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69年哪國悍然入侵我國領土珍寶島
1969年蘇聯悍然入侵我國領土珍寶島。
1969年初春時節,蘇聯邊防軍入侵中國領土珍寶島,史稱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從背景的角度看,珍寶島之戰是由於中蘇兩國在邊界問題上的分歧而引發的一場沖突。珍寶島位於黑龍江省雞西市虎林縣境內,在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面積0.74平方公里,歷來為中國領土。
珍寶島之戰是一場由於中蘇兩國在邊界問題上的分歧而引發的一場武裝沖突。該戰役持續了半個月,雙方投入了大量兵力和火力,造成了數百人的傷亡。該戰役不僅展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抗擊和國家主權的堅決捍衛,也引發了中蘇核危機的高潮。該戰役是中蘇關系史上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是冷戰史上的一個緊張時刻。
珍寶島之戰的意義
1、國防意義
珍寶島之戰展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抗擊和國家主權的堅決捍衛,也提高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和士氣。該戰役也促使中國加強了邊防建設和國防現代化,提升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聲望。
2、軍工技術
珍寶島之戰使中國獲得了一輛蘇聯當時最先進的T-62坦克,這對中國的坦克研製和改進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作用。該坦克被放在北京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並以此為原型作為中國自製坦克的藍本。該坦克也被稱為「珍寶島坦克」,是中國軍事史上的一件珍貴文物。
3、國際格局
珍寶島之戰引發了中蘇核危機,使得中蘇關系進一步惡化,也加劇了冷戰的緊張局勢。該戰役也促使中國和美國接近,開始了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進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2. 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蘇珍寶島戰爭)的電視劇或紀錄片叫什麼名字
關於珍寶島自衛反擊戰(中蘇珍寶島戰爭)的電視劇或紀錄片有:《共和國戰爭》系列的紀錄片,其中有《中蘇戰爭》。
珍寶島反蘇聯戰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珍寶島擊退蘇聯軍隊入侵的戰斗。
1969年3月,蘇聯軍隊幾次對黑龍江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的珍寶島實施武裝入侵,並向中國岸上縱深地區炮擊。中國邊防部隊被迫進行自衛反擊。在這次事件中,蘇聯政府稱珍寶島屬於蘇聯,反誣中國邊防軍入侵蘇聯,並且公布了蘇聯政府對中國政府的「抗議照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出:珍寶島無可爭議就是中國的領土,而且長期以來一直是在中國的管轄之下,有中國邊防部隊進行巡邏。
蘇聯的所謂「抗議照會」是推行社會帝國主義侵略政策的強盜邏輯。
3. 國產的抗美援朝戰爭電影有幾部,叫什麼名字
比較經典的有《上甘嶺》(1956,長春電影製片廠)、《英雄兒女》(1964,長影),這些影片我主要是從電視上看到的,後來知道,《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叫王必成,是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而《上甘嶺》是中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英雄兒女》原著的名字叫《團圓》,作者就是巴金。
還看過《奇襲》(1960,八一電影製片廠),以二次戰役時38軍偵察隊炸毀「武陵橋」(其實是在武陵里境內的大同江上的一座公路橋)為藍本。八一廠1958年拍過一個軍教片《武陵橋》(又稱《奇襲武陵橋》),不過,真實中又是什麼情況呢?呵呵,我也查了一下,這次38軍的偵察隊,指揮員是38軍的偵察科長張魁印,隊伍共計323人,差不多是一個營了,不過,電影《奇襲》將當年這個營「縮編」為了一個排,橋的名字改成了「康平橋」。而部隊原本僅陣亡一人,在電影中則是倒下了好幾個。此後我們還看過一部關於炸橋的電影,名字就叫《橋》。而新中國第一部電影也叫《橋》,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
我也查了一下,那個年代還有:
《斬斷魔爪》(1954,上海電影製片廠。抗美援朝的間諜戰)
《長空比翼》(1958,八一。講志願軍空軍)
《前方來信》(1958,天馬電影製片廠)
《三八線上》(1960,八一)
《烽火列車》(1960,長影。抗美援朝中軍事後勤題材的不少)
《鐵道衛士》(1960,長影。軍事後勤+間諜戰)
《慧眼丹心》(1960,珠江電影製片廠。後勤系統的題材)
《英雄坦克手》(1962,八一。抗美援朝中,志願軍裝甲兵剛剛組建,參戰不多)
《打擊侵略者》(1965,八一。電影中將抗美援朝很多故事濃縮在了一起,有邱少雲的故事,有奇襲白虎團的故事)
《激戰無名川》(1974,八一。同樣也是軍事後勤題材,反「絞殺戰」內容)
《碧海紅波》(1975,西安電影製片廠。雷達兵+間諜戰+反「絞殺戰」)
《長空雄鷹》(1976,長影。反「絞殺戰」題材)
不過「最有名」的我想可能就是八部樣板戲之一——《奇襲白虎團》(1972,長影)。白虎團的團旗我看過,在北京的軍博。不過這部樣板戲沒有看全過,看過幾次片段。楊育才在電影/京劇里改名叫嚴偉才。楊育才是十二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中活著回到祖國的三位之一,還有兩位是彭德懷和胡修道。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中國的電影繼續著,先後有《心弦》(1981,上影)、《心靈深處》(1982,長影)、《戰地之星》(1983,八一)、《毛澤東和他的兒子》(1991,瀟湘)、《神龍車隊》(1993,八一)、《鐵血大動脈》(1998,八一)、《北緯三十八度線》(2000,八一)、《三八線上的女兵》(2000,CCTV電影頻道)等故事片上影。至於記錄片還有不少,我看過的有《共和國之戰——抗美援朝戰爭》(《共和國之戰》有一個系列,記錄建國後的抗美援朝、對印自衛反擊戰、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及一些人物、事件的記錄片(比如《狙擊英雄》等),這些主要是電視記錄片。記錄電影比較有名的是《較量》(1996,八一),可惜我沒有看過。
此外還有一些電視劇,主要是在八十年代以後,畢竟中國的電視是到了改革開放以後才逐漸普及的。有一部叫《硝煙散去》,記得那是講一位被魏巍「寫死」的志願軍戰士的,此人叫李玉安,志願軍38軍113師335團1營3連的士兵,魏巍「寫死」他的那篇文章是原來讀書時候學過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李玉安沒有死,回國之後長期隱姓埋名,後來為了幫他兒子參軍「走後門」,找到當地的徵兵部門說,自己就是那個魏巍筆下的李玉安,希望部隊看在一個志願軍老兵的份上能要他那個堅決要當兵的兒子。後來魏巍和他筆下「壯烈犧牲」的李玉安還見過面。還有一部我看過的叫《中國戰俘》,反映的是志願軍戰俘的故事。
4. 中俄珍珠島戰役是怎麼回事
中俄珍珠島戰役是怎麼回事
中蘇珍寶島事件發生在1969年3月2日,當時蘇聯軍隊侵犯了中國領土珍寶島。為了保衛祖國領土完整,我國邊防部隊進行了自衛反擊作戰。在3月2日的反擊中,擊斃蘇聯軍隊31人,打傷14人,並摧毀了一輛裝甲車、一輛指揮車和一輛卡車。中國軍人在這場戰斗中犧牲20人,另有35人受傷,1人失蹤。
整個珍寶島戰役中,我軍共擊斃擊傷蘇軍230餘人,摧毀擊傷坦克裝甲車19輛。中國軍隊的傷亡情況為159人,其中71人犧牲,88人受傷。這場戰爭展示了新中國不屈不撓的精神,進一步增強了我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得益於當時我國有一支敢於戰斗、敢於拼搏的軍隊。
上世紀6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蘇聯在邊境地區頻繁挑起爭端。據統計,從1964年10月至1968年3月,中蘇邊境線上由蘇方挑起的邊境事件多達4189起。起初,中國在珍寶島並未駐軍,僅有約30餘人駐扎在距珍寶島不遠的邊防站上。1968年起,中國為應對蘇方挑釁,派遣約500名士兵加強邊防力量。
珍寶島戰役之後,我國為應對蘇聯的威脅,開始了全國性的戰備運動。然而,在美國的介入下,雙方逐漸冷靜下來。1990年,珍寶島歸屬問題得以解決,1991年俄羅斯承認珍寶島屬於中國。
5. 抗美援朝影片有哪些
首先看改革開放以前:
比較經典的有《上甘嶺》(1956,長春電影製片廠)、《英雄兒女》(1964,長影),這些影片我主要是從電視上看到的,後來知道,《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原型叫王必成,是在上甘嶺戰役中犧牲的。而《上甘嶺》是中國第一部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英雄兒女》原著的名字叫《團圓》,作者就是巴金。
還看過《奇襲》(1960,八一電影製片廠),以二次戰役時38軍偵察隊炸毀「武陵橋」(其實是在武陵里境內的大同江上的一座公路橋)為藍本。八一廠1958年拍過一個軍教片《武陵橋》(又稱《奇襲武陵橋》),不過,真實中又是什麼情況呢?呵呵,我也查了一下,這次38軍的偵察隊,指揮員是38軍的偵察科長張魁印,隊伍共計323人,差不多是一個營了,不過,電影《奇襲》將當年這個營「縮編」為了一個排,橋的名字改成了「康平橋」。而部隊原本僅陣亡一人,在電影中則是倒下了好幾個。此後我們還看過一部關於炸橋的電影,名字就叫《橋》。而新中國第一部電影也叫《橋》,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
我也查了一下,那個年代還有:
《斬斷魔爪》(1954,上海電影製片廠。抗美援朝的間諜戰)
《長空比翼》(1958,八一。這個貌似看過,講志願軍空軍)
《前方來信》(1958,天馬電影製片廠)
《三八線上》(1960,八一)
《烽火列車》(1960,長影。抗美援朝中軍事後勤題材的不少)
《鐵道衛士》(1960,長影。軍事後勤+間諜戰)
《慧眼丹心》(1960,珠江電影製片廠。後勤系統的題材)
《英雄坦克手》(1962,八一。抗美援朝中,志願軍裝甲兵剛剛組建,參戰不多)
《打擊侵略者》(1965,八一。電影中將抗美援朝很多故事濃縮在了一起,有邱少雲的故事,有奇襲白虎團的故事)
《激戰無名川》(1974,八一。同樣也是軍事後勤題材,反「絞殺戰」內容)
《碧海紅波》(1975,西安電影製片廠。雷達兵+間諜戰+反「絞殺戰」)
《長空雄鷹》(1976,長影。反「絞殺戰」題材)
不過「最有名」的我想可能就是八部樣板戲之一——《奇襲白虎團》(1972,長影)。白虎團的團旗我看過,在北京的軍博。不過這部樣板戲沒有看全過,看過幾次片段。楊育才在電影/京劇里改名叫嚴偉才。楊育才是十二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中活著回到祖國的三位之一,還有兩位是彭德懷和胡修道。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後,中國的電影繼續著,先後有《心弦》(1981,上影)、《心靈深處》(1982,長影)、《戰地之星》(1983,八一)、《毛澤東和他的兒子》(1991,瀟湘)、《神龍車隊》(1993,八一)、《鐵血大動脈》(1998,八一)、《北緯三十八度線》(2000,八一)、《三八線上的女兵》(2000,CCTV電影頻道)等故事片上影。至於記錄片還有不少,我看過的有《共和國之戰——抗美援朝戰爭》(《共和國之戰》有一個系列,記錄建國後的抗美援朝、對印自衛反擊戰、珍寶島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及一些人物、事件的記錄片(比如《狙擊英雄》等),這些主要是電視記錄片。記錄電影比較有名的是《較量》(1996,八一),可惜我沒有看過。
此外還有一些電視劇,主要是在八十年代以後,畢竟中國的電視是到了改革開放以後才逐漸普及的。有一部叫《硝煙散去》,記得那是講一位被魏巍「寫死」的志願軍戰士的,此人叫李玉安,志願軍38軍113師335團1營3連的士兵,魏巍「寫死」他的那篇文章是原來讀書時候學過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李玉安沒有死,回國之後長期隱姓埋名,後來為了幫他兒子參軍「走後門」,找到當地的徵兵部門說,自己就是那個魏巍筆下的李玉安,希望部隊看在一個志願軍老兵的份上能要他那個堅決要當兵的兒子。後來魏巍和他筆下「壯烈犧牲」的李玉安還見過面。還有一部我看過的叫《中國戰俘》,反映的是志願軍戰俘的故事。
此外,一些電視劇中,比如《激情燃燒的歲月》、《歷史的天空》等都或多或少的帶有朝鮮戰爭的因素,即使是被廣大軍事網友詬病的《集結號》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