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響應國號召,教師下鄉支教的電影有幾部
有以下幾部:
1.《飛揚的青春》
電影《飛揚的青春》講述一群來自城市的支教者們,深入山村教學、幫助當地教育改革,同時自身心態發生改變和洗禮的青春勵志故事。
2.《請你留下》
以兩個深陷感情危機的城市青年,懷著各自自私的目的,加入了扶貧支教的工作,來到了偏遠農村。在支教過程中, 接觸到了朴實的農民和貧寒的孩子們,了解了貧困地區的真實現狀, 令年輕人自我觀念有所轉變,意識有所成長,最終他們真誠的發揮自我的力量,號召全社會關注扶貧教育,關注貧寒學子。導演也將在風格上以紀實還原的藝術手段呈現故事內容,加深和體現城市人文和貧困地區人文的差異,以及在邏輯上給觀眾自我審視評判的空間、一個充分了解我國扶貧支教工作的體驗,也讓觀眾知解「教育扶貧」的重要性,號召全社會一起努力,為做好扶貧支教工作共同努力。
⑵ 有關大陸扶貧支教的電影有哪些越多越好!大神們幫幫忙
《暖春》 《垂直極限》 <<我的父親母親>> <<孩子王>> <<美麗的大腳>> 《天那邊》 《一個也不能少》 《志願者》 《馮志遠》 《木扎嶺》《柑桔栽培技術》《科學養豬效益好》《甜蜜的事業》《近親結婚危害多》《禁止賭博》《朝霞》《上學路上》 《山路》
⑶ 有關《志願者》這部電影的資料
3月5日是中國志願者日,作為國內首部以「志願者」命名的影片,《志願者》近日在北京大學舉行首映儀式。
電影《志願者》通過講述一群青年學子放棄城市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自願參加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去西部地區支教的故事,展現當代青年默默奉獻愛心,找到並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動人經歷。曾執導過《
紅番區》《神話》等影片的著名導演唐季禮擔任本片監制,潘安子為導演,佟大為、楊若兮、馮鵬等擔任主演。
首映儀式上,唐季禮表示,很高興自己首次以志願者的身份參與影片的製作,從中也體驗到作為志願者的快樂。
據了解,電影《志願者》部分取材於安利公司的「名校支教項目」,它是共青團中央等部門發起的「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活動的組成部分。 新華
「視頻短片風」刮到通城
省內首部校園魔幻電影即將開拍
晚報訊 曾被媒體稱為「南通胡戈」的「冷色心晴」(網名)近日又有新動作:依託「新南通」網站DV生活頻道,籌劃拍攝一部無厘頭搞笑校園網路電影,目前正在向全市在校大學生招募演員。
據「冷色心晴」介紹,這部網路電影集青春、搞笑、魔幻於一體,為江蘇省首部校園魔幻網路電影,是《大話西遊》後續之作,片名初定為《仙人掌》。該電影的拍攝期約為兩個月,製作完畢後將在南通各大高校展映,參演演員均有相應報酬。
不久前,「冷色心晴」還建立了「南通DV生活QQ群」,並依託「新南通」網DV生活頻道,定期拍攝青春網路短片。這是全市首家、唯一以優秀視頻短片為主打的網路頻道,將集中展示南通家庭生活、社會風情以及精彩網路短片。「冷色心晴」強調DV生活頻道門檻低、互動性強,彰顯個性。他信奉: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每個人都是社會的演員。
⑷ 飛揚的青春電影觀後感1500字
人的一生需要充滿色彩,無論身處什麼樣的位置,都應該給自己的生活增添顏色,那樣才是真正的人生。
《飛揚的青春》 是根據貴州財經學院黨委副書記曾羽紀實故事改編的。共青團中央響應黨中央扶貧攻堅的號召和具體組織實施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變為一批批有志青年到農村去支教扶貧的具體實際行動。作為中國第一部描寫青年志願者生活的長篇小說《飛揚的青春》圍繞皎皎、白素嫻、封政三名青年志願者在貧困山區「支教」的人生經歷,為青年人應樹什麼樣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做出了最好的詮譯。作者用鮮活生動的人生經歷和對主題的提煉闡明了人生的道理: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生命的精華,熱愛青春就是熱愛生命。青春和生命都渴望愛,都希望奉獻愛,愛了、奉獻了,青春和生命就飛揚起來了!
《飛揚的青春》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志願者支教的感人事跡,弘揚了志願者精神,在如今物慾、金錢橫流的社會,該片給了我們一次深化心靈的洗滌。給我們什麼樣的思考和啟示,影片情節如一縷清泉,一副良葯,讓我們從中感悟什麼才是精神上的充實和理想的追求。
故事圍繞一座美麗的小城;一所貧困的學校;一群共青團青年志願者展開的。他們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社會地位,是什麼促使他們做出決定——去西部山區支教,是什麼支撐他們離開發達、繁榮的都市生活,走進物質缺乏、土地貧瘠的山村,又是怎樣的情感發展,促使他們最後對這片土地產生了那樣難以割捨的感情,甚至於決定留在這片土地上奉獻自己的一身。影片是一部激盪青春熱血的影片,歌頌支教,弘揚了時代的主旋律,塑造的一群鮮活的人物形象,看到了一種挑戰自我、奮斗拼搏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觀看完《飛揚的青春》這部電影後,讓我有很深的感觸。作為一名教師,讓我更加的確定我的責任和義務。 講述的是一群進入到山區的支教的志願者,他們不僅展現教師的職責,更弘揚了志願者的精神,給了我們一次凈化心靈的洗滌。
在一群共青團青年志願者中,雖然他們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有著不一樣的生活背景,但是他們有著同樣的目標——西部山區支教。他們將自己畢生所學習的東西,甚至遠離發達、繁華的都市生活,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這個物質缺乏貧困的山村。在艱辛的支教過程中,促使他們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濃厚的情意。讓我影響特別深刻地有這么一個故事情節:嬌嬌從車上下來,丁青明走到她的面前,將自己珍藏多年的一支刻著「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鋼筆送給了她。我記得,在電影中,一直是松坡小學的主幹課程的果子老師,由於生活環境的差異在觀念方面和其它支教老師產生多種矛盾,但是朴實善良的內心與共同的生活理想讓他們從不理解到最後的相識相知,齊心改造學校的環境,提高教學質量,帶著他們走出大山,以原生態的苗族山歌打動了評委,最後他們獲得了肯定,頓時孩子們歡呼和開心。松坡小學校長王琦對支教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並為學校奉獻了自己的一生,但是積勞成疾的她在不久後就病倒,與世長辭。給力支教老師極大的感觸,也給了我極大的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