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奪冠》票房破3億,如此佳片為何豆瓣評分一直下滑
豆瓣大部分評論都覺得劇情過於冗長。
01、《奪冠》票房破4萬。《奪冠》原名為《中國女排》,據說這部影片由陳可辛導演拍攝了3年,演員也都是非常不錯的演員,有黃渤,鞏俐這樣的老演員,也有彭昱暢這樣新生實力演員,陣容還是很可以的。
原本這部電影是打算在19年春節時上映的,但因為特殊情況也就一直都沒有上映,在今年國慶節前幾天,9月25日正式上映,上映兩日後票房就已經破億了。
不過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導演的表現方式,陳可辛導演想用一個代表人物來表現中國女排的艱辛奮斗史,可能用力有點過猛了,就個人看來這部電影還是比較不錯的。
② 電影奪冠真實評價
電影《奪冠》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主線,再現了中國女排3個不同的階段,中國女排現役隊員的參演更讓影片增色不少。作為中國體育的最大IP,想把「中國女排」拍好並不容易。導演陳可辛沒有面面俱到,而是做減法圍繞兩代女排隊員和3場比賽來講故事。《奪冠》並非中國體育電影的開山之作,但此前的作品大都寂寂無聲,遠沒有《奪冠》這樣受關注。除了中國女排這一特殊題材之外,拍攝手法、故事處理、人物預設等方面,陳可辛都拿捏得比較到位。
中國女排是一個集體,要想還原過去30多年歷程,135分鍾的影片時長是不可能的。陳可辛說,過去兩年的故事積累,足足可以拍5部電影。如何取捨,如何更准確地還原、展現女排精神,這就要求導演和編劇得有取捨。
從1981年至今,中國女排共拿到10個世界冠軍,《奪冠》一頭一尾選取了其中兩場比賽,對應新老女排兩個階段。
第一場是1981年第3屆世界盃,中國女排在最後一場3比2戰勝日本隊,拿到中國三大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另一場是2016年裡約奧運會,但影片並沒有把重點放在中國隊決賽3比1戰勝塞爾維亞的那場球,而是聚焦到與東道主、世界第一巴西隊的8強戰。
這兩場比賽雖時隔35年,卻是中國女排「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精神的延續和傳承。時代在變、隊員在變、對手在變,但中國女排的精神從未改變。
上世紀60年代,有「東洋魔女」之稱的日本女排在大松博文的調教下一度創下118場國際賽事連勝紀錄。中國隊能在大阪從霸主日本隊身上拿到第一個世界冠軍,對提升國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言而喻。用中國女排主教練的話來說,「這場球如果拿不下來,你們後悔一輩子!」
里約奧運會與巴西這場球也是世界排壇的經典之戰。此前小組賽,中國隊以第4名的成績勉強進入淘汰賽,8強對手則是世界第一、主場作戰的巴西隊。從2008年至2016年,中國女排與巴西隊的交手戰績為1勝18負。即便這樣,中國女排仍頑強地以3比2淘汰巴西,此後接連戰勝荷蘭和塞爾維亞奪冠。
鞏俐稱出演女排英雄壓力與挑戰並存。
之所以選擇郎平為主線,不僅僅是因為她的成績和影響力,更因為她是唯一一個全程見證和參與了中國女排成長的人。郎平運動員時期隨中國女排拿到4個世界冠軍,執教期間又率隊拿到3個冠軍。中國女排的10個世界冠軍中,有7個直接跟郎平相關。
《奪冠》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老女排,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6年裡約奧
③ 《奪冠》這部電影的劇情怎麼樣值得去看嗎
《奪冠》講述的是中國女排的發展、成長史。電影表達的不屈不撓、勇於拼搏的精神值得看。
④ 如何評價電影《奪冠》
陳可辛對於中國女排這幾場具有轉折性的劇情拍攝可以說做到了極致,他並不是單純地在敘述這段歷史,而是用自己的拍攝手法將中國女排的精神傳達給了觀眾。
一部電影成功與否,主要在於觀眾的反饋,對於《奪冠》來說,它能讓非女排愛好者,讓不關注女排賽事的觀眾,通過電影完整地了解這一段長達40年的歷史,並能與人物共情,因劇情共鳴,這足以說明這部電影的成功。
雖有瑕疵,但瑕不掩瑜,畢竟沒有一部電影可以達到十全十美的標准,於市場來說,《奪冠》可以算是國民體育電影中里程碑級的作品。
⑤ 如何評價電影《奪冠》
真實感,用攝人心魄來形容毫不過分,皮哥觀影時下意識地全身顫抖,吳剛超強的台詞功力也一覽無遺。而他語氣里的剛硬、堅定,也感召著每一位女排隊員緊緊凝聚在一起,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在這片訓練場上
翻閱了很多這樣的評論後,《奪冠》到底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它的真實質量又到底如何呢?
01、真實感
整個觀影過程中,皮哥最大的體會,就是強烈的“真實感”,這也是影廳觀眾聊的最多的。
影片以一種“半紀錄式”的手法,捕捉著中國女排三十多年來的點滴,對女排隊員們賽場內外的訓練與生活,做了逼真的還原。
賽場上的女排
這句話不長卻充滿力量,用攝人心魄來形容毫不過分,皮哥觀影時下意識地全身顫抖,吳剛超強的台詞功力也一覽無遺。而他語氣里的剛硬、堅定,也感召著每一位女排隊員緊緊凝聚在一起,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在這片訓練場上。
從上映後的觀眾口碑來看,《奪冠》已具備爆款特質,尤其在今年的特殊形勢下,《奪冠》必將重燃國人深厚的“女排情結”,激勵剛剛共渡難關的你我在女排精神的感召下,重整山河。
⑥ 電影奪冠你看了嗎你覺得這部影片如何
看了,電影很精彩,看的熱情澎湃,激動不已,深刻感受到女排奪冠的艱辛和不易。
⑦ 如何評價電影《奪冠》
整部電影場面調度做得非常棒,尤其是最後在里約和巴西隊打的那一場,場上的表現和上場前的坦誠心扉相交織,通過閃回來刻畫每一個運動員賽前的狀態,以及在各種受挫後真正思考「我為什麼打排球」的關鍵問題。節奏穩、細節多、梅林茂的配樂應景,人多但不亂,相當考驗導演的技術。
閃回技術在陳可辛這被不斷運用,但又卻恰到好處,多年後郎平站在里約場館里想起當年的點點滴滴,確乎有一種歷史的縱深感。
但說到女排精神,這部電影有個我不太滿意,但我認可這個策略的地方。無論是袁偉民還是郎平,他們的激勵話語總是太過直白,我不以為這是高明的敘事方式,以細節傳遞情感更令深刻。
但是,對於一部描寫女排的電影,這樣的選擇確乎有道理。這是一個全中國人幾乎都熟悉的故事,太多人看過這一切,傳遞情感和精神成為最重要的,技巧性退而求其次。但這種直接的敘事方式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何,我覺得是有效的。
中國電影的未來考的是一二線城市的市場嗎?不是,中國三四線城市有極大的消費潛力沒有被釋放,數據表明《奪冠》的預售在三四線成績更好。面向大眾的一部關於女排的電影,如此選擇,自然最穩妥,最保險。
電影在敘事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我不得不說,在看的過程中不止一次感嘆場面調度的水準,節奏、運動、剪輯、配樂配合得幾乎是完美。另外,看片尾字幕的時候,發現這部電影還是運用了摳圖技術,在這個層面上,當下的補拍和當年的影像幾乎沒有明顯的差異,這個技術做得還是很到位的。
至於那些背後的故事,我也無從得知,不好評價。
⑧ 如何評價電影《奪冠》
《奪冠》這部電影對我有著特殊的意義,它的上映讓期待已久的我得以滿足。影片講述了中國女排的輝煌歷程,從1979年日本世界盃備戰開始,到2016年裡約奧運會奪冠。影片的高潮是里約奧運會時,中國女排在決賽中戰勝塞爾維亞隊,這不僅是一場體育競技,更是一場精神的洗禮。
中國女排的歷史,對我來說是一個充滿激情和自豪的記憶。影片通過細膩的描繪,將這段歷史重新呈現在觀眾面前。我對中國女排的深刻印象始於2008年,郎平以一口流利的英語指揮美國隊,那一刻,我感受到了郎平的堅韌與執著。2012年倫敦奧運會,郎平作為解說嘉賓,她的悲傷讓我想起了她曾經的對手。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國女排的奪冠讓整個國家沸騰,收視率高達70%,遠超同年春晚。
《奪冠》不僅僅是對女排歷史的回顧,它還承載了時代的記憶。它展示了中國女排在困難面前的不屈不撓,以及她們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影片中,郎平的堅韌和犧牲精神,以及女排隊員們為了勝利付出的汗水和傷痛,都深深觸動了我。
影片中有一個情節,特別讓我動容。體育總局的幹事提到美國女排有計算機技術加持,能夠統計所有人的信息。教練袁指導沉默片刻,決定提升訓練強度。這種「計算機算不出」的策略,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精神——我們可能沒有先進的技術,但可以用堅韌和毅力去戰勝對手。這種精神,不僅體現在中國女排身上,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的縮影。
《奪冠》不僅僅是關於體育競技的故事,它更是一段歷史的回顧,一段精神的傳承。它展示了中國女排在困難面前的不屈不撓,以及她們為國爭光的堅定信念。影片中的郎平和女排隊員們,他們的故事讓我深刻理解了「女排精神」的內涵。
電影的拍攝手法和情節設計,讓觀眾彷彿置身於那個時代的現場。郎平和陳忠和兩位指導員的真實性格,通過影片中的幽默對話和互動,被生動地展現出來。影片的高潮部分,展現了郎平和陳忠和在里約奧運會前的對話,以及她們對女排隊員們未來規劃的指導,讓觀眾看到了中國女排團隊的團結和拼搏精神。
看完《奪冠》,我對中國女排的歷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對中國女排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部體育電影,更是一段歷史的回憶,一段精神的傳承。它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為國爭光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