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與戲劇的異同
電影和戲劇有著本質上的區別,電影是用畫面來表現內容的,運用的是蒙太奇表現手法,是「視聽語言」藝術。話劇則是運用舞台來表現內容,運用對話設置劇情沖突,場景只能用布景來轉換,舞台的空間很小,戲劇屬於文學范圍。電視既不屬於電影更不屬於戲劇,電視是隨著電影演變而來,但是跟電影的拍攝方法還是有些差別,電影是用膠片,光感色彩都比較鮮明,表現的事物比較生動。而電視劇則是運用錄象帶拍攝完成,其色彩質感遜色於電影。但是電視劇和電影本質上沒什麼區別。都是視聽語言。電影形式拍攝的傳統戲曲其實也屬於電影,因為傳統的戲曲只局限於舞台,布景.而電影拍攝出來的其實已經超越了這些限制,比如有些地方都是實景拍攝,其實也是用畫面來講述故事,但是那也只是一個時期中國電影在探索過程中運用的一個手法,現在很少有人在拍這類題材的電影了.其實<新白娘子傳奇>也是歌劇和電視的結合,但是大多數都接受了它是電視劇而不是歌劇形式.
B. 電影對戲劇有什麼促進作用
有一期<<看電影>>曾說過,如今百老匯像書香世家的子弟,好萊塢則是暴發戶的孩子.世家弟子眼紅暴發戶家的收入,暴發戶也需要讀書人的高雅文化來裝點門面,所以如今好萊塢才會把越來越多的百老匯歌舞劇搬上銀幕,不僅能保證故事的質量,也提升了自身的形象.百老匯自然更樂於借改編電影為戲劇原作再造勢一把了.我想這擴展到電影對戲劇的總體影響上也一樣說得通吧.
C. 電影對戲劇的發展有哪些促進作用
電影發展對戲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總的來說電影經歷了六個階段:技術時期、蒙太奇出現、有聲電影、彩色電影、電影流派和電影主義、現當代電影。電影正在從一個人的比喻中脫離,科學技術、社會形態的推進,使得電影不再以正常的邏輯發展。
這種電影的發明者弗萊德·華勒(1954年故世)在放映時採用凹三面銀幕和立體音響,就如阿貝爾·岡斯和機械師德布里於1927年和1935年在巴黎兩次放映《拿破崙》時所用的方法那樣。1940年華爾特·迪斯尼在美國幾個城市裡放映他的影片《幻想曲》。
(3)電影戲劇功能有哪些擴展閱讀:
電影創新:
立體放映早在電影發明之前就已出現。1868年,亨利·達爾梅達就曾用紅綠兩種光線把畫面重復投射到銀幕上,觀眾可以透過一種紅綠雙色的鏡片把兩個畫面混合成黑白立體形象。這種方法日後被稱為「雙色立體放映法」(Anaglyphe),曾在1935年前後被路易·盧米埃爾及美國的米高梅公司用來放映短片。
「雙色立體放映法」的缺點是使人們不能看到彩色,所以(尤其在德國)有人用兩片無色的偏鏡片(Polarlides)來代替原先的紅綠鏡片,使光線從左邊或右邊偏離分散。
D. 外國電影的7種角色分別是什麼
克里斯多夫.沃格勒理論.他認為一共有7種基本的角色功能:英雄,導師,關卡守門人,信使,變化者,影子和小丑.
英雄 戲劇功能:英雄是故事主人公,是整個征途的發起者.英雄是獲得觀眾認同 的角色。他在整個電影的過程中不斷長大.
心理功能:用FRUED理論來看,英雄代表的是自我--這是心理中負責個人認同的部分.
導師 戲劇功能:導師是睿智,經驗豐富的角色(通常以老人形象出現)導師會激勵英雄,幫助他克服恐懼和憂慮,引導他認識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心理功能:導師代表的是"高尚的自我"
關卡守門人 戲劇功能:其是在敘述的關鍵時刻("關卡")暫時阻礙英雄前進的人. 他的出現是為了考驗英雄是否做好了准備,去接受敘述中的挑戰.
心理功能:他代表著(1)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普通障礙(運氣不好,偏見,壓抑)和(2)我們自身的問題
使者 戲劇功能:使者是通過宣布重要的變化或者挑戰,"召喚"英雄踏上旅程的角色.使者可能是一個人,也可能是一種力量,如"龍卷風"中暴風雨的到來
心理功能:宣布改變的必要性。
變化者 戲劇功能:是通過偽裝或謊言迷惑,誤導英雄的角色.他們帶來猶豫,緊
張,且讓敘述有了懸念
心理功能: 和英雄的性別常相反。
影子 戲劇功能:是阻礙英雄前進,給故事製造沖突的反面角色
心理功能:代表的是英雄內心的"黑暗面" --被壓抑的恐懼,慾望和痛苦回憶
小丑 戲劇功能:是通過玩笑和惡作劇給電影帶來輕松的角色
心理功能:代表的是調皮搗蛋的慾望和改變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