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評價電影《湮滅》
娜塔莉波特曼主演《湮滅》上映後出現兩極分化的評價,有人認為這部留下一系列謎團,卻不給出答案;有人認為正是這種模糊性,帶來了哲學深度。
《湮滅》的本質像一個謎箱,與丹尼斯·維綸紐瓦《降臨》和J.J.艾布拉姆斯的一些作品類似。也就是說,影片的設置,比結論或尾聲更精彩。對於那些不認可謎團、不愛獨立思考的觀眾來說,看《湮滅》恐怕沒什麼意義。
Ⅱ 《湮滅》 電影好看嗎有沒有人看過
如果你經常看電影的話,湮滅不好看,最近網飛的電影都撲街了,個人感覺還不如怪奇物語系列的電視劇。
Ⅲ 《湮滅》:包裝著科幻外殼的恐怖小說
2014年,美國作家傑夫·范德米爾(Jeff VanderMeer)創作的長篇小說《遺落的南境》第一部《湮滅》,擊敗包括《三體》在內的其他幾部小說,獲得幻想小說界最高獎項「星雲獎」最佳長篇。2018年,《湮滅》改編的電影上映,由奧斯卡影後娜塔莉波特曼主演。
我先看完了電影,貌似講述了外星生物入侵,並與人類基因融合的過程。電影特效感人,然而那種孤獨詭異的氛圍還是刻在了腦子里。
據說電影不如小說好看,於是沒忍住又看完了《遺落的南境》三部曲。
故事設定了這樣一個背景:國家南部的某處海岸,在一次「特殊事件」後被一道神秘的邊界圍了起來,任何接觸到邊界的生物都會莫名消失。政府設立了南境局,企圖探明該片「X區域」的成因與未來影響。
第一部《湮滅》講述女生物學家與另外三位科學家受派遣,通過邊界上的一處門戶進入X區域進行勘察。她們已是第十二批勘察隊。途中她們發現了一處神秘的地下建築。在對地下建築進行初次探查後,幾位同伴逐一神秘死亡,而女生物學家也似乎因孢子感染而逐漸發生了異化。
第二部《當權者》類似第一部的外傳,講的是第十二批勘察隊行動失敗後,外號「總管」的約翰被空降到南境局擔任局長,他希望從倖存的「女生物學家」身上找到X區域的真相。但南境局副局長的阻撓、「女生物學家」的不配合以及南境局平靜表面下的暗潮湧動都讓他的工作舉步維艱。
第三部《接納》以交錯敘事,分四條線敘述,從約翰、「女生物學家」、南境局前局長和原海岸燈塔管理員的角度,為讀者揭示了X區域的起源與真相。
真相很簡單,原文在此:「 遠離地球的某處外星球上,墜落的彗星造成一場災難,摧毀了整個生物圈。某個定製的生物體碎裂瓦解,細小的碎片經過漫長危險的路程,穿越黑暗無形的過渡空間和偶爾閃現的光亮,最後消散失落——靜靜地埋沒在燈塔的玻璃鏡片組里。而一旦它受到激發,脫離休眠狀態,便開始重新生長,盡其所能地執行預置的強大功能。然而時間與環境已經改變。 」
外星生物體的種子墜落在南境,附著在燈塔管理員身上,開始滋生出X區域。在這里,時間比外界流逝得更快,基因被區域內的「高級文明形態」隨意重組,可以在植物葉片上提取出人類大腦細胞,也可以造出一個和你一模一樣的復制人,然而人在X區域里待的越久就越容易異化,要麼變成大型蠕蟲,要麼變成兔子或者別的什麼玩意兒。
豆瓣上有些人在歌頌這本書的語言藝術美,強調對於黑暗未知氛圍的出色營造,對於幽暗心理的刻畫。比如不停出現的怪誕語句:
「出自罪孽者之手的扼殺之果既已在此我將孕育出死亡的種籽與蠕蟲分享。」
「午夜陽光下的黑水中果實將成熟而黑暗中的金色果實將豁裂揭示出泥土中致命的柔軟。」
還有一些比喻和轉場,令人印象深刻:
「南境局彷彿被安置於固定軌道上,在一座叫X區域的游樂園里不斷滑行」。
「夜晚,空中布滿飛馳的白兔,卻沒有星辰和月亮。」
「他朝亨利跨出兩步,卻像是在看另一個人的動作。他是一隻腹部呈黑色的信天翁,懸浮在高空的氣流中,滑翔於雲層之下,如同一團不斷移動、縱橫游弋的光與影,而遙遠的下方,是站立在燈房裡的索爾和亨利。」
對,是很美。原文中一半都在描述各種場景和心理,至於情節怎麼推動?不重要。所以除了第一部《湮滅》節奏稍快,第二三部閱讀體驗極不友好,看得我頭痛欲裂。
更令人困惑的是,很多謎團有頭無尾,不能以邏輯(哪怕是「想像的邏輯」)來轉圜,抱著揭秘的希望堅持看完了第二三部後,甚至有一種受騙的感覺:這啥也沒解釋嘛!
傑夫·范德米爾表示,《遺落的南境》三部曲的創作靈感,來自他徒步穿越佛羅里達州的聖馬克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感受。那必然是感受到宇宙的浩渺無垠,人面對自然的渺小無力,對神秘未知的敬畏,甚至會滋生出「反人類中心論」,所謂「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人在造物主面前和蠕蟲一樣,它對人的改造是沒有目的的,沒有條件可談的。
但是!幻想不同於科幻好不好?科幻要有根據,在根據之上進行幻想。為什麼基因隨意重組後,一會兒變個蠕蟲一會兒變個兔子一會兒出現個復制人?外星生命體到底是依附於人來異化,還是以意識形成一種實驗環境?原文說道 :「問題在於,創造X區域,並賦予其目標的種族已經消失了。X區域既是機器,也是生物。」 這更像是以混亂矇混過關。如果小說的目的只在於描述這種混亂的美,那科幻不就是個空殼子?
資料顯示,傑夫·范德米爾是美國「新怪譚」文學派系領軍人。他如此形容新怪譚:一種以都市為舞台的架空世界小說,它顛覆了傳統奇幻中常見的概念演繹,並以真實復雜的真實世界為起點,創造出兼有科幻與奇幻元素的設定。
追本溯源,新怪譚的誕生主要來源於兩個方向:
一是1960年代興起的科幻新浪潮運動,以M·約翰·哈里森,邁克爾·莫考克等人為代表,大舉施行實驗性寫作,並刻意模糊科幻與奇幻的邊界。傑克·萬斯的《瀕死地球》即是此類「科學奇幻」的代表。
二是拉夫克拉夫特之後發展起來的「克魯蘇神話體系」新恐怖小說。其核心部分,就是描述所謂「舊日支配者」(Great Old One):它們擁有強大的力量,在太古時代曾經統治地球,但現在卻在如死亡般的睡夢中安眠。在拉夫克拉夫特時代,恐怖故事的焦點就是「恐懼」,而其中怪物的秘密從來沒有得到揭示或解釋。但後來的恐怖小說則將重點放在描寫畸形怪獸本身,詳細地展示出怪獸的每一個細節。新怪譚繼承了這一特徵,將具體化的怪物作為故事的核心,從而超越單純的「恐懼」,賦予其更豐富的內涵。
哈,難怪。據說,人類最古老而強烈的情緒,便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便是對未知的恐懼; 最大的未知的恐懼,就是來自自身的異化 。科學調查顯示,哥斯拉那種血盆大口滿身粘液的怪獸,和造得「似人而非人」的機器人相比,後者更能激發恐懼感。《遺落的南境》不遺餘力描述的不就是這個場景嗎?進入X區域後,你不再是你自己。你會有自己的分身,而母體會不知道變成什麼。
《遺落的南境》三部曲,算不上是一部科幻小說,更像是一部克魯蘇體系下的恐怖小說。給我的感覺,就是描述出一個「新日支配者」,無意義無目的,即將把地球上所有生物解構。至於解構後,你我是變成蠕蟲還是兔子呢?是更高級還是更低級的生命體呢?不知道,也沒有意義。書中那淡漠的一點點人情,也無法作為這場離奇解構的救贖。
Ⅳ 看完《湮滅》,對世界的真實性產生了懷疑,該劇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湮滅》是2018年美國派拉蒙出品的科幻懸疑恐怖電影,整體來說還不錯,劇情夠驚悚夠恐怖,口碑很好。
該片講了五個不同學科,生物、心理、物理、地理和護理的女科學家,進入一座被無形外星人的思維用光牆折射控制的,不斷擴張的充滿復制變異死亡氣息的公園區域。
最終只有莉娜一個人戰勝了恐懼和險境,焚毀了外星人思維所佔領的制高點燈塔,停止了無序變化恢復了人類安寧,回到家園和復制的丈夫重逢,但是也不太確定自己是否是克隆人還是原本我。
看了兩三遍也沒能完全透徹理解影片所說的靠光折射來復制傳播分裂繁衍生物的原理。
電影結局那段詭異奇幻,讓我整個人彷彿被壓在座位上汗毛倒豎,就是那個女人變成了不知道一堆什麼東西。說不上具體怕什麼,但就是覺得整部電影都異常魔幻,脫離現實,好像是發生在平行時空的故事。
Ⅳ 電影湮滅講的什麼意思
這部電影說的是主人公莉娜(娜塔莉·波特曼飾)除了工作就是整天想著自己的丈夫凱恩(奧斯卡·伊薩克飾),因為凱恩在執行任務中已失蹤了一年。
沒有想到凱恩一年後從一個高度機密的軍事任務中回來後,莉娜高興壞了,不過她很快發現,丈夫連簡單的問題都不能回答了,生命也出現了危險,在去醫院的路上,她們被一個軍事小組攔下。
當莉娜醒來之後,發現和文崔斯博士(詹妮弗·傑森·李飾)在一起,文崔斯告訴她,一種神秘的能量從黑水國家公園里傳出,被稱為微光。
三年前一次無法解釋的光脈沖導致了微光,並且它正在緩慢擴散。但是關於微光起源的更廣闊的真相和本質是什麼,仍不得而知。
莉娜志願和其他三名專家隊員——喬西(泰莎·湯普森飾)、安雅(吉娜·羅德里格茲飾)、卡斯·謝潑德(圖娃·諾沃妮飾)一起,跟隨文崔斯博士的腳步,去往那個被限禁的區域,搞明白之前消失的隊員都遭遇了什麼,以及微光對於人類來說意味著什麼。
(5)湮滅電影什麼鬼不好看擴展閱讀:
該片改編自同名小說《湮滅》,其原著是「新怪譚」文學領軍人物傑夫·范德米爾所著的《遺落的南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曾榮獲2014年「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
此次發布的預告片,以奧斯卡影後娜塔莉·波特曼飾演的女主角隨南境科考團步入神秘禁區南境「閃晃」開始,預告了一段奇美又驚險的旅程。
在這片充滿詭異的區域,無論是時間的計算,還是物種的生長規則,都在悄然發生改變。隊員們相繼遭遇長著鯊魚牙齒的鱷魚、面部扭曲的異形熊、按照人體結構生長的植株等超自然現象。
同時曝光的海報延續了預告片的神秘感,有別於以往「硬科幻」影片海報的時空感和科技冷感,轉而凸顯一種「克蘇魯」神話式的未知與神秘。海報中,娜塔莉·波特曼率領科考團穿梭在南境氤氳密布的叢林之中,被奇異之光包圍,更顯危機四伏。未知的奇異區域會遭遇什麼,引人遐想。
《湮滅》採取了非線性敘事結構,以科考小隊南境探險為主線,穿插娜塔莉·波特曼所飾演的女主角記憶閃回,開放式結局更是創造了無限回味。
該片與以往的科幻片不同,在科幻的基礎上加入了驚悚和心理恐懼的元素,引發觀眾隨科考小隊一同面對未知境遇。這一切是變異,還是進化;是災難降臨,還是重獲新生,一連串懸念令人期待(2018年03月23日 天津日報劉茵評)。
Ⅵ 電影《湮滅》里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有什麼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電影的原著「遺落的南境」三部曲我一個字都沒看過,我下面的分析推測全部出自電影本身,實際上就應該這樣,電影改編自原著但不是原著,受原著影響的解讀會影響影評的純粹性,我們應當相信電影本身能把自己想表達的傳達給我們。
很多人直呼這部電影看不懂,大致是被兩個關系緊密的問題困擾。第一個問題是關於麗娜和丈夫,他倆最後究竟是怎麼了?有人會問他們還是本人嗎?而第二個問題是外星來客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注意,我用的是「外星來客」而不是「外星人」,原因後面自會提到。
很多人因為看不懂而給這部片差評,我感到痛心疾首,《湮滅》真的不是那種存心讓人看不懂的電影,這類型的電影表面上看節奏慢、採用非線性敘事、表達不夠直接,但實際上只是非常吃細節,其它手法則是為電影風格與內核服務的。
我要感謝一位叫克里斯托弗·諾蘭的導演,因為早年是看他的電影讓我學會了一件事:好的電影中不會有一秒鍾的鏡頭是浪費的,不會有任何一個元素是無用的。在看這類電影時觀察前半部出現的各種細節是非常重要、有用的,你關注到了,甚至記住了,後面出現與之相呼應的場景你就能豁然開朗,這甚至能幫你猜到後面的劇情、會看到什麼樣的畫面,最後你也能因此捋順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