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沒有關於「太平天國」的影片兒推薦幾部…謝謝!
《太平天國》是中央電視台於2000年播放的,共46集。主要演員是高蘭村 王詩槐 孫飛虎 王菁華等人。
還有一部《太平天國》是香港八十年代TVB一部年度大製作,雲集了呂良偉、黃日華、劉青雲、陳敏兒、鄧萃雯、毛舜筠、商天娥、歐陽震華、郭富城等當紅藝人及當年的新進演員演出。
上面兩部都能在優酷里看到。
另外,九十年代珠江台也播過一部叫《洪秀全》的電視連續劇,可惜後來沒有重播過。其他地方也沒法找到。
❷ 石達開兵敗大渡河的電影叫什麼
大涼山傳奇(1988年)
1863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兵敗大渡河。10年後翼王舊部派楊嘯嶺攜綉有太平軍秘密軍械庫地形圖的香袋,前去大涼山與彝族首領沙馬木呷聯系。途中被清軍圍困,楊將香袋交與義女楊楓。楊嘯嶺彌留之際巧遇木呷,通報了軍情。木呷派義子爾古與拉哈下山尋找楊楓。楊楓夜入土司府被擒。爾古前來營救,混戰中香袋丟失。木呷定計謊稱香袋找到,兵械庫在螺蝗溝,誘清軍前往。爾木呷反撲入城。荒山中木呷和爾古與清軍等。
希望可以幫到你。
❸ 誰知道跟太平天國有關的電影啊想看!!
天國恩仇 電影名:天國恩仇
導 演:周康渝
編 劇:王金寶 王資鑫
主 演:蔡開明 何烈美 秦光國 肖依農 劉偉民
上 映:1985年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類 型:劇情片
天國恩仇 (1985)故事梗概
1864年,太平天國革命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了。天王洪秀全病逝不久,清兵便攻破天京,整個京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太平軍余部在總制高德昆率領下,邊打邊撤,掩護幼天王沖出重圍。一路沖殺混戰,高德昆與幼天王被打散。正在危難之時,叛變投敵的太平軍師白文冰帶領清兵又將高德昆等人團團圍住。廝殺中,高德昆身中白文冰飛刀,壯烈殉國。其子高玉龍,弟弟高德林及羅雲鵬等人各自劈開一條血路,沖殺出去。高玉龍殺出重圍,思念亡父心切。他隻身來到蕪城白府,找白文冰算帳,交手沒有幾個回合,便敗下陣來。危難中,被裝扮成耍猴人的叔叔高德林救出,遂潛心修煉祖藝猴拳,以圖再舉。轉眼10年過去,玉龍已練就一身高超武藝。他報仇心急,不待與叔父商議,便深夜獨自下山,潛入白府,先殺掉仇人之子白慶雄,又擊敗各懷絕技的八形怪俠。待與白文冰做殊死決斗時,由於體力消耗過大,只剩下招架之功。幸遇高德林及時趕到,玉龍才免遭大禍,高德林卻不幸遇難。玉龍滿懷悲痛埋葬了叔叔,並按叔叔的遺囑,到葫蘆村找到了師阻羅雲鵬和師妹、羅大鳳。聚集在葫蘆村的眾百姓,在羅師祖和高玉龍的主持下,正式成立"大聖會",並推舉"猴王"後代高玉龍為首領。"大聖會"日夜鍛造兵器,操練人馬,伺機起義。高玉龍在師祖師妹的傳授下,練就一身絕招,他期待著再次與白文冰交手。為給起義作準備,高玉龍獨闖蕪城盜取城防圖。由於奸細告密,不幸落入陷阱。白文冰企圖以高玉龍為誘餌,乘"大聖會"劫法場營救高玉龍之際,襲擊葫蘆村。沒料到"大聖會"將計就計,直奔官府,救出高玉龍,再回師葫蘆村。白文冰機關算盡,自己倒成了瓮中之鱉。他想沖出葫蘆口,"大聖會"早已在此設下千軍萬馬。就在高德昆遇難的地方,高玉龍與白文冰狹路相逢。經過一番殊死較量,高玉龍將白文冰擊下懸崖,終於報了殺父之仇。"大聖會"的義旗迎風飄揚。高玉龍和眾弟兄們站在高山之巔,翹首遠望。起義軍的歌聲在山谷間回盪。
❹ 八百湘軍對抗五千太平軍是什麼電影
投名狀(2007)
導演:陳可辛/葉偉民
編劇:須蘭/秦天南/林愛華/黃建新/許月珍/何冀平/郭俊立/阮世生
主演:李連傑/金城武/劉德華/徐靜蕾/郭曉東
類型:劇情/動作/戰爭/古裝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香港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2007-12-12(中國大陸)/2007-12-13(香港)
片長:126分鍾/110分鍾(刪減版)
又名:TheWarlords/刺馬
❺ 古裝武打片,裡面有李秀成,還有一個反派叫鐵將軍,正派叫什麼嘉祥的。後來鐵將軍和嘉祥同歸於盡。
電影《鐵公雞》
清末太平天國之亂,太平軍為清軍將領向榮所敗,西王蕭朝貴戰死,其妻洪宣嬌(胡錦飾)與忠王李秀成(秦沛 飾)立誓要殺向榮報仇。張嘉祥(姜大衛飾)與鐵金翅(蔡弘飾)同為太平天國降將,在清軍將領向榮帳下為將,鐵金翅實乃詐降,仍暗中與太平軍連系,張嘉祥多次提醒向榮鐵金翅有不軌之心,向榮不聽,仍攜妻女前往鐵金翅大營,嘉祥無奈,只得隨行保護,果然鐵金翅欲趁機殺向榮父女,幸得嘉祥及時相救,先救出向榮,又折返救出向榮之女(徐楓飾),但太平軍仍不斷追殺三人……
❻ 殘團里的武占元最後守住了太平峪沒有
你好
樓主是指的什麼電視劇或者小說嗎
不好意思啊
最近太忙了
都很少看這些東西了
建議樓主看看其他人知不知道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❼ 電影或電視中的格鬥場面描寫
「投名狀」中的戰斗場面拍攝之好。
對於「投名狀」的故事情節,歷史背景反映的人與人之間,官,匪,民,朝廷,太平軍等等錯綜復雜大關系我就不說什麼了,影視區里已經有幾位高手說得很到位了。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我認為該片在視覺感受上到戰爭場面一結束就基本不用再看了,以為我認為該片對喜歡看戰爭場面的觀眾來說是相當地精彩的。
舉一段戲為例,在龐青雲帶自己的隊伍攻打舒城,對方有五千人之眾,有洋槍兵,步兵,騎兵,還有火炮,而龐軍只有步兵,弓箭手和少量的騎兵。兩軍對陣,龐軍必須沖破敵軍的火力阻擋,只有近身肉搏才有可能使站在後面的友軍假如戰斗以求勝利。
在開戰前,龐青雲向部下講明自己的作戰方案,因為兩軍相距三百步,敵人的洋槍射程是兩百步,我軍的弓箭射程是一百步,若想突破敵人的火力封鎖,必須使弓箭手能夠在距離敵人百步之內放箭,因此先由兩百名步兵快速沖向敵人,弓箭手緊跟其後,弓箭手一到距離敵人百步之內就立刻放箭。但此後如何再戰,龐青雲沒有再布置,因為他也無法布置,如果沖鋒在前的兩百步兵在弓箭手還沒放箭之前就全部陣亡或者當弓箭手放箭時敵軍騎兵開始加入戰團,敵人火炮開始發射,而後面的友軍沒有疾駛助戰等等這些不可預料的情況發生,這都將會是一場不能取勝的戰斗。
龐軍的進攻開始了,兩百步兵手持簡單的盾牌沖向敵軍,敵軍的洋槍手有條不紊地開槍阻擊,火炮也開始轟擊,龐軍步兵一個個地倒下,沖鋒的勢力、頭依然不減,弓箭手開始放箭了。敵軍的洋槍兵開始後退了,騎兵開始加入戰團,火炮陣地被龐軍的勇士切入,龐青雲率領騎兵開始沖向混戰中的人群。
龐軍的友軍覺得有取勝的機會,開始全軍撲上去參戰。
這樣一場有多兵種,上千人參與的戰斗場面,導演調度指揮得很完美,在近鏡頭中表現沖鋒中的步兵,射擊中的洋槍兵,齊射的弓箭手都表現得很到位,使人可以充分明白這些兵種的武器的作用距離,作戰手段及將士們的勇氣高低。在冷兵器與火器的交戰中,冷兵器在距離上不是火器的對手,唯一可以發揮冷兵器特長的只能是近身肉博,而若想近身只能有巨大的勇氣接近對方。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騎兵沖鋒中,值得贊賞的是不論是主角還是普通演員對戰馬的駕馭及騎兵隊形的展開都表現得非常到位,實際上騎兵在戰斗中用馬刀砍殺只是一個手段,還有用馬沖擊,才踏及用弓箭射殺,當年成吉四汗的騎兵之所以能夠以少勝多就是靠圍繞敵人陣形快速賓士,擾亂敵人的隊形並用強弓長箭射殺敵人,使敵人的隊形混亂再沖進去用刀殺敵。
在這個戰斗場面中,兵的博斗中不僅僅有冷兵器的對殺,還有冷兵器對火器的對殺,一個龐軍的大漢企圖阻止敵人大炮的發射,沒想到當沖到炮口前時被炮口噴出的炮火撕成碎片,而龐青雲沖入炮陣地後的表現表現了武藝高強的人的力大無窮。
這些場面拍得即真實有刺激。
在大場面的拍攝上,由於導演的調度得當及全體演員的表演到位,整個戰斗場面看似混亂,卻很有章法,中間是混戰的兩軍步兵,弓箭手,洋槍兵,炮兵及少量的龐軍騎兵,外圍是敵軍的騎兵,而沖最後沖過來的清軍騎兵分向兩翼包圍敵軍騎兵,更多的步兵沖向戰團,很明顯被包圍在圈中的太平軍最後的結局就是被殲滅。
此戰之前的搶糧車設伏戰,之後的戰蘇州,南京等攻城戰場面,雖然不及這場戰斗,如此好看,但也都將野外設埋,登城牆等戰斗表現得很到位。
據說本片的導演陳可辛是第一次拍如此戰爭故事片,應該說是經驗不足的,但能夠拍攝出這樣的水平是相當值得贊嘆的了,這些場面與大片的巨額投資有一定的關系,但還不是主要的,此前很多中外古戰斗場面片不是僅僅是冷兵器對冷兵器就是參演人雖然多,但不過是給人聲勢浩大的感覺,這樣多兵種,分層次參戰而且參演人員眾多而不亂的場面我還是第一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