在國內電影市場連年不景氣的情況下,張藝謀和他的搭檔張偉平敢於斥巨資拍攝這樣一部空洞的「英雄」電影並獲得如此大的回報,說明中國電影產業的空間仍是巨大無比的。此後,中國官方和電影人開始認真地考慮市場和產業問題,這或許才是《英雄》落幕之後中國電影最大的回報。
㈤ 電影《一百零八》現實主義題材獲贊,劇中有哪些亮點
不知不覺2008年5·12汶川地震已經過去整整13年了,而在13年之後,根據真人真事故事改編的影視劇作品《一百零八》正在全國公映並引發廣大網友熱議。
據悉,這也是導演親自指導的第1部電影,盡管在細節處或許還不算專業,但是整個潤物細無聲的感動與真摯還是觸發了許多觀眾的內心。
花費一年半時間以及收集大量素材來拍攝的影片,導演希望能夠借這部影片安撫更多四川人民心中的傷痛以及烙印,盡管逝者已逝,但是希望生者能夠帶著全新的希望與對生活始終如一的摯愛繼續樂觀生活。
㈥ 掃黑決戰到我不是葯神,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夾縫求生,你看過嗎
在我國以實踐主義為題材的影片,為什麼多次遭到禁播,或者是被刪減。題材的敏感性,觸及觀眾與社會的痛點。
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實踐主義題材影片,直接反響社會尖銳敵視。超卓問題實質化特種,終究給人以開放式結局。俗話說邪不壓正,善惡終有報。實踐主義題材影片,就像一把手術刀相同,直接剖開問題,直面病灶。例如影片掃黑決戰,不但直面官商黑惡勢力串聯,還層層深化,深挖不和大老虎。不但治標,力求治本,終究抵達標本兼治的掃黑除惡的意圖。
一同,在影片我不是葯神裡面,我們也能看見,影片直接將敵視焦點拋出,讓社會和觀眾直接面對,讓觀眾聯想到自己,如果是劇中的某個人時,遇到這樣的事,會怎樣面對。比如,高額的進口葯,不在醫保報銷的規劃,患者只能自費,可是高額的費用,讓許多患者放棄了生的希望。
這也一同戳穿了人道,在巨額利益面前,有人開始售賣假葯,開始謀財害命。有人開始站在人道與規律的交叉點上,是迷失了人道,仍是無視規律捆綁。
㈦ 姚晨、馬伊琍雙女主演繹《找到你》是一部有女性現實主義電影
作為一部現實主義作品,《找到你》從現實中汲取了人物和背景,它所展現的許多女性人物都與現實問題相對應。這部作品的目的是攻擊社會問題,並通過展示這些問題來喚起觀眾的思考。這三個女角色是李捷、孫芳、朱敏這三位母親,她們三人的社會階層和地位不同,她們的三種人生觀當然不同。小編覺得姚晨、馬伊琍雙女主演繹《找到你》是一部有女性現實主義電影的原因如下:
3、三位母親以三種態度為孩子而戰,《找到你》展現了真正的母性。我們說這部電影反映了現實,寄託了理想。我很高興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個男人。至少一些男人意識到了女人痛苦的根源。經過半個世紀的努力,中國婦女已經在政治上佔有一席之地,並獲得了發言權。但這種精神仍然依附於男人文化。在相當一部分女人的觀念中,男人和婚姻仍然被視為生命完整的象徵。即使是獨立的女人也仍然為「如何像男人一樣」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