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家說說電影《錯誤的舉動》怎麼樣
對於德勒茲,電影理論就是一種哲學,換句話說,「電影理論並不『關涉』電影,相反,它與那些電影引發的哲學相關」。因而其電影理論與哲學之間是一種生成的關系,其對電影史的梳理實際上也是一種電影-哲學的間性梳理,既不能將其歸為外部化的哲學梳理,也無法歸為一種純粹內部化的電影梳理。
『貳』 以審美的語境看電影 ——淺析侯孝賢《最好的時光》
電影《最好的時光》採用三段式的影片結構,分別講述了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發生的三段不同的愛情。青澀懵懂的戀愛夢、無奈悲傷的自由夢、醉生夢死的青春夢,導演截取了三個時代的光影片段,呈現三種有清晰時代烙印的愛情狀態,從而折射出整個社會的發展變遷。
侯孝賢喜愛使用長鏡頭、空鏡頭與固定機位,讓人物直接在鏡頭中說故事,這是侯孝賢作品的一大特色,並已形成個人風格。他的影片因此而具有很強的形式感,與傳統的影視敘述方式截然不同,具有一定的「反情節」意味。
他的電影風格是代表了東方美學特點的,長鏡頭的移動如同散點透視的中國畫,低於人水平視角的攝影機位繼承了日本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的冷靜客觀的鏡頭風格。我認為,侯孝賢所採用的鏡頭風格同自己要表達的影像目標是有關聯的,侯孝賢是在用情緒和細節來講故事,以還原生活中真實的原生態氣氛為目的,讓觀眾沉陷在黑色大廳中用影像呈現的故事氣氛和時代味道中。
在這樣的目的中,侯孝賢運用長鏡頭更希望客觀的來講故事,沒有瑣碎的鏡頭組接,就不存在可以的用鏡頭強化細節,觀眾的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畫面空間內,不會糾纏在懸疑和情節中,而由此侯孝賢講述故事的視角也很清晰。在景別的選取中,他偏愛中景鏡頭,與劇情保持一份疏離,觀影時會感覺到自己是通過一個畫框,一卷畫軸來看的。顛覆了經典敘事所追求的自行呈現,無人講述的真實感,強調了敘事話語的主體性,有很強的形式上的美感。
侯孝賢自己對本片的解釋是,「人生中不能忘懷的片段是精彩的,它《戀愛夢》不是故事而是散文,是記憶中的味道,所謂最好的時光是台灣發展的好時光,電影發展的好時光,人發展的好時光,因為它不能再回來了,已經失去了,所以我們要去呼喚它!」
在我看來,侯孝賢喚起這份美好時光的鏡頭表現手法就是長鏡頭。不僅這部電影,他大部分作品都有類似的風格,如片長158分鍾的《悲情城市》只有222個鏡頭,平均每個鏡頭時長約為43秒,有的長達3分鍾以上。《戀戀風塵》平均每個鏡頭時長有34秒。「機位在遠一些的位置固定下來,演員不可能一個個走到鏡頭前來說台詞,那麼時間和空間的意義就出來了,一切都很自然,很有味道。」
表現最突出的是「自由夢」,侯孝賢堅持採用「全默片」拍攝。所有男女人公的對話都是用字幕表現,一方面來可以更加突出劇情的年代感,和現實產生一種疏離,讓觀眾感受到藝術美與現實的抽離,體現了王爾德的唯美主義美學原理;二來可以更加細膩地人物的感情神態,讓觀眾摒棄聽覺,用視覺來充分欣賞,體現了電影大師巴贊的長鏡頭理論。
一開頭兩人在屋內交談的一段中,鏡頭景別始終保持中景,鏡頭的移動速度緩慢。兩位主人公的表演也是委婉內斂的:女主角坐在桌前凝視的鏡頭,彷彿是靜止的,表現出東方審美的致遠致靜的情趣。
運用畫外音、長鏡頭、空間景深營造的情緒張力及詩意氛圍,都成為其作者電影的標志,使他的電影形成了強烈的個人風格,這樣的風格可以看做是他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這樣的形式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給觀眾帶來了無限的審美享受。
《最好的時光》在影視敘事中顛覆了傳統的大情節敘述模式,不以敘述故事為第一要務,而是把渲染氣氛,表達意境放在首位。他對於意境的表現,通過象外之象,韻外之致,從具體,有限的物象上升到無限的時間與空間之中,帶領觀眾進入到電影所構建的奇妙境遇中。表現了電影藝術的自我反思與影射,探討了形式美在影片中的重要性。
侯孝賢的影片如果從傳統的影視敘事角度來看,大量使用長鏡頭,對故事情節發展進行碎片式的解構,突出意境和留白的個人風格並不合乎規范。劇情不突出,情節拖沓乏味,成為許多人對其作品進行批評時的普遍觀點。對於這些觀點我並不否認,但站在藝術形式審美的角度看,這部影片還是具有很高的價值的。
『叄』 讀書總結|大情節 小情節 反情節
1.故事藝術中的3個極端形式(大情節、小情節、反情節)為故事宇宙勾畫出一副三角形地圖,將故事顯現出的各種形式的可能性囊括其中。
2.經典設計(大情節):超越時間的原理,圍繞一個主人公構建的故事,主人公為了追求自己的慾望,與主要來自外界的對抗力量進行抗爭,通過連續的時間、在一個連貫而具有因果關聯的虛構現實里,到達一個表現絕對、而變化不可逆轉的閉合式結局。
如:《火車大劫案》、《貪婪》、《戰艦波將金號》、《M就是兇手》、《公民凱恩》、《七武士》、《第七封印》、《江湖浪子》、《2001:太空漫遊》、《教父2》、《銷魂三人組》、《一條叫旺達的魚》等各種題材和故事類型的電影。
3.小情節:對大情節的突出特性進行精煉、濃縮與修剪,在簡約、精煉的前提下保持經典的精華,像大情節一樣給予精美的處理,使影片仍然能夠滿足觀眾的期待:「多好的故事!」。
如:《北方的納努科》、《戰火》、《紅色沙漠》、《溫柔的憐憫》、《征服者佩爾》、《盜竊童心》、《大河戀》、《福利》(敘事性紀錄片)等。
4.反情節:反,即反其道而行,否認傳統形式,傾向於過度鋪陳和自我意識的大肆渲染。
如:《一條安達魯狗》、《午後的迷惘》、《八部半》、《假面》、《反鬥智多星》等。
作家的全部宇宙論,他們對現實和人生真諦所包羅萬象的觀點和看法,都包含在這個三角形里。要想理解你在這一宇宙中的位置,就必須研究這幅地圖的坐標,用它對你正在進行中的作品進行比照,並讓它指導你到達你和其他具有相似看法的作家所共同享有的那個點。
『肆』 怎麼才能看懂《致命魔術》
沒有華麗的裝束和場面,沒有驚天動地的事件,這是一部充滿神秘與驚疑的電影,"秘密"兩字就是貫穿整部電影的主線。
看這部電影需要全神貫注,任何一個看似普通的情節都是下面的伏筆,任何一句不經意的言語都揭示了電影的秘密。有些情節看似可有可無,甚至在看時將其忽略,但正是這些貌似普通的情節正是整部電影最為重要的環節,一絲一微的忽略都會導致對電影的迷惑。
電影並沒有明顯的正義與邪惡之分,這或許更接近於真實的世界——利益才是永恆的真理。因而對影片的理解完全在於自己。
電影彷彿並沒有揭示什麼真理,但細細品來,每個人的話都蘊涵著不變的真理。當觀眾將自己的疑惑都解開時才意識到導演邏輯的縝密,才驚嘆於演員演技的完美。也正是這時才明白這是一部值得收藏的電影。
(4)哪些電影屬於反情節擴展閱讀:
《致命魔術》是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克里斯蒂安·貝爾、休·傑克曼、邁克爾·凱恩、斯嘉麗·約翰遜、麗貝卡·豪爾等主演的懸疑驚悚片。
該片於2006年10月20日上映。影片講述的是在魔術產生盛行的維多利亞時期,出現了兩位極有天賦的年輕魔術師、兩個好朋友,羅伯特·安吉爾和阿爾弗雷德·伯登。兩個人因為互相嫉妒猜疑,而成了勢不兩立的對手,他們用各種方法來證明自己是那個時代首席魔術師的故事。
劇情簡介
世紀之交的倫敦,娛樂業才剛剛起步,於是,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的魔術師就成了那個時代最神秘莫測的大眾偶像,享受著社會能夠給予的最高贊譽,社會地位也高於其他從事表演的人。
在魔術產生盛行的維多利亞時期,出現了兩位極有天賦的年輕魔術師,最為難得的是,他們還是一起長大的好友:羅伯特·安吉爾性格復雜而且歷練世故,是一名天生的表演家,他知道如何在舞台上將自己完美地展現給觀眾。
而阿爾弗雷德·波登則與他完全相反,這位天賦極高且非常富有創造力的魔術天才因為不修邊幅和天真的個性而顯得有點格格不入,更不懂得如何使用華麗的手段去表現他的魔術想法。
兩個人在一場一場的表演中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威望,將其他魔術師都甩在了身後,最終卻變成了這對曾經的知心好友的競爭。
兩個人因為互相嫉妒猜疑,而成了勢不兩立的對手,他們用勇敢取代了道德、技巧取代了科學、野心取代了友誼,為了戰勝對方,以便能夠證明自己才是這個時代的第一魔術師
他們尋找各種輔助材料來豐富自己的魔術表演,其中包括剛剛被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發明出來的科學奇跡——交流電。事態漸漸不受控制,兩個人的忠誠與信仰都受到了最大限度的考驗,直到引發了一場謀殺,這場世紀大戰才以悲劇收場
『伍』 為什麼大家評價說《低俗小說》是昆汀最偉大的一部電影
該片更成為了昆汀拍片生涯的一部標志性影片,其開創性的格局和敘事手法,巧妙融合暴力美學、人性與社會意識,對慣常思維進行重新結構,使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贊譽與好評。
2、蜜婭
黑幫老大馬沙的情婦。蜜婭和文森特通過默契的配合,奪得了一次跳舞比賽的冠軍,從而滿意而歸。在文森特去廁所的時候,蜜婭無意中在文森特的外衣里找到那包海洛因,便吸食起來。
3、Pumpkin(Ringo)
盜賊「小南瓜」和「小兔子」是一對情侶,他們在早餐時突發奇想決定打劫正在就餐的餐館和裡面的眾多顧客,並立即拔槍開始行動。
4、Honey Bunny(Yolanda)
盜賊「小南瓜」和「小兔子」是一對情侶,他們在早餐時突發奇想決定打劫正在就餐的餐館和裡面的眾多顧客,並立即拔槍開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