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元素出現在哪些好萊塢電影中
動畫電影:花木蘭、功夫熊貓
李冰冰:生化危機5 2012 變形金剛4 2014 生化危機6 2014
范冰冰: X戰警:逆轉未來 2014 日月人魚 2015
章子怡: 藝伎回憶錄2005 騎士2008
白靈:《紅色角落》、《安娜與國王》
陳沖:《紅玫瑰與白玫瑰》、《狂野邊緣》
成龍:尖峰時刻3 鄰家特工2010
鞏俐:邁阿密風雲2006
李國豪:李小龍長子。《烈焰》
李連傑:《致命羅密歐》、《龍之吻》
李小龍:《龍爭虎鬥》
劉燁:《暗物質》
劉亦菲:《功夫之王》
舒淇:《玩命速遞》
鄔君梅:《忍者龜3》、《喜福會》、《天與地》、《中國影子》、《鐵與絲》
楊紫瓊:《明日帝國》
張靜初:《尖峰時刻3》、《玉戰士》
甄子丹:《刀鋒戰士2》
周潤發:《加勒比海盜3》
黃聖依:《巫山歷險記》
㈡ 最近幾年中國題材的好萊塢電影有哪些
功夫之王的主要出品方是大陸的公司,玉戰士是芬蘭電影,都不屬於好萊塢電影。至於美國電影中的中國元素,從成龍的系列電影,到周潤發的《防彈武僧》,還有《古墓麗影》、《諜中諜》、007、《殺死比爾》,等等,等等,數不勝數。
㈢ 美國最早引入中國元素的電影是什麼
據說好萊塢從1930年代開始引入中國元素,這幾部算是比較早的
神秘的傅滿州TheMysteriousDr.FuManchu(1929)
傅滿州歸來TheReturnofDr.FuManchu(1930)
傅滿洲的面具TheMaskofFuManchu(1932)
大地TheGoodEarth(1937)
這部以純西方演員演繹中國農村的故事
㈣ 近來好萊塢大片中,總會看到一些中國元素,這僅僅是商業上的考慮嗎還是西方的認同
個人認為二者都有吧,後者占的比重大一些。中國在這些年的快速發展,使得西方逐漸認同中國是一個大國。而美國的科幻和動作類電影,又經常想講述美國的主人公拯救地球的故事,拯救地球的信息如何得以實現?
需要有幾個大國以某種方式出現,從而體現出地球的概念。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很多科幻電影就很流行日本元素,個人認為也是這個原因。
國際巨星李連傑也靠功夫起家的,從《致命武器4》《致命羅密歐》《龍之吻》《救世主》《游俠》,到《木乃伊3:龍帝之墓》,他一步步被世界 影迷所熟悉。
而2000年《卧虎藏龍》的巨大成功則成就了周潤發和楊紫瓊的好萊塢地位。此外,甄子丹、章子怡、陳沖和鞏俐也在好萊塢電影中有不錯的表現。
㈤ 好來塢影片拍攝過哪些中國題材的影片
好來塢影片拍攝過的中國題材的影片如下:
末代皇帝
大班
龍年
尖峰時刻1
尖峰時刻2
尖峰時刻3
卧虎藏龍
花木蘭
面紗
玉戰士
木乃伊3
功夫熊貓
功夫之王
碟中諜3
中國盒子
喜福會
黃石的孩子
南京大屠殺
上海正午
古墓麗影2
防彈武僧
㈥ 為什麼現在很多好萊塢大片都有「中國元素」
尋找好萊塢大片的中國元素,早在上個世紀的黑白電影時代就能找到,但那時僅僅是一種點綴,而且對中國的認識多是歪曲醜陋的。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國電影市場開放實力不斷增強後才有所改觀。好萊塢加入中國元素表現在到中國取景、選中國演員、用中國題材和成為推動故事發展的情節這幾方面。
一開始僅僅是使用中國的外景地、傳統服飾、漢字、中國面孔,到後來逐漸成為情節推動和靈感來源,這是一個從外殼表現到深入內涵的過程,從《花木蘭》到《功夫熊貓》就反映了這種變化。據報道,《功夫熊貓》導演馬克·奧斯本多年來一直研究中國文化,影片運用中國元素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敬意,以最輕松愉快的方式向世界觀眾展現中國。好萊塢對中國文化的認識是不斷深入的過程。這種運用中國元素的變化,使得廣大中國觀眾和好萊塢大片的距離越來越近。
為什麼中國元素能受到好萊塢大片的垂青呢?根本原因恐怕是近年來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電影市場持續繁榮,中國電影票房市場在全球所佔比重的日益增長,票房的貢獻力越來越大。如《2012》在中國所取得的4.6億票房成績占據了其海外市場的第一。
不但是為了獲得高額的票房利潤,好萊塢已經把中國內地這個飛速發展的電影市場看作是未來最有潛力的市場,為了在中國13億人的巨大市場佔有份額,好萊塢不僅要轉變電影中使用中國元素的傾向,還要了解中國人想看什麼,可以說是為了迎合的需要而加入中國樂於接受的中國元素,努力培育中國電影市場,希望中國將來能像歐洲那樣成為好萊塢電影主要的海外市場之一。在西方人看來,中國豐富的文化具有濃郁神秘感,和美麗的自然風光組合起來又開拓了好萊塢大片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