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等到滿山紅葉時》影片中那個奉節信號台還在嗎
演員高英(左)和張芝華在通往白鴿背信號台的路上手拉著手,拍照留念
《讓我們重溫《等到滿山紅葉時》那堅守奉獻的情懷(組圖)》
2016年01月13日星期三
來源: 重慶日報
本報記者 申曉佳 實習生 蔡檸壕
三峽紅葉,是牽動詩情與鄉愁的象徵,如今更被賦予了全新的內涵……
上世紀80年代最美好的電影回憶「滿山紅葉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峽……」
看過電影《等到滿山紅葉時》的觀眾,都會對這首同名插曲印象深刻。雖然這部電影早在1980年就已上映,但它的情節動人,演員表演真摯,風景如畫,至今仍給許多觀眾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等到滿山紅葉時》講述的是:一群電影廠的演員到長江客輪上體驗生活,聽到了一個發生在三峽的異姓兄妹悲歡離合的故事,反映了青年船員的愛情工作、生活和理想,歌頌了為平凡工作獻身的精神。
「那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大家都很喜歡看電影。一說要放《等到滿山紅葉時》,必須要提前去佔位置,這部電影『俏』得很!」61歲的市民王永麗是一位退休教師,她回憶說,電影中的三峽夔門、滿山紅葉,都是重慶人最熟悉和喜愛的元素。同名插曲的曲調非常好聽,也是當時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拍戲要坐航標船,手腳並用爬石坡
要拍攝這樣一部風景如畫,情懷如詩的電影並不容易。
1月11日,記者在南岸區見到了當年全程參與接待劇組的原長江重慶航道局奉節航道處辦公室主任李永琪,他回憶道,那時,為了這部電影,劇組上上下下吃了不少苦頭。
「首先是路難走。」70歲的李永琪說,劇組一共有10多個人,1979年10月左右住進了位於奉節老縣城的奉節航道處招待所,電影正式開機。但拍攝點白鴿背信號台位於瞿塘峽北岸的陡坡上,只能坐船去。
於是,奉節航道處的航標船成了劇組的代步工具。單程一般需要半個小時。船到白鴿背信號台山腳下後,劇組人員還得手腳並用,爬上垂直高度近百米的石坡,才能走進信號台。
劇組的敬業讓李永琪十分感動,他跑遍了奉節老縣城,借來一架「海鷗」牌120相機,進行「跟拍」。從照片上,我們能看到飾演楊英的女演員吳海燕坐在江邊的石頭上背劇本;女演員張芝華和高英在通往白鴿背信號台的路上手拉著手,身後就是湍急的江水;劇組成員離開前,和招待所的工作人員在奉節老縣城依斗門前合影留念……雖然白鴿背信號台已於2002年在三峽蓄水中被淹沒,但這些生動的細節通過相機鏡頭得到了 保留。
......
⑵ 巫山雲雨影視作品
電影《巫山雲雨》是一部95-96分鍾的中國劇情片,以長江三峽大壩建設為背景,通過四個主要角色——內向的信號員麥強、介紹女友麗麗的馬兵、旅社服務員陳青和經理老莫,展現了他們在大壩建設背景下的人生軌跡。非職業演員的表演為電影增添了獨特的陌生感,尤其是老莫的角色,盡管有些突兀。導演手法克制,側重描繪角色的生活環境,如信號台和仙客來旅社,觀眾對這些地方的了解僅限於鏡頭展現。
導演在處理私密場景時尤為謹慎,如床被蚊帳遮擋和警察行動的局部拍攝,暗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電影通過暗示揭示兒子對母親的好奇,以及小鎮環境的模糊,暗示了淹沒的命運,增加了角色的焦慮。派出所場景荒謬,暗示了劇情與案件的微妙關系,影片主線圍繞警察的私生活展開,保持主角的神秘感。
故事以未出現的船夫為線索,麥強和陳青的過去通過夢境和旅館場景間接展現,這些主觀鏡頭揭示了陳青期待的重逢。影片通過非現實元素強化了陳青的心理狀態,如一次歸來後的精神恍惚。四人的敘述各不相同,莫報案動機復雜,引發多重解讀。影片結尾,麥強和陳青無聲的情感交流,暗示了他們復雜的關系,影片以消失的小鎮寓言人生,探討焦慮與期待中的生活意義。
時間在影片中被巧妙地處理,43分鍾的長鏡頭展現了旅店的奇景,章明的視角在微觀與宏觀之間轉換,探討了時間的主觀性和意義。如婚禮的瞬間切換和警察的異常行為,章明通過細節描繪了巫山人的生活,如麥強與麗麗的互動,大雨中的居民,以及小吳和老莫的視覺高潮,使電影具有深度和藝術性。
《巫山雲雨》憑借其神秘詩意和魔幻元素,如夢境和靈魂出竅,榮獲了多個國際電影節的獎項,如義大利都靈電影節、瑞士佛里堡電影節等。影片探討了記憶、存在和秘密,大水或許象徵著夢的終點,通過模糊的事件,觀眾在影片中找尋生活的意義和深度。章明的電影藝術性與深度並存,讓人深思。
巫山雲雨是著名的長江三峽的自然景觀,至今是旅遊覽勝的好去處。在挺拔青翠的巫山十二峰層巒疊嶂之中,雲騰雨落十分美麗壯觀。也指古代神話傳說巫山神女興雲降雨的事。後來「巫山雲雨」成為一個成語,並以此代稱男女歡合。北京電影製片廠以《巫山雲雨》為題,製作了一部以三峽大壩建設庫區淹沒為背景、庫區男女愛情為主題的故事片。
⑶ 取景全國所有名山美景的電影有多少
1.《卧虎藏龍》:安吉大竹海景區 2《三峽人家》外景拍攝地:宜昌三峽人家風景區 3《花木蘭》電影取景地:黃河石林、易水湖 4《三槍拍案驚奇》電影取景地:張掖丹霞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