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50部值得一看的同性戀題材電影(下)
費城故事(Philadelphia,1993):這部幾乎成為同性戀影迷必備DVD的經典作品,通過一個感人的故事探討了艾滋病、同性戀者權益等社會敏感議題。它不僅為湯姆·漢克斯贏得了奧斯卡影帝的榮譽,其主題歌《費城街頭》也十分動人。
艷倒群雌(To Wong Foo, Thanks for Everything! Julie Newmar,1995):看似一部女性同性戀電影,實際上講述的卻是男人們的故事,即三位型男以人妖身份展現的風騷場面,以及帕特里克·史威茲差點拿到的金球獎。
男國少年夢(Boy Culture,2006):一部法國影片,劇情圍繞時尚俊美的男性、開放的性觀念、寬容的社會環境和自我真情獨白展開,影片在多個同性戀電影節中獲得重要獎項。
喜宴(The Wedding Banquet,1993):李安導演的影片,即使初看標題可能不覺其名,但卻是柏林影展金熊獎的獲獎作品。
我心瘋狂(C.R.A.Z.Y,2005):加拿大製作的法語片,圍繞父子關系和家庭倫理,描述了沖突與和解,獲得多項加拿大Genie電影獎,並入圍歐洲電影大獎和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不羈的天空(Jeffrey,1995):一部小成本獨立影片,改編自百老匯舞台名劇,講述了30歲卻像大男孩的男同性戀者傑佛瑞,因害羞而找不到男朋友,直到遇到健身房的帥哥史蒂夫。史蒂夫向他展開愛情攻勢,傑佛瑞的生活開始混亂。
豐盛之旅(The Trip,2002):1971年洛杉磯,保守的新聞工作者倫邂逅了性格開放的同性戀者湯姆,兩人墜入愛河。六年後,同性戀關系逐漸被社會接受,但倫的一篇反對同性戀者的舊文章被公開,導致湯姆憤然離去。七年後,倫得知湯姆在墨西哥染上艾滋病,處於死亡邊緣,決定帶他回家。
17歲的疑惑(The Trip,1998):影片講述了正值17歲的高中生艾力克在暑假期間與多年女友瑪姬一起打工,同時遇到了大學新生洛德。洛德的暗示讓艾力克發現自己有同性戀傾向,並與洛德發生了性關系,面對社會道德、家人的不解和女友的不解,艾力克將如何面對這一切。
神父同志(Priest,1994):這是一部話題敏感的同志電影,為了確保在美國發行時得到R的評級,導演被迫刪減了所有男主角臀部裸露的鏡頭。影片曾榮獲柏林電影節的「泰迪熊」獎和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觀眾選擇獎。
來龍去脈(In & Out,1997):霍華是一個高中老師,即將成為新郎。然而,他的昔日學生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公開宣布霍華是同性戀,這令他的生活發生了180度的轉變。霍華必須保住他的生活,面對來自社會、家庭的壓力和困擾。
外出就餐(Eating Out,2004):一部非常性感的「性喜劇」同志片,講述了戇男奇勒和烈女嘉蘭之間的愛情故事,以及他如何藉助室友凱爾的幫助來接近嘉蘭。故事中充滿幽默和戲劇性,展示了同性戀關系的復雜性。
天鵝絨金礦(Velvet Goldmine,1998):搖滾音樂片領域中的經典之作,講述了1970年代搖滾樂的興起,代表人物布萊德·斯萊德的崛起、與美國搖滾歌星庫爾特·懷爾德的相互鼓舞與同性迷戀,以及他最終的隕落。故事交織了政治、流行文化、同性戀、艾滋病、宗教等元素。
美國天使(Angels in America,2003):HBO電視台出品的最出色、最怪異的同性戀電視迷你劇集,匯集了歐美眾多影視界大牌。本劇內容涉及政治、流行文化、同性戀、艾滋病、宗教、美國夢等眾多元素,故事開始於1986年的紐約,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同性戀者的態度和艾滋病恐慌。
反串仍是愛(Love! Valour! Compassion!,1997):一部帶有喜劇色彩的同志愛情片,講述了兩位同志共渡一個周末的故事,以及八位同志共渡三個周末時發生的各種出乎意料的事情。影片探討了友情、愛情以及同性戀者的社會地位。
同志夾心人(The Sum of Us,1994):澳大利亞小成本同志片,講述了開明的父親哈利與同性戀兒子傑夫尋找各自人生伴侶的故事,以及他們之間超越常人眼光的父子之情。
烈焰焚情(Burnt Money,2000):講述了1965年阿根廷一對同性戀者蘭尼和安仔的逃亡之旅,以及他們在逃亡過程中復雜的人際關系和情感糾葛。
穿越美國(Transamerica,2005):這是一部關於變性題材的公路喜劇片,講述了一個正在籌錢做變性手術並准備變成女人的男人的故事。影片以尊嚴和幽默詮釋了變性這一話題,令人在笑聲中感動。
雙面俏佳人(Victor Victoria,1982):英美合拍的喜劇片,講述了一名落魄女歌星假扮男人並在夜總會以人妖姿態表演的故事,獲得了多項提名和獎項。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情(Bent,1997):二次大戰期間,同性戀者麥克斯和同居伴侶魯迪被納粹捕獲。為了活命,麥克斯抵死不承認自己的性取向,最終選擇以一名同性戀者的身份坦然面對命運。
我的軍中情人(Yossi & Jagger,2002):以色列戰爭題材的同志影片,講述了兩名以色列青年士兵在邊境軍事禁地的愛情故事,以及他們在保家衛國和愛情之間的掙扎。
毀滅性教育(Bad Ecation,2004):西班牙電影大師阿莫多瓦的代表作品之一,涉及同性戀和孌童等爭議話題,講述了三個故事,展現了復雜的人性和情感。
魂斷夢工場(Gods and Monsters,1998):關於上世紀30年代好萊塢著名同性戀導演詹姆斯·威爾的傳記片,主要描述他臨終前的心態和事件。
吉屋出租(Rent,2005):一部綜合了多種性傾向的音樂片,改編自獲得托尼大獎的同名音樂劇,探討了艾滋病等社會議題。此外,暹羅之戀也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泰國片,展現了優秀的同性戀題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