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黃政民演的催淚電影
黃政民演的催淚電影有《曾是超人的男子》、《幸福》、《你是我的命運》、《當男人戀愛時》、《國際市場》。
1、《曾是超人的男子》
是由鄭允哲執導,黃政民、全智賢主演的喜劇電影,於2008年1月在韓國上映。看完整部電影的觀眾寧願相信黃政民也許真的是超人,而不是那個熱心的精神病人,沒有高大的愛情作為主線,但是片中處處透露著感人的畫面。
㈡ 如何評價韓國電影《國際市場》
《國際市場》是韓國電影中的一部成熟之作,它講述了一個家庭在戰爭背景下的顛沛流離,包含了對戰爭、家庭信仰和生活執著的描繪,體現了韓國電影的獨特之處。
此片是感人至深的商業大片,它以細膩的情感,宏大敘事與精彩瞬間結合,將觀眾引入角色情感框架,引起共鳴,超越國界。韓國電影在敘事、故事和敘事邏輯上成熟而獨到,能將小故事與大背景相結合,讓觀眾在細微處更好地理解宏大敘事,這是國產電影所缺乏的。
《國際市場》展示了韓國電影在敘事上的高明之處,宏大敘事中穿插小故事,消解觀眾對於宏大敘事的疲勞,而細微故事中配以宏大背景板,則能顛覆觀眾對於宏大敘事的認知。韓國電影的敘事手法與好萊塢大片同屬一流,得益於韓國創作者對於好萊塢體系的深度學習。
相比之下,國產電影往往僅追求表面,忽視內在質量。在追求商業化的道路上迷失了自我,忽視了電影的敘事邏輯和製作流程。韓國電影的成功在於深入學習好萊塢體系,而國產電影在藝術片領域追求歐洲電影風格,忽略了商業片的質量提升。
電影不僅是藝術,也是宣傳工具。《國際市場》從不同角度解構朝鮮戰爭,完成了一次有效的宣傳。這引發了國內電影市場的反思,歷史作品的製作質量遠不及歪曲歷史的作品,創作者們在市場中的行為是否僅僅是為了圈錢?這需要創作者深思。
國產電影需要借鑒韓國電影的成功經驗,深入學習敘事邏輯和製作流程,提升電影質量和藝術表現,而非僅僅追求表面的商業成功。電影創作應以高質量的故事情節和深思熟慮的敘事為基石,而非僅依賴市場泡沫和圈錢。
㈢ 闊╁浗鐢靛獎鎺掕屾
闊╁浗鐢靛獎鎺掕屾滐細銆婇福姊佹搗鎴樸嬨併婃瀬闄愯亴涓氥嬨併婁笌紲炲悓琛岋細緗涓庣綒銆嬨併婂浗闄呭競鍦恆嬨併婅佹墜銆嬨
1銆併婇福姊佹搗鎴樸
銆婇福姊佹搗鎴樸嬭眴鐡h瘎鍒7.4鍒嗭紝鏄閲戞眽鐝夋墽瀵肩殑涓閮ㄥ彜瑁呮垬浜夌數褰憋紝鐢卞磾宀鋒嶃佹煶鎵塊緳銆佽檔闇囬泟銆佹檵涔呫佹潕璐炶搐絳変漢涓繪紨錛屽畾浜2014騫12鏈12鏃ヤ腑鍥藉ぇ闄嗕笂鏄犮
㈣ 煽情家庭電影《國際市場》,不僅是潸然淚下,更是勵志生活
初看片名並不吸引人,影片反應的是老一輩長兄如父的責任感,辛酸和無奈。不是潸然淚下,而是哭出聲來。《國際市場》對於老一輩人而言很有代入感,這不僅是一個男人的一生,也是一個國家的現代史。正是因為一個個像男主角一樣的人的犧牲和奉獻,成就今天的韓精神。這樣的電影,太具凝聚力和煽動性,比任何意識形態宣傳都高明!總體來說雖然有點刻意煽情,但是不失為一部好電影。
大時代下命如草芥式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命運多舛,男主內心充滿著對遺失妹妹的愧疚和對父親信守著諾言,努力掙扎著生存、養家,捨去任何自己內心的追求。從朝鮮戰爭到現代,電影從一個普通家庭的角度,以善良男主一人悲慘卻又美好的醫生,反應了從朝鮮戰爭到南北韓親人相認,50多年間的韓國的時代變遷。全片的苦難都沒有難到樂觀的男主,並且他也獲得了真正的幸福,這也是對韓國現狀的最佳展現吧。
㈤ 《國際市場》:深夜痛哭的男人
深夜,影片即將落幕,黃政民飾演的德洙離開了家人團聚的熱鬧,獨自踏入靜謐的房間,沉默地凝視著父親的照片。照片中的父親定格在多年前最後一次相見時的模樣,平靜、剛毅中不失溫柔。父親的「消失」是德洙人生中最大的遺憾,賦予了他終身的責任——照顧家人、支撐家庭。找到失聯多年的妹妹後,德洙內心多年累積的「石頭」終於落下,愧疚多年的心靈得到了救贖,面對「父親」,他終於可以坦然地說出「我做到了」。盡管如此,即便是在這樣一個某種程度上值得「高興」的時刻,他還是痛哭不已,佝僂著身軀,泣不成聲。
德洙的痛苦不止於此。面對朝鮮戰爭的烽火,全家人逃亡的混亂中,緊抓妹妹的手,妹妹卻在奮力爬上船的瞬間滑落,消失在人群,父親跳下船去尋找,卻再也未能登上船。面對逐漸遠去的海岸,德洙傷心地哭泣,幼小的心靈烙下了愧疚和負罪的印記。遠赴西德,在最臟、最累、最危險的煤礦礦井工作,盡管身處艱苦的環境,他依舊不失快樂。但在一次礦難中,他幸運地活了下來,與心儀愛人分別後,在礦難的陰影下,他卻為愛哭泣。他的心似乎比礦難中被壓住的腿還疼痛。姑姑生前表示要將店鋪轉給德洙,但姑父在姑姑去世後,卻喊著要將給予德洙家人莫大幫助和回憶的「花粉世家」店鋪賣掉。在極度貧困的情況下,德洙果斷買下店鋪,這是對他而言的一個重大決定。當他獨自走在夜深人靜的市場大街,望著店鋪熟悉的招牌,孤獨的他禁不住淚如雨下。
最觸動人心的一次哭泣發生在多年後,韓國政府幫助無數曾與家人失聯的人尋找親人,通過媒體進行「大海撈針」式的尋找。人們在信息中尋找希望,卻不得不面對多個失望甚至絕望。德洙傾盡全力地奔走、等待、搜尋,為了尋找失聯的父親和妹妹,他心力交瘁也不願放棄。終於,他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妹妹。在電視鏡頭中與妹妹核對信息時,這個已滿是皺紋的男人早已淚如泉涌,那一刻,兩個人淚如泉涌。
德洙的人生跨越了幾十年,每一次哭泣都真實而殘酷,包含了他經歷的歡喜、痛苦、希望、絕望、收獲、失去。他的每一次掙扎、奮斗、犧牲和堅持,都在浸滿眼眶的淚水中得到了詮釋。這些品質體現在他為弟妹升學放棄學業的舉動、遠赴西德、奔赴戰場賺取收入的行為、從不言棄一直尋找親人的行動中。德洙的一生雖歷盡坎坷,但從未輕易妥協,用強大的內心品質面對一切困難,最終收獲了愛情,圓滿了家庭。這讓他成為了一個令人感動和佩服的男人形象。
《國際市場》不僅僅塑造了一個令人觸動和佩服的男人形象,也不止講述了一個平凡人的人生故事。影片通過德洙的人生故事,近乎直白地揭露、反映和批判了時代。從朝鮮戰爭到越南戰爭,從集市店鋪的變遷到西德煤礦、越南戰場,影片融入了真實的時代背景,讓故事更加真實,具有現實意義。這些時代元素不僅表現了人物命運,還傳遞了對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國際市場的繁華與衰落變遷的拷問。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大多被「催淚」,有些人甚至哭得稀里嘩啦。這不是矯情或淚點低,而是電影本身具備了觸動人心的淚點。對於生活有一定理解、對人生的不易有所感觸的人來說,電影中的德洙的艱辛、艱苦和堅韌,以及夾雜在其間的愛意、生活的種種不易,很容易引發共鳴。電影中,德洙和一大群韓國百姓通過電視節目尋找失聯北韓親人的場景,製造了非常真實的情感共鳴。對於因戰爭、政治等因素分離、失聯甚至永遠未能再見的親人,渴望家庭團圓的人所感受到的悲痛是無法估量的。電影中那些聲嘶力竭的哭泣中,緊緊抓住的希望和不得不面對的絕望,讓人深感心痛。
影片中的德洙深信「忍耐是苦的,但它的果實是甜的」。面對生活的阻礙和命運的坎坷,德洙選擇忍耐,盡管經歷了多次深夜痛哭,但最終得到了一定的圓滿。或許,這就是甜的果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