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謝晉拍過那些電影
謝晉
謝晉(1883—1956),湖南衡陽人。字廓晉。1907年加入同盟會。曾任湖南都督府參議、南路籌餉總局局長。先後參加討袁、護法諸役。後任廣州第二軍官學校政治部主任,武漢國民政府國家預算委員會、購料委員會主席。建國後,歷任湖南省第一屆政協副主席,湖南省監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員、湖南省委主任委員。1956年8月4日病逝。
謝晉(1923—),浙江上虞人。電影導演。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入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學習。1948年畢業於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導演系。後任大同、長江電影公司助理導演。建國後,歷任上海電影製片廠副導演、導演,中國影協第四屆理事、第五屆主席團委員,中國文聯第五屆、第六屆執行副主席。是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常委。1987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導演的影片《女籃五號》,獲1957年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和1960年墨西哥國際電影節角帽獎;《紅色娘子軍》,1962年獲第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舞台姐妹》,1980年獲第二四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天雲山傳奇》,1981年獲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牧馬人》,1983年獲第六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高山下的花環》,1985年獲第八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芙蓉鎮》,1987年獲第十屆電影百花獎和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題像)
如果把二十世紀分成前後兩半,要舉出後半個五十年中影響最大的一些中國文化人,那麼,即使把名單縮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謝晉。
一代有一代的文化。在二十世紀,電影是無可置疑的文化強者。文化的層次很多,但其中最令人神往的實現方式,則是社會大眾的群體性投入。一部優秀的電影上演,常常成為一種全民的節日,謝晉和其他傑出的電影藝術家,就是這種節日的執掌者。人無分老幼,地無分南北,誰都叫得出他們的名字,誰都可以評說他們的得失,因此,這片茫茫大地,給了他們最真實的文化地位。歷來向社會公開的文化,最少虛假性。
與其他電影藝術家相比,謝晉的特殊性在於他整整工作了五十年。按說工作五十年的人也不少,但謝晉從青年時代一出場就快速地成了主角,此後一直有聲有色地保持著指揮若定的主角地位,從讓人眼睛一亮的《女籃五號》到讓人熱淚盈眶的《鴉片戰爭》,始終讓萬人矚目,這種情況不多見。即使在國際文化界,這種以五十年的時間一直拳打腳踢地站立在一個行業的第一線的例子也是罕見的。
謝晉1923年2月出生於浙江省上虞縣一個書香門第。童年在上海浦東中學求學, 1941年考入四川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受到中國著名戲劇家曹禹、焦菊隱、馬彥祥等師輩教導和培育, 1943年輟學後,跟隨馬彥祥、洪深、焦菊隱去重慶中央青年劇社工作。在《少年游》、《黃花崗》、《雞鳴早看天》等劇中任劇務、場記和演員,這時他確立了向導演專業發展的志向。
1947年至1948年開始電影導演生涯,從影後第一部擔任副導演的影片是吳初之根據同名話劇改編的諷刺喜劇《啞妻》。他的成名作是《女籃五號》與《紅色娘子軍》。由謝晉導演的許多影片曾頻頻在國際、國內獲獎,他是目前中國獲獎最多的電影導演。1983年、1985年和1992年法國、美國、印度分別為他舉行「謝晉電影回顧展」。他的作品得到國內外幾億觀眾的承認和喜愛,海外影評家們贊譽謝晉為「當今國際影壇上最有名望的中國人」!謝晉的影片充滿著人性、人情、人道主義精神,具有深刻的內涵和鮮明的個性。他說:「我深信一部影片必然傾注導演最大的激情,是藝術家人品、修養的結晶,也是一次生命的燃燒。」「我拍影片更多的追求美育作用、警世作用 ,希望對祖國、對人類貢獻美??
謝晉曾三次擔任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還曾經擔任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塔什干電影節、阿爾及利亞電影節、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
謝晉還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會員、美國電影導演工會會員、謝晉曾擔任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和中國第四屆長春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目前,謝晉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復旦大學、交通大學客座教授。
1992年8月8日成立上海謝晉一一恆通影視有限公司,謝晉任公司總經理、法人代表。 1995年任董事長。 1993年3月任上海謝晉一一恆通明星學校校長,1995年5月任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院長。1998年4月謝晉個人榮獲上海市文學藝術傑出貢獻獎。1998年6月獲香港「海外」文學藝術家協會頒發的中華文學及藝術家金龍獎。歷史拒絕瑣碎。在中國人好不容易過完一個世紀的時候,一切細微的光點都已黯然失色,只有那些連貫的努力、不懈的追尋、密集的成功,才能被歷史認知。謝晉己被歷史認知了,因為他結結實實的擁有半個世紀。他給了人們一種信心:即使在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中國文化也可能出現以生命歷程組接成的大手筆,下一個世紀的中國文化,正可由此開啟。
主要作品:
1957年,《女籃五號》,成名之作。
1962年,《紅色娘子軍》,《大李,小李和老李》
1965年,《舞台姐妹》
1975年,《春苗》
1977年,《青春》
1979年,《啊!搖籃》
1980年,《天雲山傳奇》
1982年,《牧馬人》
1984年,《秋瑾》,《芙蓉鎮》,《高山下的花環》
1989年,《最後的貴族》
1992年,《清涼寺的鍾聲》
1993年,《老人與狗》
1996年,《女兒谷》
1997年,《鴉片戰爭》
2001年,《女足九號》
影影電影網 http://www.yydyw.cn/
㈡ 謝晉拍過那些電影
謝晉堪稱新中國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導演之一,他在新中國成立後執導了36部影片,作品擅長把人物命運同社會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注重人物感情的抒寫和人物性格的刻畫。
1957年,謝晉完成了中國第一部彩色體育故事片《女籃五號》。
1960年完成的電影《紅色娘子軍》是謝晉從影前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影片以縝密的導演構思、嫻熟的鏡頭技巧,描寫上世紀30年代海南地區一個苦大仇深的吳瓊花成長為無產階級戰士的戰斗歷程。該片獲1962年首屆電影百花獎的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等4項獎。
謝晉拍攝的一部以越劇女演員群體為主角的影片《舞台姐妹》,於1980年獲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
1980年公映後產生強烈反響的電影《天雲山傳奇》是謝晉的一部力作,獲得文化部1980年優秀影片獎,首屆電影金雞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4項獎,第四屆百花獎的最佳影片獎。
1981年,謝晉拍攝了電影《牧馬人》,該片獲得1982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第六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謝晉於1984年拍攝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表現了當代軍人「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崇高精神。該片獲得1984年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和第八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1987年,謝晉又拍出另一部重要作品《芙蓉鎮》,影片於當年獲第十屆電影百花獎和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
1997年,謝晉以民間集資的方式籌資1億元人民幣拍攝了歷史巨片《鴉片戰爭》。影片在創下了國產片在國內票房紀錄的同時,還獲得第十七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
謝晉導演的影片頻頻獲獎,但他卻說:「在經歷了那麼多風雨後,我現在不在乎獲獎。我在乎片子是否能留存下去。因為,最後的審片者是歷史、時間、人民。」
㈢ 謝晉導演的作品有哪些
謝晉導演的作品有《老人與狗》、《天雲山傳奇》、《清涼寺鍾聲》、《牧馬人》和《芙蓉鎮》。
1、《老人與狗》
講述的是在特殊的年代,一位孤獨的西北農村老漢,與一位逃荒女結識後結為夫妻。但他們剛成婚不久,那女人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後來,就連這位老漢相依為命的那條狗,也被奪走的故事。
心臟問題而去世
《芙蓉鎮》《女兒谷》獲1995年第四屆全國大學生電影節特別榮譽獎 《牧馬人》經典之作 《啊!搖籃》
第五屆中國「金雞獎」最佳編劇獎 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女籃5號》是謝晉的成名作 與劉曉慶合作的歌舞話劇《金大班的最後一夜》
《中國,站立成樹》遺憾作...
㈤ 中國電影史上三謝都有誰 導演謝鐵驪因病去世
三謝是指:謝晉、謝鐵驪和謝添
謝晉:生於1923年,浙江人。《女籃五號》是謝晉20世紀50年代的代表作品,60年代初進入創作高峰,拍攝了《紅色娘子軍》(1961)、《大李、小李和老李》(1962)和《舞台姐妹》(1965)。《大李小李和老李》與《女理發師》、《魔術師的奇遇》、《李雙雙》共同構成「上影」20世紀60年代喜劇創作的一個小高潮。
謝鐵驪:1925年生,2015年病逝。代表作有《早春二月》、《智取威虎山》、《海霞》等。
謝添,曾在《林家鋪子》中成功刻畫了小老闆的心理狀態。代表作品:《探親記》、《水上春秋》、《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花兒朵朵》、《洪湖赤衛隊》。其中《洪湖赤衛隊》根據同名歌劇改編,片中《洪湖水浪打浪》由於其優美抒情的旋律成為久唱不衰的歌劇選段。
㈥ 謝晉主要榮譽
謝晉導演以《女籃五號》(1957年)及《紅色娘子軍》(前期作品)奠定其成名基礎,其中《女籃五號》更是中國首部彩色體育故事片,在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榮獲銀質獎章。
《牧馬人》(1982年)描繪了女主角吳瓊花成長為無產階級戰士的戰斗歷程,此片獲得首屆電影百花獎的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等四項獎項,並在第三屆時亞非電影節上獲得「萬隆獎」第三名。
《舞台姐妹》(1964年)是謝晉長期生活積累的結晶,鄉土氣息濃郁,於1980年在第24屆倫敦國際電影節上獲得英國電影學會年度獎。
《啊!搖籃》(1979年)是為了紀念國際兒童年而拍攝的,表現了老一代革命者對孩子深切的愛,歌頌崇高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此片獲得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天雲山傳奇》(1980年)通過三個女性的目光表現羅群,內涵深厚,藝術感染力強,在形式上也有新突破,獲得文化部優秀影片獎、首屆電影金雞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四項獎,第四屆百花獎的最佳影片獎。
《牧馬人》(1982年)描述了許靈均與李秀芝、郭扁子等勞動者相濡以沫、血肉相連的關系及他對祖國深摯的感情,獲得文化部優秀影片獎、第六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高山下的花環》(1984年)描寫當代軍人風貌,表現他們真實的思想感情和「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崇高精神,獲得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第八屆百花獎最佳影片獎。
《芙蓉鎮》(1987年)獲得第2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水晶球獎。1997年執導的《鴉片戰爭》投資最大,拍得最有氣勢,獲得第十七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謝晉節「美洲特別大獎」。
1983年,謝晉任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評委,並被授予「金鷹榮譽獎」。1983年和1985年先後在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和美國舊金山等五大城市舉辦「謝晉電影回顧展」。1987年,謝晉成為美國電影藝術科學學院會員、美國電影導演工會會員,復旦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院長、謝晉——恆通明星學校校長。
謝晉導演的榮譽包括全國先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影協第六屆顧問、上海海外聯誼會文化體育委員會主任、浙江電影家協會名譽主席等。三次擔任「金雞獎」評委會主任委員,擔任過多個國際電影節評委。國家一級導演,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執行副主席,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委員、美國電影導演工會會員、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復旦大學客座教授,上海大學影視學院院長,博士研究生導師。
謝晉導演的眾多榮譽中,其成名作《女籃五號》與《紅色娘子軍》奠定了其在電影界的成就。他創作了30多部電影,著作有《我對導演藝術的追求》。謝晉導演的許多影片在國際、國內屢獲大獎,是中國獲獎最多的電影導演。
謝晉(1923-2008),中國紹興上虞人。中國文聯副主席、我國著名電影導演。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入江安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學習。1948年畢業於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導演系。後任大同、長江電影公司助理導演、上海大學影視學院首任院長。謝晉是2008年10月17日傍晚抵達上虞參加其母校上虞市春暉中學建校100周年慶典的。18日早上7點40分左右,謝晉下榻的酒店服務員發現,謝晉已經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