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好看電影 > 近幾年沒有好看的電影

近幾年沒有好看的電影

發布時間:2025-04-03 00:45:53

1. 近幾年什麼國產電影都會被噴爛片,真的沒有能得到較高好評的國產電影了么

《我不是葯神》、《紅海行動》、《無名之輩》、《無雙》、《暴裂無聲》這五部影片都是在8分以上的,可以算得上優質電影了。

《我不是葯神》這部寧浩監制,徐崢主演的電影的宣傳和名字都顯得有一些不靠譜,讓人有些擔憂。但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這部電影不但瘋狂捲走了30.97億的票房,而且還讓葯價這個問題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王傳君,周一圍、譚卓等實力大於名氣的演員也憑借這個電影重新贏得了尊重,豆瓣的評分也經受住了考驗,達到了9.0的高分。

2. 電影《神探駕到》好看嗎評價怎麼

可以說《神探駕到》是2015年典型的「死於標簽」的電影。由於黃百鳴的喜劇片水平持續下降,觀眾已經開始質疑他導演喜劇片的能力,所以作為黃百鳴導演的喜劇片,《神探駕到》一上映就被人打上了一個大大的標簽—「爛片」。無聊的包袱、被聊透的老梗,這些元素讓《神探駕到》成為了一部不合格的喜劇片。

那麼《神探駕到》到底好看嗎?正如莎士比亞的經典句子—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是想找找樂子,作為一部喜劇片來看《神探駕到》的話,倒不如看看黃百鳴導演的《花田喜事》;但要是喜歡注重劇情、反轉的電影,那麼《神探駕到》也不失為一部近幾年香港電影的佳片。

3. 中國大陸最近幾年拍的影視作品都不是很好,現在為何拍不出優秀的恐怖片

香港為什麼就能拍出優秀的恐怖片和驚悚片呢?因為香港電影和大陸電影是在完全不同的創作環境中的,他們並不受大陸地區很多政策的限制,尤其是早期的電影作品。

國內的電影市場很不成熟,電影在票房市場上的生存大多數靠的是明星和炒作,對於天生只能小成本的國產恐怖片和驚悚片來講,在劇作上只能在滿足制度的前提下盡量多找炒作點,影片的預算也只能盡可能多的花在宣傳推廣上才能保本甚至盈利,實際用於前期拍攝的經費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有一部沒有經過什麼炒作和宣傳推廣的小成本國產恐怖片(驚悚片),這部片子里沒有明星沒有華麗的特效,那麼單憑看過此片的人跟你說「這部片子挺不錯的」,你會買票去電影院看嗎?我相信你的答案肯定是:不會!

4. 為什麼現在香港幾乎沒什麼電影了,也不出明星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以前香港電影是很賺錢的,現在賺不了錢了。

香港自《無間道》後再沒有優質的作品,原因是其主要市場為台灣,日韓,東南亞市場及大陸地區。香港幾百萬人的市場是養不起電影工業的。隨著美國大片的入侵,原來的市場基本被佔領。再加上大陸經濟的騰飛,香港電影人才紛紛北上,導致香港電影的沒落。另外,大陸電影水平的提高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現香港沒有邵式,嘉禾等製作中心,等於沒有電影製片廠,有點跟大陸一樣,過去多少個老製片廠己不復存在演員老的老死的死,還好留下不少經典傑作,香港也一樣,那些拍片秀女們盡都老,有的這些年就去世了,剩下部分人到大陸來拍片,如今影業不景氣,讓一些個人拍片給頂了,拍好片難得,盡拍一些垃圾沒人看的片,熬費物資白當洖工夫,拍片不行導演差勁,演員不行,找些小品,相聲演員,小品不說拍片,從中掙錢,丈著有名望拍些沒人看片。

因為沒落了。

別把什麼政審,制度拿來說。1980~1995年香港電影輝煌的時候就沒這些嗎?

第一,香港電影死於抄襲與惡意競爭。

第二,香港電影死於全球化。

第三,香港電影死於人才凋零。

輝煌時期,香港負擔著特殊地位,形成鏈接內地與西方的窗口,所以自1970年代開始,香港電影開始展露頭角,比如李小龍為代表的功夫片。

80年代初,洪金寶開創的靈幻功夫片:

林正英的僵屍道長:

乃至陳曉東的倩女幽魂:

吳宇森的英雄本色:

同時,香港黑 社會 大量滲透電影圈,綁架演員,壓縮控製片酬,洗錢等行為極其泛濫,嚴重威脅到演員和製片人利益,1992年1月15日,香港電影演員導演等等300多人公開遊行,抗議黑 社會 暴行。

陳欣健李修賢是組織者:

以前,香港電影有大量黑 社會 資金,現在黑 社會 資金來源斷絕,台灣所謂十大片商進入,玩起了片花制度。

什麼叫片花?

台灣片商是想賺錢,只看電影中大牌明星多不多,以前香港明星片酬適當,一個大明星配幾個普通二線三線,片酬加起來不過三四百萬,導演還能構築劇情。

此後,明星片酬暴漲,無論一線二線,導演只能用更多錢找更多明星,現在片酬都超過兩千萬,負面影響就是,電影實際拍攝投資急劇減少,劇本粗糙重復,等於只賣大明星的臉。

香港電影的國際開拓者鄒文懷:

同時,電影火爆,更多的電影院出現。

1980年代,香港電影院大約50家。到了最多時達到6家院線150家,本來就狹窄的香港電影市場,出現惡性競爭。

潘迪生:

以前,院線少,上映質量能保證,粗製濫造的電影只能賣錄像帶,走東南亞與台灣市場收回成本。現在電影院多了,大量原本排不上的粗劣電影在惡性競爭下也能公開上映,觀眾大呼上當,後果就是電影口碑下跌。電影收益減少,只能繼續縮減投資,增加軟廣告,質量越發降低。

此時,具備代表性的兩大好萊塢電影進入香港,所以這就有後來說的,香港電影敗於1993(侏羅紀),亡於1997(泰坦尼克號)的說法。

台灣片商退出,東南亞經濟危機重創亞洲市場,誰都在謹慎投資電影。而香港本地兩個電視台根本無法養活原來9萬電影從業人員,只能分流,少部分留守,部分去台灣和大陸,一部分轉行。

香港電影自1992年的巔峰極速衰亡。

沒有好萊塢的大筆投資與數字化,也沒有本地市場支持甚至從業人員都失去了。

因為香港的電影大部分都是打砸搶和黑 社會 ,內陸受香港電影的影響多少年來出現了多少黑 社會 。影視媒體的影響,左右了 社會 的發展方向。香港的喜劇片還是非常好看的,至今內陸電影無法超越。

改開前,香港是大陸的窗口。這么多年過去了,一個小小的香港,不可能不被大陸湮沒。

原因很簡單,像一些向、劉、成、周、洪等等明星大佬完全控制了香港 娛樂 圈,這些人自己演不動了,還不想失去影響力,所以根本不想捧新人,所以幾十年下去了,香港 娛樂 圈還是這些老面孔,那能外出什麼好作品

香港文化衰落了。
中國以前因為文革的原因,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很單調,對香港武俠片強烈需要,帶來視覺和心理上的刺激。現在呢,老百姓對文化需求出現多元化,武俠片打砸片份量輕了。歐美日韓片佔有相當大市場。從文化上看,香港已經不是窗口,只剩下金融和轉口貿易。
以前香港成衣也很歷害的,現在也不行了。
最可悲的是香港創新力嚴重不足,而且出現內斗和內耗。從經濟上看,幾大家族壟斷地產和商業,大部分平民面對高房價無可奈何。階層已經固化,利益格局已經成熟,港人優越感曰漸衰微。
沒有產業支持,巨星就沒有土壤。

電影結尾處字幕:「隨著這座城市暗光沉睡之時,我們有否已淡忘了光輝的過去?不知今夕何夕……」

香港作為亞洲的金融中心,近些年經濟飛速發展帶來的後遺症正在這座城市愈演愈烈,城市壓力過大導致 社會 問題增加。

在彭浩翔的電影中展示了當代香港的一則恐怖寓言:如果你要生存在這個瘋狂的樓市,你就必須變得更加瘋狂。

人都是被 社會 現實逼瘋的,主角鄭麗嫦的連環兇殺是有形的殺戮,而樓市的飆升和業主的哄抬則是種無形的殺戮。

怪咖彭浩翔用B級片的套路來發泄了廣大房奴們的憤怒,但思想上卻折射出樓價暴漲大潮中個體的彷徨與無能為力。

《維多利亞一號》:一個瘋狂的城市,要想生存,就須變得比它更瘋狂

這座城市正在老去,

這個地方的規則和秩序正在被丟棄,

這個時代的 歷史 正在消亡,如同記憶中的香港電影一樣……

編輯於 2016-10-11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贊同 275

評論

SydneyCarton

先說結論:

作為一個特殊文化意義上的「香港電影」這個概念,已經死掉了,基本是對 歷史 的追溯與概括,基本談不上再有較大的更新。這個概念截止期沒有明確界線。在我看來,9-7隻能算ICU,而且更多顯現出來的是「果」而非「因」,《無間道》系列倒是可以看成「香港電影」這一概念的最終輓歌。關於這一點,我在(如何評價《無間道》三部曲?) 下有具體闡述。

這個概念死掉,不是說它不再做電影了,或者說在電影界地位不重要了。這么多年的積淀擺著,而且背後還有依舊龐大的 娛樂 業,香港仍然是一處電影重鎮。而香港的電影人依舊會在華語電影中佔有一席之地,像杜琪峰為首的銀河、許鞍華、林超賢等導演依然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力,並且也不時推出佳作。但這些都無法挽救香港電影這個概念的死亡。為什麼?聽我慢慢道來。

舊時中國的電影首都應該是上海,但得益於大陸變局,正如納粹肆虐使歐洲藝術家逃往北美,不少電影人也前往香港。來的除了人才,更有資本,這些使得香港部分繼承了舊上海電影工業的衣缽。而香港雖然是在港英政府治下,但在相當長的階段里,相對的自由度都比海峽兩岸的政權更為寬松。這些都促使香港電影產業興起。

後來我們就看到了邵氏的做大。別看邵氏家大業大,旗下也是明星無數,其實邵氏拍片比較省錢,跟現在這種燒錢拍片根本不能比。首先那些明星演員、導演都是邵氏員工,靠工資過活的,管你人前多麼風光,邵跑跑不多給你一個子兒你一點辦法沒有。你牛逼你可以走啊,但出了邵氏也不好混,又有乖乖回來的,比如整天吐槽老闆摳門的李翰祥。而且邵氏是行業垂直壟斷型企業,片場影院一把抓,有片場,拍片場地布景等花費可以省不少,有影院,全產業聯動,都是我的。再加上彼時觀眾對視覺工藝要求還不是特別高,所以邵氏那些成本很低現在看起來「粗製濫造」的片子,一樣有市場。就算票房相對低一點有啥關系,成本這么低,回本壓力小多了。而且香港片彼時在東南亞市場還頗為吃香,有本埠做基底,外埠再賣一賣,日子還是比較好過的。

那麼為什麼香港片會在東南亞一帶有市場?流行文化比較接近是一個方面。這還是要回到前面說的香港的相對自由度,再加上高度的商業性,使得香港人拍片時既沒有海峽兩岸的鄭智負擔,又會主動而有的放矢地針對市民階層的口味開掘 娛樂 。以邵氏片為例,你們以後後來王晶、周星馳的無厘頭沒下限,呵呵,看看邵氏武俠片,才知道什麼叫腦洞大開、節操洗地。這種以模糊而游動的道德標准為底線,在界限內肆無忌憚的「勇敢」,是其他各方萬萬不及的。這種口味取向也為後面埋下了伏筆。

或許很多港片影迷提港片會以邵氏為正宗,但我是在八九十年代港片中長大的,所以八九十年代的港片在我眼裡可能地位會更高。為什麼?這里要提到的就是香港電影新浪潮了。邵氏雖然雄霸多年,但畢竟還是高度功利的商業指向,大片場經營更是把指標卡得死死的,所以,雖不能說邵氏對香港電影的拍攝語言革新沒貢獻,但是相較它的江湖地位,相對而言,貢獻有限。而香港電影新浪潮則可以看成是一批少壯派影人帶來的香港電影語言的狂飆突進。譚家明、許鞍華、徐克等電影作者以突破性的姿態在電影形式和內容上大舉開拓。這次狂飆突進不僅是藝術上的,更是將一些當時看來前衛的手法與內容推而廣之,使得香港電影更加肆無忌憚。前面說到邵氏片雖然玩得狠,但邵氏的三觀其實仍是保守和傳統的,電影拍攝方法還是相對守舊的,而經過新浪潮的沖擊,香港電影拍攝上玩得更high,內容上也越來越挑戰傳統底線。(順便說一句,徐克的《蝶變》我覺得一般,但《第一類型危險》是真的好,手法到精神上的刺激,high爆了)我是先看的八九十年代港片,再看的老邵氏,最後補了一些新浪潮的課,新浪潮在中間帶來的美學變化很明顯,這也帶動了觀眾觀賞口味的變化。而隨著新浪潮而來的不止是電影形式與內容之變,更是市場競爭的加劇。邵氏作為一個老片場,多少在這場狂飆突進里有些守成了。本來鄒文懷、何冠昌分出來的嘉禾就幾乎可以分庭抗禮,80年代後一干其他公司興起,邵氏卻仍堅持著片場產品。作品質量和新穎程度和這些新貴比,明顯有所不及。

而在這場激烈競爭中,大量中小公司涌現出來,融資、拍片方式更加靈活,內容上更無拘束。香港電影在亞太市場真正達到高峰。到這時,「香港電影」這個動態概念才慢慢定型,我把它歸納一下,大致有幾個特徵:

第一,肯定不用講,香港片商投資,或以香港製作班底為主。

第二,以香港市民文化口味為主,融合有英國的歐美式中產階級文化、廣東地方文化、香港本地民間文化,並對4-9前上海市民文化也有一定程度的繼承,呈現出來的是雜糅狀態。

第三,以商業利益的追逐為終極目標,為達到此目標,底線可以無限放低。

這里的「放低」是中性含義,一方面是趣味上可以無限低俗,像有一階段邵氏片無論必要與否每片必有裸鏡,如果這還不算難以接受,我們也可以拿好萊塢做個對比,同樣是狂熱追逐商業利益,在美國的清教傳統之下,《人肉叉燒包》、《烏鼠機密檔案》中直接表現對兒童的虐殺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在主流影片中出現的。但香港電影對此的容忍度比較高。

而在另一方面,這個「放低」可以理解為,為了贏得最大 娛樂 效果,香港電影可以怪招頻出,無名山村裡的吃人魔王可以cosplay林肯,流氓地痞的生身父親也可以是Chairman Miao……這些固然會引起爭議,但也使得香港電影呈現出無與倫比的創作活力。後來常說的「無厘頭」就是這種風格的部分總結。

第四,盡皆狂歡,如果不是喜劇,至少也會有喜劇因素。這一階段香港電影哪怕是很悲情的故事,像89年版的《人海孤鴻》,94年的《暴雨驕陽》都是不乏 社會 反思和道德勸誡的苦情片,即便如此,片中仍不乏「查乳癌查舌癌」、「奶罩倒穿」等笑料。所有場次,只要編導想要,只需一秒鍾,統統變喜劇。這一點對我影響蠻大的。

第五,這是波德維爾提到過的,原話不記得了,大意是:即便香港電影呈現出高度量產的狀態,這些影片平均來看,並非完全的爛作,細看每一部要麼在技法上要麼在內容上都會有些想法,但總體製作會因為趕時間而顯得粗糙。所以港片往往呈現的是有佳句少妙章的狀態。

這話既可以理解為急功近利,也可以從積極的意義上理解:香港電影的主要班底,少有學院科班出身的,大部分是僅受過速成培訓,甚至速成培訓都未經歷直接在片場拜師學藝摸爬滾打練出來的。這樣出身的班底,雖然很少能提出什麼理論,但手活兒極熟練,個別混得不錯的,腦子都很靈活,能想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招數。所以雖然速度快,但東西都還挺有個樣子,甚至裡面不乏亮點。

這五點大致就是我對「香港電影」在藝術呈現上的定義,它的成因可以從前面我提到的大的脈絡看出。

那麼,香港電影是怎麼衰落的?為什麼會衰落?

有人粗製濫造太多,有人說黑幫控制,有人說97回歸,有人說大經濟環境不佳……都有道理。

歸結一下,時代變了。

其實我們回過頭看看它成功的過程可以看出來,香港電影能成功是一個諸多原因促成的產物。

幸運地站在海峽兩岸之外,既沒有太大鄭智壓力和負擔,又吸收了人才和資金。

本土文化、鄭智氛圍都很寬松,而且對商業有著強烈的追逐意識。

但一切到了90年代中後期,事兒都變了。

1、影片的普遍製片成本提升,單靠本埠市場支撐不住,而大陸市場尚未成形,更談不上開放。

2、粗製濫造太多導致影片淤積,資金回籠成問題,本土經濟不景氣,台灣片商也在撤資,缺乏金主。

3、周邊重要電影市場,比如韓國,自身的電影產業發展迅猛,而且還設了國產片保護。

4、自身電影人才瞅准機會早早抽身,但造星斷檔,青黃不接,周潤發、成龍、李連傑(這個算出口轉內銷吧)紛紛投身好萊塢,,帶來的空缺很能被填補。

5、上面這些原因造成的拍片量下降又直接導致原有片場師徒傳承製實際破產——師父自己都吃不飽呢,所以帶來的是人才的全方位斷檔。別的不說,香港原來世界最強的電影崗位——武術指導,你有見到多少新面孔嗎?

香港電影人不能混吃等死啊,大家都想辦法救市啊,這才有了《無間道》的應運而生。但大家看這個系列可以看出來,片子是非常不錯,但原來意義上的「香港電影」在這個系列中基本盪然無存了。而且它這一個系列成功了,但並沒有因此拯救香港電影,只是帶來的是隨後一小段時間的跟風——題材、拍攝形式上統統跟風。中間雖然也不乏一些能看的作品,但沒有一部能達到《無間道》的成功,而在這個過程中,香港電影自身的特質基本喪失了。

香港電影人怎麼辦呢?他們的目光瞄向了北方,中國大陸,這個正逐漸開放並興起的新市場。90年代合拍片還只是部分試水,到了這時候香港電影人已經是成批湧入大陸了。有一個段子,一個朋友去見文雋,剛好一個香港編劇找文。編劇問他:文生,導演協會已經開了普通話培訓班,什麼時候編劇協會也開一個?文雋有點尷尬,把那編劇敷衍幾句打發走了。跟90年代香港人來大陸排片不同,時代不一樣了,大陸人不再是那個又土又窮的表姐,土或許還是土,但窮——至少對於金主們來說,是一點都不窮了。

大量香港電影人在大陸獲得了工作機會。我在這里要強調一下,這不是說大陸是香港電影人的救世主,其實就是個工作機會。大陸畢竟熟諳商業電影拍攝法的人才還不夠多,這時候很需要擁有大量經驗的香港人參與。而即使讓香港人來操盤,也不是沒有代價的,你要在大陸拍片,並且要在大陸公映,你就得面對嚴苛的大陸%^&(大家都懂的)。更何況香港人的口味跟大陸觀眾又有相當的區別,本來就不是最佳創作狀態,又在高度限制下開工,這樣狀態下出來的作品,你覺得還能叫「香港電影」么?

更何況大陸電影人也在慢慢自己成長,漸漸的,投資方發現,與其讓香港人來拍,不如試試大陸自己的導演,他們可能更了解大陸人的口味。從影片藝術水平上來講,不好說是耶非耶,但從商業成績來看,香港人的「優勢」也在逐漸消弭。哪怕是一些比較成功已經成名的大導演,像陳可辛,從《如果·愛》開始,一直拍到《中國合夥人》才算第一次真正在商業和口碑上贏得了大陸的認可。陳可辛這種文化接受力很強且血統多元一早就倡導「亞洲電影」概念的作者尚且如此,你覺得其他人會更好多少么?

雖然大陸電影產業問題非常之多,但有資本的力量,並且也確實有一些有見識有能力的企業與製作人在推動,「香港電影」這個概念逐漸消亡了,而標志著大陸、香港、台灣乃至東南亞華人作者更大程度上融合的「華語電影」概念在這幾年逐漸形成。香港仍然是一塊電影重鎮,仍然有杜琪峰、許鞍華等作者,並且也不時會有個別新人涌現,但這些成就已經是大「華語電影」的成就了。無論從地域人才的參與,還是電影內容的接近,呈現出來的分別是電影作者的分別,而非大地域文化概念上的分別了。

消亡說起來令人傷感,但只要還有大批熱愛電影的人仍然在保持創作,仍不時推出好作品,你管它到底是「香港電影」還是「華語電影」呢?

本文純粹「印象派」,本人也非香港電影研究者,只是個港片影迷,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掛一漏萬,權當拋磚引玉。見笑,見笑~

喜歡香港老一帶的藝人,他們敬業自律,不像內地的一些人有點名自以為是,牛哄哄,還有的唱一兩首歌就覺得自己是大師

5. 為什麼感覺周潤發這幾年的電影一點都不好看,沒有以前小馬哥的風采了

感覺周潤發這幾年的電影一點都不好看,我個人感覺是因為個人的理解的價值觀不一樣,發哥每個階段出演的電影都會在價值方面上,有很大程度的跨越,順應時代的變化以及文化潮流而選擇出演電影的內容。


但隨著影視界的逐步發展,電影的價值觀在明顯強調,近幾年發哥的電影也開始轉型到喜劇情感檔,在《澳門風雲》系列中,發哥扮演兩個不同的角色,一個是魔術師,一個是賭神的身份,兩種風格的混合,再加上傻強和張家輝的配合,讓劇情更加偏向搞笑的風格但是還是離不開賭界,更多的是強調價值方面。
但話又說回來,不管是演技還是風格,周潤發都在極力演繹的道路上,發哥還是你發哥,小馬哥風采依舊!

6. 為什麼近兩年3D電影少了

的確,自從《阿凡達》帶火3D市場之後,有一段時間,什麼片子都會拍成3D的,不管什麼類型的。武打的,動作的,槍戰的,恐怖的。。。。。。。

然後,也帶動了影院的硬體設施升級,現在哪怕是5、6線的縣城電影院,都能放映3D電影了。

現在3D似乎沒那麼火了,這也是市場決定的,當然觀眾也已經審美疲勞了,對3D電影也沒有那麼稀奇、好奇了。

甚至一段時間,很多電影本身就有3D版、2D版的分類拷貝,由觀眾選擇。

看3D電影要帶眼鏡,這個大家都知道,慢慢的一些觀眾也嫌麻煩了,特別本身就戴眼鏡的觀眾。

從製作方來看,製作3D片的成本肯定會比一般的電影高。這是勿容質疑的。

從影院方來說,3D片的票價會比一般的片貴,然後又是3D眼鏡,又要管理,本身觀影的人也不如一般的影片人多。所以影院也會嫌棄。

既然,製作方,觀眾,影院都對3D電影有了隔閡,你說它還怎麼火。

關注,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如有不滿意的請見諒謝謝!

自從卡梅隆用《阿凡達》「重新發明」3D電影以來, 3D幾乎成為了大片的標配 。

伴隨著票價和影院設備的升級,現在要拍攝、上映、觀看一部非3D的大片,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政治錯誤」的舉動。在這種背景下,諾蘭的《敦刻爾克》依舊堅持用2D上映,不僅僅需要勇氣,還需要一種藝術的自信。

在這背後的,是IMAX2D的《敦刻爾克》的不俗票房。當然,不能否認的是,諾蘭很有可能利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力保影片用2D格式上映。但是越來越多的導演,也正在漸漸拋棄3D——尤其是3D並不能帶來更好的觀影感受的時候,他們對於3D的放棄,似乎顯得正確而且大公無私。

十月份即將登陸大銀幕的《銀翼殺手2049》,雖然是一部高 科技 、高概念的大片,但卻依舊選擇了IMAX2D格式。

《阿凡達》

有一組數據可以表明,為什麼導演正在漸漸放棄3D。2016年,好萊塢一共製作了68部3D電影,數量創造了 歷史 新高。但是去觀看3D電影的觀眾人次,卻同比減少了8%。兩廂綜合,3D電影市場的縮減,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有很多原因造成了這個局面。不僅僅是過暗的銀幕亮度,笨重的3D眼鏡以及超過2D影片30%的票價。最為關鍵的是,3D在很大的程度上,並沒有提升觀影質量。相反,在很多場景中,3D反而成為了累贅。拖影、模糊、抖動,種種觀影過程中的bug,已經嚴重影響了觀影體驗。在一定程度上,放棄3D,反而是更好的服務於觀眾。

其實早在2012年,英國媒體就提出了 「3D熱潮銳減」 的觀點。只不過彼時3D正如火如荼,誰也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當時間轉到2017年,3D電影已經經過了斯科塞斯 (《雨果》) 和文德斯 (《皮娜》) 這種級別導演的實踐之後,似乎已經成為了商業上的「刻工求意」,而不是電影語匯的一種拓展。

3D究竟有沒有參與敘事,並且成為表情達意的電影手段呢?答案在目前這個階段,基本是否定的。因為無論是在《變形金剛》、《雨果》還是在《地心引力》抑或是在《少年派》之中,都沒有成為電影的語匯。所以,IMAX公司決定削減3D電影的數量和比重,來重振公司的口碑和業績,也是有理可尋的。

在未來,3D是不是會成為電影語匯的一種,並像聲音和色彩一樣,成為一部電影「所必須」的部分,這依舊是一個未知數。

在電影語匯得到拓展的時間節點上,很多諾蘭無法比肩的導演和攝影師,都曾經「倒行逆施」地開了 歷史 的倒車。有聲電影出現的早期,偉大的卓別林和更偉大的愛森斯坦,都曾經極力地反對「聲音」這個電影元素。

但當時間沉澱,錄音質量不再是技術掣肘的時候,這兩位大導演並沒有固執己見地拋棄有聲電影,反而留下了影史上著名的《大獨裁者》和《伊凡雷帝》。

《大獨裁者》

技術上的問題,終究會被技術攻克;藝術上的事情,在藝術家手中,終究會變成藝術語言。

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聲音和色彩已經成為了電影的組成部分。假若在這個時代,拍攝一部黑白電影或者是一部默片,那麼一定是導演的藝術理念在作祟,而不是技術手段的限制。由此來反觀3D這個技術性的命題,從3D rig到雙鏡頭攝影機,甚至是卡梅隆宣稱的,《阿凡達2》要是用「裸眼3D」技術——3D正在經歷著自己的技術革新。

在未來,這個商業「元素」是不是會變成電影的「固定組成部分」還是一個未知數。

《阿凡達2》

如果說,3D技術的未來是樂觀的話,那麼「3D藝術」的未來,則沒有那麼光明了。要成為藝術手段,需要參與敘事,並且表情達意,並最終參與並影響影片的「表現力」。但是無論是從《變形金剛》還是從《皮娜》,甚至是戈達爾的《再見,語言》來看,3D並沒有參與到影片的「藝術層面」之上。

那句「不看3D就等於沒看」,成了一句空洞的「廣告語」。無論是商業片導演的「被3D」還是藝術片導演的「實驗試水」, 3D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小玩意」 。

這個「小玩意」可以撬動市場和資本,可以令人不爽,可以讓票價上漲。唯一不能的,就是讓影片變的更加好看,讓人更加「身臨其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3D漸漸遇冷,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言及此,美國媒體表示稱,人們還是希望看到質量更高的平面圖像,而不是立體圖像。所以4K和8K方興未艾,3D則遭遇了寒流。

美國媒體認為,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導演回歸到2D電影的范疇之中,但3D並不會消失,畢竟還有卡梅隆這樣執著於3D的導演。

可以暢想的是,在未來,假若3D不再是製片廠強加的「任務」,而是導演「有意為之」的訴求,那麼3D成為電影語匯,並被寫進電影教科書,或許真的是「有生之年」的一個可以看到的事件。謝謝不滿意我的回答請原諒。您的批評就是我前進的動力與方向謝謝。!

疫情么,電影院很難看到了,在家么沒3D眼鏡了

7. 最近又沒有好看搞笑的韓國電影~

1《衰鬼撬牆角》1990年

講述一個男鬼為破處身的一段經歷,很搞笑。

2《美女與野獸》韓國喜劇 2005年 申敏兒主演

從頭笑到尾啊。

3《財神到》楊千嬅 2010年

很好看,幾段小故事

4《追愛總動員》姚晨 2007年

很搞笑的一個戀愛故事。

5《家族榮譽》韓國 2005年

總共有三部,都挺好看的。而且還挺搞笑的。

6《左麟右李》譚詠麟飾演 2006年

很搞笑的電影,尤其最喜歡的就是里邊的奶奶了。

7《黑道千金逼我嫁》韓國 金正恩飾演 2002年

好看搞笑。

8《我老婆是巨無霸》美國 2007年

感覺超級搞笑。

9《大兵小將》成龍飾演 2010年

很好看,也搞笑。好喜歡里邊的太子啊。

10《花田喜事2010》吳君如,古天樂飾演 2010年

其實花田喜事系列都挺好看的。

11《大內密探靈靈狗》古天樂飾演 2009年

搞笑。

12《誰和她睡覺了》韓國

超級搞笑。

13《大學新生》 2007年

搞笑。

14《大丈夫2》曾志偉,陳小春 2006年

反應了當代的社會現象

15《魔法灰姑娘》2004年

一個「聽從」命令的魔法,在真愛的面前破除。

16《火星沒事》謝娜 郭德綱 2009年

挺好看的,外加搞笑。

17《不要相信她》韓國金荷娜 2004年

和《放羊的星星》有點類似。不過還是很好看的。

18《魔法保姆》2005年

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片子,片子中最喜歡那頭驢子了。

19《三分鍾先生》鄭中基飾演 2006年

還可以,不是很難看。

20《外星神犬》 2003年

挺好看的。

21《消防犬》2007年

那狗挺搞笑的。

22《謀殺快樂》韓國喜劇 2007年

很好看。超搞笑。不過想想挺可怕的,謹防少兒觀看。

23《無法阻擋的婚姻》韓國喜劇 2007年

暴搞笑的。居然有男人的思維是那樣子的,好孩子氣啊,「家人?」「你有爸爸,我有媽媽」居然因為一點摩擦,就讓女孩子見媽媽,哈哈,太搞笑了。

24《倒霉愛神》 2006年

一個運氣纏身的女孩,一個倒霉纏身的男孩擦出愛的火花。

25《反芭比》 2007年

四個好朋友的友誼。好羨慕她們的感情啊~~~~~~~~~~

26《天下第二》 2007年

超搞笑

27《皇家刺青》黃小蕾

最喜歡最後他們兩夫妻坐在炕頭上,男的兩手拿板磚,說要拍死小日本~嘿嘿。

28《我的野蠻老師》權相宇 金荷娜 主演 2003年

一個家庭教師和學生的愛情故事。

29《公主日記》一二部都非常好看。2004年

30《公主保護計劃》 公主的德行,講的都很好,可以看看。 2009年

31《與龍共舞》劉德華,張敏飾演

搞笑的愛情故事。

32《七級公務員》金荷娜飾演 2009年

超級搞笑。

33《七十二家租客》曾志偉,張學友主演 2010年

由70年代一對好友哈公和引出的一段故事。好喜歡電梯里的那段戲,一個親一個打。超搞笑。

34《我的野蠻女老師》李清兒 朴基雄 2007年

兩名不同國籍的學生的愛情果實。

35《絕世好賓》劉青雲主演 2004年

一個隱形富豪之女和一個保鏢的愛情故事。

36《鄰家特工》成龍主演 2010年

成龍演的一般都挺好看的。

37《越光寶盒》鄭中基主演 2010年

群星大薈萃~~~~~~~~~~簡直是惡搞啊~!

38《窈窕紳士》孫紅雷主演 2009年

有點像是契約愛情。那段表白的台詞實在是太經典了。

「可這一切都是你的錯,是你不該讓我跟你吃冰激凌的時候,一顆心偷偷的為你悸動。

是你不該無理取鬧得一點都不自知,讓我傻傻的笑完又笑。

是你不應該在我家踢開鞋子的時候,讓我看到你不經意的美艷動人。

是你不應該昏睡一天一夜,讓我有機會痴痴地讀你一遍又一遍。

是你不應該讓我整天心裡總是說不出的甜蜜,滿是化不開的柔情。

你最不應該的,就是讓我感受到我原以為不屬於我的喜悅,讓我貪心的想你。

吳佳倩,我愛你。

兩千零九年,某個夜晚。」

太經典了,好煽情的話啊。

39《七天愛上你》賀軍翔 李小璐主演 2009年

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是部老掉牙的愛情故事,沒想到跌宕起伏還挺大的。不錯不錯。

40《鼠來寶1,2》2007年

挺不錯的喜劇片。

41《小鬼當家》1990年

小鬼當家系列的都不錯,尤其第三部的小鬼當家感覺挺搞笑的。

42《四個丘比特》 蘇有朋 於娜 主演 2010年

蘇有朋飾演的齊泊林,最後一段戲,煽的我兩眼淚汪汪。最喜歡里邊的「澄澄」表情好搞笑啊。

43《一條名叫旺達的魚》 1988年

四個賊人的故事。看了以後感覺,人可以為了錢什麼都不要啊~

44《踩過界》麥當娜 2002年

在困境中成就了一段戀情。結局很憂傷。可以說是雙方在誤會中結束了這段感情。女的不夠堅信自己的魅力,以為男人不是真正的愛他。男的以為女的受不了和他過苦日子,以為不能給她幸福。

45《杜拉拉升職記》徐靜蕾 2010年

講述一段辦公室戀情。他們簡直是天生一對啊~!

46《撲克王》古天樂 劉青雲 2009年

於賭博有關的故事。

47《美麗密令》蔡卓妍,吳君如,陸毅等 2010年

從頭笑到尾啊~~~~~~太好看了。尤其是君如姐姐收拾流氓弄槍的那一段,好帥啊~

48《許願樹》陳冠希 2001年

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

49《暮光之城1,2》克里斯汀*斯圖爾特2008年,2009年

人和吸血鬼的戀情。

50《四大金釵》吳宗憲,謝娜飾演 2007年

一般般吧,不過還是有點好笑的。里邊的太監好像一隻蠢鸚鵡啊,和尚好酷啊~!

51《調包》吳奇隆,範文芳 2007年

輕松浪漫的愛情故事。

52《東方海盜傳奇》鍾欣桐,元秋 2007年

一般般還可以。

53《鬼納特》2008年

開始很害怕,中間很開心,結尾很感人。

54《提防老千》張家輝 2006年

看了以後發人深醒,世界上有些人都是表裡不一,人面獸心。千萬不能被表象所蒙蔽。我剛開始看的時候我真的相信了那個男人,他的表情不像是裝出來的。哎,後來才知道……現在才明白人要用心的體會一個人的好壞。

55《新婚告急》(老公只能做七天)李燦森 2004年

有點小搞笑,無聊可以看看。

56《富貴開心鬼》沈殿霞 1989年

雖然說是很老的片子,但是也是經典中的經典。

57《設想一下》(拍上大明星)2008年

以一名愛慕的男子為引子而展現父女之間的隔閡。挺不錯的。

58《戀愛高手》孫藝珍 韓國 2007年

從頭笑到尾。太能掰了。一男一女兩個戀愛的高手的對決。

59《姐弟戀》2009年

挺經典的。

60《絕種好男人》張柏芝 任賢齊 2003年

真的是絕種的好男人啊。

61《戀上你的床》劉青雲 古天樂 蔡卓妍 鄭秀文 2003年

一個詞,好看。

62《賊王之王》謝賢 1982年

雖然是老電影,但是還是蠻好看的。

63《屬於你的我的初戀》井上真央 岡田將生 2009年

很純的戀愛,演繹一曲悲歌。 尤其當小繭抱著小逞的骨灰結婚的時候,眼淚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

64《我的左眼看到鬼》鄭秀文 劉青雲 2002年

我覺得只要是鄭秀文的都好看。

65《捕鼠計》1997年

我只能說那隻老鼠TM的太NB了。

66《人在囧途》王寶強 徐崢 2010年

哎呀,搞笑死我了。倒是我看里邊叫「偉」的不說話的神態挺像周渝民的。

67《人狗奇緣》2006年

很感人。眼睛都濕潤了。

68《2012》2009年

大片來的,世界末日,震撼人心,感動無限。

69《娜娜的玫瑰戰爭》謝娜,李承鉉主演 2010年

謝娜的那段四川話的台詞太經典了。

70《戀愛通告》王力宏,劉亦菲主演 2010年

搞笑。

電視劇

1《公主嫁到》余詩曼 2010年

搞笑。

2《單身公主相親記》林志穎 主演 2010年

搞笑。但是我非常不喜歡女主角的猶豫。

3《我的女友是九尾狐》韓國 2010年

很喜歡女主角,劇情也很搞笑。

4《讀心神探》

看了以後,長很多的知識。

8. 年輕人不愛看新出的國產電影嗎你認為原因有哪些

國內比較棒的電影還停留在上世紀末,近幾年,身邊越來越多的人抱怨國產電影不好看,有的已經好幾年沒看過國產電影了。原因追其根本就是現在商業氣息真的太重了,現在人們一點都不在乎演技啥的,都宏模凳只在乎票房,流量明星的號召力,以至於爛片越來越多,給人的感覺越來越差。

9. 涓轟粈涔堢幇鍦ㄧ殑棣欐腐鐢靛獎娌℃湁浠ュ墠鐨勫ソ鐪嬩簡錛

絎涓涓灝辨槸鏃朵唬涓嶄竴鏍蜂簡鍟銆97騫翠箣鍓嶏紝棣欐腐鏄鍦ㄨ嫳鍥界殑緇熸不涔嬩笅錛97騫翠互鍚庯紝棣欐腐鍥炲綊浜嗭紝鎴愪負浜嗕腑鍗庡ぇ瀹跺涵鐨勪竴鍛樹簡銆傝繖涓鏃跺欑殑棣欐腐鐢靛獎涔熷紑濮嬭窡鎴戜滑鐨勫浗瀹剁殑鏀挎不緇忔祹瀵嗗垏鐩稿叧浜嗭紝寰堝氫漢瑙夊緱棣欐腐鐢靛獎宸茬粡娌¤惤浜嗭紝涓昏佹槸鍥犱負棣欐腐鐨勫姩浣滅數褰便佹悶絎戠數褰便佽嫳闆勭數褰辯殑甯傚満宸茬粡楗卞拰浜嗭紝鍔犱笂浜嗘柊鐨勬椂浠o紝棣欐腐浜烘劅瑙夎窡涔嬪墠涓嶄竴鏍蜂簡錛屾墍浠ユ墠浼氭湁娌¤惤鐨勬劅瑙夈



瀹為檯涓婏紝棣欐腐鐨勭數褰辮繕鏄涓濡傛棦寰鐨勪紭縐錛屽彧鏄澶у剁殑瀹$編瑙傜偣鍙戠敓浜嗗彉鍖栵紝璁╀漢瑙夊緱棣欐腐鐢靛獎涓嶅ソ浜嗚屽凡錛岃繖涓鏄鍋囪薄銆備綘鍠滄㈢幇鍦ㄧ殑棣欐腐鐢靛獎鍚楋紵

閱讀全文

與近幾年沒有好看的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災難片免費的 瀏覽:233
剪輯電影英文怎麼翻譯 瀏覽:743
電影票第八排如何 瀏覽:334
墮落之花鬼撞牆是什麼電影 瀏覽:171
卡洛是什麼電影的主人公職業醫生 瀏覽:885
葉問4電影怎麼樣 瀏覽:393
中國科學技術館哪場電影好看 瀏覽:740
電影超凡戰隊講的什麼 瀏覽:606
有深意好看的電影 瀏覽:374
qq上免費電影 瀏覽:2
北美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891
考北京電影學院最低多少分 瀏覽:509
芬蘭電影超越前線免費觀看 瀏覽:502
好萊塢在中國拍的電影有哪些 瀏覽:280
怎麼把電影剪輯成圖片 瀏覽:365
神馬電影鐵血嬌娃完整免費版 瀏覽:895
美團電影票開場前多久能退 瀏覽:812
好看的懸疑恐怖喜劇電影 瀏覽:54
看vip電影的免費的網站農民 瀏覽:880
賣電影票一個月能掙多少錢 瀏覽:99