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搜一部電影,在新加坡遭到大部分外國飛機入侵,後來新加坡派了好幾架
陰陽先生之末代天師
4.9
劇情 / 奇幻
年代:2016
地區:大陸
演員: 錢小豪 樓南光 彭禺厶 張家赫 高一峰 田雨潼 黑戈
導演: 張濤
❷ 一部電影 背景是二戰時日本人俘虜了很多美國女人到新加坡的一個島上
電影名字叫《天堂之路》。
《天堂之路》是1997年上映的美國電影,由布魯斯·貝爾斯福德執導,格倫·克洛斯、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凱特·布蘭切特、寶林·科林斯主演。
該片講述了二戰期間的新加坡日軍集中營中,一群由不同國籍的女性在組成的合唱隊,用優雅的樂曲讓因遭受非待遇而近乎絕望的獄友們產生對生的渴望,體現了女性勇氣,友誼與力量。
(2)日本侵略新加坡的電影有哪些擴展閱讀:
《天堂之路》劇情簡介——
1942年的一個晚上,駐扎在新加坡的澳大利亞和英國軍人正在舉辦一個盛大的舞會,大家隨著美妙的音樂翩翩起舞,坐在一起悠閑的聊天。正在這時一聲炮彈的巨響,打破了喧鬧的氣氛,驟然間鴉雀無聲,戰爭來了!
澳軍上尉立即發布緊急命令,所有的女人和兒童全部撤退,軍人們准備迎戰。在草草的告別後,女人和兒童們登上了回家的大船。船在大海上小心的航行著,船上的人們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直到天空中突然出現日軍的戰斗機向她們實施了猛烈的轟炸,迫使她們棄船,跳入水中,尋找生路。
黑夜過去了,一些倖存者經過一夜的漂泊,來到了一個小島,被島上的日軍抓到了集中營,集中營里有許多的婦女和兒童,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度,但遭受著同樣的命運。
在集中營里他們忍受著非人的待遇:集中營里的環境很差,很多人感染上了瘧疾等疾病。一天一位老夫人患病,生命垂危,為了給老人治病,一位叫魏英的女囚在深夜日軍防範性降低時,冒險在集中營的鐵絲護圍旁用自己的物品和外面的人交換了一些葯物,被日軍發現後活活燒死。
日軍們不給她們提供充足的生活用品,一次女囚們在洗浴時為了爭奪一塊小小的肥皂而動手打架。在這里婦女和兒童經常挨餓,還要像奴隸一樣的工作,斷絕一切與外界的聯系。這一切使得人們對生活很絕望,對未來沒有希望,有許多人在絕望中死去了。
在皇家音樂學院受過訓練的英國人愛德麗亞看到人們在逐漸的墮落,心中萌生了成立合唱隊的想法,在她的努力下,他們演唱了很多優稚的古典曲目,為他們枯燥的生活平添了樂趣,找到了自我的價值,讓近乎絕望的囚徒們產生了對生的渴望。
1945年,戰爭結束了,日軍撤出了集中營,女囚們重新獲得了自由,她們抱在一起歡呼雀躍,在愛德麗亞的指揮下,又哼起了美妙而動聽的旋律。
❸ 求一部影片叫做《大日本帝國》
請到這里下載,一部,二部都有的,呵呵。而且還轎碼是高清的哦。我也喜歡看。http://bt.fkee.net/search.aspx?q=%B4%F3%C8%D5%B1%BE%B5%DB%B9%FA&p=rank&b=0&image.x=55&image.y=19
有時候速度慢物運是很正常的,BT就是這樣,下的人越多,速度就越快,相反就越慢。這部電影知道的人比較少,因此下的人也比較少。所以有些慢,我也遇到過這種情閉螞哪況的,你理解一下。呵呵
❹ 《大日本帝國》是不是黑澤明的作品
《大日本帝國》不是黑澤明的作搜老胡品,這部電影導演是舛田利雄。
大日本帝國 (1982)
導演: 舛田利雄
主演: 丹波哲郎 / 若山富三郎 / 三浦友和
類型: 劇情 / 歷史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1982-08-07
片長: Japan: 180 分鍾
《大日本帝國》 簡介:
這是1982年由舛田利雄導演,笠原和夫執筆,東映製作的影片。
日本二戰電影一貫由於其思想狹隘,宣揚軍國主義而為世人所詬病。
本片相對於其他二戰日本電影,在思想及創作手法上有一定的特色。
本片分別由第一部——通往新加坡之路及第二部——-愛能跨越波濤所構成,其講述了在1941-1945年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各階層人在戰爭階段的生活。
本片從日本的角度,描述了日本人對這場戰爭的看法。這部片子中穿插了幾個年輕人間的感人愛情故事,並且通過寫實的手世攔法,描述了這幾個年輕人如何在魔性的戰爭中由人墮落到戰爭惡魔的悲劇。盡管,在影片中依稀有反戰的痕跡,但實質上,影片最後仍然對東條英機等戰爭惡魔持同情態度。這是我們欣賞影片時應該注意的。同時,本片場面極為宏大,拍攝地點也遍布日本、台灣、塞班島等地。拍攝經費高達15億日元。其演員陣容也頗為強大,由丹波哲郎飾演東條英機,由富山三郎飾演戰略專家石原,原陸軍中將。其他還有三浦友和、青輝彥、西鄉輝彥、篠田三郎等人飾演活在在狂亂動盪的時代中悲壯的青年戰士們。還有關根惠子、夏目雅子、佳那晃子等女性名星也齊聚共同演出。盡管其思想仍然有較強的日本特色,但宏大的場面,曲折的劇情,強大的演員陣容,以及相對於其他軍國主義電影,存含州在的一些稀微的反戰思想。使其仍不失為一部有特色的二戰日本電影。
❺ 新加坡大屠殺影視作品
新加坡的影視作品中,圍繞「大屠殺」主題的作品較為集中。1984年,中文片霧鎖南洋之獅城拂曉,開啟了這一題材在新加坡的先聲。隨後,1988年的英文合製片《英雄們》與1991年的《英雄們II:歸來》,進一步深化了對歷史事件的探討。1991年,新加坡本地出品的《烈血青春》和《曲終魂斷》更是直接以大屠殺為背景,展現了戰爭對年輕人的影響。1997年的《和平的代價》通過回顧戰爭,反思了和平的不易與代價。進入21世紀,2001年的英文戰爭日記《戰爭日記》與《何日軍再來》(中文版)以及澳大利亞出品的電影《Changi》均以不同的視角,再現了那段歷史的殘酷與英勇。1982年的日本與澳大利亞合拍片《南十字星》則為這個主題的探討提供了國際視角。
新加坡大屠殺是指日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佔領新加坡後針對當地華人有系統的種族清洗。新加坡淪陷後,為報復新加坡華僑對中國抗戰的支援,以及華僑對日軍的抵抗行動,日本第25軍司令官山下奉文便與參謀長鈴木宗作和參謀主任杉田大佐等人一起策劃了對新加坡華人的「肅清行動」。他們在判定出敵對分子後,當即處置(死刑)。因為偵查的時候沒有記錄的關系,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傷亡人數。但是日本和南洋兩方都有不同的總數,日本的官方數字是5000,可是新加坡華社給出的數字是10萬。戰後的審訊中的證據提出的數字是約25000至500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