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大全 > 中國哪些電影體現電影工業化

中國哪些電影體現電影工業化

發布時間:2025-01-06 03:18:23

⑴ 為什麼說《英雄》開啟了國產大片時代

978年的改革開放,讓中國電影的歷世團史分兩段來寫。
這一年後,中國開始大轉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電影的發展有了無限可能性。
這種轉變帶來的效果是可觀的。
1979年,《保密局的槍聲》上映,共有六億人次觀影,獲得了1.8億票房,是改革開放後中國首部票房破億的國產電影。
1980年的《405謀殺案》,1982年的《少林寺》,在那個票價不到一毛的年代,紛紛創造了票房過億的奇跡。
有了80年代的野蠻生長,在1993年,院線市場化改革,全面擁抱市場經濟。
之後的進口片《亡命天涯》《紅番區》《真實的謊言》,以2600萬、9500萬、1.02億的票房成績,接連打破內地影史票房紀錄。
1997年,馮小剛的《甲方乙方》,以3600萬的票房確立了賀歲檔,國產電影開始重視檔期的概念。
次年,《泰坦尼克號》引發萬人空巷,3.6億的票房紀錄,直到2009年的《變形金剛2》才將其打破。
而國產電影再次拿下億元票房已是千禧年,2000年的《生死抉擇》,從暑期一直上映到國慶節期間,總票房1.2億元。
到了2002年是中國電影巨變的一年,只因一位天降猛男來了。
《英雄》讓上一年略顯蕭條的電影市場一下火熱起來,內地票房2.5億,佔全年的四分之一。
還固定了大片邏輯,即大導演、大投資、大場面、大明星,幕後班底都是大師級別的人物。
張藝謀、張偉平、江志強聯手讓內地電影進入大片時代。
帶動了中國電影走向商業化,改變了電影的宣發模式與盈利模式,讓電影公司開始注重營銷的重要性。
同時,也使得內地電影市場與韓國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成為全世界為數不多的沒有被好萊塢電影蠶食的電影市場
也許是看到了《英雄》中香港與內地的合作空前成功,2003年,香港和內地簽署了CAPE協議。
協議中提到,香港電影人與內地合拍片可獲得國產片的待遇,從此香港和內地進入了合拍片時代。
第二年,華誼兄弟跟周星馳合作《功夫》,1.6億的票房讓張藝謀的《十面埋伏》,馮小剛的《天下無賊》皆不是《功夫》的對手。
國產電搜山橘影年冠的成績,讓更多香港導演開始北上。
彼時的香港電影市場已經日薄西山,陳可辛、徐克、王晶、吳宇森、葉偉民、劉偉強、林超賢等香港導演瞅准機會,來到內地。
不僅繁榮了內地電影市場,讓一眾香港電影人可以開工,還給內地帶來了香港電影已經成熟的工業化製作。
如吳京的《狼牙》《戰狼》《戰狼2》的幕後製作團隊都是香港電影人,以及博納的唯悶一系列主旋律電影。
合拍片的作用可不僅僅體現在工業化方面,在檔期選擇上也不遑多讓。
2008年,得益於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電影市場跟著飛升,《畫皮》在國慶檔當天,內地票房突破一億,憑借一己之力打開了國慶檔的大門。
第二年《風聲》上映,單單國慶檔累計票房就有1.5億,成功奠定這一檔期「黃金檔」的地位,使其成為僅次於春節檔的全年第二大檔期。
這一年,香港演員不再一家獨大,內地演員中的黃曉明、鄧超等人開始獨當一面。
但演員的更迭對內地電影的影響,根本無法與《阿凡達》所帶來的變化相比,13.4億的票房與3D技術令內地大驚失色。
這種改變直接讓國內院線更新換代,讓銀幕數大幅度增加,讓2D電影成為時代的眼淚,讓內地年度總票房第一次過百億。
票房的增長,市場的變大,讓院線與電影公司關於票房收益分配的矛盾越來越大。
這個時候又是張藝謀站了出來,他用《金陵十三釵》與院線談判,經過多年的調節,票房分賬終由之前的3:7變成了4:6。

⑵ 中國老電影的一些資料

當我們回顧60年來中國電影的發展道路時,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國電影的蛻變和新生是與中國社會的變革聯系在一起的,從電影的內容、樣式,到生產、營銷方式,都在不斷的變革中。在這六十年裡,中國的電影經歷了從黑白電影到彩色電影的轉變;經歷了從單一的樣板戲到現在的類型片初見雛形的局面。這些發展都在表明,新中國的電影一直在不斷地進行著自我變革。

1949-1966:「工農兵電影」和「寫重大歷史題材電影」

從1949年新和國開始,中國電影事業便進入了嶄新的時代。從1949年到1966年的十七年裡,是新中國電影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雖然也受到政治氣候的嚴重干擾,經歷了幾起幾落的波折,走了一條曲折的道路。但是,電影工作者經過不懈努力,在17年裡共攝制了600多部題材相當豐富的故事片,在數量與質量上較建國前的影片都有一些突破。

這一階段的電影的電影可以概括為"工農兵電影"和"寫重大歷史題材"這兩大類的電影。1949年4月,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由東北電影製片廠攝制完成,這是國營電影製片廠生產的第一部體現工農兵方向的故事片。"有意思的是,三大電影基地之一的上海電影製片廠在新中國生產的第一部影片是《農家樂》,一工一農,一南一北,昭示著新中國電影的未來走向。

從1953年開始,新中國進入了有計劃地、大規模地經濟建設時期,從第一個五年計劃起,中國的電影反映的就是在實現工業化道路,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的新人和新事。像《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李雙雙》、《五朵金花》、《老兵新傳》、《阿詩瑪》等影片,能夠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與當時的電影工作者們貼近社會民眾生活有很大的關系。

"寫重大題材"的口號是在電影指導委員會的會議上提出的。當時,受到蘇聯戰爭電影的影響,電影管理者要求電影追求"史詩性",甚至採用行政命令手段,強制創作者去寫"重大題材"。如反映抗美援朝的題材,要求必須具有史詩規模,規定影片中要出現中朝兩國最高領導人和最高將領,並且要表現中朝人民的友誼,中朝軍隊的團結,以及戰爭的戰略思想等等。反映土改的電影,也要求全面反映土改中各階層人物的態度和土改政策的各個方面,成為指導土改工作的教科書。

這類作品是由革命歷史題材影片承擔的,它們藝術地再現了1921年建黨前後到建立新中國之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艱苦卓絕的政治、軍事、文化等領域的革命斗爭事跡。這裡面的一大批作品經過時間的淘洗,已成為"紅色經典",像《白毛女》、《小兵張嘎》、《鐵道游擊隊》、《霓虹燈下的哨兵》、《野火春風斗古城》、《紅色娘子軍》等,精品之多,影響之大,前所未有。

大批擅長拍攝革命歷史題材的導演,像成蔭、崔嵬、凌子風、蘇里、謝鐵驪、李俊等,都是直接從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過來的,是革命隊伍中的一員,因此,在他們的作品中,人物的感情、生活的質感和思想的表達都是有說服力的。而近年,這些電影頻頻被改編,像《小兵張嘎》、《霓虹燈下的哨兵》等等,時間足以證明這些電影的魅力。

當時的電影工作者和解放了的人民一樣,充滿了高漲的革命激情和旺盛的創造精神,在極短的時間內,他們將電影形式與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結合起來,立志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主義電影。可惜,"政治本位論"嚴重束縛了十七年時期電影工作者的手腳,使他們不能完全施展出抱負。"文革"的到來,又把電影引向一條完全陌生的道路。
1966-1976:中國電影「戴著腳鐐跳舞」

"文革"開始後,除了"老三戰",十七年電影被連根拔起,取而代之的是"樣板戲"電影。60年代的人對這個詞彙應該不會陌生。1966年《人民日報》發表過一篇文章,首次將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音樂"《沙家浜》並稱為八個"革命藝術樣板"或"革命現代樣板作品"。

樣板戲中的人物總而言之就是三突出、高大全的無產階級革命英雄形象。他們在精神上無限高尚、高大,但是卻不是普通人,不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慾。因此他們是一群現實中不存在的理想主義色彩十分濃郁的英雄。是按照神話中塑造神的手段加以塑造出來的。

因為電影中的人物都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所以"樣板戲"電影的創作者就必須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京劇表現方式怎樣進行電影化處理?二是如何創造出絕對理想的英雄人物。難為了那些一流的電影工作者們,他們戴著腳鐐跳舞,找到了一種方法,去表現這種理想化的英雄。當年的電影藝術家們摸索出的"紅光亮"、"敵遠我近、敵暗我明、敵小我大、敵俯我仰"等拍攝手法,雖然是極刻板和教條的,但也為這根從廢墟上生長出的"枝條",增添了意外的光澤。

⑶ 據說由北京文化出品的《封神三部曲》有很高的工業化,什麼是電影工業化

《封神三部曲》的導演烏爾善曾這樣解讀:「電影工業化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是類型化的創作,每個類型都有一定的創作標准,無論從劇本、製作都有一定的規范;第二是科學且系統化的製片管理,以保障大規模的生產;第三就是新技術的應用,科學和藝術的結合也是電影工業化的重要標准。」

⑷ 中國電影工業化的強助力電影有哪些

這個命題其實有點太大了,而且從我國電影業內的觀點來看,當前我國電影工業化尚在「進行時」而非「完成時」,當前我國絕大部分電影題材尚形不成標准化、流程化的生產形式,還是以摸索為主。而近年來比較優秀的有如戰爭片的《戰狼2》、《紅海行動》,科幻片的《流浪地球》以及不怎麼成功的《上海堡壘》,喜劇如開心麻花系列喜劇電影,現實主義題材如《我不是葯神》、《少年的你》、《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動漫如《哪吒》等,這些優秀的作品以及無數被我們所知或不為我們所知的各種上述類型的電影,都是中國電影工業化的有效嘗試(當然有成功也有失敗),都為我們電影產業的工業化提供寶貴的經驗、提供助力。
當然歷史無法推斷,數年或數十年後當我們能驕傲地宣稱我們建立了好萊塢式的、或者超越好萊塢的電影工業時,上述這些作品可能也已經被我們遺忘,可能未來也會有更多更優秀的作品涌現在我們的大屏幕中。但成功如《流浪地球》,失敗如《上海堡壘》,都是中國電影工業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無論是否青史留名都可以說是一份強助力,未來也必定會有更多的「強助力」不斷涌現,促進我國電影產業的發展。
如有用請採納。

⑸ 北京文化出品的《封神三部曲》電影工業化體現在哪兒

該片在製作上嚴格遵循著工業化模式,從場景的搭建、現場拍攝、馬場管理、演員培訓、乃至食堂的管理,所見之處無不體現出有計劃、有秩序、有流程、高效率的工業化特性。可以說,《封神三部曲》的製作經驗有望成為中國電影工業化進程中很有價值的借鑒樣本。

閱讀全文

與中國哪些電影體現電影工業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年初一免費上映的電影有哪些2020 瀏覽:978
蘋果如何設置看電影時不黑屏 瀏覽:427
漫畫威龍電影免費 瀏覽:822
好看槍戰電影推薦 瀏覽:565
電腦下載電影到手機看不了怎麼回事 瀏覽:681
王菲唱的電影主題曲有哪些 瀏覽:82
有個什麼虎的電影 瀏覽:413
看300兆的電影需要多少流量 瀏覽:769
公認十大最好看科幻電影 瀏覽:418
黃渤電影評分高的有哪些 瀏覽:310
哆啦a夢免費觀看中文版電影在線 瀏覽:286
囧媽在抖音上免費看的電影入口 瀏覽:872
億萬總裁錯上灰姑娘車是什麼電影 瀏覽:751
天賜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778
好看的搞笑電影推薦中國電影 瀏覽:835
最後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672
黃宏主演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490
電影按摩廳怎麼收費 瀏覽:840
還有什麼電影很好看 瀏覽:109
蘋果ipad能免費看電影嗎 瀏覽: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