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史上最早的電影在鏡頭上有什麼特點
上搖、慢鏡頭、斜角鏡頭、深景深、長焦動作拍攝等。
當今社會,電影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攝影技術的改進,是電影得以誕生的重要前提,也可以認為攝影技術的發展為電影的發明提供了必備條件。
Ⅱ 中國電影發展的歷史特點有哪些方面
一、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
中國電影經歷了萌芽時期、成長成熟時期、新中國電影時期。
萌芽時期。1905年,譚鑫培先生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戲曲片電影《定軍山》。1913年,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第一部故事片《難夫難妻》。1922年明星影片公司成立,之後,成為當時規模最大、出片最多、歷史最長的製片機構。
三四十年代是中國電影的成長成熟時期。電影藝術從娛樂性轉變到反映生活、現實文化中。此時電影主要內容題材更多反映民族存亡,同時反映抗日戰爭、生活的黑暗、對封建文化的批判、社會人生的思考等,從而承擔起啟蒙教化、推動社會變革的使命。這個時期的代表作品有:《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東流》、《漁光曲》等。
新中國電影。這個時期的中國電影大致分為六代導演。第一代導演:鄭正秋、洪深等。中國第二代導演:費穆、鄭君里、史東山等。
第三代導演:成蔭、崔嵬、凌子鳳等。此時的經典作品有:《劉三姐》、《紅色娘子軍》、《甲午風雲》、《洪湖赤衛隊》、《小兵張嘎》、《英雄兒女》、《烈火中永生》等。
第四代導演:稱之為「學院派」。這個時期的導演有堅實的專業基礎。代表導演:吳貽弓、張暖忻等。經典作品:《城南舊事》、《小花》、《良家婦女》等。
第五代導演創作主體是北京電影學院1978級學生,八十年代初走上影壇,以飽滿的情緒力量、冷峻深刻的文化反思、高度個人化風格、富於挑戰性突破性的電影語言開創了「中國新電影」。代表人物:陳凱歌、張藝謀、田壯壯、黃建新等。
第六代導演也稱新生代,指60-70年代出生,80年代在北京電影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學習,90年代嶄露頭角的電影人。更具先鋒性、前衛性、青春性的創作群體。主要導演有張元、王小帥、賈璋柯等。
二、發展中的中國電影
當代的中國觀眾的主體是年輕的一代,他們觀影更多的是尋求精神上的寬松和舒適,體驗一種無拘無束的感覺,而不想在看電影的時候背負著一種好似必須要承擔的責任感,只有符合大眾口味的電影、一種平民化的電影,一種蘊含的「壓力」很少的電影,才更易被今天年輕一代觀眾所接受。
近期,中國國產電影出現了收視上的春天,收視達到了13億,影片的奇跡就是徐錚的新作《人在囧途之泰囧》,這部影片符合了大眾的口味,更能反應百姓的需求,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切入現實,讓浮躁的人們在繁雜的生活中,不僅知道事業的重要性,同時也知道更重要的是親情和友情,影片中戲劇成分沿襲了第一部《人在囧途》的風格,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囧事,影片讓人們看到在奮斗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艱難險阻,並以喜劇的形式展現,讓人們既能產生笑感,又能激發深思。
中國電影需要科技的支撐。從技術角度上講,中國電影特技與好萊塢大片中的特技相差甚遠,當人們回味《阿凡達》影片中的虛擬技術時,人們或許會思考中國電影在技術上所存在的不足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電影需要藉助先進的技術條件,並且融入中國電影優秀的元素,以便發揮自身的優勢。
中國電影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著,雖然我們與國外的電影還具有不小的差距,但是自李安的《卧虎藏龍》,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張藝謀的《紅高粱》等優秀影片之後,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電影業一定能獲得更大的發展。
Ⅲ 試總結早期電影,經典好萊塢電影和後經典好萊塢電影的主要特點.
我只是電影愛好者,不是專業人士。就一些經典電影而言,我覺得早期的語速比較快,語言中R級的話語不是很普遍,而且創意,構思在當時絕對算得上天馬行空(後期的力度沒這么大),還有就是配樂比較接地氣,容易接受,愛情是主要的主題。後期的呢,更注重影片的哲理,禁.忌也沒那麼多,喜歡大場面,音樂風格也是如此,
Ⅳ 簡述世界早期電影的特點
電影誕生在1895年,法國里昂照相器材廠廠主奧古斯特和路易·盧米埃爾兄弟運用「視覺暫留」原理,成功地製成電影放映機。同年年底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科技代表大會」上展出,並演示了自己的作品,從而宣告電影的正式誕生。電影從它誕生的那一時刻開始,便作為一種特殊的公眾藝術,以它運動與變化著的光、影,以及後來發展的聲、色,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盧米埃爾兄弟所攝制的影片,主要是基於他們所強調的復現功能而出現的,其電影主要的特點在於記錄生活,但無太多的表現手法,不久這種單純復現和記錄生活的表現方式開始漸漸的讓觀眾對電影失去了興趣。
梅里愛一開始是盧米埃爾電影的模仿者,但最終卻形成了自身的與盧米埃爾截然不同的風格,成了電影美學中的表現美學的源頭。梅里愛對電影突出的貢獻在於對電影特效攝影的探索,認識到電影有突破時空束縛的無限的可能性,將電影從平凡、枯燥敘述中解脫了出來,為電影附上了科幻與特效的色彩。下面我想談談奠定他在電影史中地位的經典作品《月球旅行記》的特點及對後這部電影拍攝於1902年,是一部具有非凡想像力的幻想片,也是梅里愛的電影藝術達到頂峰的代表作。影片的內容是描寫一批穿著星相學家服裝的天文學家決定到月球上去探險。他們來到一座復雜而奇特的機器工廠,在一群漂亮的女海員幫助下,搬來一顆大炮彈。科學家們坐進炮彈里,猶如在一艘宇宙飛船中,炮彈被發射到月球上,那裡的仙女熱情地接待了這批科學家,引導他們興致勃勃地瀏覽沉寂而神秘的月亮風光。晚上,科學家們欣賞著仙女們神秘的舞蹈,她們分別代表著北斗星、金星、火星……等等星座的神靈。漸漸地科學家們進入了夢境,鑽進山洞裡去避寒,又遇到巨大的蘑菇、蜘蛛、多腳怪物和月亮神。歷盡險阻後,科學家終於逃出山洞,找出炮彈,飛離月球,重新落回到地球上的大海,他們在海底遨遊一番之後,安全地回到了出發地,這里正為他們建造一座永恆而奇特的塑像。
在這部電影中梅里愛利用了他熟練地各種技術(包括疊印、倒拍、三次及多次曝光合成照相等),添加進許多吸引人的幽默,讓人驚嘆的險情和一些幻想因素,並讓整部影片表現出了完整的故事情節。雖然這部影片才短短十幾分鍾,但卻充滿了精巧別致的特技、悠悠漫長的空間旅行、海底的奇花異草、外星的火山洞穴、利己的科學家和迷人的姑娘等都直至今天都在使用的科幻片的必備元素,如果說像盧卡斯的《星球大戰》這樣的影片成了科幻的經典,梅里愛無疑則是開創了科幻的時代,可以當之無愧的被稱為「科幻電影之父」。
梅里愛一生拍攝了400多部電影,其中包括了很多著名的科學幻想作品,在不斷拍攝的過程中,他發現並開拓了攝影的基本特技:停機再拍、慢動作、溶暗、淡出、疊印和兩次曝光等。他首開使用舞台演員、布景、道具、服裝、化裝手段等方法進行攝影,開創了與L-盧米埃爾「捕捉自然」相對立的另外一種風格,並創造了真正的戲劇電影,第一次有系統地將絕大部分戲劇上的方法,如劇本、演員、服裝、化裝、布景、機器裝置,以及景和幕的劃分等等,都運用到電影中去,這些手段直到當代電影仍被廣泛採用著。
梅里愛雖然在最終破產中結束了他的電影歲月,但他對早期世界電影的發展和貢獻卻是功不可沒的。
來電影發展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